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是一种默契

2018-04-15 作者: 相如
第八节 是一种默契

同事之间相处得非常投缘谓之“心心相印”,“心有灵犀一点通”。

同事间的默契是现代和谐做事中彼此最大的精神享受。它摆脱了麻木、冷漠、自馁、狡诈、罪孽……的肆虐,生命升腾着金灿灿的烈焰,精神暴烈着光亮的火花。它诱惑人,吸引人,感化人,陶冶人。它不但激励你的斗志,鼓舞你的力量,更净化你的灵魂,正如李白在《扶风豪士歌》中写的:“扶风豪士天下奇,意气相倾山可移。”同事问的默契可以产生移山倒海之力。

同事间的默契是情绪的兴奋剂——温馨情感,消融忧愁。它有着一种极为普遍的作用:如果你把快乐带给一个同事,你将得到两份快乐;如果你把忧愁分给一个同事,你将会被瓦解掉一半的忧愁。

同事间的默契是高级染料——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它在个性、为人处世、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等方面对同事具有很大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在人类思想史上,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演奏出来的一曲雄壮的动听的友谊协奏曲,可以说是两位导师在长期的共同合作中,彼此的思想相互同化为一个更伟大的思想后,才为人类诞生一部完整辉煌的《资本论》。列宁说:“的确,这两卷《资本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人的著作。”当马克思溘然长逝时,恩格斯毅然放下自己筹备七年之久的《自然辩证法》的写作,全力以赴整理马克思的遗作,继续完成《资本论》的写作与出版和谐做事。倘若他们的思想不是在默契的友谊中相互影响,恩格斯不要说续写完《资本论》,就是阅读它也可能会像其他人一样视其为经典、指路的灯塔。柯切托夫说:“如果你周围是一群鹰的话,那么你自己也会成为一只鹰;如果你在一群山雀中间的话,那么你就看不到海阔天空。”可见,要想考察一个人,只要了解一下与他默契相处的几位同事就可以了。

同事间的默契是才智的催化剂——启迪思维,增进智慧。默契不仅能使人走出暴风骤雨的感情世界而进入和风细雨的春天,而且能使人摆脱黑暗混乱的胡思乱想而走入光明与理性的思考。这不仅是因为彼此的思想交流可以使你的混乱思维“云开雾散”,而且是任何一种轻描淡写的开导,都能成为你撞击智慧火花的燧石,激发你的创造灵感,使你对事物的认识茅塞顿开,触类旁通。伟大的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创立者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的诞生就是同事间默契作用的结晶。1842当达尔文有了某种思想萌芽而迟疑不决时,他的良师益友地质学家赖尔和植物学家虎克,在思想方法和学术方向上对达尔文给予了很大的启发和引导。赖尔非常着急地劝达尔文加紧收集材料,当达尔文的成果凝结成为理论体系时,他俩又及时提出修改的意见。可以这样断言,达尔文的进化论的诞生,没有同事间默契作用做推动力,也许华莱士早已取代了他今天在世界科学发明史上的位置。所以与同事在一种默契的氛围中相处一小时比一整天的沉思默想更能令人思维开阔,才思敏捷颖悟。

同事间的默契是和谐做事的蜡烛——牺牲自己,照亮别人。每个人的周围都会有一群形形色色的同事。然而,能在你最需要他(她)时助一臂之力,甚至为你付出重大代价的能有几人?各自不言自明。同事是社交关系的外化,默契是彼此心途畅通,情感交融的灵犀,惟有同事间的默契才能拍摄出两个独立自我之间相互和谐,相互提携,相互融洽,相互引领,赋予自我牺牲精神的全景。

要消除同事彼此间的误会。由于每个人生存的价值观不同,相处时,难免发生误会。在误会产生后,当事双方谁也不愿主动地、面对面地将诸多鸡毛蒜皮一类的事谈清楚,相反只在背后说三道四,论长论短,以致误解越来越多,隔阂越来越深,甚至反目成仇,结果令人沮丧。

