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人都希望受到周围的人称赞,希望自己的真正价值被认可,尤其是希望得到同事的认可。虽然处在极小的天地里,仍然认为自己是小天地里的重要人物。对于肉麻的奉承、巴结会感到恶心,然而却渴望对方发自内心的赞扬。鉴于此,我们不妨遵守“黄金原则”:
“希望同事对我们如何。我们就对他们如何。”——发自内心地称赞他。
林肯曾经说过:“人人都喜欢受人称赞。”威廉·詹姆士说过:“人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渴望被肯定。”美国钢铁公司第一任总裁夏布先生也曾说过一段意味深长的话:“我想,我天生具有引发同事热心的能力,促使人将自身能力发挥至极限的最好办法,就是赞赏和鼓励。来自长辈或上司的批评,最容易葬送掉一个人的志气。我从不批评他人,我相信奖励是使人和谐做事的原动力,所以我喜欢赞美而讨厌吹毛求疵。如果说我喜欢什么,那就是真诚、慷慨地赞美他人。”这就是夏布成功的秘诀。
同事间不以自我为中心。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把自己看做“中心”,从而特别关注自己,忽略同事的存在。如果有人对自己不感兴趣,这实在是令人难以想像的。每个人在心中都想引起别人注意。所以,当你和同事交谈时,不能一味把自己看做中心。
同事间使劲说“咱们”。当你和同事在一起时,如果你不想让同事疏远你,要学说“咱们”。因为这十分微妙。在汉语中,用“咱们”是指包括谈话的对方,而用我们既可以包括谈话的对方,也可以不包括谈话的人。所以说“咱们”,对方会不知不觉和你找到共同的感觉了。
从心理分析的角度来说,在人的思维中是排斥“你是你,我是我”的言词的,人们的心理喜欢倾向于“群体”。如果群体当中有你,这个群体给你温暖感和保护感,你自然就不觉得孤单和寂寞了。因此,在和谐做事当中,如果有人发现自己的行为与大众不一样,心里就会感到不安。
让同事先说。如果正在读本书的你是一位男同胞,当你面对谈话的对象是女性时,你一定要设法请她先说,以示对她的尊重。有些女性有逃避责任的特点,尤其在决定某件事情时,更是不敢做主。
例如,你陪女同事到超级市场去,她往往不能自行决定购买东西,多数情形是闭口不语。因为面对眼前的多种多样的商品,地可能花费很多时间也选不好所要的东西。即使她好不容易决定而购买之后,但在她离开超级市场的那一刻,很可能会说出“还是应该买原先选的那一个比较好”之类的后悔话。此时此刻,如果你了解了这个心理,可以采取鼓励、赞美的办法去消除她内心所产生的这种逃避的心理倾向。对于她必须决定的事,最好不要在她面前:“你应该这么做”;而要用明确而肯定的口吻来夸奖她的不错,这样,她的信心就会越来越强了,并对你产生好感。她会觉得你不仅尊重她,而且善解人意。
同事间避免错误的称赞。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人都喜欢美的事物,而美丽的姑娘更为人所称羡。但是,在和谐做事时,或女同事。女同学在场时,称赞必须恰当。
假如有人当众夸奖一位女孩,其他的女孩可以会产生不满。“吃醋”的心理不仅男人有,女人也有。有些人经常会无意识地在众人前夸奖某个人,这种话还是少说为佳。尤其是对女同事或女同学,最好能不谈这些,因为女性对称赞的问题十分敏感。所以,称赞时应该特别注意。
同事间要照顾面子。在众人面前赞美同事一个人要顾及多数人的面子。和谐做事中,男女同事因利害关系很难完全一致。中国人都十分注意“脸面”,如果有的人一旦撕破脸面,关系就不好处了。
同事间要善始善终。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存在得到承认,如果自己的才能、容貌、判断力等优点,得到同事恰如其分的赞誉,他会感至到由衷高兴。
不过,赞扬同事时要善始善终。不要过分地赞扬同事,那会给他一种奉承的感觉。当赞扬对方不是奉承时,这样,对方就会愉快地接受。假如听了你的称赞后,连同事自己都觉得害臊,那种赞美还不如不说为好。所以,称赞要以平常的口气说出来。
当你要对一个同事求全责备的时候,你不妨想一想,你也不是完人。
从我们刚刚懂事开始,我们学习的人生第一课,实际上就是和别人相处。最初和我们相处的是我们的父母,之后有托儿所、幼儿园的阿姨和小朋友,之后又有从小学到大学期间的老师和同学。等到我们走上了社会,我们的交际范围进一步扩大,各式各样的人物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和我们打交道,有些会成为我们一生的朋友、知己、伴侣。除了和我们朝夕相处的生活伴侣,和我们打交道最多的,还是我们和谐做事上的同事,生意上的伙伴,即我们的同事。
我们的同事,有些也会成为我们人生的朋友,而有些则只是同事,只有和谐做事上的关系或者生意上的关系,不会有多少情感上的投入。
金无赤足,人无完人。生活、做人的道理我们都懂,但一遇到具体的事情,我们却常常犯类似上面的话语的毛病,即对同事的要求超出了对一个普通人的要求,要求他尽善尽美,没有缺点和不足;一旦发现或意识到同事身上有缺点和不足,就开始求全责备,由于对对方身上的一些无关紧要的方面看不顺眼,而拒绝同对方很有价值的或者很有意义的合作。这种由于非本质的好恶而排斥同对方合作的做法,是一种生活上的失利,事业上的一种挫败。
是的,清高、孤僻、个性太强,这些有可能都是缺点和不足,然而问题是,这个人身上有着你这项做事、这笔生意、这个项目所需要的优点和长处,后者才是他这个人的主流。所以,当我们在生活遇到类似这样的问题需要我们做出抉择的时候,你首先要考虑的是你的和谐做事、生意、项目,而不是你的同事身上这样那样的缺点与不足;同时,如果你对同事求全责备的时候,你也该想想,你也不是完人,也并非十全十美。更何况,国与国、党与党之间尚可以进行“求同存异”的合作,现在不过是从事某项和谐做事或做一笔生意么。这个时候,你要想到你与同事只是“有限合作”。
所谓“有限合作”,是指社会成员之间在某一方面、某种程度的合作。如,对某项学术问题的共同兴趣,某项技术的合作开发,以及生意上的买卖双方等等。为了实现这种“有限合作”,我们就可以不计其他方面的好恶,甚至包括政治信仰等等;甚至,即使你的同事“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也不要紧,因为你完全可以和那“一半天使”同游天堂,而不要去管那“一半魔鬼”是不是要下地狱。而与此相关联的是,我们的舆论在这一问题上,也不应该用“人以群分,物以类聚”的老观念,而应该去挖掘其中新的内涵。这也即是所谓的“人尽其才”吧!
几千年前,孔老夫子就曾经教导我们说:“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而改之。”看来,孔夫子比我们一些现代人更懂得对同事不能求全责备的道理,比我们一些现代人更“现代”。
Copyright 2024 乐阅读www.22i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