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浓色素液的干燥
经过蒸发器浓缩后的天然色素溶液,浓度大大提高,一般干物质含量20%~40%,最高可达80%。Www.Pinwenba.Com 吧虽然可以作为液体天然色素产品,但因为含水量大,容易发霉变质,不能长期贮存和长途运输,为了克服这些问题,必须进行干燥,制成粉状产品。在干燥过程中还必须保证色素尽量少的破坏和分解,保持色泽鲜艳,还要保存其中维生素、氨基酸等各种营养成分。
天然色素浓液干燥的方式主要是喷雾干燥。喷雾干燥是近代干燥新技术之一,它是通过雾化器的作用,将需干燥的物料,分散成很细像雾一样的微粒,与热空气接触后,在一瞬间将大部分水分除去,物料中固体物质干燥成粉末。
喷雾干燥工艺流程
高压喷雾干燥流程。经过精制和浓缩后的天然色素溶液由高压泵加压,进入干燥塔内经雾化器分散成雾状;空气经过滤器过滤,由鼓风机送入加热器加热后,从塔顶进入干燥塔;液滴颗粒与从顶部进风口进入至喷雾器四周的热空气进行充分接触,造成强烈传热和水分蒸发,空气温度下降,微粒在气流和自身重力作用下旋转而下,达到出口时已干燥完毕,然后排料。从干燥室排出的废气经出风管进入布袋过滤器回收微细粉末,废气由排风机抽出。排风机的排风量比进风机的进风量要大,以使塔内成负压,负压一般为98~147Pa范围内,这样即使塔有些渗漏但不会跑粉,保持车间有较好的卫生环境。还可适当调节进气闸门以控制进风压力,调节塔内负压的大小。从塔底排出的干粉温度还较高,完善的流出是将其输入流化床冷却,经过筛粉机过筛,然后送到包装机包装。
喷雾干燥的分类及对干燥花卉色素的适用性
喷雾干燥一般按雾化器的形式分为3种:靠离心盘的高速转动使溶液获得一定的圆周速度而雾化的离心喷雾;采用高压泵使溶液从喷嘴中喷出雾化的高压喷雾;采用压缩空气使溶液从喷嘴中喷出的气流式喷雾。
喷雾干燥是一种在很短时间内就使物料干燥的干燥方式,天然食用色素品种很多,性质各异,不是每一种天然色素物料都能采用喷雾干燥,采用喷雾干燥对天然色素物料溶液有如下要求:
天然食用色素浓缩液应经过精制处理,物料中大部分杂质已被除去,特别是树脂、糖类等杂质会严重影响天然色素的干燥。
天然色素物料本身吸水性不强,否则物料中水分很难在如此短时间内蒸发出来,而且即使能被干燥,但刚出塔后,甚至在塔内又重新吸水,以致很难干燥成粉。
天然色素浓缩液本身黏度不应过大,否则由于溶液本身黏度太大,喷雾器喷雾很难均匀,粒子大小不匀,会产生粘壁现象,使干燥难以正常进行。
除以上物料本身特性外,在天然食用色素生产中,合理地设计也是很重要的,否则也会使干燥过程出现问题。
喷雾干燥的优缺点
1.优点干燥过程非常迅速,溶液被雾化成细微粒,直径在10~200μm,具有很大的表面积,与高温热空气接触后,在0.5~1.5s内干燥除去自由水。从进料到出粉,干燥全过程只有15~30s,物料受热时间短。这种干燥方式特别适宜于热敏感性物质干燥,所以天然色素干燥选择这种干燥方式是很适合色素性质的。
喷雾干燥所得的产品是粉状产品,通常不需要做进一步磨碎,只需用振动筛分级即可,天然色素粉状产品,使用方便,易于保存,这样就简化了其他干燥方式的工序。
喷雾干燥可以调节改变干燥条件而调整产品质量指标,例如通过改变喷液浓度、雾化器工作情况、进出口温度等,在一定范围内调节与改变干燥粉末的体积密度、粉粒大小及产品水分含量。
干燥过程完全是在密闭状态下进行的,而且一般干燥室具有一定负压,这样就避免了粉尘在车间内飞扬,也避免灰尘带入产品中。所以车间有较好的生产卫生条件,并可保证产品的纯度。
