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建设有点类似套期保值,使企业形成“铁打的兵营,流水的兵”。文化是企业的内核,有了这个内核,就可以使企业家的个人作用与制度建设统一起来,使团队精神与领袖功能统一起来,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个人作用与制度建设、团队精神与领袖功能、不变和万变的对称关系,由企业文化来整合。
从知名度到美誉度
对称价值观的精髓就是摆正人与物、人与人、人与企业的关系。先美誉度后知名度、“卖信誉,而不是卖产品”、“先造人,后造产品”正是体现了这种对称的价值观。
海尔认为,市场美誉度并不是市场知名度。产品有三个层次:一是知名度。只要花钱就能够打开知名度;二是资信度。说到要保修3年,就要做到保修3年,这就是资信度;三是美誉度。这是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有口皆碑,能满足用户的潜在需求做到这三点,才是真正的名牌。
名牌知名度、资信度、美誉度的对称结构决定名牌和市场的对称结构,名牌的空间决定市场的空间。名牌和市场是对称的。
海尔的目标是创国际名牌。用一个名牌带出一个名牌群,合力冲击世界名牌。海尔认为,一个企业如果不把创国际名牌作为出口的目标,仅仅是卖货,没有名牌意识,货就会越来越卖不动。因此,海尔制定了“先难后易”的品牌战略,即先出口到发达国家和地区,创出声誉和品牌,然后再以高屋建领之势进入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先难后易”就是“在发达国家创牌子,在发展中国家扩牌子”。发达国家关税低,就采取出口整机;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低廉,就采取当地建厂的方式,这样,摆脱了价格竞争,进入了品牌竞争。对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出口,不仅锻炼和提高了企业各方面的素质,而且也产生了良好的示范作用。许多发展中国家客户纷纷找上门来,争取海尔产品的经销权。目前,海尔已在128个国家注册商标590件,通过海外49家经销商建立了11308个零售网点,从而使海尔的各类家电产品进入了广阔的国际市场。
创新与活力
如果有什么关键因素使我们保持企业的活力,那么这个关键因素就是创新。创新与企业的发展是对称的。
英特尔的创始人摩尔从20世纪70年代起,就构筑了赖以成功的商业模式——不断改进芯片的设计,以技术创新满足计算机制造商及软硬件公司更新换代、提高性能的需要。摩尔提出,计算机的性能每18个月翻一番,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赢得高额利润,并将获得的资金再投入到下一轮的技术开发中去。
在推出第一块用于个人电脑的“4004型微处理器”的一年之后,英特尔又推出了升级产品4008,但这段时间微处理芯片还未广泛应用于CPU。英特尔公司毫不放松,一年后又开发出真正通用型的微处理器8080,使英特尔成为8比特芯片市场的领导者。由于市场前景十分看好,竞争对手很快也就开始生产8比特微处理器。为了保持竞争优势,英特尔随后推出了速度更快、功能更多的8085型处理器,并调集人员开始研制更先进的32比特432型微处理器。
只有“永不停顿、不断创新”不断加强科研开发,并努力拓展产品的适用范围,才能始终牢牢地把握产品更新换代的主动权。从1985年起,英特尔就同康柏联合研制以80386微处理器为基础的新型计算机,并于1987年成功地推出运算速度比IBM个人计算机快3倍的台式386计算机。1991年,英特尔又与IBM公司达成一项为期10年的微处理器协议,研制能用一块芯片代替许多计算机芯片,并且容量更大、速度更快的处理器。
1993年3月,英特尔推出微处理器的第五代CPU产品——Pentium(奔腾),这是英特尔发布的工作主频最多的一种处理器系列,包括从最初的60MHZ、66MHZ,到后来的75MHZ、90MGZ、100MHZ、120MHZ、133MHZ、166MHZ、200MHZ,达十几种之多。1997年1月,当人们迷恋于廉价的第五代CPU——Pentium MMX,使片内一级高速度缓存从16KB增加到32KB,并且结构也作了调整。1997年5月,英特尔在Pentium MMX还在热销的时候又推出了第六代处理器的第二个成员Pentium(Ⅱ),它又代表了微处理器当时的最新技术,后又有233MHZ、266MHZ、300MHZ、333MHZ四种主频产品。1999年,英特尔已不再满足于全球最大电脑芯片供应商的角色,开始挺进网络市场,并推出新一代的Pentium(Ⅲ)。
英特尔公司让人们真切地感受到创新与企业活力的对称。
Copyright 2024 乐阅读www.22i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