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2018-04-15 作者: 杨胜章2009
第74章

甭管冯盎是不是叛乱分子,但是李世民一定要敲他的背,扭他的胃,打他的腿,治他的罪,反正就是让冯盎尝一尝跟帝国对抗的后果。

魏征知道,快乐是人类的最终目标,那么助人为乐就是他的终极目标,于是他规劝李世民道:“现在老冯同志是耗子给猫刮胡子,拼命地巴结你来了,再说你指控老冯叛乱,我看了一下,证据没证据,他所说的每一句话还没有成为呈堂证供,不能在搞他了,一只蚂蚁何必跟他斤斤计较。”

李世民看了看魏征,不耐烦地说:“搞他的不只是我一个人,你也看看,人家写他叛乱的条子都有了一大筐了,还说没证据?”

魏征也不甘示弱,像老母猪遇见了老牛,豁出老脸来了:“人家为什么异口同声说他反叛,那还不是三人成虎,众口铄金吗,为什么他不敢前来长安,还不是他怕你生气,相信人家的诬告,把他打发给阎罗王垫脚,何况他从来没有把军队调出自己的辖区,不是很好的证明吗?”

李世民诘问道:“难道就这样便宜了他?”

魏征微微一笑地说:“不但要便宜了他,而且要大大地赏他。”

李世民说:“这不是花钱买了一匹死马,亏本生意了?”

魏征又说:“不不不,陛下,此为一本万利的生意呢,如果他知道你的好了,也就是安心帮你守边境呢,还不是抵过雄兵百万吗?”

李世民终于点了点头,老魏同志还是脑袋瓜子活络一点,于是心悦诚服地放了还赏赐了冯盎,后来冯盎也敢光明磊落地来长安了,而且带来的是一车车白花花的银子呢。

此后,李世民开始了真正展现卓越的政治才干,一步步缔造享誉海外内外的帝国。

当然,无功不受禄,有功享清福,魏征也得到了李世民的赏赐,据说奖品是绸缎五百匹,他该笑尿了。

李世民完成了疆域的初步统一,把一只瘦公鸡养成了大肥鸭,但是人民还在温饱线上挣扎,还没有达到小康水平,是不是要在南海边画一个圈呢?

针对这样的问题,李世民同志发话了:“大家看看,我们应该如何在大乱之后取得大治,让老百姓过上幸福安康的日子。”

此言一出,那就是一项政治任务,是新一届领导班子所要思考的历史课题和重点。

中国的历史大体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分分合合,大乱之后必有大治,那就得看看乱世之后的领导人之魅力和气质了。

秦始皇发明了皇帝这个职业之后,很多人梦寐以求,想从事这个行业,但是很多人都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有的家破人亡,有的背井离乡,总而言之,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秦始皇第一次统一了全国,但是没多久让人家给开瓢了。

经过两汉的长久治理,社会还算是稳定,但是三个好汉一闹,又把全国陷入了混战局面,之后很长时间遭遇匈奴、鲜卑、羯、羌、氐这五胡乱华、魏晋南北朝的亡国亡种危机。

在不久前,杨坚好不容易把几块大地合拢在一起,又被那爱折腾的杨广搞乱了,轮到了李世民,他坚信不能再折腾老百姓了。

经过李世民抛砖引玉,大臣们开始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辩论。

首先开腔的是魏征,他是第一辩手。

魏征的第一个论点是:“纵观整个历史,人们都没有跳出一个周期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老百姓生活太安逸,容易产生享乐主义;生活太困苦,容易渴望明君的到来。一言以概之,有奶就是娘。”

李世民笑着说:“现在国家百业待举,刚刚经历大乱,我要在短期内给老百姓天天吃肉,家家有房住,你的意思是我能够在大乱之后,达到大治,我看这是牛犊子扑蝴蝶,看着容易做着难。”

魏征结果李世民的话,拍拍胸脯,说道:“有句话说的好,境由心造,事在人为。陛下有一颗胸怀天下之心,只要施以仁政,要达到小康水平,用不着等到下个世纪中叶了,三五年就足矣。”

此话不是拍马屁,而是经典金句,心灵鸡汤,李世民听了,觉得很有道理,点了点头。

不过,既然是一场辩论,那么总会有反方来进行反驳。

而反方的首席辩手就是有点儿坏坏的封德彝老兄。

反方很快激烈反击。

封德彝以一副老虎身上的虱子,谁也不敢惹的姿态,皮笑肉不笑地说:“说到历史上的故事,我看夏商周都以纵容的做法治理国家,致使老百姓变得越发奸诈,然后秦始皇方才发明了很多酷刑,汉朝的皇帝们一边降低利息,一边还加紧完善酷刑制度,还是采用高压政策,方能稳固江山。魏征小子,你内裤反穿,乱套了。”