喷雾干燥生产效率高,操作人员少,可根据不同产品设计不同规格的干燥室,并可采用自动化控制,实现连续化生产。
2.缺点
设备比较复杂,尤其喷雾器结构复杂,加工条件比较高,维修、保养要求也高。另外一般情况下干燥室的水分蒸发强度仅能达到2.5~4kg/m3,因此需干燥设备体积较大,需较大车间面积。
热效率不高,热消耗大,每蒸发1kg水分约需2~3kg蒸汽,相当于6.28×106~7.118×106kJ热量。喷雾干燥热效率可按下式近似计算。η0=T1-T2T1-T0×100%式中:η0—热效率;
T1—进入干燥室的热空气温度,K;
T2—排出干燥室的废气温度,K;
T0—新鲜空气温度,K。
一般情况下η0不超过50%,所以喷雾干燥在热的利用下不很经济。
废气中回收夹带的细小微粒产品,需要有一套回收效率较高的回收设备,否则造成物料损失。
第四节 几种天然花卉色素提取实例
一、万寿菊中叶黄素的提取
万寿菊为一年生草本植物,株高60~100cm,全株具异味,茎粗壮,绿色,直立。单叶羽状全裂对生,裂片披针形,具锯齿,上部叶时有互生,裂片边缘有油腺,锯齿有芒,头状花序着生枝顶,径可达10cm,黄或橙色,总花梗肿大,花期8~9月。瘦果黑色,冠毛淡黄色。下位子房上位花。舌状花瓣。万寿菊是提取纯天然叶黄素的理想原料。叶黄素广泛用于饲料添加剂和食品添加剂领域。近年,叶黄素被大量用于功能性保健食品的研发和生产上。
夏树林、季本华等人用有机溶剂提取法对万寿菊叶黄素进行提取,具体步骤如下:
花粉的制备。将新鲜的万寿菊花采回,只取花瓣进行避光发酵处理,然后加入液态氮研磨成粉末。此方法的最大好处在于瞬间使花瓣干燥变脆,省却了常规将花置于烘烤箱一段时间后,待水分蒸发烘干的这一过程,既节省了时间,又避免了万寿菊花在烘烤中部分叶黄素异构化的弊端。
叶黄素的制备。万寿菊花粉50g、四氢呋喃500ml、KOH12.5g、乙醇62ml、水62ml,在室温、遮光、密封条件下搅拌混合2h,混合液pH值12左右。过滤,滤液进行旋转蒸发去除溶剂,残留物用水洗至洗涤液pH值成中性,离心,得到叶黄素粗品,纯度为70.8%。
晶体叶黄素的制备。将获得的叶黄素粗品溶解在少量四氢呋喃中,加水至溶液出现浑浊,在室温遮光密封条件下搅拌,使化合物重结晶,然后离心分离出固体,将固体再用水洗涤去除四氢呋喃,最后经真空干燥,得叶黄素晶体,经重结晶提纯后的叶黄素纯度可达97.6%。
鲁明、吴兴壮等人对万寿菊叶黄素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经研究确定万寿菊干花颗粒的叶黄素提取最佳工艺参数为:以万寿菊原状颗粒为原料,提取剂正己烷、料液比1∶4,提取温度40℃,提取次数2次,第1次3h,第2次2h。将该研究确定的最佳工艺参数提取的叶黄素提取液,浓缩至万寿菊原料重的20%,按1∶1加入95%乙醇,经搅拌、抽滤,回收溶剂,抽滤物溶剂挥发得叶黄素浸膏,得率为12.7%,较常规提取方法浸膏得率提高2个百分点。
二、皇帝菊中花青素的提取
皇帝菊,菊科,草本植物,植株高约30~50cm,全株粗糙,分枝茂盛,叶对生,春至秋季开花。2010年8月12日,美国分析化学中国实验室对皇帝菊花青素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花青素含量为0.382%。
熊金良等的专利中皇帝菊花青素提取步骤如下:
取皇帝菊,将其粉碎成粉末,粉碎后的皇帝菊粉末按照每克皇帝菊粉末加入8ml体积比为60%~70%的乙醇水溶液的比例,将粉碎后的皇帝菊与体积比为60%~70%的乙醇水溶液混合;
将上述混合液回流提取3~5次,每次60~120min,温度控制在60~64℃,得含有花青素、皇帝菊提取剩余物和乙醇水溶液的提取液,使用板框压滤机过滤掉提取液中的杂质,得含有花青素的乙醇提取液;
