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吹响自立的号角 259

2015-05-16 作者: 吃素的熊
第344章 吹响自立的号角 259

至于说这道“山珍海味大全汤”的滋味?就是在香浓的鱼汤里混入菇类鲜味而已。笋、菜叶和鱼腐纯粹都是拿来食用的汤料,对汤味的影响基本等于零。

在刘佳看来,如果这是一顿简单的家常饭菜,即便没有别的菜肴,光是这一大碗汤配着汤料,就已算是连汤带菜啦。再配合主食,已足够全家人食用了。

一家四口人里,只有刘佳一人很不礼貌地每道菜先夹一筷子。他这“无礼”可不是因为被父母宠坏了,而是为了偷学自己老爸的手艺。

其余三个家人都知道他的“毛病”,倒没人特意去挑剔他的礼貌问题。

刘佳喝完一碗汤以后,首先吃进嘴的菜肴是“五彩鸡排”。

这道菜肴没用粗糙的鸡胸肉来煎,而是选用了相对更有弹性的鸡腿肉。圆筒状的鸡腿肉被摊平以后,老刘将鸡腿肉用特制的五香黑胡椒汁稍微腌过。

在下锅加热以前,厨师特意将鸡腿肉上的脆骨,还有皮的部位都给保留了下来。

这道菜肴的加热步骤稍微有点麻烦。腿肉排首先要用小火稍微蒸上三,或四分钟左右。总之等腿肉排半熟以后,才好下锅油煎。

这样煎出来的鸡腿排,才能在保持“外焦里嫩”的前提下,令肉排内部也能够得到足够的加热。

包括鸡在内的一切家禽,包括家畜的肉类在内,都不该拿来生吃。家禽和家畜的肉里可能会携带寄生虫,这种玩意吃进人的肚子里,那可不妙得很。

鸡腿排煎好以后最好放在吸油纸上,或是用空心支架悬空放置,总之直到上桌以前,尽量将沾在鸡腿排上的油给除掉,免得影响肉排的酥嫩口感。

至于用来配着这鸡腿排吃的“五彩”调味汁,等开吃以前再蘸才最合适。调味汁倒没什么讲究,酸甜口味的调味汁都可以。如果想在这里节约功夫,用市面零售的番茄沙司蘸这鸡腿排即可。

刘佳才把夹来的鸡腿排咬了两口,大概分析过自己老爸的烹调手法以后,便将仅剩半块略显酥脆的鸡腿肉全部送进嘴里。他的筷子在他咀嚼的同时,已经伸到第二个宽口大碗里,夹回了一个表面有一层糊状物的“青口”。

“青口”是海州方言里用来称呼“贻贝”的方言词。刘佳的筷子尖在贝肉与贝壳之间稍微一用力,便将铺着一层青绿色糊状物的贝肉给撬了下来。

“青口”的味道并不奇特,只是很寻常的贻贝鲜爽口感。可上边铺着的那层绿糊,倒是出乎了刘佳的意外之外。

他觉得这层绿色糊状物很辣。这绿糊在一股浓郁的奶香味里,混杂着强烈的辛辣滋味。虽说奶香味能使辣味变得更“圆润”,可刘佳还是被这股忽然而来的辣味所影响,头顶的皮肤开始觉得发痒。

头皮痒是因为想冒汗,所以他的汗水很快便从头顶上流了下来。

“爸,这青口辣得太刺激了吧?”

“你也怕辣?”

老刘边说边看着自己的儿子,总觉得儿子的德行看起来象个大小孩。

由于头皮发痒,刘佳抓了好几下头顶:

“我原来以为这层糊的绿色是菠菜之类,其实是青辣椒吧?”

