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模糊心理——听从内心的声音

2018-04-15 作者: 孙科炎
第五节 模糊心理——听从内心的声音

有时候,潜意识对于问题的思考不是以灵感的形式展现的,而是一种说不出来的、模棱两可的感觉。这时候,如果按照潜意识的心理为主要基调,做出符合潜意识心理的选择,一般情况下可以做出最符合个体心理需求的决定。这其实是一种决策时的模糊心理。

心理学研究表明,模糊心理实际上是人在成长过程中不断积累的一种心理沉淀,它不依据确切的逻辑推理,而是凭着个人的直觉对事物或现象做出某种判断。这种决策的特点就是思维简洁,反应快速。

心理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在被试面前放两副牌,每副牌都有100张卡片。其中,放在右侧的一副牌里有红的和蓝色卡片各50张;放在左侧的另一幅牌里也有红色和蓝色两种卡片,但是两种颜色卡片的具体数目不清楚。如果抽到红色卡片可以得到1美元的奖励,而如果抽到蓝色卡片则没有奖励。然后让被试选择,是愿意抽左侧的牌还是右侧的牌。结果,大多数被试都选择了右边的牌。

其实,如果按照逻辑推理来算的话,两副牌得钱的机会是一样的,都是50%,但是人们还是倾向于选择右边的牌,这既是一种模糊心理。这种情况在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出现,比如和国外的股票相比,虽然国内企业的一些股票价格较高,但是人们仍倾向于购买国内的股票,因为国内股票相对熟悉一些。

在面临一个重大议题或解决一道难题时,模糊心理有利于人们对其结果进行大胆的推想与猜测,然后再进行逻辑论证或实验证明。这种模糊估量法,能够帮助人们形成一种总体的、战略性的眼光,有利于把握整个事件的发展方向,甚至还可能形成一种创造性的理论假说。

例如,1910年,德国地质学家魏格纳在家卧床养病的时候,由于百无聊赖,他便观看挂在墙壁上的一副世界地图来消磨时光。看得时间长了,他突然发现大西洋两岸大陆——非洲西部和南美洲东部的海岸线轮廓十分相似,如果从地图上把这两块大陆剪下来,再拼到一起,基本上可以拼成一个吻合的整体。于是他凭着直觉大胆猜想: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原来是连在一起的,后来由于某种原因,沿着水平方向而分开,中间便形成了大西洋。

当时,魏格纳的这种猜想十分模糊,而且受到了许多人的嘲笑和批评,但是,正是这一模糊的猜想,为以后揭示大陆和海洋成员的研究提供了战略方向,使他创造了“大陆漂移假说”,引发了一场地球科学的革命。后来,经过众多科学家和他本人艰苦卓绝的研究与验证,起源于模糊估量的“大陆漂移假说”已得到了科学界大多数人的认同。

运用模糊心理进行决策,不像精确的思维那样在弄清一切细节的基础上,对事物做条理的分析,得出非此即彼的结论,而是着眼于事物的个性特征进行思考,并做出灵活的决策判断。古人云:“有所不为,为必成。”在关键时刻,过分追求精确的决策反而模糊,而适当的模糊却可以使思维达到精确。这就是模糊心理在决策中的最高境界。

美国著名将军巴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经常运用自己的“第六感”来做出战略决断。有一次,巴顿率领盟军第三集团从莱茵河挺进克隆,在前两天的时候,他们并没有遭到敌军的进攻,可就在第三天,在行军的途中,巴顿突然命令部队停下来。一些参谋表示很不理解,巴顿解释说,他突然感觉到一种异样,于是坚持停止前进,令参谋研究第三集团作战计划。果然,第二天他们就遭到了德军三个师的进攻,由于事先做好了准备,他们很快就打败了德军,取得了辉煌的战绩。

巴顿将军自己也曾说过:我所取得的军事成功是由于我一直确信我的“第六感”是正确的。他的这种“第六感”其实是一种也是一种模糊心理的决策思维,这种决策来源于他高度的智慧与透彻的判断力。

但是,应该明确的是,在模糊心理下的决策往往是根据个人过去的经验积累做出判断,如果形势出现了新的变化,而决策者没有及时掌握这些变化的信息,那么,还一味地按照直觉进行判断与决策就很容易做出错误的判断。一位著名的管理学家曾说过:“世界上最好的决策者,就是知道什么时候不用做决策的决策者。”也就是说,运用模糊心理做出决策也应该适度,该做决策的时候做,不该做决策的时候就不要乱用直觉乱做决策。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