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宴会惊魂

2018-04-15 作者: 秦砖汉娃Q
第五章宴会惊魂

2007年,到深圳七年的杜康举办了30岁生日宴会。在一桌人拱卫下,居于首席的西装领带的杜总监意气风发,在座的是一众在深圳的朋友们及几个客户。一桌人酒热之酣后,便谈论起了财富、人生话题。中途,大学室友单辉发了几句感慨:我们来深圳这么多年了,到现在还没房没车,就进入不了主流社会,等于是没根、还是这个城市的过客;现在还是打工仔,命运掌控在上司、老板手里,等于是人生傀儡。

一语惊醒梦中人,尚在陶醉的杜康一下愕然,转而陷入沉思。是啊,这哥们说的很犀利、深刻啊!虽然杜康也几次触景生情萌生过类似失落感,但是还没有深入地思考过这个问题。

从那次宴会之后,而立之年的杜康洋洋自得之情锐减,转而对自己在深圳这座城市、在中国社会阶层、直至人生价值的身份定位产生了深刻、正式的焦虑。

自己比下有余,比起那些尚处于深圳社会底层的人群、在内地庸碌混日子的同辈,自己是优秀、出类拔萃的。可是,比起那些在深圳有房有车的人群、在内地已有官职并且前途可观的同学、拥有自己的公司干的风生水起的同辈们,自己就显得落后了,更别说与同为70后的偶像陈天桥、马化腾、李彦宏等人相比,更别提80后的韩寒、郭敬明、李想等人。仅每天在深圳这座城市穿梭的成功人士就如过江之鲫,在这座年轻的城市里风光的年轻人不计其数。

杜康曾关注的、比自己仅大两岁的呙中校,毕业于武汉大学、1999年来到深圳,换过五份工作,怀才不遇,2003年以《深圳,你被谁抛弃?》一文而轰动,结束了深圳社会底层身份,获邀与深圳市长于幼军会面、被国务院调研小组点名座谈、作为内地专才获邀赴香港任《亚洲周刊》编辑,成为深圳的又一个青年传奇人物。

自己无名气、无资产,连车子、房子还没有,虽然来深圳之后的这些年的收入累计有五六十万元,可是除了自己花费、不断提高生活水平之后,目前存款才五六万元,至今还住在城中村“握手楼”里。其实,到了深圳几年之后,买房买车也曾是杜康的梦想,可是一想到自己来深圳只是体验人生经历、说不定哪天就会回河南老家,毕竟自己只是这个城市的过客,就没在这方面多想。眼睁睁地看着房价一路飙升、不少人靠炒房赚了钱后,杜康才懊悔起来,可是自己干瘪的荷包连房子首付也交不起了,如果自己前几年用几万元交个按揭首付、省吃俭用慢慢供一套房子那已是身价近百万了,可是谁能想到自己竟在深圳不知不觉呆了多年、房价涨得高不可攀,真是世事难测、命运造化人。

蓦然,杜康觉得自己不过是这个南方城市的一只小蟑螂,只能盘踞在潮热的小洞里,只能在有限的小地盘里爬行,没有资格在许多高档场合现身。

再深挖分析,自己的自满自得,来源于与自己以前在老家简单、闭塞、庸碌的人生经历纵比,来源于与自己境况接近的的朋友相比,这种有限的视野长期麻痹了自己,也就是温水煮青蛙的道理!其实,若把自己丢在深圳的芸芸众生里,不名一文,甚至还不如那些因征地而致富成天泡在茶楼与人喝茶吹水的深圳土著农民、成天打麻将却拥有几间商铺产权的家庭妇女!自己大学本科毕业、在深圳奋斗了七年多,还是没有从社会底层中挣脱出来!在这个繁华的城市里,自己尚是边缘人,尚是一朵无根的浮萍!

经过一番认真深入地思考,残酷的现实结论使杜康惊了一身冷汗。

没有危机感的人,将面临更大的危机。为危机做超前准备,就会化危机为转机。杜康对这一点深有体会,若当初自己没有人生危机感而毅然到深圳,那么自己现在还是在老家河南做一只井底之蛙,过着庸俗、刻板的生活。

到了神往的深圳后,杜康眼界大开,思想大受冲击,真正切实感受到外面的世界很大、很精彩,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了全新的认识,对人生规划、人生价值也有了全新的认知。

孩提时候,自己的朦胧理想曾是长大后当解放军、警察,最后落脚到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上小学和中学期间的理想曾是当文学家、诗人,最后落脚到考个好大学;上大学时的理想曾是考研、做学问,学富五车,做个象余秋雨那样的众人敬仰的学者,最后落脚到找个好工作;初涉社会后,理想曾是好好工作、做领导喜欢的人,然后理想一度混沌、迷茫,接着出于青春的本能冲动到了深圳,探寻人生理想。

以前的人生理想一直是某个具体的职业或者现实的社会需求,和所有同龄人一样。到了深圳后,看到那些比自己先到深圳而事业垂成的人,杜康既羡慕又嫉妒,也懊悔自己来晚了,而且发现他们事业成功的特征是拥有资产财富。同时,杜康逐渐觉得以前的人生理想很虚无缥缈、单调,原来人生理想也可以丰富多彩的,既可以是扬名立万、富可敌国,也可以是赚更多钱、周游世界、享尽人间美食美景、不断提升生活品质。

到了深圳后,杜康发现原来人可以把赚钱做为一种人生理想,可以在大庭广众之下大声宣布自己想钱、爱钱。起初杜康很不适应,多年所受的教育告诉自己这是资产阶级思想的拜金主义、腐朽价值观,从内心鄙弃。

后来杜康醒悟到,其实自己以及人们斤斤计较的工资、福利奖金等也正是对金钱财富追求的一种形式,是低层次的形式,只不过是多了个生存需要、按劳取酬的外衣。

杜康发现,商业社会已是现代世界的主要社会型态,赚钱也需要知识和能力,是一种社会生存能力和技巧的体现,追求财富也是一种人生追求,财富也可以体现人的社会价值、社会贡献度,也可以受到世人敬仰膜拜、流芳百世,例如中国古代的晋商徽商群体、胡雪岩、广州十三行等,现代的如白手起家的华人首富李嘉诚、爱国巨富霍英东及邵逸夫等,也如当代科技创富代表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等。

而且,杜康也深深感受到财富可以提升生活品质,帮助实现很多生活及人生理想。

于是,杜康逐渐拼弃了以前的解放军、警察、文学家、诗人、考研、学者、当官的人生理想,勇敢、坚定地追求财富。

自己当年从内地辞职毅然南下、背井离乡的初衷是什么?不就是想脱离平庸的生活、追求不凡的人生吗?!自己来深圳七年了,已经不知不觉陷入了追求白领身份、高工资收入的低层次需求误区中,更多的是追求物质生活提升、满足,乐不思蜀,淡忘了人生理想目标,更漠视了自己的危机和前途。

无形中,杜康在内心庆幸和感激那个30岁生日宴、那个醍醐灌顶的大学室友单辉,真是良师诤友啊。自己已是进入而立之年的男人了,人生已过了快一半了,是该考虑更深层次、更有高度的人生主题了。中国古人所说的三十而立真是至理箴言啊。

这个主题,不亚于杜康七年前在内地想改变现状的人生思考。从老家河南到深圳这个生活了七年的人生第二故乡,从甲地到乙地,斗转星移,获想认同的人生价值渴望一直存在,以前只是想得到工作能力及存在价值认同,现在主要是想获得财富及社会地位认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