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称问题是志向问题

2018-04-15 作者: 陈世清
对称问题是志向问题

在对策论中,人是主体,人是全面发展的人;在博弈论中,人是经营人、抽象的人、片面发展的人。

博弈论是厚黑学的理论基础,对策论则可以使经营学与道德学结合起来。本质上,“善”是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统一,而“恶”只是为了眼前利益而牺牲长远利益而已。人之所以为了眼前利益牺牲长远利益,只是由于缺乏自我意识,缺乏教养,而经营学应该在提高人的素质、使人能正确处理眼前和长远利益方面起教育引导作用,而不是在强调科学性、客观性的幌子下,把人看成纯粹利己的、抽象的、片面发展的人。

在对称经营学看来,一个人努力的目标和才能的发展是对称的,才能的发展和事业的发展是对称的。企业家是事业家,这是企业家和能人的区别。能人只是小聪明,而企业家则胸怀远大,志向高远。

哲学家与企业家

通常看来,哲学是务虚的,企业是务实的。但务虚和务实相辅相成,也是对称的。

对称经营作为经营模式与发展模式,是与对称的思维方式与哲学世界观相对称的。

有一次在美国,因为种种原因,海尔总裁张瑞敏与一家大公司接触后发现双方难以达成合作。这时候,对方提了个颇具威胁性的问题:“如果我们在中国大陆另选择一家企业合作,将来其实力一定会很强大,难道你们不怕受到冲击吗?”张瑞敏微微一笑:“我想引用历史上唯一连任四届的总统弗兰克林·罗斯福的一句名言回答您:我们现在唯一害怕的只是我们自己。”

张瑞敏是哲学家。

他是一位有着高度哲学素养和文化素养的人才。和他交谈,你会不由自主地被他身上的那种哲学家和美学家的气质与品格所折服。

张瑞敏为海尔确立的文化精神是:无私奉献,追求卓越。围绕这一主题,海尔确定的管理战略是:高标准,精细化,零缺陷;确定的生产战略是:唯一和第一;确定的质量战略是:质量是企业永恒的主题;确定的销售战略是:售后服务是我们的天职;确定的市场战略是:生产一代,研究一代,构思一代。这一系列文化战略目标,组成了严密的海尔文化网络,体现了海尔整体的文化战略格局。

张瑞敏是企业家。

他是一个现代化先进企业集团的化身;同时他也是一种先进的现代化管理思想和行为的象征,是一种新型企业文化的象征。

他认为,最大的危机和挑战不是来自外部,而是来自内部;不是来自竞争对手,而是来自自我。企业主体只有不断走出自我,超越自我,才能使企业自身有所超越和突破;企业主体只有不断奋进,不断创新,才能使企业得到更新和拓展。

1984年海尔还是个生产普通家电,年亏损额达147万元、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至1994年,其间的历史跨度正好是10个年头。就在这短短的10年里,海尔完成了由传统工业向现代化工业的飞跃,完成了由计划经营向市场经营的飞跃,并以无可争辩的历史事实,成为中国冰箱工业的巨人。在这10年里,准确地说是在这10年的最后两个年头中,海尔在青岛高科技园区内建立了中国最大的开发电器的生产基地——“海尔工业园”。在“海尔工业园”内,与日本、意大利、德国等许多国家的世界著名的公司合资、合作的一批批项目正在兴建中,代表着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海尔”电器产品正在大批量投放国内外市场。同时,集团在房地产开发、期货贸易、商业等方面的经营突飞猛进,一个强大的现代化国际性企业正在崛起。

海尔生产出了中国第一代四星级电冰箱“琴岛——利勃海尔”,生产出了中国第一台节能无氟冰箱,开发生产了具有12个系列、百余种规格的“海尔”牌电冰箱、电冰柜、电脑程控式微波炉、微电脑电磁炉等高科技、高附加值系列产品,创造了享誉世界的“海尔流派”。

海尔的巨变,海尔的飞跃;海尔的效益,海尔的业绩;海尔的昨天与今天,海尔的今天与明天;所有这一切,都离不开它的缔造者,都离不开它的总设计师——张瑞敏。

张瑞敏的成功源于其哲学家与企业家对称的素质结构。

当官与事业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的主体性和不同的事业相对应,二者是对称的。

在封建时代,由于官本位,当官是提高人的主体性、干一番事业的最好渠道。所谓官阶成了人的身价的最好体现。

在市场经营时代,企业家的主体性要高于政府官员。一个人如果真正想干一番事业,应该当企业家而不是当官。

1983年底郑俊怀出任呼和浩特市回民奶食品总厂,这也就是伊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经过郑俊怀将近10年的管理,这个厂终于从濒临倒闭发展到像模像样。

到了1992年8月,郑俊怀带领厂内21名领导到深圳考察,学习股份制。通过十几天的学习和考察,郑俊怀和他的同事们都看到了股份制的优越性,他们一致认为,回民奶食品总厂要想有大的突破,就必须走股份制这条路。

回到厂里后,郑俊怀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在他的厂内试行股份制,可是有关的部门却提出了“可以搞股份制,但必须接受我们的管理”的无理要求。郑俊怀极其气愤,他对厂里的职工说:“不为摆脱行政干预,我们搞股份制做什么?”

