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准概率是指一个事件发生的相对概率。
例如,一个不透明的容器里,装有20只红球和80只蓝球。如果一个人从容器中取出一只小球,那么这只球是红球的概率为0.2,即取出红球的基准概率为0.2。
可见,基准概率是判断事件发生可能性的重要依据。
在投资学上,也有一个类似于基准概率的技术性术语,即基准收益率,是指在符合逻辑的基础上,人们通过大量的长期样本预期某一事件所能达到的发生率。明确基准收益率,是投资者有效地改善预测正确性的一种最佳途径。
不过,大多数人在对不确定的事物进行判断时,总是情不自禁地忽略基准概率。例如卡尼曼和特沃斯基所设计的一个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研究人员首先向85名被试说明了以下内容:
一些心理学家对已经取得了非凡成就的30名工程师和70名律师进行了人格访谈,并据此对他们每个人进行了简单的描述。
你将在表格上看到随机抽取的5份描述。对于每一份描述,你都需要判断被描述者是一位工程师或律师的概率,具体数值请在旁边的‘0~100’的标尺上标记出来。
“如果你给出的答案与标准答案非常接近,你将会得到奖金。”
之后,研究人员向被试展示了这样一个描述:
“迪克,30岁,已婚,没有孩子。他拥有很强的能力和很高的工作积极性,与同事相处和睦。他的工作目标是在自己的领域中成就一番事业。”
结果发现,被试认为“迪克”是工程师的平均估计值为50%,认为是律师的平均估计值也是50%。
这个描述与工程师或者律师的职业特点并没有任何联系,跟“随机抽取、且没有得到任何被描述人”的情况是一样,因而被描述者是工程师的概率应该是30%(100份描述中有30份是工程师的),是律师的概率应该是70%(100份描述中有70份是工程师的)。可是,被试却忽略了这个基准概率,将工程师的估测值提高至50%,甚至更高;将律师的估计值降低至50%,甚至更低。
人们为什么会忽视基准概率?
纽约州立大学的心理学家霍华德·拉克林(Howard Rachlin)认为关键原因是“出现了一些不寻常或是富有吸引力的信息”。对此,他是这样解释的:
假设你正站在美国的一个海滩上,猜测着过往行人的职业。忽然,一位穿戴头盔和潜水服、佩戴脚蹼的美国男子钻出水面,映入你的眼帘。你会猜测他是什么职业?潜水员还是律师?或许,你想都不想就会认为他是一名职业潜水员或是海军潜水员。因为这种职业的人比其他人更有可能穿戴这身装束。然而,如果你仔细比较一下,就会发现他是一个律师的可能性更大。因为在美国,从事律师的人远比潜水员多。你之所以相信他是潜水员而不是律师,只是因为你还不习惯想象佩戴水下呼吸管和胶皮潜水服的律师而已。
忽视基准信息会对人们的判断产生什么影响呢?
如果你亲眼看到某个人连续31次抛中硬币的正面,你就很难再关注到这样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就长期而言,抛掷硬币时出现正面的基准概率是50%。
如果你喜欢的棒球队常年输球,但是在某一年突然出人意料地连续5场战胜成绩最好的球队。这时,最可能发生的事情是,你认为这个球队水平已经复苏,然后开始期待着球队继续保持连胜。然而,从根据长期的平均成绩,最差球队仅仅凭借运气连续五次战胜最好球队的概率,只有15%。
与以上判断几乎完全一样的是,在投资市场上,短暂而令人兴奋的不寻常事件也同样会让你忽视一个增大风险的事实。例如以下案例。
在Google首次公开发行了一年、外部投资者开始持有可交易股票的时候,Google的股价翻了三番。如此巨大的收益,让投资者开始在其他高科技IPO(全称Initial Public Offerings,意为“首次公开募股”)中近乎疯狂地搜寻下一个“Google”,准确获得更大的收益。
然而,这些人忽略了一个问题:“高科技IPO股票的基准收益率是多少?”毕竟,你买进的是一只IPO股票,而不是Google。因此,你的投资结果更有可能服从于所有IPO股票的平均收益率,而不是Google的业绩表现。
IPO股票的平均收益率与Google的收益率差别多大?这一信息并不难获得。
曾经为Google制定股票发行策略的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金融学教授杰伊·里特(Jay Ritter)就在个人网站上定期更新了IPO股票的长期收益率。据里特的数据表明,自1970年以来,如果按5年期的平均值来计算,IPO股票的年平均收益率至少比原公司低2.2个百分点。
这个基准收益率可以告诉我们,投资者在买进IPO股票的时候,更有可能输给市场,而不是战胜市场。在选择投资项目时,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多问一个关于基准概率的问题。
当我们在被判断某只股票的价值的时候,要多问一个问题:“它的基准收益率是多少”。如果我们对基准概率不满意,我们就应该选择以最低成本实现全部市场平均业绩为目标的指数基金。
如果一个财务顾问或是一个网站正在热炒一只对冲基金、共同基金或其他“准备打败市场”的投资工具,他们在向你推销时,你不妨提出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从长期来看,基金经理能超过市场平均收益率多少个百分点?”要知道,如果以10年为长期的期限,那么只有1/3左右的基金经理能在长期内跑赢大盘。
如果有人吹嘘自己对挑选股票有多在行,并向你推荐股票,你不妨看一下,他投资的市场板块是不是表现得更好。一个技术股的推荐人会吹嘘自己在2003年赚了48%,但你千万不能被他迷惑,因为高盛的技术股基金在当年实现了53%的收益率。
聪明的投资者一定不会忽略基准概率的作用,即使是在牛市。事实上,当市场上的绝大多数投资都在上涨时,所有人都像是投资天才。这时的真实情况是,投资赚钱根本就不需要什么思路。正如丹尼尔·卡纳曼调侃的那样:“在牛市里,即使是坏思路也能让你赚到钱。”不过,我们绝对不能因为牛市而头脑发昏,忘记基准概率的存在。
Copyright 2024 乐阅读www.22i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