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虽然糖尿病的并发症很可怕,但只要将血压、血糖、血脂长期稳定控制在良好的状态下,糖尿病患者就能远离并发症。
首先,得了解糖尿病并不可怕,一定要注意怎么来监控自己的血糖。
另外,要注意合理的生活方式,定期查血糖的同时要监测血压、血脂,按时进行各种身体检查,同时要注意减肥,控制体重。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健康有规律的生活习惯。为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患者还要保持乐观的情绪,避免情绪过激或精神紧张。坚持劳逸结合,参加适当的体育运动和体力劳动,避免过度疲劳和使精神紧张的活动。
下面我们还是针对不同的糖尿病并发症,逐个讲解预防措施。
酮症酸中毒的预防
预防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最根本的办法就是积极治疗糖尿病,随时防止诱发因素的发生。具体措施如下:
1.积极治疗糖尿病
长期坚持严格控制血糖,不能随意中断胰岛素的治疗,可根据病情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用药剂量。
2.阻止多种诱发因素
特别是预防感染,因此,平时要注意饮食卫生,防止受凉感冒。一旦患病(如发热、感冒、腹泻等),要积极治疗,同时密切监测血糖和尿酮体,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必要时应立即去医院诊治,绝不可延误病情。同时还应避免精神创伤及过度劳累。即使有发热、厌食、恶心、呕吐等症状出现时,也不宜中断胰岛素治疗。
3.生活规律化
做到起居有常,进餐定时定量,戒烟忌酒,切忌暴饮暴食、过劳熬夜,避免血糖波动。饮食不当和饮酒往往会诱发酮症酸中毒,应引起注意。
4.坚持必要的血糖和尿酮体监测
血糖持续高于13mmol/L,应监测尿酮体。
5.防止脱水
糖尿病人在活动时容易出汗,劳累或夏天时出汗更多,容易诱发酮症酸中毒,故在天热高温季节,应增加液体摄入量,多喝些白开水或淡盐水,以补充失去的水分。
6.随时警惕本症的发生
一旦发现尿中有酮体,就要及时去医院治疗。
低血糖昏迷的预防
合理使用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药物使用过多是低血糖昏迷发生的主要原因。患者应根据病情遵照医嘱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尤其是并发肾病、肝病、心脏病、肾功能不全患者,掌握各种胰岛素的特点及正确的注射技术非常有必要。
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规律,饮食定时定量,保持每日基本稳定的摄食量。原则一日三餐,定时、定量、避免加餐。如餐前易出现低血糖且上一次餐后血糖较高,可进行分餐。
加强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使糖尿病人血糖降低,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患者精神面貌等。但是对于糖尿病人来说,中、轻度的运动方式较为合适。剧烈的运动反而易致低血糖发生,当剧烈运动或体力活动增加时应及时加餐或酌情减少胰岛素用量。
密切关注血糖,自我血糖监测能够明显减少低血糖的发生率。有些患者病情不稳定,夜间常发生低血糖症状,因此睡前及夜间可监测血糖,如果血糖偏低,可在睡前适量加餐。对于无症状的低血糖患者应加强血糖监测,及时减少口服药或胰岛素的剂量,调整饮食和运动治疗方案。
糖尿病患者外出时应随身携带两件物品:一是食物,如糖果、饼干等,以备发生低血糖时急用,及时控制低血糖,避免出现严重低血糖症状;二是急救卡片(注明姓名、诊断、电话、用药等),它提供了糖尿病急救有关的重要信息,在发生严重低血糖时能在最短时间得到有效的治疗。
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的预防
预防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平时要提高对糖尿病的警惕性,经常进行自我监测。
特别要注意饮水,不少糖尿病患者由于尿多而怕饮水,以为尿多是饮水多造成的。这其实是一种误解。糖尿病患者之所以尿多是因为血糖过高,尿糖的浓度和尿渗透压也随之上升,使肾小管的重吸收不能正常进行,而导致尿量增多。而这一点与患者的饮水量并无直接关系。患者在尿液增多之后,其体内的水量会减少,血容量也会随之减少。血液浓缩后,其血糖也必然相对升高。这时倘若不及时补充水分,必将出现恶性循环,从而造成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所以,糖尿病患者千万不要刻意地控制饮水量(尤其是有多尿症状者),不管有无口渴感,每天的饮水量都不宜少于2500毫升。
老年人患了感冒、尿道感染、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疾病时必须及时治疗。并慎用某些可引起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噻嗪类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等。
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的预防
糖尿病患者长期糖代谢异常,易存在乳酸增多的倾向,因此,积极预防乳酸性酸中毒的发生是十分重要的:
凡有肝、肾功能不全者,最好不用双胍类药物(二甲双胍)。
尽量不用果糖、山梨醇,而应采用葡萄糖,以免诱发本病。
尽可能避免用乙醇、甲醇、木糖醇、水杨酸盐、异烟肼等药物,慎用普萘洛尔(心得安),因其可诱发本症。
