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大唐狄公案肆(35)

10个月前 作者: (荷兰)高罗佩
第182章 大唐狄公案肆(35)

第182章 大唐狄公案·肆(35)

“因为我想,那些务农要点如果用带韵脚、朗朗上口的韵文表达,头脑简单的乡下人也许更容易记住。”

邵大人笑了。

“大多数人会认为你的回答很愚蠢,狄仁杰。可我不。诗歌的确易记,不仅是因为有韵,更主要的是因其言志,与我等血脉气息相应和。格律乃所有好诗的骨架,当然也包括散文。背几节你的诗,狄县令。”

狄公坐在脚凳上不自在地挪动一下身子。

“大人,说实话,我这诗是十多年前写的,眼下只恐一行也想不起来。我去找找,如果找得到,我抄一份送给您……”

“不必麻烦了,狄县令!坦言相告,你写的那首诗不会是好诗。如果有几行妙句在里头,你绝不会忘记的。告诉我,你读过《诏七军将士》吗?”

“我能背下来,大人!”狄公朗声答道,“那些鼓舞人心的词句使一支溃退的军队反败为胜!开头气势庄严——”

“正是如此,狄仁杰!你永远不会忘记那篇文章,因为那是一篇佳作,它那铿锵有力的韵律震撼着军队里每一个人的心,从将军到步兵,无一例外。所以,时至今日,人们还在传诵它,大唐帝国无人不知。这份诏书是我为陛下起草的。哎,狄县令,你得给我品评一下州县行政。你知道,我是最喜爱与年轻官员交谈的。我总以为,不与地方官员保持联系,是身居高位的朝臣的毛病之一。我对州县的问题尤其关心,这是最底层的行政计划,当然,也是最重要的。”他在狄公妒羡的目光下慢慢喝完了杯中的茶,小心地擦擦胡须,微笑着说起了往事,“告诉你,我也是从县官起步的!不过只当了一任,因为我写了革新司法的文书,后来便被升迁到南方去当刺史了,再后来又调到这个地方!那是二十年前,皇九子叛乱,闹哄哄的年代。如今我们就住在皇九子的府邸里!唉,光阴荏苒,狄仁杰。嗯,接下来,我编撰了《古诗文平议》,被任命为集贤殿知院事。皇上八月西巡时,我有幸伴驾。那一次西行,我写下了《蜀山颂》,至今仍视为我最好的诗,狄县令。”他松开衣领,露出了粗壮的脖子。狄公想起来,这位集贤殿文官年轻时也曾是知名的摔跤手和剑客。邵大人拿起摊开在桌上的书卷。

“在罗县令的书架上找到的,黄某人写川地景色的诗集。此公游览了我去过的地方。比较一下我们两人不同的印象是很有意思的。这一首很好,只是……”他又细细看了一下,然后摇摇头,“不行,这个暗喻不贴切……”他突然想起了面前的客人,抬起头来微笑着说,“真不该跟你啰唆这些,狄县令!晚宴前你肯定还有许多事要处理。”

狄公站起身。邵大人也站了起来,他不顾狄公的一再推辞,执意要将他送至门口。

“谈得十分愉快,狄县令!我一向爱听年轻官员发表意见,这样看问题才更全面,如同从新的角度考虑。晚上见!”

狄公匆匆往院子的右翼走去,因为他的嗓子干得冒火,实在太想喝茶了。走廊里有许多门,他想找个仆人问问哪一间是张兰波住的,可是找不到。狄公的目光落在一个瘦瘦的男子身上,那人身着褪色的灰袍,正在走廊尽头一个石盆前喂金鱼,头上的扁平黑帽上有一条细细的红色棱线。无疑,这是罗县令的一位管家。狄公走上前去问道:“你能告诉我张兰波大人在哪里吗?”

那人抬起头,朝着狄公上下打量一番。只见他的眼皮又厚又重,眼神出奇地沉静。一丝腼腆的微笑出现在他的嘴唇上,下巴上长着稀疏的灰白胡子,脸的上部较瘦。他用平淡的嗓音说:“他就在此。本人便是张兰波。”

“大人恕罪!”狄公迅速从衣袖里掏出名刺,深深作了个揖,把名刺递给他,“狄仁杰特来拜访。”

张兰波用他那瘦骨嶙峋、青筋暴露的手拿着名刺,不经意地看着。“你太客气了,狄县令。”他毫无表情地说,接下来,他指着金鱼盆,语调变得活跃起来,“你看那边盆里水草下的鱼儿!注意到它那水泡眼里困惑的样子吗?我总抑制不住要想到我们自己……大千世界迷惑不解的旁观者。”他抬起鼓眼泡,“真是抱歉,养金鱼是我的嗜好。你看,有时会弄得忘乎所以。狄县令,你在此地多久了?”