c.回流提取并过滤后的含有花青素的乙醇提取液,使用微型真空离心浓缩仪对合并后的含有花青素的乙醇提取液真空浓缩,真空浓缩仪的温度控制在60~64℃,除去乙醇,得花青素水溶液;
将真空浓缩后的花青素水溶液过吸附树脂柱进行层析,树脂柱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吸附饱和后,用水做洗脱液,此时吸附树脂柱中的树脂为吸附花青素树脂;
吸附花青素的树脂用体积比为65%~75%丙酮水溶液洗脱,洗脱至树脂柱流出物无色为止,得丙酮洗脱液,再进行真空浓缩除去丙酮,温度控制在60~64℃,然后将所得溶液快速冻结后,再在高真空条件下将其中的冰升华为水蒸气而去除后进行干燥,得花青素纯品。
三、野菊花类胡萝卜类色素的提取
野菊,多年生草本,高达1m。茎基部常匍匐,上部多分枝。叶互生,卵状三角形或卵状椭圆形,长3~9cm,羽状分裂,裂片边缘有锯齿,两面有毛,下面较密,叶柄下有明显的假托叶。头状花序直径2~2.5cm,排成聚伞状;总苞半球形,总苞片4层,边缘膜质,外层椭圆形;花小,黄色,边缘舌状,先端3浅裂,雌性;中央为管状花,先端5裂,两性。花期9~11月,果期10~11月。
郭巧生、申海进和刘丽专利中野菊花类胡萝卜类色素的提取步骤如下:
原料:清洗原料,洁净度≥99%;
杀青:将野菊花在采后的30min内,105℃杀青3min;
干燥:杀青后于40℃通风干燥;
粉碎:用高速粉碎机将野菊花粉碎,过100目筛备用;
提取:将上述粉碎后的野菊花以乙醚为提取溶剂,叶料比40/1,在35℃水浴中提取1h;
除杂浓缩:将上述所得提取液抽滤除杂,35℃的水浴旋转蒸发,浓缩至无醚味;
干燥:-70℃冷冻后,真空冷冻干燥即得类胡萝卜素类化合物粗品。
四、鸡冠花中甜菜黄素的提取
鸡冠花,一年草本植物,株高40~100cm,茎直立粗壮,叶互生,长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肉穗状,花序顶生,呈扇形、肾形、扁球形等,自然花期夏、秋至霜降。常用种子繁殖,生长期喜高温,全光照且空气干燥的环境,较耐旱不耐寒,繁殖能力强。秋季花盛开时采收,晒干。叶卵状披针形至披针形,全缘。花序顶生及腋生,扁平鸡冠形。花有白、淡黄、金黄、淡红、火红、紫红、棕红、橙红等色。
王长泉专利中鸡冠花甜菜黄素的提取方法
①室温下采集鸡冠花的黄色花序,剪成1~3mm碎屑,加少许石英砂充分研磨,然后按料液比1∶10加入汽油充分摇荡,浸提20min,除去上清液;
②取上步得到的沉淀,按料液比1∶10加入甲醇充分摇荡,浸提20min,除去上清液,得沉淀;
③将第二步得到的沉淀按料液比1∶10加入重蒸水,再加入抗坏血酸使其浓度为30mM充分摇匀,第三次浸提20min;
④将第三次浸提得到的上清液用真空旋转蒸发仪于30℃真空浓缩可得甜菜黄素粉末。鸡冠花黄色花序中甜菜黄素的提取率为100%,甜菜黄素的纯度达到98.3%。
鸡冠花红色素的提取方法
取4g干红鸡冠花研碎,用1∶75的水在60℃浸提2~3次至无色,每次30min,浸提液过滤,滤液合并,离心分离,减压浓缩,干燥得色素粉末。抽提率达95%以上。将所得色素粉末用硅胶柱层析,依次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丙酮、乙醇、乙醇-甲醇、甲醇、甲醇-水洗脱,可得到鸡冠花红色素和鸡冠花橙黄色素。
五、玫瑰花中天然玫瑰红色素的提取
