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金银花
金银花,又名忍冬,为川续断目,忍冬科,忍冬属,金银花种,多年生半常绿缠绕木质藤本植物。Www.Pinwenba.Com 吧“金银花”一名出自《本草纲目》,由于忍冬花初开为白色,后转为黄色,因此得名金银花。日常生活中我们所说的金银花其实是忍冬科植物中多个有药用价值的品种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的总称。金银花自古被誉为清热解毒的良药。它性甘寒气芳香,甘寒清热而不伤胃,芳香透达又可祛邪,既能宣散风热,还善清解血毒,用于各种热性病,如身热、发疹、发斑、热毒疮痈、咽喉肿痛等症,均效果显著。
金银花呈棒状,上粗下细,略弯曲,长2~3cm,上部直径3mm,下部直径1.5mm,表面黄白色或绿白色,密被短柔毛。偶见叶状苞片,花萼绿色、先端5裂,裂片有毛,长约2mm,开放者花冠筒状,先端二唇形,雄蕊5附于筒壁,黄色;雌蕊1个,子房无毛,气清香,味淡微苦。
金银花富含挥发油、有机酸和黄酮类物质,是我国一种历史悠久的中草药,能够清热去火,消炎杀菌。
挥发油:挥发油是金银花的有效成分之一。目前在金银花挥发油中鉴定出的化学成分多达近70种。主要是芳樟醇、棕榈酸,棕榈酸乙酯,1,1-联二环己烷,亚油酸甲酯,亚麻酸乙酯,顺-3-己烯-1-醇,α-松油醇,牻牛儿醇,苯甲酸苄酯,2-甲基-丁醇,苯甲醇,苯乙醇,顺-芳樟醇氧化物,丁香油酚及香荆芥酚等数十种。
有机酸类:绿原酸类化合物是金银花有效成分之一,其主要作用是抑菌。包括绿原酸和异绿原酸。其他有机酸还有咖啡酸和棕榈酸。
黄酮类化合物:主要包括木犀草素,忍冬苷,5-羟-3′-4′-7-三甲基黄酮等。金银花中的黄酮类物质具有降血脂作用。
醇类:金银花中鉴定出的醇类主要包括:β-谷甾醇,白果醇,豆甾醇,β-谷甾醇-D-葡萄糖苷,豆甾醇-D-葡萄糖苷等。
此外,金银花中还含有三萜类化合物,主要为三萜皂苷类,具有护肝作用和抗炎活性。
目前金银花食品主要是金银花饮料和部分清凉糖果。金银花作为夏季消暑解热的佳品,同时又具有保健养生之功效,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可食花卉。
中国药典中指出的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红腺忍冬、山银花或毛花柱忍冬。
三、荷花
荷花,又名莲花、水芙蓉等,属睡莲目,莲科,莲属多年生水生草本花卉,荷花原产我国南部,为可食用花卉。地下茎长而肥厚,横生于水底污泥中。叶盾状圆形,表面深绿色,被蜡质白粉覆盖,背面灰绿色,全缘并呈波状。花期6~9月,单生于花梗顶端,花瓣多数嵌生在花托穴内,有红、粉红等多种颜色,或有彩文、镶边,每日晨开暮闭。花谢后莲蓬里结出莲子。
早在秦汉时代,我国的劳动人民就将荷花作为滋补食品,荷花药用在中国也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本草纲目》中记载说荷花、莲子、莲衣、莲房、莲须、莲子心、荷叶、荷梗、藕节等均可药用。莲花味苦甘,性平,归心,肝经。能够活血止血、去湿消风、清心凉血、解热解毒。
荷花富含17种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占7种,其蛋白质属于优质蛋白。荷花还含有丰富的Vc、矿物质、糖类、黄酮、多酚和花色素等多种活性成分。
荷花中的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乙酸乙酯,1,4-二甲氧基苯,肉桂醛,肉桂醇,茉莉酮,正十五烷,γ-桉叶醇,棕榈酸,亚油酸等。
黄酮类物质主要为:丁香亭-3-O-β-D-葡萄糖苷,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紫云英苷。
目前荷花还主要用于烹饪,在食品加工中主要是荷花酱。作为一种具有保健养生功效的可食花卉,荷花还有待进一步开发。
