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以宽松的心态

2018-04-15 作者: 相如
第三节 以宽松的心态

有首禅诗吟咏道: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一个人拿得起是一种勇气,放得下是一种度量。

每个人本来都具有充沛的做事活力,但因为某些心理压力,如紧张、失败、挫折等等,渐渐形成情绪问题。有时反应暴躁,有时反应冷淡,导致心灰意懒,半途而废。为了避免半途而废,培养积极的和谐做事态度,一定要学习忘怀之道。忘怀之道,可以使我们真正放下心中的烦恼和不平衡的情绪。让我们在失意之余,有机会喘一口气,恢复体力。

乐于忘怀是一种心理平衡。有一句话说的是: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老是念念不忘别人的坏处,实际上深受其害的是自己的心灵,搞得自己狼狈不堪,不值得。乐于忘怀是成功人士的一大特征,既往不咎的人,才可甩掉沉重的包袱,大踏步地前进。

要把惨痛的往事忘怀,是一件不容易办到的事情。比如某人算计你,使你无法加薪,失去升职的机会,此刻,你见之恨不得剥其皮,抽其筋,戮其肉,剁其骨,叫你如何忘怀呢?托尔斯泰说:“我们能够爱恨我们的人。但无法爱我们恨的人。”爱是生命的动力,恨也可以成对生命的动力。向所恨之人报复,而不是忘怀,也可以激人奋发图强。文王姬昌、越王勾践就是因恨而建立国家的成功典型。

我们做事在现在,面向着未来,过去的一切,都被时间之水冲得一去不复返。我们没有必要念念不忘那些不愉快,那些人间的仇怨。念念不忘,只能被它腐蚀,而变得憎恨和怨怼。甚至导致精神山脚溃,而陷自己于疯狂。

做人,不但要忘怀不愉快的往事,也要放下沾沾自喜自鸣得意的情绪,那些情绪,往往陷你于虚妄之中。从心理学角度看,无论你惦记的是快乐的往事或悲愁憎恨,长期做事在过去的记忆里,就要与现实做事脱节。它会严重威胁心理健康和心智的发展。

忘怀,它是忙碌的树荫。它让我们在燥热疲倦时,有机会休息,使活力恢复过来然而,怎样才能忘怀呢?只有一个办法:放下。

康德是一位懂得忘怀之道的人,当有一天发现他最信赖又依罪的仆人兰佩,一直有计划地偷盗他的财物时,便把他辞退了。

但康德又十分怀念他。于是,他在日记上写下悲伤的一行:“记住要忘掉兰佩。”真正说来,一个人并不那么容易忘掉伤心的往事。不过,当它浮现出来时,我们必须懂得不陷于悲不自胜的情绪,必须提防自己再度陷入愤恨、恐惧和无助的哀愁里。这时,最好的方法就是扭转念头去专心做事,计划未来,或者去运动、旅行。

如今你身在高位,你会感觉眼前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有许多人说一些好话恭维你,使你如云里雾中,有一种飘飘然的感觉。可是在眼前一片美景的同时,你也需要提防随时会出现的危险,具有较强的心理应变能力,对突发事件有足够的心理准备。那么,意外失败的降临,你也会从容应付,避免手足无措。

不管风云如何变幻,形势如何急转直下,你都不要大喜大悲,情绪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发生起伏。不管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你都能镇定自若,大步向前。在发生了令你悲伤和欢乐的事情时,也不会发生影响做事的事情,在失败与成功的交织中,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好人生之路。

要敢于战胜暂时的困难和挫折,不管摆在你眼前的阻碍多么大,不管你接过的是一个多么破败不堪的摊子,你都不能有半点儿气馁和灰心。虽然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但你要知道,有志者事竟成。

人是需要对自己时时加以鞭策,加以激励的,涉世未深之时人本身所固有的张扬的个性品质,会在生活的潮流中渐渐磨平,失去原来的棱角,从而,你成为人人都乐于接受的人。但是,你不能失去做人的原则和宗旨,一些本色的东西仍然需要保存,因为这也正是你的特点所在。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这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看我们如何对待,如何去化解。

马拉松比赛中,在最后几公里的时候,你已领先了对手几十米的距离,但这时你已经是精疲力尽,突然间的一个不注意,你身体失去了重心,栽在地面上,过度的劳累和突如其来的不测,使你彻底泄了气,丧失了爬起来再继续跑到终点的信心。优势因为你的一念之差化作了败势,当你过后重新清醒地想一想,肯定会追悔,意志力不强无疑是你失败的主要原因。

你相信与每一位同事都相处愉快,是你的责任,但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你要赢得每位同事的衷心爱戴,要人人喜欢你,根本没必要,也并不重要,否则复杂的人际关系会把你搅昏,总觉得自己做不好,以致惹怒其他同事。

有时做事压力并非全部来自于做事上,很可能是你不自量力,对自己要求过高所致。

如果你认为除非自己每星期最少做事140小时,否则不可能赢得的信任和敬佩,显然这是一厢情愿的想法。

你若要事业有成,不需要时常自我催促,要为自己定下崇高的目标。

不切实际的理想,只会增加你的心理负担,不但无法激发你的潜能,更会使你怀疑自己的能力,不自觉地泄气。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