玫瑰花,直立灌木,高可达2m;茎粗壮,丛生;小枝密被绒毛,并有针刺和腺毛,有直立或弯曲、淡黄色的皮刺,皮刺外被绒毛。小叶5~9,连叶柄长5~13cm;小叶片椭圆形或椭圆状倒卵形,长1.5~4.5cm,宽1~2.5cm,先端急尖或圆钝,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有尖锐锯齿,上面深绿色,无毛,叶脉下陷,有褶皱,下面灰绿色,中脉突起,网脉明显,密被绒毛和腺毛,有时腺毛不明显;叶柄和叶轴密被绒毛和腺毛;托叶大部贴生于叶柄,离生部分卵形,边缘有带腺锯齿,下面被绒毛。花单生于叶腋,或数朵簇生,苞片卵形,边缘有腺毛,外被绒毛;花梗长5~22.5mm,密被绒毛和腺毛;花直径4~5.5cm;萼片卵状披针形,先端尾状渐尖,常有羽状裂片而扩展成叶状,上面有稀疏柔毛,下面密被柔毛和腺毛;花瓣倒卵形,重瓣至半重瓣,芳香,紫红色至白色;花柱离生,被毛,稍伸出萼筒口外,比雄蕊短很多。花期5~6月,果期8~9月。
翟文俊等的专利中玫瑰花天然玫瑰红素的提取方法
预处理:将原料玫瑰鲜花摘下花片,清洗,用10%的食盐盐渍1~5d后加入原料重2~3倍重量份的水混合;
冻结-溶解:将上述料液混合物放入-30~-4℃的冰箱,待其完全冻结后,水浴加热使其快速溶解,并搅拌,反复2~3次;
水浸提:将上述料液混合物中加入2~10倍重量份的水,在30~55℃水浴中提取两次,每次1~2h,不断搅拌,然后将浸提液离心分离收集上清液,沉淀重复浸提2次,合并上清液,减压浓缩得到浓缩液;
萃取精制:经所述浓缩液加入1~3倍体积份有机溶剂反复萃取2次,每次30min,收集萃取液;
浓缩干燥:将所述萃取液在水浴上将其浓缩成膏状,在60℃以下真空干燥,得到玫瑰红色素固体。
六、玫瑰茄红色素的提取
玫瑰茄又名洛神花、洛神葵、山茄等,是锦葵科木槿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广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原产于西非、印度,目前在我国的广东、广西、福建、云南、台湾等地均有栽培。玫瑰茄植株高1.5~2m,茎淡紫色,直立,主干多分枝,叶互生。花在夏秋间开放,花期长,花萼杯状,紫红色,花冠黄色。蒴果卵球形,内有种子20~30粒,种子肾形,深灰褐色。植物的花萼种子、茎和叶子都可利用。花萼具有降血压、抗坏血病和利尿的药效,并且对支气管炎和咳嗽病有缓解作用。在非洲民间普遍当作饮料,阿拉伯人用花萼泡的茶称为“苏丹茶”,有的还当作食品的天然色素和调味料。欧洲人很早就从非洲进口花萼干品,用作果子冻、调味清凉饮料等。叶子除有类似花萼的药效外,在医疗外科上用作脓疮的洗涤料,其叶汁还能治脚上的裂口子。
郑秉恒、王志铭等研究了玫瑰茄红色素的提取方法,其工艺流程如下所示:
七、凤仙花中色素的提取
凤仙花,又名指甲花、染指甲花、小桃红等。因其花头、翅、尾、足具翘然如凤状,故又名金凤花。凤仙花属凤仙花科一年生草本花卉,原产于中国和印度。凤仙花茎高40~100cm,肉质,粗壮,直立。上部分枝,有柔毛或近于光滑。叶互生,阔或狭披针形,长达10cm左右,顶端渐尖,边缘有锐齿,基部楔形,叶柄附近有几对腺体。其花形似蝴蝶,花色有粉红、大红、紫、白黄、洒金等,善变异。有的品种同一株上能开数种颜色的花朵。凤仙花多单瓣,重瓣的称凤球花。凤仙花的花期为6~8月,结蒴果,蒴果纺锤形,有白色茸毛,成熟时弹裂为5个旋卷的果瓣;种子多数,球形,黑色,状似桃形,成熟时外壳自行爆裂,将种子弹出,自播繁殖,故采种须及时。