内蒙古作为一个边远省区,人们当时的观念意识、思维方式都比沿海地区落后。那时股份制在内蒙古还是新生事物,它的建立必定要经历重重阻力。

为了搞股份制,他对全厂职工进行了民意测验,有96%的选票赞成搞股份制。他把这个调查结果汇报给了有关部门,但仍得不到首肯。

郑俊怀冲动了,他决心要把厂子改成股份制,为了表明决心,他跑到呼市市委组织部毅然决然地辞去了他兼任的呼市牧工商公司副总经理的职务。

有些人不理解了:“好端端的官不当,非要搞什么股份制,真是个大傻帽儿。”

也有人劝他:“算了吧,干好了这个厂也不是你的,干嘛那么认真。”

可是郑俊怀对这一切都听不进去,回民奶食品总厂就是他的一切,这里有他10年的心血和汗水。他连做梦都想为企业腾飞创造一个最佳的条件,而今他找到了,难道就让它夭折吗?

不知道求了多少人,跑了多少个部门,回民奶食品总厂的股份制问题终于列入到市长办公会议的日程上。在此之前,郑俊怀又冲动了,他明确表示:“如果市长不同意搞股份制,我就辞职。”厂内其他5位厂领导也表示了同样的决心。

企业家总是对自己的事业那么专注,那么钟爱,正是他们这份孜孜以求的诚心才使成功降临于他们身上。

在市长办公会议上,市长明确表态:“我走了好多企业,都是伸手向我要钱,惟独你们,只要一个政策,只要一个股份制,我同意你们搞,这符合‘十四大’精神。”

1993年5月8日,呼市回民奶食品总厂正式改组为内蒙古伊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在5月8日公司的成立及首次股东大会上,郑俊怀当选为董事长兼总经理。

股份制为回民奶食品总厂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在1994年全国冷饮排行榜中,内蒙古伊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伊利”牌清真产品产销量居全国第二,花色品种居全国第一。

人的主体性和人的事业规模成正比,二者是对称的。要做事业而不要当官,是企业家的基本素质。郑俊怀的事业心给企业带来了发展。

自我实现

在资本主义社会的早期,社会占主导的最小经营单位是个人,社会发展阶段是以个人为中心同社会的分裂,这是人的理性是自私的。在今天,经营社会化、社会经营化,社会占主导的经营单位是企业和团队,社会发展阶段是以个人为中心同社会和自然的统一,这是人的理性就是在利己的同时利人、为了利己而利人。同时,人的利益也不仅仅是物质利益,精神利益(名誉、学识等)在个人利益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把人的理性抽象化、绝对化,不能自圆其说,也不符合实际情况。

人才的发展空间和社会的环境是对称的。不管是逆境还是顺境,都制约着人才的发展。

每个人自我实现成为其他人自我实现的前提而不是障碍时,才有人才发展的充足的空间。所以人才的空间,也就是自我实现的空间。自我实现的空间和人才发展的空间也是对称的。

人才空间必须是开放而富有竞争性的。

加盟美的可以自报家门,依据你的能力,选择适合的工作;同一岗位如果有两个以上的人看中,就可以通过竞争来决定。而竞争胜利也只是暂时的,半年以后,或者一年以后,还会有新的挑战者出现。美的内部把这叫做改“相马”为“赛马”,以合理的竞争来保持每一个岗位的活力。美的视人力为第一资源,营造了开放而富有竞争性的用人环境,为员工特别是职业经理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合理的人力资源开发机制不仅引来了金凤凰,也给了金凤凰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

从新加坡国立大学毕业的工商管理硕士朱彤,在加盟美的集团后不久就被任命为人力资源部部长,主持全面工作。顾炎民博士,1988年获美国FORDHAM(福坦莫)大学社会学硕士学位,1997年获美国CORNELL(康奈尔)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曾任美国纽约新英格兰公司顾问。为了拓展海外市场,美的集团通过多方工作将其招至麾下,顾炎民现任美的集团企划投资部特聘高级项目经理,从事企业投资策划分析工作。顾炎民博士和朱彤在美的工作最大的感触就是“所学之长有用武之地”。

扩展从个人到企业

企业家要在市场竞争的大潮大浪中前进,社交能力是必备的一种素质,是取得成功所必备的能力。个人人脉和企业业务关系是对称的。

企业家的作风、言行、举止、信誉、行为在企业内部及社会公众心目中的感受、印象和评价等方面好的形象会增进社会公众对企业的理解和信任,有利于寻求稳定而又有利的合作伙伴,为吸引人才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良好的人际形象一旦确立,会使人产生依赖感,有助于打开产品销路。

企业家必须注意自己的个人形象,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奖罚分明,信誉至上。

企业家要善于根据彼此的相应关系,以不同的方式对待各种不同品性的人。善于掌握灵活度,根据外部情况的变化,不断调整交际认识和交往行为,只有这样才能对社会上的各色人物应付自如,并接受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的挑战。

如果没有渊博的知识来充实自己,在与别人交流时,会造成思想简单,语言重复,内容肤浅的局面。令人感到孤陋寡闻、徒有虚表,与之相交甚是枯燥无味。这样就不利于社交活动的开展。反之,若此人其貌不扬,但天南海北,口若悬河,才思敏捷,内涵丰富,则会吸引众多交往人士。大家彼此互通知识,切磋经验,交流思想,感到相互交往其乐无穷。

企业家要以清晰的思路表达自己的意图。

掌握谈话要领,有针对性地交谈,抓住对方心理。语言简洁,措辞得当,做到谈笑风生而主题明确。根据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背景选择话题,避免僵化刻板的原则理论,给人以轻松愉悦的交谈氛围来交流感情,沟通信息,建立和睦友好的人际关系。

企业的各种活动和社会服务都要依赖于社会。

企业家要广泛建立和发展与周围人事的交际关系。

企业家人际关系的发展,是企业发展的催化剂。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