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2018-04-15 作者: 杨胜章2009
第81章

除了魏征,李世民的身边还有一个人对他非常重要,这是一个女人,一个才华横溢的女人,一个在政治角度看得从不走眼的女人。

有一首叫《春游曲》的古诗,写得是艳丽无比,摘录如下:

上苑桃花朝日明,兰闺艳妾动春情。

井上新桃偷面色,檐边嫩柳学身轻。

花中来去看舞蝶,树上长短听啼莺。

林下何须远借问,出众风流旧有名。

这首诗出自于一个女人,他就是成功的李世民背后的一个管得了大事奋斗在隐蔽战线上的女人---长孙皇后。

李世民由于在某个桃花源听闻有人吟诵此诗,禁不住前去观望,从而认识了她,开始组成争夺天下夫妻店。

长孙皇后生于开皇二十年,公元601年3月15日,小名观音婢,河南洛阳人,父亲是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最幸福的是,亲哥哥是唐朝宰相长孙无忌。

所谓兔子靠腿狼靠牙,各有各的谋生法。

年轻的长孙无忌看到了李家父子将来一定能有大作为,遂做媒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了李世民,那年他的妹妹十三岁,李世民十六岁。

这是长孙无忌的谋生法,先从拉亲戚入手,其实就是一桩政治婚姻,从而铺就了长孙无忌当上大唐王朝宰相的道路

不管怎么说,郎才女貌应该是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感情基础,他们郎有情妾有意的成分占得比重要高一点,要不然后来李世民不会誉之为“嘉偶”、“良佐”。

总而言之,对于有情的人,你赠送一棵小草,他会当作无价之宝;对于无义的人,你给他一身黄袍,他也不会说一声好。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可以说他们一个主外一个主内,俨然是一对黄金搭档。

都说如此多娇的江山像铁匠铺的东西,打出来的,一点没错,但是对于李世民来说,夺得了江山,大部分用的是打,小部分用的是拉拢政策,其中长孙皇后是出了不少力的。

虽然说长孙皇后不是上下五千年最美丽的皇后,不是最得瑟的皇后,不是震天响的皇后,不是最诗情画意的皇后,却是人们眼中最慈善的皇后,最深入人心的皇后,最没有污点的皇后。

人类都有一个特点,只要爱上了钱,那就恋上了权,男人在获得最高权力的时候,他的另一半总是千方百计谋得一星半点执政权力,过把瘾就死也能瞑目了。

但是,长孙皇后是一个特例。

种种历史经验教训,使得皇家规定,女人是不能够干涉政治的,但是总有女人征服了皇帝,然后就征服了江山社稷。

长孙皇后却反其道而行之,与夫君同甘共苦,然后被夫君征服,做这样的女人真的很幸福。

几年前,在李世民的事业处于低谷的时候,正被李建成和李元吉整得够呛的时候,长孙氏悄悄地出发了。

她出发目的地是皇宫,所做的事情就是和皇后们套近乎,以儿媳妇的身份孝敬唐高祖李渊---孝事高祖,恭顺妃嫔,尽力弥缝,以存内助。

应该说,她是一头默默耕耘的牛,没把地犁完绝不回头,总之长孙氏在第二条战线上为李世民的成功发动玄武门之变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李世民登上了皇位,她成为了皇后,她做的最令人佩服的,最难能可贵的是,从不与李世民讨论政事,一般采取的是沉默是金的态度,有《资治通鉴》为证:妾妇人,安敢豫闻政事。

长孙皇后看过很多史书,深深知道,权力是把双刃剑,摆弄好了一本万利,一旦跑偏害人害己。

所以,她对自己的娘家人也是极力劝告,弄个权像黄鼠狼娶媳妇,小打小闹算了,以免发生外戚专权下场悲惨的局面。

夫妻店刚正式上市的时候,李世民一定要长孙无忌来当宰相,掌管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力,其实长孙皇后是拒绝的,最后还是抵不住李世民的恳切要求,说什么举贤不避亲只要不变心之类的话,长孙皇后还是答应了暂时当一当再说。

长孙皇后此举并不是故意反对,故作谦逊,然后博得一个好名声,其实是不想把整个家族都拴在了政治斗争上面,赔大发的历史事件数不胜数。

她可不想在肩头上放花炮,灾祸马上到,等李世民下达任命书之后,长孙皇后做出了一件说来滑稽可笑的事情。

她想自己一人肯定拗不过李世民,遂找到了自己的哥哥长孙无忌,一起联盟来抵制李世民的任命,她说:“皇上一下子给你当了特大的官,须知爬得越高摔得越重,你就先拒绝一下,当个小官试试,比如开府仪同三司之类的,既不得罪人,也不少工资。”