“回大人,我是前天到的。”

“哦,不错,听说刺史在此地召集各县县令议事。真心希望你在金华过得愉快。你知道的,我是本地人。”

“大人,这里是个美丽的城镇。有幸见到当地最有名望、最富才华的——”

张兰波摇摇头。

“不,本人才疏学浅,狄县令,盛名之下难副其实。”他把装鱼食的小象牙盒塞进衣袖,“我很抱歉,今天有些心绪不佳。去祠堂祭祖后一直沉湎于往事……”他突然停下来,瞟了一下狄公便迅速移开目光,“今晚吃饭时我的精神会好一些。也是不得已,我那位朋友邵学士总要把我卷入复杂的文学争论。他对文学真可谓无所不知,对语言的运用也是无可匹敌的,狄县令。他算得上权威人士,不过……”他突然急切地问道,“我想,你在来看我之前已经去拜访过他了?”

“是的,大人。”

“很好。我必须告诉你,别看他表面豪爽,实际上很在乎自己的高位,动辄生气。你在今晚的宴席上肯定会高兴的,狄县令。只要有如意法师在,就不会有片刻冷场!还有,今晚也是难得的机会能见到我们那位知名度很高的同行,只是他如今一下子变得臭名昭著了。咱们定要——”他用手拍打自己的嘴,“险些说岔了!咱们共同的朋友罗县令要我答应不告诉你的!你一定也知道,罗县令就是喜欢他的小惊喜。”他举起一只手,“哎呀,请原谅我不请你进屋喝茶了。我真的很累,狄县令,晚宴前该打个盹儿。昨晚没睡好,客寓里太嘈杂了……”

“那当然,大人。我十分理解!”狄公行礼告辞,他的双手毕恭毕敬地交叉在长袖笼里。

沿着走廊往回走时,狄公心想,例行的拜访已经结束,该去找罗县令转达他在茶铺老板的丫鬟处了解到的情况了。再说,他也该喝上一杯茶了。

狄公走到高师爷的房间,请高师爷去问罗县令能否接待他。高放不一会儿就回来了。

“回大人,大人说很高兴见你,在这里的后堂。”高放怯生生地瞥了狄公一眼,补充说,“但愿大人能让我家大人精神抖擞起来!”

罗县令坐在一张铺了垫子的扶手椅里,面前是巨大的紫檀木书案,他正闷闷不乐地呆看着书案上成堆的文书。一见狄公进屋,他跳起来高声说道:“狄兄,咱们礼部司天台那些自封精研天历的家伙都该撤掉。马上就撤!他们根本就不懂历法。那帮蠢货把今日说成特别的吉日,可从中午起没有一件事顺当!”他重新坐回椅子里,气得腮帮鼓鼓的。

狄公在书案边的另一张椅子上坐下,给自己倒了一杯茶,一饮而尽。他又倒上一杯,然后往椅背上一靠,满足地吁了口气,静静地听他同行诉苦。

“开头就是那起棘手的宋书生谋杀案,正好在饱餐之后,弄得一肚子乱七八糟。接下来蓝宝阁的女老板告诉我,她们最好的舞女病了,今晚只得让两个二流的来将就一下,主角只能让一个叫小凤的舞姬来跳。但我不喜欢她的长相,傻乎乎的脸,骨瘦如柴!把茶壶推给我好吗?”他为狄公和自己的杯子都斟满茶,喝了一口后,接着说,“最后一件事,我精心为你安排的小惊喜也白搭了。邵学士与张大人也会极为失望的。也就是说,今晚宴席上是五个人,除了你我,还有邵学士、张大人和如意法师。一桌人成单数是不吉利的,而历书上还说今天是个特别好的日子。呸!”他把茶杯重重地放到书案上,余怒未消地问,“哎,那起谋杀案有什么消息?衙役班头刚才来过,说他手下的人尚未听说有哪个地痞流氓在挥霍银钱。这也是预料中事。”

狄公喝干了第三杯茶。

“据一个伺候过宋依文的丫鬟说,宋氏以前到过金华,而且显然在此地有一名相好。”

罗县令直起身子:“肯定有!不过,无论如何不在蓝宝阁。我对那里的姑娘们描述过他的样貌,她们谁也没见过这样的人。”

“第二点,”狄公继续说,“我怀疑宋氏来此另有目的,所谓查阅史料仅是个借口,不过他不想对外宣称。”他从衣袖中掏出宋依文的笔记,递给罗县令,“半个月中他就记了这六页笔记!”

罗县令浏览了一下笔记,狄公看他点点头,便接下去说道:“宋依文每天下午都去你的文案馆,只是为了露露面,夜里才出去干他真正要干的事。丫鬟曾见他穿着深色的长衫,偷偷摸摸地溜出去。”

“他去哪里或者干什么事有没有线索?”

“没有。那丫鬟认识附近一个茶馆的跑堂,那人好像是个轻薄放荡的少年,可他在那一带从未见过宋某人。”狄公清清嗓子,“那丫鬟相信狐狸精的传说,坚持说宋依文的相好是狐狸精,把宋依文给害了!”

“哦,是的,当地民间很看重狐狸,狄兄。家家都有个供狐的神龛,说是能保宅子平安。南门附近的一块荒地上有个大神龛,听说那地方闹鬼。算了,咱们还是别扯这些迷信的事了,狄兄!案子本身就够棘手了。”

“我完全同意,罗兄。你也认为这起案子有府内人作案的可能,是吗?”

