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我们来捋一捋李世民作为大唐的总裁,是如何打造他的企业管理系统的,听说那些摸包的、劫道的、下套的和开撬的,听了小李同志认真执行律法的故事之后,统统转行去睡觉了。
小李同志的强大阵营有: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魏徵、尉迟敬德、李孝恭、高士廉、李靖、萧瑀、段志玄、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长孙顺德、张亮、侯君集、张公谨、程知节、虞世南、刘政会、唐俭、李勣和秦叔宝。
以上名单里的人物,个个不是省油的灯,人人不是***里做的蛋糕,有诗为证。
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
若个书生万户侯?
李世民大声吟道:“试看未来二十年,将是繁荣的世界。”
是的,有两个字来看待李世民的预言,就是自信。
用四个字来评价,那就是自信爆棚。
管理行业最缺少的是什么?是人才,是上马能征善战,下马治国安邦的人才,很明显,那二十四个人已经通过小李同志的全面测试。
如果说挖掘是一种武器,那么知人善任就是一种顶级的武器,李世民是最能够知人善任的,首先他知道自己的老婆的哥哥长孙无忌是能力极强的,不排在他心目中的第一位,是毫无道理的,即使在他的麾下,人人都是麦田里的韭菜,难分出好坏来,也不影响他的判断力。
在李世民的家族公司里,只要是自己家里人能力杠杠的,先排在其他人前面,因此长孙无忌理所应当成为了第一大功臣。
长孙无忌,河南洛阳人,李世民上台后,封了个赵国公,主要功绩有:参与发动玄武门之变,帮助李世民夺取帝位,是李世民最信任的、最坚定的支持者。
李孝恭,和李世民同辈,在李氏宗族中,是帮李世民出力最多的堂兄弟,被李世民封为河间郡王,专门练习水军。
杜如晦,房谋杜断之一,字克明,京兆杜陵(今西安市长安区)人,封为莱国公。
魏征,练就一口铁嘴钢牙,唐巨鹿曲城(今河北巨鹿县,又说魏征河北馆陶县)人,封为郑国公。
房玄龄,齐州临淄(今山东临淄)人,房谋杜断之一,封为梁国公。
高士廉,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是长孙无忌的舅舅,被李世民称之为“临难不改节,当官无朋党”,封为申国公。
尉迟敬德,也就是尉迟恭,朔州善阳(今山西朔城区)人,玄武门政变的执行者,出力最多的当属于他,封为鄂国公。
李靖,平定北疆第一人,京兆府三原(今属陕西)人,据说会写兵书,但无著作流传,封为卫国公。
萧瑀,出身高贵,祖父是后梁宣帝萧察,也爱和李世民顶嘴,也是李世民欣赏的人,封为宋国公。
段志玄,山东临淄人,勇猛沉静,封为褒国公。
刘弘基,雍州池阳人,攻入长安第一人,但看到黄白之物就走不动道,纵向占为己有,因而也被李世民所遗弃,封为夔国公。
屈突通,雍州长安人,封为蒋国公,他留给世人的是一句顺口溜:“宁食三斗艾,不见屈突盖,宁服三斗葱,不逢屈突通。”
殷开山,京兆鄠(今西安市户县)人,封为勋国公。
柴绍,李世民的姐夫,晋州临汾(今山西临汾)人,封为谯国公。
长孙顺德,封为邳国公。长孙无忌的叔叔,但是爱贪污,不招李世民待见。
张亮,郑州荥阳人,属一步一个脚印打拼出来的人,出身贫寒,没有背景,没有实力,在钱是晋升最快最有效的通行证的世界里,张亮是一个奇葩,以前为李世民的宏图大业而被李元吉他们鞭打,就是闭嘴不供出李世民,获得李世民赞赏,封为郧国公。
侯君集,豳州三水(今陕西旬邑)人,少年时候已经表现出勇武之气,后追随李世民左右,在玄武门之变中表现突出,封为陈国公。
张公瑾,字弘慎,张公瑾魏州繁水人,李世民心目中的排名榜第十八位,尉迟敬德是他的伯乐,举荐他成为李世民秦王府中的一位策划者,封为郯国公。
程知节,济州东阿斑鸠店(今山东东平斑鸠店)人,他从小就大名鼎鼎,身经百战,所向披靡,原名咬金,后更名程知节,李世民心目排行榜第十九名,封为鲁国公。
虞世南,汉族,余姚人,文化名人,艺术男,是众多大臣中文学造诣最高的人,因而表现出懦弱的一面,但是一旦李世民懒散了,他就毫不留情地进行批评,受到李世民的重视,封为永兴公。