四、菊花
菊花,属菊目,菊科,菊属,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菊花花序大小不等,直径为2.5~5.0cm,其花瓣呈舌状或筒状,花托小,凸出。株高20~200cm,通常30~90cm。茎色嫩绿或褐色,除悬崖菊外多为直立分枝,基部半木质化。单叶互生,卵圆至长圆形,边缘有缺刻和锯齿。头状花序顶生或腋生,一朵或数朵簇生。舌状花为雌花,筒状花为两性花。舌状花分为下、匙、管、畸四类,色彩丰富,有红、黄、白、墨、紫、绿、橙、粉、棕、雪青、淡绿等。筒状花发展成为具各种色彩的“托桂瓣”,花色有红、黄、白、紫、绿、粉红、复色、间色等色系。
菊花作为一种可食花卉,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欢迎,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人食用新鲜的菊花。以菊花嫩芽当菜,用洗净的花瓣拌蜜糖焙制糕点,口味清雅香甜。驰名中外的“菊花肉”、“菊花鱼片”、“菊花粥”等色香味俱全,是席间上品。“菊花锅”是在美味的菜肴中掺以白菊花瓣烹煮。“菊花晶”是用杭菊加工而成。人们喜欢杭菊泡茶,可生津润喉。在《神农本草经》中,把菊花列为药之上品,认为“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具有疏风、清热、明目、解毒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还表明,菊花具有治疗冠心病、降低血压、预防高血脂、抗菌、抗病毒、抗炎、抗衰老等多种药理活性。具有清热寒解毒,醒脑明目之功能。但不是所有的菊花都能食用,可食菊花是菊科植物菊花的干燥头状花序,又叫真菊,主要产于广东,目前主要品种有毫菊花、滁菊花、贡菊花、杭菊花等不同品种。
菊花的化学成分比较复杂,其中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三萜类化合物是其主要有效成分。此外菊花还含有维生素、菊苷、氨基酸、腺嘌呤、绿原酸等成分。
菊花中的挥发油主要成分为:龙脑,樟脑,菊油环酮,乙酸龙脑酯。
菊花中的黄酮主要包括:木犀草素-7-葡萄糖苷,大波斯菊苷,刺槐苷,丁二酸二甲基酰肼,芹菜素,芹菜素-7-O-鼠李葡萄糖苷,水苏碱,刺槐素-7-O-葡萄糖苷,槲皮素-3-O-半乳糖苷,木犀草素-7-O-鼠李葡萄糖苷,木犀草素-7-O-鼠李葡萄糖苷,木犀草素等。
菊花中的三萜及甾醇类化合物主要为:棕榈酸16β,22α-二羟基假蒲公英甾醇酯,棕榈酸16β,28-二羟基羽扇醇酯,棕榈酸16β-羟基假蒲公英甾醇酯,假蒲公英甾醇,蒲公英甾醇等。
作为药食两用的可食花卉,菊花食品的种类相对较多。目前的菊花食品主要有:
菊花酒:由菊花加糯米、酒曲酿制而成,古称“长寿酒”,其味清凉甜美,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等功效。
菊花粥:将菊花与粳米同煮制粥,濡糯清爽,能清心、除烦、悦目、去燥。
菊花茶:用菊花泡茶,气味芳香,可消暑、生津、祛风、润喉、养目、解酒。
菊花糕:把菊花拌在米浆里,蒸制成糕,或用绿豆粉与菊花制糕,具有清凉去火的食疗效果。
菊花羹:将菊花与银耳或莲子煮或蒸成羹食,加入少许冰糖,可去烦热、利五脏、治头晕目眩等症。
菊花膏:以鲜菊花加水煎熬,滤取药汁并浓缩,兑入炼好的蜂蜜,制成膏剂,具有疏风清热、明目之效用。
将菊花开发成携带方便、食用方便、储存方便的即食食品以及对其进行深加工都是未来菊花食品的发展方向。
五、黄花菜
黄花菜也叫萱草、忘忧草、金针菜、萱草花、健脑菜、安神菜、绿葱、鹿葱花、萱萼。属百合科,萱草属,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30~60cm,叶基生,线形,带灰绿色,光滑无毛,长30~50cm,宽5~10cm,先端渐尖。花葶细,由基生叶丛间抽出,高40~60cm,无毛,不分枝,顶端着生1~3花,花梗短或无,花被漏斗式,长1~2.5cm,花被6片,长5~6cm,具平行脉,边缘膜质,花在午后开放,盛开时花被向外反卷。花期6~8月。