长孙无忌非常听话,看到自己的妹妹把事情看得那么远,便一再推脱,拒绝给李世民当第二把手。

世上只有人往上爬,哪有人往下跌,李世民百思不得其解,最后还是把任长孙无忌任命为开府仪同三司,看看工作能力如何再说。

长孙皇后长长舒了一口气,心中的一块巨石终于落了地。

俗话说,龙生九种,种种不同。

长孙无忌和长孙皇后除了懂事,还是懂事,但是他们家却出现了一个偏离轨道上串下跳的兄长。

他的名字叫长孙安业,是长孙皇后的父亲与前一个老婆生的,比他们年长了许多,却是个以骄奢淫逸为荣的人。

李世民为了回报老婆,把长孙安业叫来,给了他一个京城的监门将军的职位,长孙安业简直是酒鬼掉进酒池里,求之不得。

长孙皇后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对李世民说:“长孙安业不是个安分守己的人,即使他现在的职位是九牛一毛,微不足道,按照他的纨绔子弟的性格,说不定某天会做出出格的事儿来。”

李世民好奇地问:“甭多想了,只要是老婆的娘家人,都应该团结到朕的身边来,再说我文治武功样样强,他一个小混混能奈我何。”

长孙皇后又说:“我本来不想干涉,但是想起往事还是有点感伤。”

原来,长孙皇后和长孙无忌是后娘养的,父亲过世之后,同父异母的兄长长孙安业便把他俩扫地出门了。离开了家,四处漂泊,弄了个农村户口,一间陋室,可以看天上星斗,一年四季,野菜勉强糊口,生活困苦,幸好遇上了舅舅高士廉,学起了琴棋书画,后来遇见了李世民。

果然,过了不久,搭着皇帝封赏亲戚的顺风车,当上小官的长孙安业不思感恩,把长孙皇后对李世民说的那番话变为了现实。

长孙皇后时不时地跟长孙安业说:“做人不要丧心病狂,做事不要吊儿郎当,否则会搬石头砸自己的脚,自食苦果。”

长孙安业表面上唯唯诺诺,服从得要命,因为他不能再得罪自己的地位崇高的妹妹了,但是心里却说:“这个母鸡变凤凰的妹妹,简直是鸡食盆里的鸭子,多嘴多舌。”

在李世民刚刚上任皇帝位的时候,有人谋反了。

谋反之人叫利州都督义安王李孝常,此人早已想除掉李世民,自己要坐第一把龙椅。

刚刚当上禁军将领的长孙安业高呼着:“我们一定好好保护皇上,不要让他损失一根毫毛。”

但是,长孙安业白天还口号,晚上另搞一套,悄悄联络李孝常,不但没有履行职责,还把自己当做肥猪跑进屠户家,找死来了。

据说,李孝常当天还很沉着很冷静若无其事地和李世民聊了一会儿天,晚上才来和长孙安业商讨造反事宜。

没想到的是,李孝常他们一伙人太低估了李世民的能力,划着火柴偷油,烧了自己,阴谋败露走投无路,活似一个小寡妇,到哪里都被人家欺负。

李世民沉着冷静,调兵遣将,不到一个时辰,就把李孝常剁成了肉酱。

主犯死了,从犯们纷纷缴械投降。

长孙安业就是从犯之一。

李世民面对一群求饶的人,大声说道:“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你们也是谋反之人,统统剁了喂狗,饶了你们的话,往后说不定你们是屁股上插针,越陷越深,迟早也会走邪路的。”

正在李世民命令士兵们举起屠刀的时候,长孙皇后腆着大肚子来了。

李世民关切地问:“这里是处决犯人的地方,你怀着身孕不能来此地方。”

长孙皇后无奈地说:“还是放了长孙安业了吧。”

李世民很奇怪地说:“至少也要说说理由先。”

她坐在椅子上,抚摸着肚子,叹了口气之后说:“您可知道,我和无忌哥哥曾被他赶出家门,若果杀了他,别人会说是我心中怀有仇恨,对我们刚刚上市的公司业绩会受损。”

恰巧,魏征同志出差了,没来得及管这档子事,李世民乖乖听话,当即放了长孙安业,但是死罪免了,活罪难逃,最后流放在了巂州(今四川越西县)。

遗憾的是,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六月二十一日,顾全大局贤惠善良的长孙皇后去世了,年仅三十六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