“没错,你要觉得辣就多吃两口饭吧。”

这道“三味烤青口”除了刘佳刚才被刺激到的辣味,其余两种倒一点也不辣。那两种“青口”里,其中一个光看外表就知道它不辣。因为这只“青口”上除了用蛋浆炸出一层酥皮以外,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加工手法。

细细嚼吃起来,蛋香与贻贝的鲜爽口感倒也满配。

至于说最后那种花样的“青口”嘛,刘佳他眼里看着时,马上想到“这个肯定也辣”。可当他有了心理准备,夹起来送进嘴一嚼才发觉,原来上边撒的辣椒碎是寻常彩椒。

彩椒的颜色与辣椒倒是同样鲜艳,可彩椒的味道却没有半点辣味,倒是有淡淡的彩椒独有“青臭”味。

“利用食材的外形来令人惊喜?别人吃这道菜会不会觉得被耍了?”

抱着这样的念头,刘佳不知该如何评价自己老爸这种烹调手法。不过有了他先前那副“辣得冒汗”的德行,胡芸和石瑞娟这两位不喜欢吃辣的女眷,倒是没再动那些表面有绿糊的贻贝。

石瑞娟她对于自己男朋友的父亲,即自己未来家公的手艺可是赞不绝口。她尤其喜欢桌上那盘“炸酥条”,自从她第一口尝过以后,她平均每伸出三次筷子去夹菜,其中就有一次会夹回“炸酥条”来。

这“炸酥条”的原料很家常,就是普通的猪肉丝,瘦肉丝最佳。只要先把猪肉丝用玉米淀粉和盐腌得入味,然后往肉丝外层弄一层粘米粉,然后用热油炸透就能吃。

吃的时候,可以直接蘸海州特产的蒜蓉辣酱。如果还想偷懒,可以直接撒点胡椒粉上去再吃。不加任何花样自然也能吃,只是味道会单调一点罢了。

即便是老刘,在烹调这种完全没技术含量可言的油炸菜肴,也只能在成品菜肴的“火候”方面下功夫。

对于这道完全不能学到技术的菜肴,刘佳吃得其实也挺香。年轻人嘛,大多喜欢这种吃起来“香口”的菜肴。只不过他觉得这玩意象零食,用来当下酒菜倒是合适,却不象是正经能上饭桌的菜肴。

他直到饭后,才想起自己忽略了一个事实。自己老爸今天做的菜肴,都是符合年轻人口味的家常菜,而不是什么能让他学本领的复杂菜肴。

接下来的“湿炒豆皮”和“白果焖支竹”也是家常菜。这“家常菜”三字,正是老刘今天给自家人做这一桌菜肴的宗旨。

“湿炒豆皮”是用热的荤油来炒豆腐皮。切得宽宽的豆皮里夹杂着绿豆芽,看起来倒挺象海州特产的“湿炒米粉”。这道菜肴虽然是素菜,可刘佳总觉得口感有些油腻。

但凡用荤油烹调出来的菜肴,口感都会比用素油烹调的同类菜肴要油腻些。不然厨师特意用荤油干嘛?有人觉得油腻,有人则觉得更香啊!

“白果焖支竹”里的“白果”,其实就是去了壳的银杏肉。至于那“支竹”么,其实也是一种豆腐皮,但这种海州特产却比寻常豆腐皮要薄得多。

将以上两种食材放在同一个锅里,砂锅最佳。锅下开上小火,用蚝油慢慢将两种食材焖到入味,起锅前再加些绿色的蔬菜叶进去做装饰,然后即可上桌。

在海州方言里,将某种豆腐的衍生物,将这用豆浆表面凝结的薄豆皮一次次揭下,然后晒出来的食材称为“支竹”。除了“支竹”一个名字以外,方言里还有什么“腐竹”一类的名称。

一地方言对同一种事物,便已经有许多不同的称呼,这也是为何更多人喜欢说王土官话的原因。同样一种东西,在一个地区里的方言都可能存在许多种称呼。与其如此啰嗦,还真不如直接说官话来得够清晰。

这顿饭开始以前,老刘恰好听到自己儿子的“抱怨”,说今天的菜肴数量多了点。刘佳这句话其实是在感叹,只不过由于情绪原因,听到当爹的人耳里时,话就显得有一点“抱怨”的意思。

