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大势已去

2024-03-11 作者: 禾二姑娘
第29章 大势已去

大殿之中瞬间陷入了片刻沉默。

英王轻哼一声:“父皇,萧娘娘这话,儿臣便不明白了,儿臣自当以皇祖母凤体为重,任何危及到皇祖母性命的事情,儿臣难道不应该质疑一下?况且,如燕王妃所说,儿臣与她只是有些小小误会,既然皇祖母自己都首肯让陈氏施救,儿臣自然要遵从皇祖母的旨意,万事以皇祖母的安危为先,故而刚才父皇来时,儿臣也极力拦阻父皇,不让其靠近陈氏。怎么那个时候,倒不见萧娘娘上前阻挡啊?”

我……

萧贵妃瞠目结舌,好话歹话都让你们说了,本宫还说个屁!

稷王深知母子一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本来就是自己的母妃行事不当糊涂至极,被燕王夫妇拿住痛脚做文章,想要全身而退是万万不能了,太后在皇帝眼中,如同生身之母,还有养育扶持之恩,一手助他登上帝位之后,又安然退居幕后颐养天年,自己的母妃虽然有万千宠爱,跟太后相比,还是差了十万八千里。

稷王赵政跪倒,膝行上前与萧贵妃跪在一处,磕着头道:

“父皇,母后,今日之事,都是母妃失职,未能照顾好皇祖母,求父皇看在母妃多年伺候的功劳上,从轻发落,父皇开恩哪!”

“陛下开恩!”萧贵妃泪如雨下,糊住了满脸妆容,瞧着有几分滑稽。

皇帝看向陪伴自己多年的枕边人,心中却是说不出的厌恶,越发觉得她面目可憎,四十多岁的女人保养得再好,又哪里比得上这几年新进宫的娇-嫩美人呢。

皇帝静默了一瞬,威严的声音响彻大殿:

“萧氏德行有失,行事无状,褫夺贵妃位,降为妃,非诏不得面圣,从今往后,无朕旨意,不得踏入庆安殿半步!”

萧贵妃闻言双眼一翻,便晕死过去。

“稷儿,送你母妃回宫。”皇帝连看都不看萧妃一眼,径直起身,又转头吩咐姜皇后:“眼下都不准去打扰太后养病,皇后替朕赏燕王府女眷罢。”

众人送走皇帝,大殿之中只剩皇后、燕王府、柳贤妃几人。

姜皇后乐得做顺水人情,今日一事,萧妃再想起复是难上加难了,全靠燕王府女眷这些神助功,她着实褒奖了一番,又赏赐了段青丝及陈一锦无数金银财帛。

姜皇后扶了扶九尾凤冠,亲切地笑着:

“致儿,你从云州回京快有三个月了,当日伤处好全了么,六公主嫁来大郢和亲,两国邦交想要坚不可摧,可要尽早诞下皇嗣才好,听闻你夫妻二人至今尚未圆房,本宫着实急了,不如趁着今日进了宫,太医令正好又在庆安殿,让他来给你瞧瞧伤势是否痊愈?”

段青丝的脸瞬间红了,灿若朝霞,恨不得钻进青砖缝里去。

赵致一听,心里有些冒火,姜侧妃真是够了,都跑皇后这里来告黑状了。可明面上又不能驳了皇后的面子,老实回禀道:

“多谢母后挂念,儿臣的身子已经大好了,不必劳烦太医令,只是近日府上殁了一位庶妃,又有一个淑人病入膏肓药石无灵,儿臣心中凄凄,故而耽误了。请母后放心,待此事一过,儿臣一定加倍努力,到时候多生几个小皇孙来,承欢母后膝下。”

姜皇后被他逗笑了,道:

“庶妃淑人都是些上不得台面的,不必放在心上,实在不行,早点挪出去,倘若侍候的人不够,或者不趁心意,我大郢的贵女难道还少了?”

赵致笑道:“多谢母后。”

姜皇后摆驾回了宫,柳贤妃一直站在一侧笑眯眯地瞧着儿子儿媳,见众人都已离开,夫妻二人及侧妃陈氏忙上前拜见母妃。

柳贤妃让贴身宫女将三人一一扶起,悄声对儿子说道:

“不必理会其他人的说词,日子是自己过出来的,只要你夫妻和睦恩爱,本宫便满足了。”

“谢母妃体谅。”

柳贤妃身为宫妃,伺候陛下是重中之重,不便和儿子儿媳久谈,她最后又盛赞了陈一锦,便带人离开了。

赵致拉着段青丝的手,笑道:“母妃嘴上说不急,心中肯定已经急坏了,王妃,你说本王要如何努力呢?”

段青丝羞得抬不起头,索性懒得理他。

又听赵致道:“早几日和英王赵敖约了局,明晚他会在府中设宴,今日他既然开罪了你,本王便带你去讨回来。”

段青丝一愣,下意识地便瞥了一眼陈一锦,问赵致道:“只请了你我二人?”

