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风险厌恶——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

2018-04-15 作者: 孙科炎
第三节 风险厌恶——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

风险厌恶是指一个人在对不同的财务决策方案进行权衡时,面对相同的成本,更倾向于作出低风险的选择。简单地说,如果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低收益意味着低风险,风险厌恶者会义无反顾地选择低收益的项目。如法国著名理财师欧利维埃·塞邦的租房故事:

签订了租房协议,缴付了一个月的房租3150欧元之后,塞邦搬进了出租屋。一个星期后,他在与邻居的交谈中得知对方所租住房屋的月租金是3100欧元,比自己的便宜25欧元,内心便有些不平衡,想要让房东将房租降低一些。

第二天,塞邦就以房租太贵为理由与房东展开了谈判。由于塞邦已经签订了合约、缴付了一个月的房租,房东就不需要再凭借优惠来讨好他,便一口回绝了他。面对房东的拒绝,塞邦并没有罢休,而是进一步“威胁”房东:如果房租不降就要搬家。同时,他还“提醒”房东,这栋房子已经闲置一年了(法国法律规定,闲置房不出租,就要缴纳罚金。在房屋闲置的第一年,房东必须缴纳房屋市值10%的罚金,第二年为12.5%,第三年则为15%,以此类推,罚金逐年递增。因而闲置时间越久,房东需要缴纳的罚金越多),房东也应该清楚他有按时付款的能力。最后,房东妥协了,将房租的月租金减去250欧元。这样,塞邦每年就可以省下3000欧元的租金。

案例中,房东最终同意降低租金的主要原因是不愿意承受未来的房子租不出去的风险。这是风险厌恶者的典型表现。他们在选择各种机会时,总是对预期收益大、风险也大的项目采取回避的态度,倾向于选择预期收益稳定的项目。这样,如果成功,他们所获得的收益不会很多;但万一失败,也不至于受到致命的打击,还有回旋的余地。

这种回避风险、满足于小利益的心理不只是某一性格人群的特征,而是大自然中很多动物的共性。

虽然除人类以外的动物还不知道钱为何物,它们也不在乎赔钱,但是却明白失去水和食物的危险。因此,科学家同样可以研究它们对风险的态度。

生态学家莱斯利·里尔(Leslie Real)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在实验开始之前,研究人员对实验中的蓝色花朵和黄色花朵进行了处理,在每一朵蓝色花中都放入2毫升的花粉;在1/3的黄色花钟放入3倍于蓝色花的花粉,即6毫升;在剩余的2/3的黄色花中不放入一丝一毫的花粉。这样一来,不论以哪种花为目标,蜜蜂的“收获”都是相同的:平均每次可以得到2毫升的花粉。唯一的区别是,蓝色花每次都能提供相同的“报酬”,而黄色花只能在长期内提供等量的“平均报酬”。

准备好之后,里尔让蜜蜂在蓝、黄两种颜色的花朵中进行选择。

结果发现,虽然蜜蜂在两种颜色的花朵之间的最初取样概率是均匀的,但它们很快就会聚集在蓝花上,集中率高达84%。

随后,里尔改变了实验规则:在所有的黄花中和1/3的蓝花中添加了花粉,把剩余的2/3的蓝花的花粉全部清除。换句话说,在第二轮实验中,每一朵黄花都含有花粉,而大部分的蓝花都没有花粉。

于是,蜜蜂重新飞入花丛后不久,就放弃了蓝花,飞向了黄花。他们对黄花的偏爱率瞬间就达到了77%。

由此,里尔得出结论:收获的数量并不是影响动物行为的唯一的关键要素,同样重要的还有收获的连续性。相比较多而不确定的回报,动物们更喜欢少而确定的回报。

后来,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艾尔克·韦伯(Elke Weber)通过一项简单的实验证明了人也有同样的选择倾向。

在这个实验中,被试被要求坐在摆放有两副纸牌的桌子前,并被告知:每张纸牌的背后都印有一个以美元标志的金额,他们的任务是抽取一张纸牌,赢取纸牌背后标志的美元金额。而为了让被试作出更为明智的选择,研究人员允许被试在两副纸牌中随意取样,直至他认为自己知道应该从哪副牌中作出最终选择为止。

当然,研究人员还有一些事情没有告诉被试:韦伯教授已经对这两副牌做了手脚,在其中的一副牌中,每张牌背后都显示有1~2美元的字样,被试只要抽取其中的任意一张牌,都可以获得一笔小金额的奖励;而在另一副牌中,90%的纸牌没有报酬的,只有10%的牌背后写有美元金额,不过,被试若能抽到这10%中的任意一张牌,就可以获得10~20美元的奖励。换句话说,一副牌代表的结果是确定无疑的小收益,另一副则代表蕴含着大风险的大收益。

虽然研究人员隐瞒了这一信息,不过被试还是可以从随意取样中发现秘密的痕迹。因此,大多数被试都在从每副牌中挑选10张左右的纸牌之后,会发现一侧的牌常常让自己一无所获,而另一侧的牌却总能让自己获得收益。作出这样的判断之后,他们最终从可以获得小收益的一副牌抽取一张牌,拿走了1~2美元的奖励。

对于这一结果,艾尔克·韦伯指出:人们对输赢的感受,取决于输赢的标准是什么。而对于输赢的标准,人类与其他动物一样,倾向于从风险结果相对于稳定结果的感知偏离度而不是理论数据来进行评价。当感知到的风险收益明显低于稳定收益时,人们会远离危险,选择稳定。

在风险厌恶的作用下,大多数人不会相信自己是“一夜暴富”的幸运儿,不会迷恋于捉摸不定的海市蜃楼;只会信奉“源远流长”的信条,选择收益小但稳定的财务决策。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