自己老兄弟的儿子进了医院,老刘的情绪当然不可能好到哪里去。只是他见识过的事情比自己儿子多许多,情绪倒没象自己儿子那么压抑。但即便见识够广,也比往日里多了些负面情感。

加上这两天老刘一直要忙着养家糊口,没有机会能使他的负面情感得以发泄。所以在儿子刘佳心情已经好转的时候,老刘的情绪却还不怎么好。

老刘今天做的家常菜肴,花样上是比较重复,却都是自家这两个小辈喜欢吃的菜肴。正因为他为两个小辈着想,尽量将自己儿子和未来儿媳妇喜欢吃的菜都给做了出来,才会做了这么满满一桌的菜嘛。

可自己儿子张嘴就说了句这样的话,当爹的人当然不会觉得高兴啦。要不是考虑到自己儿子现在算是大人,不好当着未来儿媳妇的面批评自己这儿子,老刘也不会一直板着脸。估计在儿子“刚才”话音刚落的时候,就会开口责骂自己的儿子啦。

不过当一家四口人坐在一起,然后开始吃饭以后,老刘意识里那些许负面情感,也渐渐便烟消云散啦。岁数到了老刘这年龄时,什么“冲动易怒”之类的情绪,早就随着脑组织的成长而变得日渐“理性”。接下来再想拥有“冲动易怒”之类的心理状态,就得等到老刘老年痴呆的那一天咯。

由于是临时放下了店里的工作,接下来还有好多事情要忙,老刘吃饭的速度比自己儿子还要快。匆匆忙忙地扒了两大碗饭,又喝了一碗饭后汤,老刘便放下了饭碗,起身准备回楼下店里。

刘佳一见自己老爸站了起来,便开口问了一句:

“爸,店里今天有什么好料吗?”

老爸貌似死板地如此应了儿子一声:

“干嘛?”

“我一会还得给关叔送晚饭去,所以打算先问问,看你给关叔做了什么好吃的嘛。”

“好好吃你的饭!你那关叔的晚饭我早就准备好了。回头你去医院以前,到店里来拿就好。”

刘佳点了点头,“喔”了一声便继续“埋头苦干”起来。

今天的饭菜除了那条“豆豉蒸九肚”以外,其余菜肴可实在很合他的口味。即便不时要为自己老妈和女朋友夹菜,对他的进食速度也没多大影响。

坐在旁边的胡芸,看着自己儿子小两口那股亲密劲,当妈的人意识里多少有了一点点嫉妒。每个母亲看到自己的孩子即将成家立业,在高兴之余,基本都会产生类似的念头。

这也是人之常情啦,这也是母爱的体现之一。只要这醋劲没严重得想独占自己的儿子,就算不上是什么心理疾病啦。

刘佳饭后要去医院送饭,石瑞娟在饭桌上提出,说她要跟着一起去。对于自己女朋友的好意,刘佳根本没有反对的意思。他觉得大家都是一家人,既然“排骨妹”都主动开了口,他刘佳当然用不着再讲究什么客套。

胡芸见状,便说饭后由自己留在家里洗碗,说儿子和儿媳妇两个小辈吃完饭放下碗就可以走人。

石瑞娟原本是打算先帮胡芸洗碗,好在未来家长的面前好好表现一番。现在未来的“家婆”都开了口,自己自然不好趁机偷懒。

于是在胡芸话音刚落时,石瑞娟便提出说:

“反正现在还是下班高峰期,路上估计到处都塞着车,急着出门也是堵在路上。”

