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一位巨商的钓鱼哲学

2018-04-15 作者: 陈驰宇
第五节 一位巨商的钓鱼哲学

整个周末,夏笛都在辛勤劳动,他将房间彻底打扫了一遍,之后跑出去逛街买衣服。其实,他一直都很慵懒,这种反常行为完全是受到亢奋情绪的驱使。

周一就要去百思特公司报到了,在那里他会结识很多新同事,他们都是这个行业中出色的人,他相信保持谦虚姿态,可以学到不少东西。在那里他会接触许多新鲜事物,虽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是自身潜能也会被挖掘出来。对于夏笛而言,百思特公司是一扇“重生之门”,这是他职业生涯的转折,也是一次突破,他打算用两年时间将自己打造成策划界的一颗新星!每当想到这些,夏筱迪就忍不住兴奋起来,面对梦寐以求的、全新的工作,仅仅是一个很小的期盼和设想都会刺激他的神经,让五音不全的他快乐地哼起不知名的小调。

夏笛被一种幸福包围着,他并不知道,这种感觉其实来自潜意识中的解脱。杂志社过于熟悉、常态、安逸的工作氛围让他迷失了自己,找不到为之奋斗的方向,尽管这是他曾经喜欢工作,可是时间的冲刷,让一切变得腐朽起来。工作不再是一片任其翱翔的天空,而是一个画地为牢的圈套,他被一根隐形的绳索束缚住了。

为了不让自己变得消沉和平庸,夏笛曾经尝试了很多方法。他去游泳、踢球、旅游,学习茶艺。但是,消遣只是暂时的,它没能消除工作带来的压抑,只要回到办公室,面对电脑的时候,夏笛的状态又恢复如初了。他也想过辞职,但是理由不够充分——这家杂志社在全国小有名气,发行量不错,同事和领导们对他很好,薪水待遇不低。而且,这里有他三年的奋斗成果,再过不久,或许可以升职吧?一次次衡量之后,他放弃了这个念头。

后来,夏笛喜欢上了一项户外活动——钓鱼。他成了市郊一些渔场的常客,虽然路途有些远,每个周末都要起早乘车,但是看着窗外不断位移的绿色植物,夏笛的心里舒坦极了!

古人说“钓胜于鱼”,这是一种非常高的境界,夏笛有时会刻意品味这种意境。和煦的暖风轻轻抚弄额前刘海;杨柳在渔场周围轻歌曼舞;阳光如同碎金一样,顽皮地在池塘里跳跃;远方金黄色的油菜花如海浪般翻滚,随波逐流……夏笛早已忘记了手中的鱼竿,他享受“钓”的感觉和过程。他又不想成为垂钓专家,他只是想出来散心,玩玩而已,何必那么为难自己呢?可是,只有过程不问结果的垂钓并不能让他满足,真正的快乐总是来源于收获。于是,技艺不精的烦恼开始困扰他。

夏笛决定找一位老师,告别“自学”状态。他模仿某些人的操作过程,但是收效并不显著。渐渐地,一个中年男子引起了他的注意,虽然那个男子并不经常到渔场钓鱼,却被许多人熟知,每当他一出现,常客们都会和他打招呼。年长的喊他阿海,同龄人叫他安海。

夏笛道听途说,得知他是某海洋渔业公司的老板,拥有固定资产两千多万。就在五年前,他还只是浙江省玉环岛的一位普通渔民。一个听上去很富传奇的故事,凸显了故事中的主人公。采编的职业病让夏笛有一种好奇的本能,他要和他学钓鱼,还要了解这个人。可是,相互的不了解以及地位的悬殊,让夏笛不得不采取特殊方式接触他。夏笛知道,如果贸然提出自己的要求,多半会遭到婉言拒绝,以后再想获取机会就难了。此后,他仿佛贴上了双面胶,安海去那个池塘,他就尾随而至,观察其钓鱼的方法。慢慢地,安海开始注意他,有时候还会故意向他展示一些技巧,时间一长,两个人都心照不宣,钓得津津有味。这让夏笛喜出望外,机会终于来了。

一个周日的午后,夏笛扛着渔具走进渔场,他注意到,安海的黑色宝马车停在菜地旁。池塘边的人不多,安海依旧一身白色运动装,坐在凉棚底下一边喝茶一边用海竿钓鱼,夏笛并不奇怪,安海有时会用自制竹竿。

“小伙子,昨天怎么没来?”

