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决策类型有三种,即确定决策、风险决策和模糊决策。其中,确定决策是指情境中的几种方案是确定的,人们只需要根据自己的主观价值,就可以做出判断决策;风险决策是指情境中每个方案的客观价值是不确定的,人们难以判断出哪个方案是最优方案,哪个方案是最坏方案;而在模糊决策中,决策结果目标结果在备选方案中的实现概率是不确定的,人们是无法判断其风险概率的,所谓的判断几乎是毫无道理可言的。因此,在这三种决策中,人们最不喜欢的就是模糊决策。
对此,丹尼尔·埃尔斯伯格(Daniel Ellsberg)在1961年所做的实验即可证明。
研究人员在被试面前摆放了两只罐子(为了方便区分,我们称其中一个为“白罐子”,另一个为“黑罐子”)。这两个罐子都是不透明的,被试无法看到它里面装有什么东西。不过,罐子的顶部有一个拳头大的开口,被试可以把手伸进罐子拿取里面的东西。
之后,研究人员告诉被试,这两只罐子里都装有100只小球,有红球也有蓝球。其中,白罐子里面的红球数量和蓝球数量均等,都是50个;而黑罐子里面的红球数量和蓝球数量未知。如果被试可以从罐子里(不管是白罐子还是黑罐子)取出一只红球,就可以得到100美元;如果取出的是蓝球,则得不到任何报酬。
结果,大多数被试都将手伸进了白罐子。
在被试交出取出的小球之后,研究人员又向被试提出了新的游戏规则:“你可以再取一次,如果你能取出一只蓝球,就可以赢得200美元;取出红球则没有奖励。”
这时,大多数人在犹豫片刻之后,还是选择了白罐子。
从理论来看,这样的结果根本就不符合逻辑。因为被试在第一次选择白罐子时的做法,已经证明他认为白罐子里的红球比黑罐子多,白罐子里有50只红球,那么黑罐子里的红球则不到50个,蓝球超过50个。这样的话,在第二轮游戏中,被试应该从黑罐子里抽取蓝球,而不是依旧选择白罐子。
难道被试对黑白两种颜色的罐子持有偏见吗?
当然不是。埃尔斯伯格认为,人们之所以会两次“钟情于”白罐子,是因为黑罐子的不确定让他们感觉到恐惧。
借用美国国防部长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的语言,如果“已知的已知,是我们知道自己掌握的东西”,“已知的未知,是我们知道这个世界上还存在着某些不为我们所知的东西”,那么丹尼尔·埃尔斯伯格的白罐子就是“已知的已知”,黑罐子则是“已知的未知”。
对于白罐子,我们可以肯定的是,罐子里的红球和蓝球各占一半;对于黑罐子,我们可以肯定的是,罐子里既有红球又有蓝球,而无法判断的却是每种球的数量。相比于白罐子,黑罐子的“无法判断”就会让人感到恐惧。毕竟,在抽取红球时,如果选择黑罐子,万一黑罐子有99个蓝球,不就是自己把自己逼上绝路吗?抽取蓝球时也是如此。
所以,人们对一个事件发生可能性的肯定程度越低,就会对其结果越担心。因此,不管基本逻辑如何,人们都会回避黑罐子。这就是人们在不确定决策中的“模糊厌恶”心理。
模糊厌恶是指人们对未知概率的风险事件有担心和恐惧的感觉。由于缺乏用于进行判断的风险参数意味着可能隐含某种程度的高风险,或者存在某种敌意操纵;因而为了避免掉入高风险或被敌意操纵的陷阱,人们会想方设法避开模糊的状态。换句话说,人们如果感觉自己对一个事物认知不充分,就会对它产生恐惧情绪,进而采取回避来实现自我防御。如以下案例:
当第一只股票出现在中国证券市场上的时候,由于股票在当时属于新生事物,人们无法判断股票的收益和风险,因而并没有多少人认购,更不用说主动认购。例如当时深圳发展银行发行的新股票,如果没有证券销售人员的耐心劝说和上门推销,人们是不会拿出积蓄尝试购买股票的。
可见,在模糊厌恶的心理作用下,对于从没有参与过投资的人们来说,由于不能确切地知道投资收益率的分布,因而会根据自己心中最坏的估计,作出最谨慎的选择——放弃。
Copyright 2024 乐阅读www.22i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