黄花菜味鲜质嫩,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花粉、糖、蛋白质、维生素C、脂肪、胡萝卜素、氨基酸等人体所必需的营养成分,此外,粗纤维、磷、钙、铁及其他矿物质的含量也很丰富。黄花菜与木耳、香菇和玉兰片并称为干菜的“四大金刚”对人体健康颇有益处。黄花菜性味甘凉,有止血、消炎、清热、利湿、消食、明目、安神等功效,对吐血、大便带血、小便不通、失眠、乳汁不下等有疗效,可作为病后或产后的调补品并且价格便宜。黄花菜用为一种营养价值高、具有多种保健功能的花卉珍品蔬菜,成为了可食用花卉中在餐桌上出现最多的花卉,黄花菜在全国大部分区域都有分布,连续种植规模的基地有湖南祁东和邵阳、陕西大荔、山西大同等,其中以湖南祁东的种植面积最大,是世界连续种植面积最大的基地。黄花菜更是中国古代的母亲花,赢得了“观之名花,食之佳肴,用之良药”的美称。
黄花菜中含有丰富的卵磷脂,对增强和改善大脑功能,延缓脑衰老有重要作用;同时能清除动脉内的沉积物,对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脑动脉阻塞等症状有特殊疗效,故人们称之为“健脑菜”。日本保健专家列举的8种健脑食物中,居首位者便是黄花菜。另据研究表明,黄花菜能显著降低血清胆固醇的含量,有利于高血压患者的康复,可作为高血压患者的保健蔬菜。黄花菜中的有效成分能抑制癌细胞的生长,丰富的纤维素能促进大便的排泄,因此可作为防治肠道癌瘤的食品。
黄花菜中的化学成分主要分为萜类、内酰胺类、蒽醌类、多酚类、甾体皂苷、生物碱等。
黄花菜的挥发油主要成分为:3-糠醇、5-羟甲基糠醛和棕榈酸。
黄花菜中的多酚类物质主要为:山奈酚、槲皮素、异鼠李素-3-O-葡萄糖苷、苔黑酚-β-D-吡喃葡糖苷、根皮素-2′-O-β-D-吡喃葡糖苷、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槲皮素3,7-O-β-D-二吡喃葡糖苷、异鼠李素-3-O-β-D-6′-吡喃葡糖苷和异鼠李素-3-O-β-D-6′-乙酰基吡喃半乳糖苷等。
黄花菜中的蒽醌主要为大黄素型蒽醌,即取代基分布在两侧的苯环上。
黄花菜中含有秋水仙碱,是导致人们误食中毒的关键,因此在食用前应当对黄花菜进行充分的加热处理。
黄花菜在我国分布广泛,资源丰富,但到目前为止对该植物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目前的黄花菜加工的食品只是简单的饮料、罐头、即食低盐泡菜等。为了充分利用黄花菜的资源,未来应以开发功能性食品为方向,促进黄花菜产业的发展。
六、梅花
梅花属蔷薇目,蔷薇科,李属,梅种多年生木本落叶小乔木。株高约5~10m,干呈褐紫色,多纵驳纹。小枝呈绿色。叶片广卵形至卵形,边缘具细锯齿。花芽着生在长枝的叶腋间,花每节1~2朵,花瓣5片,无梗或具短梗,原种呈淡粉红或白色,栽培品种则有紫、红、彩斑至淡黄等花色,于早春先叶而开。
梅花不仅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更是一种非常受人们喜爱的可食花卉,它的果实可以制成各种蜜饯,受人青睐,如青梅、话梅、乌梅和梅干,以及罐头等。梅汁可做各种饮料和糖果,酸甜可口。“望梅止渴”是当年曹操带兵妙计之一。酸梅膏、酸梅汤既可止渴,又可防治肠道传染病。云南大理地区制作扣肉、烧鸡有用果梅做调味品的传统,果酸味与肉的鲜香美味浑然一体。鲜花可提取香精,并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能够开胃散郁,生津化痰,活血解毒。
梅花的活性物质主要是其挥发油,类黄酮类、类胡萝素、维生素E、甾醇类、皂苷类及一些生物碱等。