糖尿病心脏病变的预防
多年的临床研究证实,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位症,65%~70%的冠心病患者有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症状,而高血糖又是发生冠心病的重要因素。
心脏病与糖尿病的治疗是密不可分的,预防心脏病首先注意控制血糖。但是仅仅控制血糖还不够,至今还有2/3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不知道糖尿病与冠心病有密切关系,不知道糖尿病除了要严格控制血糖外,还要严格控制血脂、血压,还要及时纠正体内的高黏、高凝、高胰岛素血症状态。饮食中,应该少吃动物脂肪及含胆固醇高的食物,酌情服用降血脂的药物。适当进行体育活动。坚持服用扩冠药物,如硝酸甘油、异山梨酯(消心痛)等。为了防止冠心病的发生,还要配合抗凝治疗,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当患者发生急性心梗及心衰时,及时送医院治疗。
糖尿病肾病的预防
早期诊断和控制糖尿病是防止糖尿病肾病发生的基础。
持久而良好地控制血糖达标,是防止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
定期监测、及时发现微量蛋白尿是早期诊断和逆转糖尿病肾病的关键。
积极控制高血压是保护肾脏并阻止糖尿病肾病发展的重要因素。
科学饮食贯穿糖尿病肾病防治的始终。减少蛋白质的摄入量,这有利于减少尿蛋白的排出,延缓肾功能不全的进展;一般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应不超过30~40克;采用低盐饮食,较低的钠摄入量有利于糖尿病的控制,可起到降压的作用;高脂膳食是引发糖尿病及并发症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应予避免。
避免使用对肾脏有害的药物,如庆大霉素、链霉素、阿米卡星等。
糖尿病足的预防
控制吸烟,吸烟可以加重动脉粥样硬化,可以引起小血管痉挛,加重下肢及足部缺血。
适当的体育锻炼,尤其是散步、游泳、骑自行车对促进足部血液循环有很大好处。
避免穿太瘦、太窄、太尖的鞋子,因为那样会挤压足部,加重足部缺血症状。
避免不必要的外伤,如穿鞋前检查鞋底是否有异物,避免刺伤和摩擦伤;不要穿凉鞋,更不能赤足行走,避免被划伤、刺伤和切割伤。
不要长时间交叉盘腿、跷二郎腿,这样会影响足部血液流通,平常可做一些足部按摩,增强血液循环。
当您的足部有感觉减弱或麻木时,不要长时间接触过热、过冷的物质,避免烫伤或冻伤。
发现自己患有糖尿病时,要有规律地应用控制血糖药物,使血糖降至正常。并时刻关注足部的健康,当出现足部皮肤颜色、感觉、触觉等有异常改变时,请及时找专业医师来诊治。
糖尿病眼病的预防
糖尿病眼病的预防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是非常关键的。那么,糖尿病患者如何预防糖尿病眼病的发生呢?
1.控制血糖、血压、血脂
积极治疗糖尿病,使血糖得到满意控制。同时要严格控制血压,降低血脂,调整饮食,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少吃含脂肪的食物,尽量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出现。
2.定期查眼底,注意视力的变化
建议糖尿病患者应每年散瞳检查眼底。1型糖尿病患者,过了青春期后应定期检查眼底,发病5年后应该每年检查一次糖尿病各种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情况;2型糖尿病患者从发现糖尿病时就每年检查一次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如有眼部异常感觉,及时去找眼科医生检查治疗,并要缩短眼科随诊时间,每半年或3个月1次。
3.早期治疗
如果已有眼部并发症,要遵照医生建议,按时用药并做必要的检查,如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等。
需要激光治疗时,一定要听从医生指导。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做局部激光治疗。已经是增殖型视网膜病变,需全视网膜激光凝固治疗,防止眼底出血和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当眼底出血不吸收,需要做玻璃体切割手术时,就要下决心听从医生安排。
治疗糖尿病的“五驾马车”
很多人被糖尿病困扰着,寝食难安,实际上,糖尿病可防可治,只要方法得当,病情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国际糖尿病联盟推荐的“五驾马车”理论,就可以较好地控制住糖尿病病情。
“五驾马车”综合防治方法为:教育是先导,饮食是基础,运动是手段,药物是根本,监测是保证。
了解糖尿病知识,是战胜糖尿病的第一步
糖尿病患者只有真正懂得糖尿病,才能有效地参与治疗。因此,平日应多积累与糖尿病有关的各项知识,越了解糖尿病,就越容易摆脱糖尿病。
控制饮食是糖尿病防治的基础
营养专家表示,糖尿病饮食控制必不可少,其中,饮食控制的要点包括:保持每日总能量平衡;营养素摄入平衡;利用血糖生成指数的原理,控制食物血糖生成,做到控制饮食的同时也能享受美食。合理配餐,能够有效控制糖尿病。
运动疗法能够起到辅助治疗的目的长期坚持体育锻炼,保持血糖水平的正常和充沛的体力,强化体质,增强免疫力,促进血糖平衡。
糖尿病治疗用药是根本
科学用药,对症下药,能够改善病情,根除病根。
Copyright 2024 乐阅读www.22i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