“对,确实如此。孟员外的名声虽然极好,不过那不能说明什么。他有可能在宋氏来此之前就认识他了。狄兄,他发现宋氏的尸体后便自行做了一番勘察,还急着想把他的结论强加于我们。孟员外绕宅子走一圈,去敲自己的园子门,太容易了!我可不喜欢听到宋书生有女相好的事。很讨厌一沾上娘们儿的事就会出乱子。”他长长地吁了口气,“不管怎么说,明日是中秋,衙门不升堂,至少能缓一缓。”罗县令又给自己斟上一杯茶,愁眉苦脸地不作声了。

狄公看着他,期待他解释如何就案情进行调查。这案子若是出在浦阳,狄公会立即命他的三个亲随马荣、乔泰和陶干在茶铺一带调查孟员外本人、家人和房客的情况。说来也许令人不信,但有经验的干办可以在菜市、肉铺收集到大量有价值的情报。街上那些卖便宜货的摊子也是不能忘记的,那儿常常聚集着轿夫和苦力。狄公看罗县令不开口,便说道:“今晚有客人,我们俩什么事也没法子做。你派人出去再做访察了吗?”

“没有,狄兄,我在衙门里雇的人只处理日常事务,所有的私下调查都由我的老管家安排。”看到狄公一脸的惊诧,罗县令赶紧接着说道,“那老家伙是此地土生土长的,对金华城了如指掌。他有三个远亲,都很机灵圆滑,一个在当铺当伙计,一个在银器铺,还有一个在一家热闹的饭庄干活儿。我自费付给他们高薪,让他们给我当密探。这一招儿很灵,我可以监督县府官员,还有其他人员。”

狄公缓缓地点点头。他自己办事全都依靠自幼即在他家使唤的洪亮以及另外三个亲随。所有的官员都可以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路子,罗县令的做法也不是不可以。尤其是上次来金华以后,狄公知道罗县令的管家是个诡计多端的老家伙。“你告诉管家要——”狄公刚想说下去,有人敲了一下门。衙役进来报告:“大人,一位叫玉兰的小姐求见。”

罗县令立即眉开眼笑。他一拳砸在书案上,高喊道:“她一定是获重新审理了!也许终究是个好日子!把她带进来!快!”他搓着双手对狄公说:“看起来,我为你准备的小惊喜可以成功了,老兄!”

狄公扬起双眉。

“玉兰?她是什么人?”

“老友呀!难道像你这样天下知名的父母官,没听说过那起杀婢案吗,就在白鹭观?”

狄公惊得张大嘴,坐直了身子。

“我的老天,罗兄!不会是指那个把奴婢责打致死的恶道婆吧?”

罗县令快活地点点头。

“正是那个女人,狄兄!大名鼎鼎的玉兰,名妓、女诗人、道姑、著名……”

狄公的脸憋红了。

“卑鄙的女杀手!”他愤怒地喊道。

罗县令抬起他那粗短的手。

“别着急,狄兄,不要着急!首先,我是否可以提醒你,在文人圈里,大家一致认为她是被错判的。她的案子在县里、州里、道里挨着审过,可谁也下不了定论,所以她现在被押解到京城,让京城大理寺去判。再说,她无疑是大唐最有才华的女诗人。邵学士和张大人都与她很熟悉,我告诉他们我已命押解她的衙役让她在我的官邸停留两天,他们都非常高兴。”罗县令顿了顿,用手捋着胡须,“她跟押解她的衙役住在蓝宝阁后面的客栈。今天下午我去那儿看她,她对我的邀请断然拒绝,说不洗清不白之冤绝不见老朋友。狄兄,你可以想象我受的屈辱。我是想让你有机会跟今年这起最骇人听闻的杀人案嫌犯谈谈这起案子,把这个连三堂会审都没判定的谜案拿给你动动脑筋。可以说这是一件现成的礼物!我知道你并不很热衷于诗词,不过也想让你在这儿过得有趣味!”

狄公捋着长长的胡须,心里思忖着杀人案的细节,然后笑着说道:“罗兄,我感谢你的好意,不过还是希望她不要来。至于玩猜谜嘛,咱们——”

房门开了,都头引进一位一身黑衣黑袍的高个子妇女。那妇人对狄公视而不见,径自大步走到书案前,用低沉悦耳的声音对罗县令说:“大人,我要告诉你,我获得重新审理了。我愿意接受你的邀请。”

“好极了,玉兰,好极了!邵学士和张大人都盼着能再见到你。如意法师也来了。我来给你介绍你的另一位钦慕者。这是我的朋友狄仁杰,邻县浦阳的县令。狄兄,我把才女玉兰介绍给你!”

她长着一对欢快的眼睛,长长的睫毛朝狄公不经意地看了一眼,敷衍了事地行了个礼。狄公点头示意后,她便把注意力转向罗县令。罗县令开始不厌其烦地向她介绍后院女眷们住房隔壁的小院,那是为她准备的住处。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