主要化学成分为:α-侧柏烯、莰烯、β-芳樟醇、壬醛、醋酸苯甲酯、醋酸冰片酯、α-毕澄茄烯、石竹烯、大香叶烯D、γ-榄香烯等。
现在梅花食品主要为饮料、蜜饯、馅料的加工,缺乏更深入的研究。要把梅花开发成功能食品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
七、槐花
槐花,属豆目,豆科,槐属,落叶乔木。常植于屋边、路边,中国各地普遍栽培,以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为多,一般在每年4~5月开花,花期一般为10~15天左右。槐花为多生花,总状花序,蝶形花冠,盛开时成簇状,重叠悬垂。小花多皱缩而卷曲,花瓣多散落,完整者花萼钟状,黄绿色,先端5浅裂;花瓣5,以黄色或黄白色多见,也有其他颜色如紫红色,通常1片较大,近圆形,先端微凹,其余4片长圆形;雄蕊10,其中9个基部联合,花丝细长;雌蕊圆柱形,弯曲。槐花具有良好的观赏价值,每到盛夏花期来临时,一串串洁白的槐花缀满树枝,空气中弥漫着淡淡而素雅的清香,沁人心脾。广义的槐花指豆科植物槐的花及花蕾,但一般将开放的花朵称为“槐花”,也称“槐蕊”,花蕾则称为“槐米”。可食的槐花为洋槐的花及花蕾。一般槐花以色黄白,整齐,无枝梗杂质者为佳。
槐花味道清香甘甜,富含维生素、多种矿物质,多种黄酮、萜、甾体、鞣质类化合物,并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可谓营养丰富。将其采摘后可以做汤、拌菜、焖饭,亦可做槐花糕、包饺子,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就是蒸槐花,此外,在制作粥、汤时也可加入槐花。槐花用开水烫一下,制成馅,和面做饼,其清香宜人是其他菜不能相比的。
中医认为其味苦、性微寒,归肝、大肠经,入血敛降,体轻微散,具有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清肝泻火、凉血润肺、降血压、预防中风的功效。
槐花中黄酮类成分为:槲皮素,芸香苷,异鼠李素,异鼠李素-3-芸香糖苷,槐花米甲素,山奈酚-3-芸香糖苷。
槐花中的脂肪酸主要为:月桂酸,十二碳烯酸,肉豆蔻酸,十四碳烯酸,十四碳二烯酸,棕榈酸,十六碳烯酸,硬脂酸,十八碳二烯酸,十八碳三烯酸,花生酸,β-谷甾醇等。
槐花中的萜、甾体、鞣质类化合物主要为:赤豆皂苷,大豆皂苷,槐花皂苷,槐花米乙素,槐花米丙素。
另含白桦脂醇,槐花二醇等。
现代研究发现槐花具有抗癌防癌、抗血凝、镇痛、抗菌、抗病毒、抗衰老、抗炎、抗过敏、抗氧化等多种活性,并具有改善心肌循环、清热解毒、降血脂、软化血管。可如此美味又功能丰富的食用花卉,目前的开发仅限在烹调领域,极大地限制了槐花产业的发展。深入开发更丰富的槐花食品种类,不仅能促进产业发展,更能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新的食品种类,在丰富人们的味觉的同时更给人们带来了强健的身体。
八、牡丹
牡丹又名鹿韭、白术、木芍药、百两金,属虎耳草目,毛茛科,芍药属,牡丹种多年生落叶灌木。茎高达2m;分枝短而粗。叶通常为二回三出复叶,偶尔近枝顶的叶为3小叶;顶生小叶宽卵形,长7~8cm,宽5.5~7cm,3裂至中部,裂片不裂或2~3浅裂,表面绿色,无毛,背面淡绿色,有时具白粉,沿叶脉疏生短柔毛或近无毛,小叶柄长1.2~3cm;侧生小叶狭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4.5~6.5cm,宽2.5~4cm,不等2裂至3浅裂或不裂,近无柄;叶柄长5~11cm,和叶轴均无毛。花单生枝顶,直径10~17cm;花梗长4~6cm;苞片5,长椭圆形,大小不等;萼片5,绿色,宽卵形,大小不等;花瓣5,或为重瓣,玫瑰色、红紫色、粉红色至白色,通常变异很大,倒卵形,长5~8cm,宽4.2~6cm,顶端呈不规则的波状;花盘革质,杯状,紫红色,顶端有数个锐齿或裂片,完全包住心皮,在心皮成熟时开裂;心皮5,稀更多,密生柔毛。