她还提出说“晚饭时候店里的生意肯定好,事情肯定比较多”。并以这几个理由作为论据,说应该由她石瑞娟来洗碗,胡芸吃完饭可以先回店里去忙。

石瑞娟在刘佳的面前,由于自己男朋友的宠爱,多少宠出了些“野蛮女友”的姿态。但在未来家长面前,她可是尽量做出一副“贤妻良母”的姿态。

她毕竟是知识分子家庭出身,在男朋友面前耍耍大小姐威风,只能算是情侣之间的一种情趣。可在“未来家长”面前还一味任性?这种女人大概根本就没打算跟这男的结婚吧。

其实要不是刘佳和她都想先“立业”,或体验一番“立业”的滋味,然后再“成家”,这两人估计早就结婚啦。

王土国地广人多,各地的婚嫁风俗都有些区别。在海州这里,如果男女双方已互相见过对方的家长,且得到了双方家长的认可以后,只要两个小辈没再闹什么分手之类的“狗血”事,那基本就等同于“订婚”了。

要是时髦点的男女,在这前提下没结婚便住在一起,这年头也一点也不希罕啦。有人甚至提出,说婚前同居是婚后幸福必不可少的过程之一。从现实生活出发,倒也不能认为这种说法完全没道理,但也不至于十分正确就是啦。

刘佳原本是有些急着到医院去,不过听自己女朋友这么一说,由于他还在等人,倒觉得自己女朋友的话听着有些道理。于是他便在一旁帮了帮腔。

胡芸见两个小辈如此懂事,不答应倒也不行啦。

等胡芸出门以后,刘佳立刻挤到自己女朋友的身边。他们两个刚才虽然坐得也很近,但由于当着长辈面前,总是得保持一定程度的礼貌嘛。

现在家里只有自己小两口在,当然会比先前更亲密一点啦。

刘佳挤在石瑞娟身边,先是轻轻地亲了对方的脸颊一下,然后才小声问了一句:

“今天这么主动做家务啊?想在我妈面前争取好表现吧?”

石瑞娟并没回答这两个问题,只是用手背轻轻擦了擦自己脸上被吻过的位置,嘴里倒是回了一句:

“胖子你一嘴都是油..”

刘佳坏笑了起来:

“嘴上有油才好说这些话嘛,油嘴滑舌这个词不就是用在这地方的咩?”

“又胡乱用成语了呢。”

石瑞娟身为海州大学实用新闻学的高材生,倒真有资格用“鄙视”的态度来批评自己男朋友。

单论学历而言,刘佳只是个中专生,学的还是行政管理专业。词汇方面的造诣与石瑞娟这正经的“文科生”相比,刘佳可差得远啦。

被一句话“打脸”以后,刘佳故意做出一脸无赖相:

“那你教教我呗。”

小两口笑闹了一阵,很快就没了下文。石瑞娟由于工作的原因,其实她现在的心情根本就不好,没心情多开玩笑。刘佳说了几句无赖般的情话以后,见自己女朋友的反应并不如想象中般热烈,也只能见好就收了。

饭后他提出,说要与“亲爱的”一起洗碗。石瑞娟却表示洗碗是女人干的活,说叫刘佳这“大男人”别多管闲事。

“排骨妹”现在虽然没多少开玩笑的心情,可自己男朋友先前的情意,她又怎么可能感受不到?

没心情去回应对方的激情是一回事,那自己就在别的方面,如“贤惠”这方面来回应吧。这是石瑞娟此时此刻的想法。

被自己女朋友说成是“大男人”的刘佳,先前的好心情在这“夸奖”下,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于是他哼着自己乱编的小调,便慢悠悠地晃了下楼去。

他打算去店里看看,看自己老爸给“关叔”准备了什么晚饭。

至于说让自己女朋友去洗碗,而自己坐在厅里跷起脚看电视?这种“大男人”的事情想想似乎挺有意思,可再仔细想想,总觉得有点不忍心啊。

他下楼走进自家店里,一路上没再发生什么值得他关注的事情。刘佳很快就看到自己老爸为“关叔”准备的晚饭,这晚饭的内容倒是让他小小地惊讶了一把。

老刘今天为老关准备的晚饭,现在正放在个双层蒸笼里边,用不太强烈的蒸气一直加着温。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