“近来战事平息,赵敖回京已久,再过几日便去云州了,本王和他兄弟一场,必定是要送他一程的,故而只有你我二人。”

“妾身能带陈侧妃去么?”

赵致和陈一锦双双怔住,赵致心想,情况不对,怎么王妃天天都记挂着陈侧妃,你是嫁给本王,还是嫁给陈侧妃了?

陈侧妃心想,情况不对,自己认识的络腮胡子居然是赵敖,难道被段氏察觉了?她是想要证实什么吗?

二人的面色一时间有些诡异。

щшш▲ тTk n▲ c○

段青丝何等玲珑剔透,先不理会陈一锦,只瞪着眸子软软地看着赵致,赵致脑子一热,便允了。

到了第二日下午,赵致携正妃、陈姜两位侧妃及丫环随从,一行人到了英王府。

府上的管事妈妈先将两位侧妃接到花厅喝茶并陪着说话。英王、燕王夫妇则在正殿坐定,主家上了茶果,赵致喝了一口茶,寒暄之后,状似无意,实则发难:

“老七,为兄听闻你昨日在庆安殿对你四嫂颇为不敬,可有此事?”

赵敖眼珠一转,陪笑道:“四嫂都说了,不过是小小误会,皇弟哪里敢欺负四哥的心头肉哇。”说着起身朝段青丝抱拳一礼,“四嫂,做弟弟的行伍出身,为人粗鲁,若有得罪之处,请四嫂原谅则个。”

段青丝已从赵致处得知,七年前盛京动-乱,当时赵敖才十二岁,还是个半大的孩子,赵致已故元妻曾救过赵敖的性命,故赵敖对元卿敬重非常,动-乱之后,赵敖便弃文从戎专修武功,在战场上拼杀,立下累累功绩。

他对自己不满,其一是自己的样貌长得和元卿一致,其二是自己南昭六公主的这个身份,他有军中将领本能带有的政-治敏感,并不像赵致对她那般信任。

段青丝正色道:

“英王,听闻七年前的事故中,元家姐姐曾舍身救你,本王妃心中最是钦佩这样的忠义英雄,实恨无缘见识元姐姐的风姿,只可惜佳人已逝,生者还要继续生活,本王妃来和亲,也是为了两国永无战事,百姓安居乐业,你若是诚心实意认我这个四嫂,本王妃自然高兴,但若是嘴上说得好听,心里却不以为然,那便罢了。”

“四嫂所言极是。”赵敖再次施礼,脸上的笑都快要挂不住了。

段青丝转头朝赵致道:“殿下,妾身在静慈庵清修时,曾遇到过刺客——”眼角一瞟英王,见他果然收住了笑意,神色凝重,她心中暗笑,故意以极慢的速度道,“陈侧妃那晚——”

英王像被人攥住了脖子一般,气息都不敢喘了。

“那晚,她怎么了?”赵致只知晓庵中出现过刺客,故而王妃提前回府,但其余的事情并不知情,便追问道。

段青丝吸了一口气,装模作样正要开口,英王急得汗都下来了,忙岔开话题道:

“四嫂!”

段青丝似笑非笑地瞧着他,一语不发。

英王咬了咬牙,果然是“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如果让她说出事实,陈氏恐怕小命不保,毕竟她曾好心救助过他,若反而被他连累坏了清誉,他可真是万死难辞其咎。

“四嫂第一次驾临敝府,一定得去瞧瞧府中菡萏汀的荷花,眼下正是当季,听闻南昭家家有树户户有花,四嫂贵为公主,对花木之景必定有独到见解,还请四嫂赏光,前去鉴赏一二。”

段青丝只虚晃一枪便将赵敖治得服服帖帖,心里只觉得好笑,忍着笑意,也一本正经地回道:

“七弟盛情难却,有劳了。”她又笑吟吟地追加了一句,“可惜府上这么好的景致,却没有一个女主子,真是可惜了。”

赵致笑道:“你是不知道,杨娘娘为了七弟的婚事呕心沥血,可咱们这个七弟,也不知是不是在军营呆傻了,看不上盛京城里的贵女,说她们太过娇弱温吞,故而拖到如今还是孑然一身。”

“哦,原来七弟中意的女子,是足智多谋狡黠睿智的女诸葛呢。”段青丝掩唇一笑,打趣着道。

“嘿嘿,嘿嘿……”赵敖尴尬地陪着笑,脑中不知怎么地就想起了一点油灯下,那个披散着长发的秀美女子,瞧着温柔可亲,嘴里满是虎狼之词,不但能生缝伤口、能相救太后,还能吟出“却把青梅嗅”这般娇憨的词来。

只可惜……

恨不相逢未嫁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