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过度自信偏差——你不一定总是对的

2018-04-15 作者: 孙科炎
第八节 过度自信偏差——你不一定总是对的

一般而言,企业决策的目的是追求企业经济利益的最大化。通常人们认为企业领导者在做决策是客观而理性的,能够对信息进行系统分析和选择后得出最优决策。

然而,心理学家研究表明,领导者的决策不总是理性的,因为他们的决策行为不仅受经济利益的驱动,还会受到诸如本能、情绪、偏见等主观心理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会使领导者在决策时产生一定的偏差,主要有过度自信偏差、事后聪明式偏差等。

所谓过度自信偏差,是指人们过于相信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过高估计自己对事件的判断力和控制力,从而低估可能出现的风险的心理现象。心理学研究表明,过度自信偏差是人们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

比如,在一项瑞士心理学家所做的研究中,研究人员以随机抽取的驾驶员为被试,向他们发放一些调查问卷,询问他们认为自己的驾驶技术如何。有三个选项:高于平均水平、等于平均水平和低于平均水平。结果显示,有82%的驾驶员认为自己的驾驶技术高于平均水平。

实际上,根据平均的定义,是不可能有82%的目标样本高于平均的,这一调查结果显然与事实不符。可见,驾驶员存在着过度自信倾向。

心理学家指出,过度自信偏差在领导者,尤其是高层领导者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企业领导者在决策时之所以会出现过度自信偏差,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1.控制错觉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们积极地参与了某件事情,并认为该事件处于他们的控制之下时,他们就很容易高估事件的结果。与其他人相比,领导者发展的关键人物,他们高度参与企业的经营活动,并对决策具有控制权,那么,他们就很可能认为自己能控制决策的结果,从而低估决策失败的可能性。

2.归因偏差

很多领导者并不是一开始就表现得盲目乐观、过度自信,但是,在经历了一些成功之后,他们会把成功的原因归于自己的能力等主观因素,而不是外部的环境、运气等,这种归因上的偏差增加了过度自信偏差产生的可能性。

由于企业的很多决策都是存在风险的,如果领导者过度自信,高估预期收益或成功的可能性、低估成本或失败的可能性,显然会使企业处于一种不利的境地之中。

在香港金融风暴的时候,有一位很有名的香港地产企业家,当时他的房子号称是世界上最贵的房子,公司的总资产达到了330亿,处于事业的对顶峰阶段。

在一次朋友聚会上,他认识了一位经济学家,于是他们就探讨起香港地产的未来走势与他的企业发展战略问题。由于这位经济学家之前对市场做了很多研究,他认为香港的地产可能要大跌,于是他建议这位企业家放弃房地产,改做科技行业。这位企业家却表现出很轻蔑的样子说:“香港的房地产怎么可能会走下坡路呢?我在香港打拼了三十几年,很清楚香港是个风水宝地,地产大跌根本不可能。”

可是,半年之后,受金融风暴的影响,香港地产资产价格狂跌,他的公司价值由330亿变成了60亿。这时候,先前那位经济学家劝他变卖剩余的房地产业务与资产,专做科技,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判断。最后,地产价格继续下跌,他330亿的公司价值,不到两年时间就烟消云散了,还欠下了一笔巨大的债务。

这位地产商的过度自信,来源于他觉得他在房地产行业比经济学家有经验,但是,面对行业特殊情况时,他的分析能力显然不如经济学家,但是他还是一味地过度自信,最终酿成了自己的苦果。

那么,领导者在决策时应该怎样避免过度自信呢?

首先,领导者要有这样的意识:每个人在做判断时都有可能出现过度自信现象,自己也不例外。树立了这样的意识之后就要时刻警惕,一旦发现自己有过度自信的迹象,就要努力寻找相反的证据,证明自己的决策也可能出现问题。

其次,应该高度重视他人的意见,尤其是当他人的意见与自己的相反时,要对比两者的差异,发现影响决策的关键问题的所在之处。

最后,当决策涉及到的问题超出自己的专业范畴之外的时候,应该更加小心谨慎,要尽量收集更多的相关资料和信息进行分析,为制定最佳决策提供支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