误会产生的负面影响不能忽视,它给我们带来痛苦,带来烦恼,甚至会产生悲剧。所以,陷入误会的圈子后,必须调整自己,采取有效的方式予以解除。

解决误会最简便的方法是当面说清。有人由于缺乏勇气,不敢当面对质,结果使问题变得更复杂起来。因此,如误会产生后,需要亲自向对方做出说明,当面表明心迹。

有人被误会搅得头昏脑胀,总感到心中窝火,不好启齿,结果碍于情面,时间越拖越长,误会越陷越深。所以,有了误会,要主动解释清楚。

产生误会后,往往导致甲方怒气冲冲,充满怨恨和敌视;乙方满腹狐疑,委屈压抑。此时,双方要保持冷静,必须下一番功夫调查,看清楚对方的误解源于何处。

双方误会较深,个人解决可能会受到限制,请他人摆平,不失为聪明之举。

书信的作用不可估量,当面难以启齿的话题在信上会坦然地表达出来。写信时措辞需要简短、亲切、明了,语气需要真挚、诚恳,充分表达自己愿意消除误会、重新和好的急切心情,以及对对方的信赖和尊敬。

在误会不大的前提下,可以邀请对方故地重游,或聚会畅谈。在和谐、友好的气氛中,彼此心理上的距离会缩短,以往的不快也会一付谈笑中。

消除误会要选择时机。例如可选择参加婚安等喜庆日子,此时对方心情愉快、神经放松,胸怀就较为宽广。这个时机往往能得到对方的谅解。

有的误会用语言解释不清楚,那么就用与之相反的行动去证实。比如在今后的做事中,虚心向其求教,注意肯定人家的长处,在他被人攻击诽谤时,站出来讲几句公道话,这时以前的误会便可化解。

清除误会,是同事默契的人生组诗中不可缺少的篇章。如果你想和同事继续交往,当双方发生误会时,就要真诚地去面对它。

上级和下级怎样默契?

上级要想提高管理水平,总要不断地改善管理办法,增添新规章,推行新方案;而下级则认为,习惯于老的一套没有什么不好。

这两种心理交织在一起,就会有矛盾,就会影响做事的进展。虽然上级可以做出硬性规定,强制下级无条件执行,但效果未必好,有时还会适得其反。

每个人都有自尊,去改变他的习惯的行为,他就会有种自尊被伤害的感觉。其实,他从前执行了的并非自己的发明,只是因习惯而被认同属于自己的东西了。

基于这一观点,可以采用一种既保持自尊又改变做法的方法,就是“参与式”的管理。在需要改善管理方法时,让所有的人参与作决定,告诉他们做出改变的理由,使他们了解整个方案的制订过程与结论,从而能自觉地执行。

这种做法看上去要多花费一些时间,但因为结论是大家讨论决定的,所以在执行时会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配合,实际上是获得了更佳的效率。

增加参与感,使员工有受到重视的感觉,在心情愉快下和谐做事,这是上级所期望的企业氛围。

使下级了解实情。有些上级部署下级和谐做事,只是吩咐如何去做,并不说明为什么去做,好像不愿意下级听到更多的商业秘密,以防情报外泄,节外生枝。

商业的核心机密、重要情报当然是上级级人物才能掌握的,但是一般的和谐做事安排,乃至一个阶段的计划,具体部署是应该让有关和谐做事人员知晓的,这样的好处是:

使下级有主动精神,做起事来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就可以发挥主观的创造性精神,想出更好的方法来达到目的。不把下级的手脚束缚得太死,才能使下级的才能充分显示。

可以让下级感到被尊重,因此参与感更强,责任心也会更强,下级知道如何去做,如何做好,就会把上级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做。

有利于各部门之间的配合与协调,各个部门不仅知道自己干什么,也知道左右部门干什么,就可以协调和谐做事,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和因为不熟悉情况而造成的失误。

因此,高明的上级总是让下级了解实情,让每一个下级明确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去做事,也知道自己的事务在整个公司事务中的位置。

让下级参与企划。凡是聪明的用人者,皆知利用这个技巧。当公司要决定一件重要事项时,让下级参与会议,提供自己的意见是颇为聪明的做法。原因有二:

与下级商量,往往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因为决策者常因顾虑太多,而失去重要的创造力。

给予下级参与企划的机会可培养下级的归属感与团队精神;而且对员工来说,这种举动可以使他们做事积极、愉快。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