夏笛赶忙答道:“加班赶稿子!”安海的墨镜中倒映出夏笛的笑脸。

“还以为你坚持不下去了呢。”安海说。

“怎么会呢,这是我的兴趣。兴趣并不一定要多专业,我可没想成为钓鱼专家,没必要给自己那么大压力。”

“这么说,你和多数人一样,认为钓鱼只是一种娱乐?”安海有些疑惑地望向他。

“不是,钓鱼是一门学问,我需要多学习。”夏笛谦虚地说。

安海转向一边,自言自语道:“有些人认为钓鱼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情,这种想法糟透了。而那些把钓鱼当作娱乐的人,很难享受其中的美好。钓鱼的确是一门学问!它是一门哲学。”

夏笛放饵、甩钩、固定鱼竿,等待鱼儿咬钩的过程中,两个人开始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

“选择好的池塘才能钓到好鱼,人人都想钓大鱼,其中的学问可不是说说那么简单。而且,钓鱼的每个阶段都是一种追求,一种享受。准备钓鱼,钓到鱼,钓到了大鱼,做鱼,吃鱼,整个过程和各个环节都是一样重要的。你一直跟随我转移池塘,我十分清楚自己选择这个池塘的原因,而你恐怕是盲目的。你手中的这把鱼竿绝对比你想象的重要,如果兴趣能够创造价值,它们两个是否也可以放在天平的两端呢?答案当然是不一定,因为某些人的兴趣可以创造无限价值。你为什么来钓鱼?”安海问道。

“为了释放工作带来的压力。有时候,我没办法让自己在电脑前安静地思考,好像一个患有多动症的小学生,屁股下面坐了葫芦。工作情绪刚好和钓鱼情绪相反,后者总是带给我进步,带给我惊喜,前者则是一汪死水,感觉没有收获。”夏笛坦白地说。

“钓鱼和工作非常相像,每一个单位都是一个池塘,我们所需要的东西就是鲜活的鱼儿,它们代表了金钱,权利,更好的福利待遇,或者是学习机会。鱼竿则是你的工作技能、人际关系、处事能力。而鱼饵呢?是你的资质、学历、天赋等等。我们应该做的第一步是选择好的‘池塘’,前提是明确自己需要什么‘鱼’。有些‘池塘’很大鱼又多,但只有草鱼没有你需要的鲤鱼,那么就要舍弃。如果你拥有一杆好鱼竿,不要浪费,一定要善于利用它。我想说的太多了,不知道你是否明白?”安海用力撑起鱼竿,一条丰腴的鲫鱼咬钩了,它在空中狂乱地舞动身体,奢望能够逃脱被烹饪的命运。

安海的一番话让夏笛陷入思考:杂志社的确是一片很好的“水域”,但是不再有自己想要的“鱼儿”。为此,鱼竿失效了,鱼饵也变味儿了,钓鱼失去了意义。

“你看过《谁动了我的奶酪》这本书吗?整本书讲述的只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却让很多人交口称赞。有些道理明摆在那,你需要的只是一个提醒。不断地猜测只是空想,只有实际行动有可能让你走出迷宫。选择一个好的池塘钓鱼,如同开始一场冒险游戏,垂钓变得更加有意义。它不仅可以给你想要的鱼儿,还会让你充满斗志地去学习。你喜欢的鱼不可能分布在同一片水域,这需要你具备一定的鉴别能力,还有一些水域看似水草丰茂,地理位置绝佳,但是偏偏就是没有鱼。好比一些外企、知名企业,每个人都想进去分羹,其中有些人只是盲从,根本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最终落得劳神伤心。我有事得走了,下周也钓,感兴趣打我手机!”安海递给他一张烫金名片。

夏笛怎会不感兴趣呢?他庆幸邂逅了安海这样有思想的前辈,更加庆幸他能够耐心地讲解“钓鱼哲学”。选好池塘钓大鱼,夏笛开始了他的选择,也开始了一场冒险的垂钓……

当安海的身影出现在百思特休息间的电视屏幕上,夏笛微笑着举起手中的咖啡杯迎面敬向他。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