第十节 优势个人效应——别让群体决策变成“独角戏”

2018-04-15 作者: 孙科炎
第十节 优势个人效应——别让群体决策变成“独角戏”

能否做出有效、合理的决策,与决策者个人的经验和对问题的理解不无相关。但是,企业在面临更为复杂的决策问题时,会涉及到诸如多目标、不确定性、竞争性等多种因素,若只依靠领导者一个人的力量,显然很难达到最优决策的要求。为此,就需要发挥集体的智慧,让企业多人参与决策分析,共同制定决策,这个过程即为群体决策,群体决策是处理重大定性决策问题的有力工具。

但是,在群体决策中,很容易出现这种现象:由于群体中某个成员表现出明显的个人优势——比如权力、地位、资历、威信上的优势——使群体中形成了一种无形的压力,其他成员迫于这种压力而改变自己的思维或行为模式。结果,群体决策变成了这一个优势个人的“独角戏”,集体的智慧没能得到有效发挥。这就是决策心理学中的“优势个人效应”。

在群体群策中,如果出现优势个人效应,可能会导致以下三种结果:

一、冷场。在优势个人面前,其他人感觉到自愧不如,不敢在他面前发言,而优势个人为了发扬民主风格又不会先发言,结果谁也没有发言,造成冷场局面。

二、无创意。其他成员会出于对优势个人的崇拜、信任等而产生依附心理,认为他说得没有错,因此,就不会自己动脑筋思考,结果群体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受到抑制。

三、一边倒。如果优势个人没有民主意识,喜欢在讨论的一开始就定基调,或者是喜欢一个人说了算,那么就可能使其他成员产生决策一边倒现象,不利于形成理性决策。

个人优势效应的出现,涉及到三方面的因素:一、优势个人表现出在权力、地位、资历、威信上等的明显优势,与非优势成员形成显著的对比差异;二、非优势成员在优势成员面前的自卑、恐惧、自我保护意识太强等心理因素;三、企业在群体决策时缺乏完善的民主程序与方法。针对这三方面的因素,企业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克服与预防优势个人效应对决策的不良影响。

1.弱化个体优势差异

企业在进行群体决策时不应该实行某个优势个人的领导,而应该实行群体领导,决策应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进行,充分发挥每个决策成员的聪明才智。这样可以弱化优势个人和非优势个人之间的差异,形成一种民主、公平的氛围,减少优势个人带个群体的无形压力。

2.使群体成员克服心理障碍

其他决策成员在优势个人面前主要表现为自卑、恐惧、自我保护等心理,由于自卑,就不敢在优势个人面前发表自己的观点,怕贻笑大方;由于恐惧,害怕自己的观点与优势个人不同时遭到他们的排挤或保护,因此干脆不发言;由于自我保护意识太强,惟恐自己受到不必要的损失或伤害,于是抱着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对任何意见的都不热衷参与讨论……

企业领导人要帮助群体成员克服这些心理障碍,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创造力和无畏精神,使他们摆脱不作为的心态,真正做到群策群力。

3.完善群体决策制度

企业应该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群体决策制度,力求做到真正的决策民主化。群体决策制度的建立需遵循这样的原则:决策观念民主化、决策研究公开化、决策体制合理化、决策法制化。另外,还应重视决策的科学化和群体化。通过严格执行群体决策制度,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减少个人优势效应的发生。

4.运用一些群体决策的方法

如果企业在群体决策时能运用一些科学、民主的群策方法与程序,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个人优势效应的发生。比较常用的方法有:

(1)头脑风暴法

所谓头脑风暴法,是指再群体决策时,在明确的阐明需要解决的问题后,由决策成员无限制地自由联想和讨论,提出尽可能多的决策和方案。这种方法既能避免个人优势效应的产生,又可以引发决策成员的无限创意,是一种比较好的群体决策方法。

(2)德尔菲法

德尔菲法是群体决策时采用一种匿名的方式发表意见的方法,也就是说,决策成员之间不进行相互讨论,不发生横向联系,而只与调查人员联系。通过反复地填写问卷,搜集各个决策成员的意见,进而达到一定的群体共识。这样就可以避免当面讨论是个人优势效应带来的副作用。

此外,还可以通过函询法征得各个决策成员的意见,然后再集中讨论每一种意见。这些方法都可以很好地克服群体决策时个人优势效应的发生,值得领导者借鉴。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