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称问题是智慧问题

2018-04-15 作者: 陈世清
对称问题是智慧问题

智慧,就是创新性知识同客体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知识经济是知识在生产要素中占主导、知识产业成为社会经济龙头产业的经济形态,智慧经济是创新性知识在知识中占主导、创意产业在知识产业中占主导的经济形态。智慧经济通过创意—创新—创造—创业活动使社会资源不但得到优化配置、而且得以优化再生。智慧经济,使知识主体化、个性化、功能化、价值化、增值化,使主体和客体、主观与客观、相对主体与相对客体的统一具体化、微观化。智慧经济,强化了主体的创造性、主客体关系的和谐性,强化了以主体为中心同客体、相对主体为中心同相对客体的对称与统一。

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对称的过程:一方面是有序化、共性化、法制化,另一方面是无序化、个性化、自由化;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既全球化又区域化。社会的调节机制越来越简单:从超经济强制(暴力、战争、人身依附关系、计划安排)到市场,从人治经法治到法制,市场从价格机制到价值机制。

价格机制以产品运营为基础。

价值机制以知识运营为前提。

知识型社会就是民主与法制对称的社会,智慧经济就是公平与效益对称的经济,是在自由与法制、价格与价值、公平与效益、理性与非理性的碰撞中,用有序去整合无序、用无序去填补有序、使不对称向对称转化的对称的经济体系。

所以,对称问题是智慧问题。

智慧的对称结构

对称经营是智慧经营,智慧不同于精明,精明是小聪明,智慧是大聪明。所谓大聪明,就是站在时代的潮流前头。

人的理性是具体的,也是对称的结构。人的理性与非理性是对称的,人的主观心理和社会发展阶段是对称的。把人看成仅仅是理性的、把理性的人看成仅仅是自私的,是非对称的、线性思维的产物。

知识不等于智慧。知识是理性的要素,智慧是理性与非理性的对称,是要素和功能的对称。智慧高于知识。

知识的价值在于创新,在于启迪智慧;文化必须实现产品化才能转化为价值;文化和经营联手会产生倍增效益。

智慧是知识和知识运用的对称。文人只有动口又动手,既有充足的知识,又有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才能成功。

智慧空间

思维规律与客观规律也是对称的,人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越深刻,所把握的思维规律的层次越高,改造客体的能力也就越强。

所以,智慧也有空间,这个空间就是人才的空间,是人才充分发挥作用的空间。

美的既注重人才的引进与储备,又注重营建开放而富有竞争力的智慧空间。如果只把人才引进来,而不能合理使用,不仅不能发挥人才的作用,还会造成人才的浪费;反过来,也难以吸引人才。由乡镇企业发展而来的美的,曾经在用人方面犯过错误,美的曾作为全国第一个有博士加盟的乡镇企业而闻名全国,可这位博士后来因在企业中不能用其所学又悄然退出了,这件事给了美的决策层很大震动,使他们明白了合理开发智慧空间的重要性。在有计划招收人才,营建智慧空间方面他们主要做了大量工作。

现在,美的集团的智慧空间已经深入到了大学中。美的集团在全国17所重点院校设有美的奖学金,每年拿出60万元奖励成绩优秀的在校生,自1997年以来,累计金额已达400万元。美的希望能拥有一支庞大的年轻人才后备军,大学生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在新引进的人才中,以科研技术人员为主,还有一部分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人才,来自清华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等著名高校。2001年,美的集团招聘应届毕业生688人,其中硕士生98人。面对经营全球化的挑战,美的提出了国际化战略,对人才引进更是做出了高层次、国际化的明确规划。为此美的集团引进了以工商管理硕士为主的留学回国人员,分别来自美国康乃尔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等世界知名学府。目前,美的有来自全国各地和香港、日本、美国、新加坡、英国、澳洲等国家和地区的人才。值得一提的是,美的集团是家电企业中最早建立博士后工作站的企业之一。开展博士后工作是突破高层次科技人才不足瓶颈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吸引人才的重要战略。王军、张智两位博士是美的集团招收的首批博士后,经过两年的辛勤耕耘,二人已经为美的“孵出”累累硕果,其中由王军主持的“空调风机内流特性研究”课题,通过风机优化设计,能够降低空调噪声2~3分贝;由张智主持的“风冷式冷凝器强化换热应用研究”课题,新设计的冷凝器在相同风量下换热能力提高14%、能效比提高8.1%,二人的研发成果已应用于实际的新产品中。

美的引进博士,目的就是继续加大在空调、电机等家电产品前沿技术的研发投入,保持在家电领域研发的领先地位。博士们所选的研究课题以及研究方向、具体技术指标均根据企业的发展需要确定,优先满足一线产品。两年来,美的在博士后工作站上所投入的科研经费超过300万元,在研究过程中,建立起多个测试实验室和空调技术的仿真技术中心,在研究的同时完成研究硬件的建设,博士们为美的创造的经营效益已是显而易见。更为重要的是,技术研发为产品的质量带来了保证。美的负责人称:如今,美的的产品已销往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创造国际信赖的品质,是企业面对入世挑战的出路。为此,必须形成良好的人才梯队和人员储备,开展公平竞争,营造智慧空间,“能者上,庸者下”。

在美的,流传着一个为智慧腾出空间的故事。在一次元老创业座谈会上,总裁何享健指着一台电脑对大家说,“谁能使用这台电脑,我就立即提他一级。否则……”于是,建厂初期打江山的元老们,陆续退出了江湖。

智勇双全

当然,人的素质不仅仅是智慧水平,其他方面的素质也同客体产生直接间接的对称关系。其中,人的胆量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智慧和胆量之间的相关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要求,二者是对称的。对称的程度决定了人整体素质的高低。

二十年的改革开放,一大批创业者天不怕、地不怕,初生牛犊不怕虎。

在历史发展的某个阶段,这种“无知之勇”是可贵的,甚至是走在前面的探险者们必备的一种气质。时代的要求变了,市场经营的游戏规则变了,你不变,当然要被淘汰。

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对一个斗智斗勇的时代,如果依然存在无知无畏的心理,那只能是自寻死路。

以前民营企业是一群在荒山野岭找食吃的‘野鸡’。不用给垒窝,不用喂饲料喂添加剂,更不必为多下蛋往鸡窝塞电灯泡,省时省力。只要有了阳光、空气、水这些基本生存条件,就能顽强生存。草籽、野果、昆虫比玉米小米有营养,吃饱肚子,在岩石上磨磨嘴,接下来就是生蛋。

国家采取放养的政策,宽松环境,保护扶持就是最好的投资。但时至今日,仅靠政策是不够的,民营企业要发展,必须靠智慧。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