魏征没有丢魂失魄,反而更加冷静地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纵观夏朝末年,桀王昏庸无道,商汤取代夏缔造几百年太平盛世,周武王打败荒淫无度的商纣王,也造就了几百年的稳定生活,都是大乱之后才有了大治,是一条不变的规律。”

最后,封德彝们哑口无言,说不出话来。

李世民宣布,魏征胜利,堪称辩论冠军。

我们经过细细分析,这个老兄封德彝,说起话来欢天喜地,被魏征回敬一句才垂头丧气,原因是专门想着皇帝,哪管老百姓的一亩三分地。

讲一讲这个皇帝李二郎,坐在富丽堂皇的宫殿上,建功立业把名扬,此次辩论没白忙,最终取用魏征同志的观点和立场。

李世民知道,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但是实行起来就会有漏洞,这是不可避免的,一个小小的漏洞往往产生致命的连锁反应,大家都知道有个人住了宾馆,不小心扔掉的三个烟锅巴,在地毯上烫了呈三角形排列的小洞,被服务员发现并要求每个洞赔偿100元,那人不慌不忙点了一支烟,把三个小洞连起来烫成了一个大洞,免受了200元的处罚。

作为皇帝的李世民不知道智商几何,但是他有一个最大的优点,能忍常人所不能忍的特点,只要是对国家有利,他不管人家说话有多苛刻和尖酸,冷静下来想一想之后,还是决定采用,这是李世民具有自我纠错的功能。

几天后,李世民召开第一届大臣会议:“尧舜禹汤,大明君也,我李氏大唐,效仿之,定当与民同乐,共创辉煌,否则吾等下了地狱却上不了天堂也。”

李世民加大力度,实行了以仁政治国的理念,具体操作的第一步,不是雀氏纸尿裤,而是减少酷刑,减轻刑罚。

说干咱就干,把名利看淡,山不转水转。

过了几天,李世民立马召开扩大会议,会上还是有人坚持封德彝的做法,要是减轻刑罚那可就治不了那些刁民了,弄得他的脸色也就不好看了。

实际上,支持封德彝的人是钱串子脑袋,见窟窿就钻的官场老手,表面是乱世用重典,实则利用这些法律漏洞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

李世民不客气地说:“为什么有忒多的小偷小摸,抢劫犯,还不是交税多,留下的少;而在地方做官的,认为我鞭长莫及,为所欲为,贪得无厌,老百姓不是被榨干了油水,就是倒贴官府的钱,人穷了不会等死,所以啥事都干得出来,还讲什么道德。”

大臣们屏息凝视,不敢作声,俨然是李世民说到了根子上。

李世民顿了顿,说道:“我提出了问题,但是我还要说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一考核官员,不为民做主不及格的卷铺盖走人,第二让老百姓少缴税,只要我们够用就不在设立什么苛捐杂税了。你们说说,人家有吃有穿,谁还会提着脑袋干犯法的事,我们还用得着严苛的律法来制约老百姓吗?弄不好会物极必反的。”

贞观元年正月,在李世民的指导下,唐初的法律修改拉开了序幕。

关于成立修改《武德律》领导小组的通知:为了大唐长治久安,为了减轻老百姓的生活压力,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特成立修改《武德律》领导小组。

组长:李世民。

成员:吏部尚书长孙无忌以及其他十八学士。

修改的主要内容有:废除绞刑,但是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改为断右脚脚趾。

不是每个人犯都是武林大侠,能够忍受断指断脚之痛,嗷叫声不绝于耳,实在是极其血腥,李世民又下令,最终定为流放为好。

所谓流放,有人说是把流氓放生,实则是放逐而已,让你远离权力和利益中心,比以前的生活水平相比,是差了一大截,不过也是一种刑罚,是古代法律的温和派的重要组成部分。

李世民不但说到了,而且付诸实施,整个社会风气大为改观。

不过,还是有人继续找茬,试图证明乱世用重典的唯一正确性。

发生这件事的时间,是贞观元年的五月份,有人上班时递给李世民一封奏疏,顿时他的眼睛变得异样起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