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规则”,顾名思义就是看不见的、明文没有规定的、约定成俗的,但是却又是广泛认同、实际起作用的、人们必须“遵循”的一种规则。它和白纸黑字、公众认可的显规则相比,就如同一些无法摆上桌面的小菜,但是一不留神却能够扰了一顿大餐。
职场中的“潜规则”同样隐藏在正式的规则之下,实际上却是支配着整个职场运行的真正规则。显规则告诉我们同事间要互相帮助团结友爱,潜规则却说不要向同事借钱;显规则告诉我们“言及莫论人非”,潜规则将其深化成“言及莫论人”,因为少了“非”字,也就少了失言的机会。面对林林总总的职场潜规则,聪明人必须心明眼亮地默默参透,才能避免接二连三的尴尬糗事。
彭坦在《友游》杂志社工作两个月了,总体感觉还不错。或许是因为这里的人际关系相对简单,或许是因为他对上一次的工作经历进行了反省和总结,决定踏踏实实地干下去,努力接受和适应未知的情况。孙睿偶尔也会找他喝喝茶,聊聊天,给他一些工作上的建议。不过,这些通常发生在8小时之外的时间。彭坦知道,人多嘴杂,将私人关系带入职场,总会给众人落下把柄。他自然不想给孙睿找麻烦。
没过多长时间,问题还是追着来了。事情发生在彭坦进杂志社的三个多月之后。一天早晨,彭坦突然接到编辑部周主任的电话,称身体不舒服,要去医院看看,需要请一天假,他让彭坦记好这件事,回来之后补假。原本,这只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是此后发生的事情却出乎彭坦的意料之外——编辑部一共有十二个人——其中五个打来电话,声称身体不适告假。
彭坦觉得这件事有点蹊跷,便问他们是否向主任请假了,几个人一样的说辞,都说已经请假了。听他们这么说,彭坦本来想打电话找周主任核实,但是仔细考虑一下,认为这么做似乎不妥,几个人集体告假,本来就有点不可思议。想到这些,彭坦拨打了一个内部的分机号码,不一会儿,孙睿便急匆匆地赶来了。彭坦将此事告诉他,希望能够得到一点建议。
“这件事真的很奇怪哦!”孙睿匪夷所思地揉搓着下巴。
“他们是不是不想干了,然后集体示威啊?按照你的想法,这件事我应该向副总编汇报吗?”
孙睿略微思索了一下,说:“还是说吧,今天请假的几个人都是周主任的老部下,他们这样做,目的应该很明显了。而且,如果等会副总编到编辑部去,看到那么多人没有上班一定会问起来。这也算是一件大事了,你还是主动一点说出来,以后的责任自然不会落到你的头上。”
彭坦认为孙睿说得很有道理,便找了个副总编不忙的空当到他的办公室去了一趟。彭坦担心自己的话在副总编的耳朵里,产生了添油加醋的效果,所以尽量平实地把事情说了一遍。副总编听完之后,只是点点头,继续埋头写他的文件了。
几天之后,彭坦正在吃早点,忽然听见里面传来一阵嘈杂的声音,似乎有人吵架,他拼命地咽下嘴里的包子,急匆匆地走了进去。只听副总编室内传来一阵吵嚷声,似乎是副总编和周主任。
怎么回事儿?彭坦用眼神询问站在不远处的孙睿。
不清楚。孙睿冲他撇撇嘴,耸耸肩表示回答。
突然,“砰”地一声,似乎有什么东西落在地上或是砸在了墙上。随后,周主任怒气冲冲地打开办公室的门,径直走出了公司。过了一会儿,副总编慢悠悠地走了出来,脸上的愠色未消,似乎若有所思地想着什么,看到大家都在愣愣地站着,便大声喊道:“看什么呀,好好工作!”
于是,所有人都赶紧落座了。
这件事发生之后,彭坦心里一直惴惴不安,他心里琢磨,可能是因为周主任请假或是给部下批假的事情,让副总编发火了,结果周主任认为自己做得没错,拒不承认。所以,他最后选择离职了。这么一想,他更加觉得于心不忍了。但是,彭坦转念一想,这两个人都是公司的管理层人物,怎么会因为请假的小事儿弄得眼红脖子粗呢?想必其中肯定有其他隐情,或许两人早已心生芥蒂了。
不久之后,公司又发生了一件事,如同沃尔玛公司所发生的“周六屠杀事件”一样,彭坦称之为“集体暴走事件”。编辑部的5个“元老级”员工纷纷递交了辞职报告,而副总编也毫不挽留地全部审批通过了。这样一来,编辑部就只有七个人了。对于杂志社来说,这是一个不小的损失。彭坦接下来的工作自然是到各大人才网站去招聘新人了。其中也有编辑部主任的职位。
一个周末的晚上,孙睿打电话给彭坦,说是有几个朋友一起聚会,让他一起出来玩儿。刚好彭坦没什么事情,便应邀参加了聚会。酒吧里人影摇曳,萨克斯吹奏出低沉的曲子,煞是撩人,侍者来来回回地在酒吧里穿梭。彭坦一阵迷茫,忽见不远处的孙睿向他招手,便微笑着走上前去。
四五个人围坐在一起,有男有女,孙睿一一做了介绍,但是彭坦最后还是没有弄清楚谁是谁。不过这也没什么大碍,孙睿请他来的目的就是出来聊天、喝酒,又不是记人名字。还好,他倒是记住了一个人的名字——夏笛。不是这个名字有多么地特殊,而是夏笛所在的百思特公司让他对其刮目相看。这家公司在业内十分有名,对于目前身在杂志社工作的彭坦来说一点也不陌生,社里还有记者去采访过百思特企划部的部长呢。而夏笛说,他刚好在企划部工作。
