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现场是制造企业的基础和中心,是生产活动增值的场所,也是隐藏企业利润的地方。如何管理好生产现场是每一个生产管理者首要面临的问题。现场管理的好坏除了受到员工素质的影响之外,还受到是否有效使用现场管理工具的影响。如何掌握现场管理方法和技巧,为精益化生产打好基础就是本章要解决的问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70%的意识都是从对“视觉”的感知开始的。在企业管理中,恰当引入形象直观、色彩相宜的可视化管理,让管理变得“看得到”,并让员工对指令、目标和方向,行为的正误等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可以达到有效引导作业秩序的作用。
但是在一些企业中,可视化的运用情况却很不尽人意。比如工人身份辨别困难、工位设置不明确,甚至混乱。要在企业实施精益化生产,首先就要实现岗位的可视化。
1.岗位可视化的作用
“岗位可视化”是利用形象的、直观的、有利于视觉感知的信息来组织现场活动,从而提高生产效率的一种管理手段。它根据人的行为方式而设计,具有人性化的特点。同时,它简单有效,对生产作业有直接的帮助。其作用体现在以下几点。
形象直观,有利于提高效率
岗位可视化使得部门之间、员工之间不必语言沟通,通过观察就可以了解运行流程和状况。而且由于可视化管理直观而简单,信息的传递速度大大加快,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透明度高,便于配合和监督
岗位可视化要求生产管理的公开化。在各个生产环节上,什么人干、干什么、怎么干、干多长时间等问题都被明确。这样一来,各个岗位的员工首先可以做好本职工作,其次可以默契配合、相互监督,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例如,不同工种的员工穿戴不同的工作服、职位牌,就可以将串岗聊天的人暴露出来,促使其自我约束,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以人为本,产生良好反应
为了达到提高生产效率这一目的,传统的手法主要是从物质技术方面着手,而忽视了人的因素。人们对于工作台高度应设计多高、黄底黑字的标志牌看起来是不是更醒目等问题很少考虑。岗位可视化的优点就在于十分注重运用生理学、心理学、人机工程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科学地改善同现场员工视觉相关的各种环境因素。员工在这种生产环境下工作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会产生良好的反应,可以提高其积极性,最终提升生产效率。
降低成本,缩短生产周期
实施可视化管理后,生产现场一目了然,信息传递简单有效。这就可以削减管理层次,压缩管理人员编制,节省管理费用。此外,可视化实现了原材料、在制品存量的合理管理,使得生产节拍的控制更加便利,减少了在制品资金的占用。可视化使得信息交流清晰迅速,问题的发现和处理都相应更加及时,生产周期也大大缩短。
2.岗位可视化的实践手法
虽然岗位可视化在国内逐渐受到了重视,但大多数企业仍未形成系统化的理论,其实施方法也不科学。根据笔者多年的管理和咨询经验,总经了以下实践手法。
标识牌
·生产线标识牌:标识各生产线名称、编号,如装配区、返修区等。
·身份标识牌:各类人员佩戴的工作证等,注明岗位、姓名等。
·工位牌:详细标识各车间,各生产环节内每个工位的编号、名称、工作内容、操作员工、注意事项等。
·工具箱及零件箱标识牌:要求标识其编号、种类以及存放物品的编号、名称、数量等。
·工具标识牌:一般可标识工具名称、编号、使用工序、使用者等。
管理线
·作业区线:通常在地面上划分的区分作业区的区域线。
·定置线:作业现场内画出的防止定置物移动的框格线。
·工位分割线:用以区分作业空间。
·警戒线:用以规定放置物品时的最大和最小量。
颜色识别
·工作服颜色:根据人员类别不同工作服、工作帽颜色不同,或在工作帽上粘贴不同颜色的标识,如同1-4所示。
·工位器具和零件箱颜色要区分,且颜色最好采用浅绿色、浅蓝色等。
·工装及设备的颜色要不同于工具的颜色,同一个车间的设备颜色要尽量统一。
·存放不合格件的工位器具,其颜色要区分于存放合格件的器具颜色。可采用红色或黄色以警示。
·作业区线颜色应区分开来,比如干道可采用暗色,作业区采用亮色。
其它
·各种相关规章制度、工艺流程向员工明示。
·可采用标语等形式向员工传递作业信息。
·通过指示灯直观反映生产线的运行状态。
岗位可视化的实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可以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改善,以获得更好的推行方法。同时,我们在推行岗位可视化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内容。
风格统一:岗位可视化要统一组织、规划,防止随意性。
简单直接:各种视觉标识应该简单易懂、容易认识和运用。
经济实用:少投入、多办事,以经济实用为原则。
灵活有效:实施细节不要固定,可群策群力,运用多种手法予以推行。
岗位可视化工作不是短期就可以完成的,要把它作为车间现场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长期予以落实,要指派专人指导、督促。针对各个部门、各个工位要制定详细的规划,使得每个岗位的员工都清楚自己的作业内容、作业量、作业进度等,并引导员工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便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
Copyright 2024 乐阅读www.22i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