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在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字形相近,写作,下面的像装满食物的器物,上面的,有人认为像这个器物的盖子,造字者只是试图用揭开盖子见到容器中有食物来表示这个字是“食品”;也有人认为上面的是的变异,也就是一向下的嘴巴,表示一个人正在吃东西。古汉语中不少字既是名词,又是动词,“食”作为名词就是食物、食品,即可以吃的东西,而作为动词就是“吃”,正在吃东西。甲骨文离现在太遥远,谁敢断定自己的见解就一定是正确的呢?
甲骨文中还有、字,被识为“飤”字,大多数学者以为这是“饲”的古字。对吃东西的人或动物来讲,“饲”是被动语态,也就是吃别人给你吃的东西,如“饲养”就是拿东西喂人或动物,但从甲骨文的字形和结构分析,这个又应该是一个人自己在吃东西,是主动语态。实际上,甲骨文或金文时代,实际使用的字不多,所以许多字是没有主动和被动语态之分的,如“受”字写作,上面的和下面的就是“又”,也即“手”字,中间的有人认为只是一个符号,表示一件东西,《说文解字》认为是“舟”字,即一条小船,也是这个字的发音,“受”就是一个人把“舟”推给另一个人,是不分“你给我”还是“我给你”的;后来人们又造了一个“授”字,从此以后,“受”表示接受,而“授”用于授予。我想,甲骨文之“飤”不必非得是“饲”字,它是无语态之分的,可以用于“吃”,即自己吃东西,也可以用于“饲”,即吃别人给的东西或拿东西给别人吃。到了后来,人们又造了一个“饭”字,表示主动的“吃”,而“飤”被理解为“饲”,表示被动语态的吃别人给的东西,或拿东西给别人吃。《说文解字》:“饭,食也。从食,反声。”“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里的“尚能饭否?”就是“还能吃东西吗?”后来,“饭”又指粮食类的食物,而今天又多指米饭。
一个人死亡后,面颊的部位没有骨头支撑,很快会瘪进去,样子比较难看,所以古代殡葬习俗,在人断气的时候,立即要在死者的嘴巴里塞一块两头大一点的木头,叫做“柶”;过一会儿又将“柶”拔出,往死者嘴里塞米粒或如米粒般的玉,也叫做“饭”或“含”。于是,今天不少地方方言以“吃生米饭”骂他人为死人,就出典于古代的殡葬习俗。
在特殊的日子吃特殊的饭,这饭也被蒙上一层神秘主义色彩而有了特殊的意义。其中最特殊的就是佛教于四月八日“浴佛节”那天做的“阿弥饭”,而此“阿弥饭”又起源于道教的“青饭”或“青精饭”。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又作“青精干石饭”,并根据道家的著作记录了这种饭的制作方法:
以生白粳米一斛五斗舂治,浙取一斛二斗。用南竹木叶五斤,燥者三斤亦可,杂茎皮煮,取汁,极令清冷,以溲米,米释,炊之(即用这种汁浸泡米,当米浸透发胖时再隔水蒸)。从四月至八月末,可用新生叶,色皆深,九月至三月,用宿叶,色皆浅。可随时进退其斤两。又采软枝茎皮,于石臼中捣碎,假令四五月中作,可用十许斤熟舂,以斛二斗汤浸染得一斛也。比来只以水浸一二宿,不必用汤。漉而炊之。初,米正作绿色,蒸过更如绀色,若色不好,亦可淘去,更以新汁渍之。洒濩皆用此汁,惟令饭作正青色乃止。高格曝干,当三蒸、曝,每一燥辄以青汁溲令浥浥。
《云笈七》卷七四中讲:
白梁米一石,南烛叶浸,九蒸九曝,干,可三斗已上。每日服一匙饭,下一月后用半匙,两月后可三分之一。尽一剂,则肠化为筋,风寒不能伤,须如鬓青丝,颜如冰玉。
这种青精饭可是道家的仙方,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营养食品,其制作不难,成本也不高,深受士大夫的欢迎,所以也留下了不少歌颂青精饭的诗歌,如杜甫《赠李白》诗:
二年客东都,所历厌机巧。
野人对膻腥,蔬食常不饱。
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
苦乏大药资,山林迹如扫。
唐代张贲《以青饭分送袭美鲁望因成一绝》:
谁屑琼瑶事青,旧传名品出华阳。
应宜仙子胡麻拌,因送刘郎与阮郎。
唐代陆龟蒙《润卿遗青饭兼之一绝聊用答谢》:
旧闻香积金仙食,今见青精玉斧餐。
自笑镜中无骨录,可能飞上紫玉端。
看来,这青精饭不但是道家的仙方,还是馈赠亲友的礼品。
古代的“青”指很深的绿色,也指黑色,如人们把乌黑的头发讲作“青丝”,于是民间也把青精饭讲作“黑饭”、“乌米饭”,如《脉药联珠》说:“取天南烛叶,煮汁渍,炊之,名‘黑饭’。”道家以青精饭弘扬道术,后来佛家利用之以宣扬佛学,其性质就发生了变化,真如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所讲:
此饭乃仙家服食之法,而今释家多于四月八日造之,以供佛耳。造者又入柿叶、白杨叶数十枝以助色,或又加生铁一块者,止知取其上色,不知乃服食家所异也。
道家的青精饭是一种营养品,而佛教的“乌米饭”是“青精饭”的仿冒品,佛教为了表示自己的“乌米饭”是独创,有独立的“知识产权”,又把它叫做“阿弥饭”,实际上“阿弥饭”只是“乌米饭”的谐音而已。
清人《清嘉录·四月·阿弥饭》:
市肆煮青饭为糕色,居人买以供佛,名曰“阿弥饭”,亦名“乌米糕”。
这种起源于宗教的饭食也被商家利用开发为商品,并把原来的“乌米饭”做成了“乌米糕”。我曾在浙江的农家中见过和吃过“乌米饭”和“乌米糕”,不知现代的城镇或农村,是否还有人会去做这样的饭和糕了。
Copyright 2024 乐阅读www.22i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