牡丹花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本草纲目》记载牡丹花是清热解毒的传统药材,其味苦、性平,具有和血、生血、凉血之功效,主治血中伏火、除烦热。现代分析表明,牡丹花中含有紫云英苷、芍药花苷、没食子酸、牡丹酚等有效成分,紫云英苷、芍药花苷、没食子酸对降低血压、镇咳及抗肿瘤等具有较高的活性。牡丹酚为牡丹主要药用成分,在抗动脉粥样硬化,抗惊厥及增强免疫功能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牡丹花中的被称为原花色素的物质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抗氧化活性最强的物质,其抗氧化能力是VE的10倍、VC的20倍,对人体具有很强的保健作用。
牡丹花不仅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及药用价值,而且还有很高的食用价值,是独具特色的食品原料。牡丹花的食用从宋代就开始了,到了明清时代,人们已有了较为完善的原料配方和制作方法。明《遵生八菱》上曾记有“牡丹新落花瓣亦可煎食”。明《三如亭群芳谱》上写道:“煎花,牡丹花煎法与玉兰同,可食,可蜜浸。”又曰:“花瓣择洗净拖面,麻油煎食至美。”清《养心录》记载:“牡丹花瓣,汤淖可,蜜浸可。肉汁烩亦可。”其意是无论滑炒、勾芡,还是清炖,牡丹花那浓郁的香气终不改变。现代研究表明牡丹花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其中蛋白质含量为6%~10.5%,氨基酸种类齐全,此外,还富含VC、VB1、VB2以及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和矿质元素等,可作为矿物质及维生素的来源。
牡丹花同时还具有很好的美容功效,牡丹花中含有丰富的类黄酮、精油及酚类物质,以牡丹花提取的黄酮、精油等物质具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的能力,用于化妆品的制作,是生产化妆品的良好原料。
牡丹中的单萜及其苷类化合物主要是双环单萜中的蒎烷型芍药苷元及其类似物与4-甲氧基苯甲酰、对羟基苯甲酰、苯甲酰、没食子酸缩合而成的单萜苷类和蒎烷型单萜及其氧化、异构体。主要为: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苯甲酰氧化芍药苷,没食子酰芍药苷,氧化芍药等。
酚及其苷类是牡丹中含量比较高的化合物,主要是以牡丹酚为母核所衍生的一类酚苷化合物及鞣质类化合物。主要为:牡丹酚,牡丹酚新苷,酚原苷,没食子酸,没食子酸甲酯等。
黄酮及三萜类主要为:槲皮素-3,7-二甲氧基,儿茶素,紫云英苷,槲皮素,白桦脂醇,白桦脂酸,齐墩果酸等。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牡丹花药用价值及食用价值认识的不断深入,已加大了对牡丹花综合开发利用的力度,主要的牡丹花食品有牡丹花茶、饮料、酒、牡丹花酱、糕点以及牡丹花精油和色素。
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人们开始注重饮食的合理化和多样化,注重自然食品的开发利用。为了养生、减肥、美容,已把目光投向花食品,而牡丹花大盈尺,艳冠群芳,令人赏心悦目,增强食欲,而且美味,营养丰富,祛病延年,助人健康。另外,从民族文化因素、营养价值因素,特色风味因素,药膳保健因素等角度对牡丹进行开发利用,不仅满足了食品工业的需求,而且也可增加牡丹的附加值,丰富牡丹花产品种类,促进了牡丹产业的发展。
Copyright 2024 乐阅读www.22i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