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养成诚信的性格

2018-04-15 作者: 相如
第七节 养成诚信的性格

守信之人,别人就愿意与他合作。有一个美国孩子,他父亲去世时留下了一堆债务。若按常规,欠债人已去,把他的商品拍卖分掉,债务差不多也就算了。但是这孩子一一拜访债主,希望他们宽限自己,并保证将父亲留下的债务分文不少地还掉。后来这孩子果然历20年之功,把父亲留下的债务,连本儿带息,分文不落地全还了。周围的人都非常感动,知道他是一个可靠之人,也就都非常愿意和他做生意。结果这孩子不但博得了别人的合作,也赢得了他人的尊敬。

与人合作,守信是第一大原则。守信,会使人对你产生敬意,也因之会使人愿意公平地与你合作。和一个不守信用的人合作,考虑到有失信的危险,人们通常会把合作的费用提高,以防万一。比如你是一个信用程度不是特别高的人,那你要拉别人的货物,一般是要先付款。但是如果别人知道你很讲信用,或者另一个商界同行出面说你非常可信,那么打交道的对方就可能很放心地让你把货先拉走,卖完货后再付款。一个要占用大量资金,另一个几乎等于白手赚钱,这中间的出人,就是信用的价值。

当然,有人会说,在商场上,假定我守信用,而别人却不守信用,结果不与我也不守信用一样吗?

有这种担心的人会这样打比方。比方说,我(甲方)预订了2瓶牛奶。我若守信,预付了两元钱,而对方(乙方)不守信,我岂不吃了亏!双方合作的可能岂不消失了吗?反过来说,我预订了2瓶牛奶,但我不付钱。那么,对方如果守信,我就赚了两瓶牛奶。对方如果不守信,我也一分没赔。

当然,最佳结果是乙方交了牛奶,甲方付了费。但是由于存在着风险,甲方优先选择的是订牛奶而不付费,乙方优先选择的是收费而不交牛奶。若二人同时做出最优选择,合作就不再可能。假如一方,比如甲方先行一步,选择了交费,而乙方则选择了收费而不交牛奶,这一次合作就宣告失败。第二次若再想合作,难度就加大。反之,乙方先行一步,结果也是一样。

从一次或数次合作的情况看,双方显然都倾向于不合作,但是事实上,只要让合作的事件多次发生,人们就会发现,甲乙双方早晚都会趋向于寻找一个合作点。即甲方付费而乙方交货。

人们都还是愿意合作的。从理智分析讲,每个人都在算计着自己的利益,最佳的选择是背信弃义,随时见好就走。但是这样一来,人与人之间合作不成了,这种最佳选择就成了短视。所以人们实际上总选择信守诺言而不选择背信弃义。理智的算计和生活的实际之间存在着一个差异。这个差异,理性本身不能完全充分地解释。

美国科学家发现,理论上,无论经过多少次博奕,人类行为合作的概率与不合作的概率总是近似相等的。但他们通过实际调查却发现,一旦有了一次或数次进行合作的良好回忆,在后来的博弈过程中,参与合作的双方总会依靠记忆来主动寻找善于合作的伙伴。

曾经帮助过你的人,你会把他牢记在心里。再一次再见面时,你会一下子认出他。你和他之间再次合作的可能非常大。擦肩而过的人,你和他之间没有任何瓜葛,过去了就过去了,就是再次打照面,也会谁也认不出谁来。曾经背信弃义的人,你也会对他印象深刻。下次再见面时,你也会一下子认出他来。但是你是对他充满戒备和冷漠,你们之间合作的可能性还不如你与陌生人之间合作的可能性。

坦诚认错也是诚信的重要表现。

人不怕犯错误,怕的是犯了错误不承认错误、不改正错误。

你可能是一个老板,或是某个单位的头儿,总之,你的手下领导着一大群人。前两天,在一项事务中你出现了较大的失误,甚至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碰到这种事情,你会怎么办?

一种选择就是大大方方地承认自己的错误,向全体员工认错,承认自己做事中的失误,并希望全体员工在以后的做事中敢于指出自己的错误,尽量减少可能有的损失。

你还有另一种,那就是死撑着,绝不认错。道理很简单:一认错,岂不威信扫地,以后还怎么做老板,怎么做领导?手下的人又会怎么看我?

你可能会说,我肯定选择第一种,大大方方地承认错误。

你的这种选择自然是对的,但是你未必说的是真话。

实际情况是,你不一定选择第一种方案。

有许多事情,嘴上说说、理论上探讨探讨起来确实容易,而且道理我们都懂,但一到实际生活、实际做事中,真正实施起来,其实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就如吸烟这件事情,现代人不懂得“吸烟有害健康”这个道理的恐怕凤毛麟角,然而在中国吸烟的人数仍以亿人计。所以,我们不会因为我们懂得其中的道理就认定我们一定会按照正确的方法去做,也就是说,我们不会因为我们承认错误对我们的做事有好处就向自己的手下承认错误。

人活在世上,要取得成功,就一定要做事情,而做事情就会可能有错误。古人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恐怕就是为了说明这个道理。其实,是人都会犯错误,“圣贤”自然也不例外。但圣贤所以为圣贤,他们长于常人的地方就是因为他们错了,会承认错误,而且能够改正错误。孔夫子曾说:“吾日三省吾身。”所以要“省”,就是因为他知道他也可能会有错误,但每天反省自己,就能够时时提醒自己不要再犯类似的错误。这才是正确的态度,也是一种追求人生成功的积极心态。

反过来说,如果你死撑着,死不认错,所引起的后果将是十分消极的,起码你的手下就会轻看你。因为你犯了错误,如果那错误很小,也没有造成较大的损失,而你为了你自己的所谓“面子”而不承认,你的手下就会认为你连这么一个小问题都不敢承担,如何能带着大家做出大事情。如果你犯的错误很严重,造成的损失巨大,公司或单位应该是人人皆知,而你这时候如果再不承认自己的错误,甚至一味地搪塞、狡辩,就有了一点欲盖弥彰“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味道。尽管你狡辩的能力很强,能把稻草说成金条,把黑的说成白的,但这个时候你这种“超强”的狡辩能力只会让你越抹越黑,引起别人的反感,你的手下更会认为你一点担待也没有,而你的上级恐怕也会因此不信任你。

古人说,两害相权取其轻。你自己要好好权衡比较一下两者的轻重,看到底选择哪一个更好一些。

其实,上升到成功人生的角度来看,犯了错误承认错误,是为了不再犯错,取得更大的成功。再说了,不管是对下级上级,坦诚地承认错误,承担责任,别人只会更加信任你、尊重你,而绝不会轻看你。他反而会因为你的坦诚赢得人心,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也会有错误。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