刘政会,滑州胙城人,主要的先进事迹是李渊时代,被刘武周俘获,但是坚决不投降,表现出了一副全身无数伤疤,我把它当作鲜花的大无畏精神,时不时的寻找机会把刘武周的秘密传递给李渊,在隐蔽战线上为打败刘武周做出了不少贡献,封为邢国公。
唐俭,汉族,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曾揭发独孤怀恩谋反,挽回了不少损失,最庆幸的是曾当上谈判专家前往突厥,后竟然也能在乱军中逃脱,返回大唐,封为莒国公。
李勣,原名徐世勣,字懋功,曹州离狐(今山东菏泽东明县东南)人,一生立战功无数,最可惜的是没有参加玄武门之变,但也被封为英国公。
秦叔宝,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他自称所经二百余阵,真是勇猛无敌,但是秦叔宝深知唯有内敛、低调,方能高端、大气、有格调,所以在李世民上台之后,他并没有表现出特别的功绩,在李世民的心目排行榜中慢慢下滑,终成了第二十四名的胡国公。
所谓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此二十四人可以说是:“唐多能臣,前有汉,后有宋,皆所不逮。”
对于一个老板来说,要获得更大的成功,必须做到凡事主动出击,主动总结,主动认错,以上三个主动都兼顾的话,那可就是天下无敌万事大吉了。
可是,比失败更令人恐惧的是沮丧懊悔,比成功更使人喜悦的是独具慧眼。
李世民是一个硬汉,比起那些怂得一掐就流鼻涕的人来说,他实在太成功了。
所谓选拔人才,那是给自己找一群默默耕耘的牛和一条依偎在旁的狗,于是李世民的王朝出现了忠心耿耿的太监,而且从来没有得到一星半点的权势。
人才在三百六十行里都有,选拔起来必定是不光会吃饭而且会喝酒,不能菜篮子装泥鳅,走的走,溜的溜,一定要拧成一股绳,牢牢把握在手。
李世民的成功之处就是善于不拘一格降人才,凡是能够贡献给国家一份力量的都要聚拢来,不分出身,不分老幼、不分民族、不分地域,只要是品学兼优的一概得以重用。
一个人要帮助弱者,应当自己成为强者,而不是和他们一样变成弱者。(罗曼.罗兰语)
高手在民间,李世民首先是一个强者,他帮助弱者的方式便是破格提拔民间人才。
在这方面,李世民主要体现在了对马周的任用和提拔。
马周实际上是一个业余枪手,但是一直没有闪耀出金子的光芒,只能在一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功臣常何家当门客,是属于混吃等死的那种人。
一个能思想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思想者马周终于等到了结束自己浑浑噩噩过日子的机会。
贞观三年的某一个艳阳日,李世民召集大臣们针对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朝政的得失发表言论,以便做到良策治国。
轮到常何发言了,此人打仗是好手,但是文化方面令人着急,他唯有像小寡妇望花轿,干着急的份。
常何抓耳挠腮地想了半天,本想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口若悬河唾沫乱飞地说一通,可是话到嘴边又咽下,原因是平素讲话必须带有好似感叹词的器官名称才能讲得下去,可是众目睽暌大庭广众之下,实在是太不雅了。
李世明给了他一个台阶下:“布置你一个作业,回家想好了,写在纸上交给我就欧了。”
这可是要了常何的亲命了,斗大的字不认识一箩筐,握毛笔的姿势像拄着拐杖,只好回家开会,让门客们给自己想办法忽悠蒙混过关完成任务算了。
对门客们来说,吃吃喝喝倒是行家里手,但是要肚里的墨水却一滴都没有。
正当常何难受得像痔疮发作的时候,马周站了起来,慢条斯里地说道:“难道大人忘记我以前是干什么的了吗?”
说起马周,也是个郁郁不得志之人,博州茌平人,从小父母双亡,家境贫寒,乡里人都瞧不起他,俗话说自古寒门出学子,他勤奋好学,博览经史,尤其精通先秦典籍。
武德年间谋了一个博州助教的职务,可他却不以教书为意,屡屡被当地刺史斥责,马周一怒之下离开家乡,四处云游,随后来到长安,寓居常何家中。
Copyright 2024 乐阅读www.22i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