凤仙花种子亦名急性子,茎亦名透骨草,均可入药,有活血化瘀、利尿解毒、通经透骨之功效。鲜草捣烂外敷,可治疮疗肿疼、毒虫咬伤。种子为解毒药,有通经、催产、祛痰、消积块的功效,孕妇忌服;全草捣汁,外用治跌打损伤,花瓣捣碎后加大蒜汁等粘稠物,可染指甲,染甲数次以后可以根治灰指甲。种子含皂苷、脂肪油、甾醇、多糖、蛋白质、氨基酸、挥发油。中国南北各省均有栽培。凤仙花嫩叶可焯水后加油盐凉拌食用。供观赏,除作花境和盆景装置外,也可作切花。
指甲花,其本身带有天然红棕色素,中东人很早就种植这种植物,用它的汁液来染指甲和修饰自己。据记载,埃及艳后就是利用指甲花来染头发的。著名的印度身体彩绘,也是用它来染色的。
苏慧娜和曹志兴等人对凤仙花色素提取工艺进行研究,其提取工艺如下:
经研究得出,凤仙花色素最佳浸提工艺为:提取温度为80℃,提取时间为0.5h,料液比1∶100,浸提剂pH为1。
八、红花色素
红花是菊科植物红花的花,又名草红花、刺红花、红花樱子等。红花为1年或2年生草本,高30~90cm。我国红花栽培历史悠久,早在汉代就引入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现有26个省种植,以新疆、甘肃、四川、河南、浙江较多。红花做红、黄色素已有较为悠久的历史,早在宋朝就有“其花暴干,以染真红,又作胭脂”的记载。而且红花的籽可提取红花籽油,是一种很好的“营养健身油”;红花籽蛋白是很好的饲料,这些都是红花资源综合利用的有价值的途径。红花在6~7月花盛开时,择晴天早晨露水未干前采收、晾干,以花细、色红而鲜艳、无枝刺、质柔润、手握软如茸毛者为好。加工提取工艺流程如下:
工艺说明:
原料预处理:红花在浸提前需经过筛选,除去花中夹带的泥沙及其他杂物,由于花片较小,溶剂容易渗透,不需要粉碎处理。
浸提:将红花放入浸提桶中,加水把红花淹没,在室温下浸泡4~20h,用双层纱布挤干,重复5~6次,直到把红花黄色素大部分提出为止。将多次所得浸提液合并,送浓缩工序。如果采用罐组逆流,一般需4~5罐,按逆流操作原理,浸提液浓度可达3%~5%。
浓缩:浸提液经过过滤,用蒸发器浓缩,在87~97kPa真空度下进行,浓缩液浓度一般为15~20°Bé。
干燥:浓缩液可在90~100℃下于干燥箱中烘干,在经粉碎即为成品,也可使用离心喷雾干燥器喷成干粉。
红花红色素的分离:经过水提取红花黄色素的废渣,仍然含有红色素,可用5%~10%Na2CO3溶液进行碱性浸提,在室温下进行4~10h浸提后,绝大部分红花红色素被浸出,废渣为暗灰色。
浸提液迅速加1∶1盐酸,调节酸度,使浸提液pH值为4~5。此时溶液中析出细小的红色素沉淀,在实验室可用滤纸过滤,工业生产可用高速离心机离心沉降,经低温干燥可得红花红色素,得率很低,一般仅为0.2%~0.5%。
红花色素对热和氧很敏感,易氧化褐变,应十分注意。日本学者对红花色素研究较多,多采用沉淀的方法分离红花黄色素,为防止褐变,采取了改进措施。方法是用水萃取红花,水用量为加料量的10~15倍,萃取2~3次,浸提液经过滤除去杂质,得到红花水浸提液,然后在此浸提液中加略等量的丙二醇、丙三醇或山梨醇,在11~12kPa、48℃下进行减压蒸馏,完全蒸去水分。由于蒸发水分时红花黄色素转移到有机溶剂溶液中,不会因为过热而发生褐变分解。之后在残留溶液中,徐徐加入不溶解红花黄色素的有机溶剂,例如丙酮、甲醇、乙醇等,用量为溶液量的4~5倍,静止30~50min,红花黄色素很快沉淀出来,经离心分离后,沉淀用溶剂洗涤2~3次,迅速在进行真空干燥,真空室压力一般为0.13~0.67kPa,所得黄色素成品得率高,纯度也高。
九、栀子黄色素