因为都是年轻人,聊天的主题一会儿是房子一会儿是股票,一会儿是婚姻一会儿又跑到了工作上。通过聊天,彭坦知道原来夏笛和孙睿不仅是好朋友,还是室友,言谈之间流露出来的情感颇为深厚。当一群人都在交流工作的时候,彭坦听到夏笛压低声音问孙睿:“你们单位那个老周已经辞职了,你还不趁机上位呀?如果错过了这个机会,等到招聘结束了,怕是更难了。”
“已经一个星期了,副总编那边没什么动静,我想他可能另有安排或是打算吧。这个时候贸然行动,恐怕他会以为我野心勃勃。我想,还是再等等。”孙睿答道。
“我想你的工作能力和表现他早就看在眼里了,老周出差的时候,你就相当于一个代理主任,什么事都要管。如果你不着急当这个部门主任,你经常加班加点到凌晨是为了什么呀?”夏笛几近揶揄地说。
“你说呢?”孙睿端起酒瓶敬过去,两人会心地笑了。
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已是午夜了,几个人又打了一会儿纸牌,便各自道别散了。
第二天上班,彭坦便忙得不可开交,上午筛选简历,下午通知符合岗位要求的人来面试。这个过程中,彭坦体会到了职场中所谓的“非公平”潜规则。副总编告诉他,筛选简历的时候首先要看学历,大学本科是底线。彭坦建议道,本科学历并不一定代表应聘者的实际能力,或许一个同专业的专科生能力会更强。然而,副总编并不赞同这一观点。
于是,彭坦只能为那些工作经验丰富却又不是本科生的人感到惋惜。他将打印出来的简历交给副总编,待他筛选完之后,逐一通知他们参加初试,人数竟然多达50个。
中午吃饭的时候,孙睿过来了,他向彭坦打探,筛选出来的编辑部主任应聘人员有几个。彭坦仔细地翻阅了一下厚厚的简历,告诉他一共有6个人,而且单从简历上来看,似乎一个比一个阅历深厚。孙睿临走时嘟囔了一句,但是彭坦没有听清楚,只觉得他情绪似乎有点低落。
由于初试的人太多,只能分成两批,下午25个人,次日上午25个人。孙睿、彭坦以及编委会的两位副主任参加了初试的环节,并对面试人员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第二天下午,彭坦综合面试意见从50个初试者中筛选了15个复试者,通知其参加第二天的笔试。最后,只有13个人参加了副总编的亲自面试。彭坦在报送面试名单的时候,在副总编的办公室门口听到了这样的一段对话:
“……我知道你一直对部门工作尽心尽力,周晓轩任职的时候就在我面前夸奖过你,说你在部门最忙的时候,可以一个人做3个人的工作。这些我都清楚。但是,如果想做一名合格的管理者,你还需要多学习呀!我相信,以你的条件,肯定可以很快提升,到那个时候,我也就放心了。好好干吧!”
彭坦听了这番话,心中暗暗好笑,这分明是在“打太极”,绕来绕去还是把对方推出去了。片刻之后,他又听到了另外一个声音响起:“谢谢,我会努力的。”
接着,一阵椅子划过地板的声音响起,谈话似乎结束了。彭坦在此刻叩响了房门,刚好和孙睿打了个照面。他看得出来,孙睿有些不开心。
19:10,单位的同事都已经下班了,彭坦留在单位加班,他起身去倒水的时候看见孙睿办公室的灯还亮着,便轻轻敲门走了进去。孙睿正伏在电脑前面整理文件,脸上的表情看不出他此刻的心情。彭坦知道,他可能是找副总编谈话,希望能够晋升主任一职,结果却吃了一顿闭门羹。
“忙什么呢,还不回家?”彭坦将手中倒给自己喝的水递了过去。
“今天有几份稿件不过关,我还得仔细审校一下。”孙睿接过那杯水,说了声谢谢。
“这么辛苦干嘛?公司又没有加班费。”彭坦提醒他。
“习惯了,我这人就是劳碌命,不操心都不行。现在部门主任还没有到位,反正这些琐碎的事情我也做习惯了。”说完,孙睿有些无奈地笑了笑。
“这样对你太不公平了,应该多劳多得才对!”彭坦忍不住抱怨起来。实际上,他也是希望孙睿把心里的话说出来,不要将委屈憋在心里。
“公平?职场词典中没有这个词。如果有公平,就必须有主持公平的人。你希望这个人是谁呢?是你自己吗?这只是你一厢情愿且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是老板吗?那么,你想要得到公平的待遇就更难了。我们只能尽本分做事,能力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领导才会给予你所谓的公平待遇。但是,这个时候你看到的并不是所得回报的真正价值,而是相对价值,一旦与他人相比较,你便会觉得心中的天平再次失去平衡了。所以,职场中永远不要奢望公平。”
“虽然没有绝对的公平,那也不能一直吃亏吧?”彭坦想了想,愤愤地说。
“吃亏与不吃亏也并非绝对,看你怎么理解了。比如像我这样的确很辛苦,但是也学到了不少东西,同时增强了抗压能力,心理素质也提高了不少。怎么说呢,有失必有得吧!虽然杂志社的管理模式有时显得死板,缺乏灵活性,但这也是长期形成和固化的模式,难免有利有弊。我们改变不了同事和上司,只能调整自己的心态,‘为所当为,顺其自然’。只要自己做了自己该做的事,就以顺其自然的态度,接受好的或不好的结果,不要怨天尤人或者去抱怨什么。”
“呵呵,听你这么说,心态果真变好了。”彭坦看见孙睿这样想得开,也就不再说什么了。
Copyright 2024 乐阅读www.22i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