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定律是指:在其他人都投了资的地方去投资,你是不会发财的,只有到其他人没投过资的地方去投资,你才能获得可观的利润。它是美国“股神”巴菲特的至理名言,也是他多年投资生涯的经验结晶。
巴菲特在全美富豪排行榜上名列前三位。在排行榜的前十位富豪中,巴菲特是唯一一位来自股票市场而获得财富的人。1956年,巴菲特开始他的投资生涯,40年间,无论股市行情和经济运行状况如何变化,巴菲特从未遭遇过较大的风险,也从未有过亏损的年度。二战以后美国的股票年平均收益率在10%左右,而巴菲特却已经达到了28%的水平,他创造了在众多市场专家、华尔街经纪人以及旁观者看来几乎是不可思议的奇迹,从而实现了资产连续惊人的高质量的滚动。如今,巴菲特已经成为全世界投资者人人皆知的投资大师,他的投资故事也像神话一样被人们到处传诵。
案例一:1962年,美国的沃尔顿开设了第一家商店,名为沃尔·马特百货。1969年,沃尔·马特百货公司在全美国就发展成了拥有18家分店的大型百货公司。截止1992年,沃尔顿去世之前,他已经将其分店网络扩大到全世界1735家,年营业额达400亿美元。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他就超过了美国当时的大商行凯马特公司和西尔斯公司,成为了零售行业中当之无愧的龙头老大。
沃尔顿的成功秘诀其实很简单:因为沃尔顿避开了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和城市,而是把市场主要集中在美国南部和西南部的农村地区去开设超级市场,并把发展的重点地区放在了城市的外围,赌博式的等待有朝一日城市向外的扩展。他这一发展战略充分表明了他有着长远眼光和胆魄,使他不但避开了创业之初与实力强大的竞争对手之间无谓的拼杀,而且还使自己独自开发了一个前景更加广阔的市场。实践证明,沃尔顿的成功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他赌赢了这一局。
其实,很多时候,人们总是喜欢随波逐流,觉得别人做什么挣钱,自己也要到那个领域去创业投资。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和行为。在我们的生活中,那些成功的企业家和投资家大多数都是只重视别人忽略或不看好的市场,他们注重长远利益,习惯“放长线钓大鱼”。事实证明,他们这么做是正确的,他们因此取得了令人惊奇的财富和成功。
2003年,巴菲特要买中国石油。当时,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的股票还敬而远之。但就在国际投资者对中国股票表示犹豫的时候,巴菲特却赚了2~3倍的利润。当然,如果他能够再等上几个月,利润就会更大,但若他这么做,就变成了投机者,而不是价值投资者了。他的见好就收,显示了他能够坚守个人的投资理念,能够在别人望而却步的领域“抢占先机”,从而达到实现价值的效果。
案例二:1995年,维塞尔曼创办了依斯碧斯娱乐公司。当时,他独具慧眼地发现,从一定角度来看,当时却没有任何一家公司专注于开发婴幼儿的娱乐产品。这时,他意识到,在家长和孩子们的电视节目市场中存在着一个巨大的品牌空间。的确,那时已经有了《芝麻街》,有了《恐龙巴尼》等幼儿动画片,不过它们都不完全适合那些小脑筋刚开始转动、但话却说不清的婴儿观看。
《天线宝宝》是一个低幼节目,它主要是以动画片为载体,讲述了四个可爱的外星人(即天线宝宝)的日常生活,其适合的收视对象主要是从12个月大到5岁大的孩子。不过《天线宝宝》没有明确的设定教育目标,所以它并不是一个教育节目,它只是向孩子们呈现了在游戏中学习和发展自我的有趣经验。《天线宝宝》的内容非常简单、健康、安全,而《芝麻街》、《恐龙巴尼》等则在节目中放入了很多的信息。而低龄儿童“什么都不知道,就只会玩”,因此,依斯碧斯娱乐公司创作《天线宝宝》的出发点并不是为了“想要教孩子学点什么”,而是为了让孩子们感到认同和好玩。《天线宝宝》最大的成功之处就是在于它发掘出了“最年轻的电视观众”这一市场。
每个市场都有自己的一个空白区,这个空白区可能是别人忽视的,也可能是别人所恐惧的,因此人们总是会对这个空白区望而却步,不敢靠近,其实这个空白区中可能还隐藏着巨大的秘密和利益,关键就在于人们是否敢靠近它、占领它。维塞尔曼就是因为发现了电视节目商场中的空白区,才有了胆量和策略去挖掘、发展这个空白区,事实表明他的想法和策略为他赢得了巨大的财富,他的投资决策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巴菲特曾说:“战胜市场的秘诀就是: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只有在大多数人都恐惧、忽略的时候才有可能会出现巨大的潜在商机,这才是投资的最好领域。巴菲特还说:“一个投资者必须要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在市场上肆虐的情绪隔绝开来,这样,才有可能会获得成功。”所以,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理性判断,绝对不能有随“热门”的心理。要与之相反,要用反向思维去思考自己的投资决策。