栀子为茜草科植物栀子的果实,又名黄栀子、山栀子、大红栀、白蝉。栀子系常绿灌木,高0.5~2m,枝圆柱形,灰色,5~7月开花,8~11月结果。果长2~4.5cm,直径0.8~2cm,果皮薄,内表面鲜黄色,种子扁长圆形,聚成球状团块,表面红棕色,有细点突起,味微酸苦。全国大部分地区有栽培,主产于湖南、江西、福建、浙江、四川及湖北,南方地区有野生。
栀子属卫生部颁布的首批食药两用资源,也是传统中药。李时珍在其《本草纲目》中已有详细记载:栀子具有护肝、利胆、降压、镇静、止血、消肿等作用。中医临床上用于治疗黄疸型肝炎、扭挫伤、高血压、糖尿病、感冒发热、烦躁及失眠等。还可治疗口舌糜烂,疮疡肿毒;另外,可用粉末适量,加面粉用酒、醋或鸡蛋清等调敷患处治疗外伤肿痛。
栀子果实所含黄色素主要成分是藏红花素和藏红花酸,此外,果实还含有栀子苷、羟基栀子苷、京尼平-1-O-龙胆双糖苷、山栀子苷等。栀子黄色素是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食用色素。据报道,日本已有采用细胞工程技术生产栀子黄色素。但国内主要还是采用传统的浸提法生产,所得产品多为粗制品,吸光度较低,纯度不够高。常用的加工提取工艺流程如下:
工艺说明:
原料:栀子外层有一薄层外壳,会阻碍溶剂渗透,必须进行粉碎,常采用效果较好的锤式粉碎机,不但能打破外层硬壳,可同时对果肉进行适当的粉碎,粉碎后颗粒粒度3mm左右。粉碎后的物料,经过筛选,粗大颗粒返回粉碎机再粉碎,筛选合格的颗粒经风选除去栀子外壳,即可用于浸提。
浸提:多采用罐组逆流浸提,罐数4~5个,浸提温度50~60℃,料液比1∶6,水作为溶剂,水中的Ca2+、Mg2+会降低浸提率和影响浸提液质量,所以应采用软水。浸提设备不能用铁制造,须采用不锈钢或以木桶作代用品,桶底部装有不锈钢丝网的假底,阻止物料进入排液管道,浸提液浓度一般为含干物质3%~5%。
浓缩:浸提液浓度很稀,需经浓缩,以除去大部分水分,一般浓缩至其固形物含量40%左右。由于色素对高温敏感,易分解破坏,浓缩时应采用真空低温浓缩,以保证产品质量。加热蒸汽压力一般为100~200kPa,蒸发器真空度87~96kPa。
提纯:用水作溶剂进行浸提时,特别是用较高温度热水浸提时,必然使得栀子果实中一些果胶、植物蛋白等水溶性杂质也被浸出,它们在以后的加工过程中会形成沉淀,影响产品质量和使用,必须除去。方法是向浓缩液中加入一定量酒精,在一定浓度下,果胶等杂质会成为絮状沉淀,静置2~3h后过滤,除去沉淀,清液即为提纯液。提纯工艺在常温下进行,所得沉淀残渣量约占原料的14%~18%。
精制:经过提纯后的栀子色素溶液,尽管已除去了一部分杂质,但仍含有一些黏性杂质,使溶液很难干燥,特别是不能使用喷雾干燥得到粉状产品,且所得产品具有很强吸湿性,很难保存,给包装、使用带来困难。经过精制工序后,可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回收溶剂:生产过程中添加的酒精,必须进行回收。回收溶剂操作,可在各种形式的蒸发器中进行。由于酒精的沸点比水的沸点低得多,容易蒸发,蒸发过程中不需要使用真空泵,依靠本身冷凝器酒精蒸气冷凝形成的低真空即可正常运行。回收后的酒精溶液,由于酒精与水共沸,要带有一部分水,使酒精浓度降低,需要补充新酒精,返回使用。
干燥:多采用喷雾干燥,将其直接干燥成粉。常常使用小型高速离心喷雾干燥机,一般进风温度为200℃左右,出口排风温度80~90℃,风量80m3/h,离心盘转速16000r/min,所得产品流动性和水溶性良好,含水率7%~9%。
Copyright 2024 乐阅读www.22i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