案例三:日本索尼公司的创始人井深大和盛田昭夫,他们从一开始的经营观念就立志于“率领时代新潮流,不落于一般企业的俗套。”有一次,井深大在日本广播公司看见一台美国造的录音机,他便立即抢先买下了其专利权,接着,他模仿这台美国造的录音机很快便生产出了日本的第一台录音机,投放市场后,这种录音机很受消费者的欢迎和喜爱。1952年,美国研制成功了“晶体管”,井深大得知这一消息后便立即飞往美国进行研究考察,期间,他又果断地买下了这项专利权。回国之后,索尼公司仅用了数周的时间便生产出了日本第一支晶体管,投放市场后又是销路大畅、反响强烈。当其他厂家羡慕索尼公司的巨大利润,都开始纷纷转向生产晶体管时,井深大却又成功地生产出了世界上第一批“袖珍晶体管收音机”。这一“人无我有,人有我转”的发展战略,使索尼的新产品总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投放到市场,并得到市场的追捧,从而赢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井深大总是敢于涉足别人都没有涉足的领域,在别人涉足的时候又能及时创新。正因为他有这种长远的眼光和非凡的投资头脑,才使得他一步一步走向成功,拥有财富。
传说有一位商人,他带着两袋大蒜,骑着骆驼,一路跋涉来到了遥远的阿拉伯。当地的人们从没有见过大蒜,他们也更想不到世界上还有味道这么好的东西可以吃,因此,他们用当地最热情的方式盛情款待了这位聪明的商人,临别时还赠予他两袋金子作为酬谢。另有一位商人听说了这件事后,不禁为那位商人得到的金子而动心,他想:大葱的味道不也是很好么?为何不给那里的人送去大葱呢?那样的话自己岂不是也能得到酬谢的金子吗?于是他便带着大葱来到了阿拉伯。那里的人们同样也没有见过大葱,他们甚至觉得大葱的味道比大蒜的味道还要好,于是他们更加盛情地款待了这位商人,并且一致认为,用金子远不能表达他们对这位远道而来的客人的感激之情,经过再三的商讨,他们决定要赠予这位商人两袋大蒜。
生活往往就是这样,只要我们抢先一步,占尽先机,得到的就会是金子;而如果我们步人后尘,东施效颦,得到的可能就会是大蒜。井深大在别人都没有生产录音机的时候抢先一步购买到了录音机的专利权,然后生产出了日本的第一台录音机。接着他又生产了“晶体管”,以致到后来的“袖珍晶体管收音机”,从而创造了巨大的财富。这都是因为他敢于抢先一步,并且在别人效仿他的时候又能及时转向更为新颖的产品,让别人很难赶上他。要知道,只有善于走自己的路,才可能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而且还要有自己的特色,这样,就能投资成功。
案例四:美国西南航空公司也是深谙巴菲特投资定律精髓的公司之一。美国的“9·11”事件以来,美国当地的航空业就被破产、裁员等坏消息所笼罩。然而,美国西南航空公司在这个残酷的环境下却创下了连续29年赢利的业界奇迹。能取得这样巨大的成功,关键在于西南航空始终都坚持“低成本营运和低票价竞争”的策略,总是在自己的竞争对手不注意和不重视的地方下功夫,从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财富增长点。
西南航空公司主营国内的短途业务。由于每个航班的平均航程仅为一个半小时,因此西南航空只向乘客提供软饮料和花生米,这样不仅可以将非常昂贵的配餐服务费用“还之于民”,而且还能让每架飞机净增7到9个座位,同时每个航班还能少配备2名乘务员。
此外,西南航空公司还避免与各大航空公司正面交手和竞争,该公司专门寻找被其他同行忽略的国内的潜在市场。在《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签署之后,人们普遍认为总部位于得克萨斯州的西南航空公司是最有条件开辟墨西哥航线的一个航空公司。但西南航空公司却抵御了这种“诱惑”,它一如既往地遵循“中型城市、非中枢机场”的基本原则,在一些公司认为“不经济”的航线上,以“低票价、高密度、高质量”的手段开辟和培养了新客源,因此取得了巨大成功。
在西南航空公司的大多数市场上,它的票价有时甚至比城市之间的长途汽车票价还要便宜。因此,一些“巨人级的”航空公司称西南航空公司是“地板缝里到处蔓延的蟑螂”,可是它也是无法消灭掉的。西南航空公司从成立之初的3架飞机,到如今已拥有366架飞机,在2001年的时候,其载运国内乘客达6440万人次,每天起飞航班约2800架次。在西南航空公司的宣传小册子中不无自豪地宣称道:不管在美国的哪个地方,只要开车两小时,就可以坐上西南航空公司的航班。
无论是投资还是经营企业,我们都应该善于找到自己的财富增长点。要知道,随大流、一窝蜂是赚不到钱的,即使赚到了也只是暂时的富有,只有用长远的眼光,在别人不注意、不看好的市场中投资,才是长远的赚钱之道,才能获得更多的利益。
根据巴菲特定律,企业要想投资成功,首先要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市场空缺;其次是投资别人都意识到却不屑于投资的市场空缺;最后,还要投资已经形成竞争势态的市场领域,但一定要努力地闯出自己的特色。
巴菲特定律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是:对于投资项目的选择我们一定要慎重,不仅要事先准确地判断该项目的投资价值,而且最好还要到竞争对手相对比较少的地方去进行投资,不要盲目地关注一哄而上的投资行业与项目。只要坚持走自己的路,才有希望在竞争激烈的经济比赛中取得胜利。
Copyright 2024 乐阅读www.22i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