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2018-04-15 作者: 石楠
第三十五章

两年过去了。康沫若走得顺风顺水,如愿以偿。她的父母应邀出席她的毕业典礼,他们险些没赶上典礼仪式。毕业典礼前五天他们才获得签证,她是从机场直接将他们接到学校礼堂的,母亲本想要买束鲜花送给她都没来得及。她将父母安排在亲友团的座位上,也没来得及将他们介绍给她的朋友们,就匆忙拎着包去到更衣间,对着镜子穿上博士服,戴上博士帽,去到为博士们特辟的座位,刚刚落座,典礼就开始了。她心系着父母,他们初来乍到,又语言不通,担心他们坐在陌生人中间不适应,又怕他们内急了找不到洗手间,她急切地希望仪式快快结束,当唤到她的名字时,她竟然没有立即作出反应,但也就半秒钟的迟缓,她走上主席台,从校长手里接过授予她的文学博士学位证书。二十分钟后,她作为博士毕业生代表,第二度上台,致答谢辞。她的答谢辞真诚热烈,洋溢着女儿对母亲那种感激之情,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和憧憬。会场内掀起阵阵雷鸣般的掌声。她最后说,母校就是我们的母亲,是恩师的乳汁让我成长壮大,让我有了为社会服务的本领,今后的日子,我无论走到哪里,都会铭记母校的培养,母校的光荣,为母校增光!

全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亚拉抱着一大捧鲜花走上讲台献给她说,这是达卡奇和我们大家送给你的,你讲得很好,祝贺你!她们热烈相拥着走下讲台来到亲友中。达卡奇和斯蒂文早已站起来迎上去与她热烈拥抱,祝贺她获得博士学位,莱杰尔拿着DV机和露茜用相机记录下了这一动人时刻。沫若的父母也站起来祝贺女儿。她连忙给他们作介绍,她对达卡奇和亚拉夫妇说,这是我的父母,他们刚刚到达。又跟父母说,这两位男士是我的学长,这位帅哥就是我跟你们说过的达卡奇先生,他是布朗教授的得意门生,我的良师益友,就像我的兄长,给了我很多帮助,用中国话讲是我的恩人贵人……

自从认识沫若,又对中国文学发生兴趣后,达卡奇就在悄悄地跟一位来自北京的留学生学习中文,每周一次,他已能粗略地看懂中文书刊了,尽管他的口语还很生涩,但沫若的介绍他还是能基本听懂,他感觉脸有些发烫,就打断她用很蹩脚的汉语说,伯父伯母,莫听她的,她在溢美我,我是做生意的,无利不起早。

嘿,沫若惊讶得瞪大了眼睛,你什么时候学的汉语?斯蒂文,你知道吗?

斯蒂文摆了下头。

亚拉?

不是你当的老师?

沫若笑起来,真看不出,你们的大老板真了不起!

你还没有介绍我呢?斯蒂文把手伸给她的父亲。

爸,这位和这位是夫妇,她挽起亚拉,她和她先生都是哥大的博士毕业生,是我的学兄学姐,她叫亚拉,是我在美国认识的第一位朋友。是她的先生斯蒂文把我的习作推荐给了他的老板,就是这位达卡奇先生,是他们把我引上了现在的道路,他们都是我的师长和恩人。

康光然连忙去跟他们握手,苏霰张开双臂拥抱着亚拉,他们连声感谢他们对他们女儿的呵护和扶植,一再表示谢意。沫若突然想到她还没有单独去向布朗道谢。她入场的时候,布朗作为教授代表坐在台上,她只在献辞中对母校和恩师笼统地表示了她的谢意,她得单独去向他和师母表示她的感谢。因为去机场接父母,没时间照顾到他们,她抬头四处搜寻,她对父母说,布朗教授在那里,我们过去好吗?

好。

她领着父母绕到东边导师座区,见很多学生捧着鲜花围着各自的导师,她走在前面,达卡奇、斯蒂文他们跟在后面,浩浩荡荡走到布朗面前,不迭声地唤着教授和夫人,他们把布朗夫妇围在当中,沫若把鲜花递到母亲手里悄声说,夫人爱我就像您爱我一样,没有来得及去买花,您去把花送给夫人,借花献佛吧。她说完趋前响响地叫了声,教授,谢谢您对我的教育之恩,培植之情,夫人,谢谢您这些年来给我母亲般的爱。她向他们深深地弯下腰,鞠了个九十度的躬。就把父母介绍给他们,她说因为签证耽搁了时间,我是从机场直接把他们接到会场的,没有来得及会前去看您,连鲜花都没来得及买,母亲连忙将鲜花捧给艾迪,教授、夫人,只好借花献佛了,谢谢你们对小女的教育,关怀和爱护。她也向他们鞠了一躬。

艾迪拥抱起苏霰说,康是布朗最喜欢的学生之一,她聪明、可爱,给了我很多慰藉。我爱她是我的幸福。

她跟我说,您比我更爱她。苏霰说,我知道她是个任性的孩子,让教授和您费心了,真不知如何感谢你们呢。

不用客气。布朗说,她是我的学生,我对她可不客气呢?她没告诉你们吧,我把她骂哭过呢。

大家都笑了起来。沫若面有羞色地说,他吓你们的。教授对我关怀备至呢。

现在仪式也结束了,布朗看着夫人说,我们请大家去我家一聚吧,艾迪已做好了蛋糕,再加两个菜,算是给康的父母接风洗尘。好吗?

教授,对不起,今天不行。沫若立即解释说,我爸妈坐了二十多个小时的飞机,行李还在我的车上,改日我摆谢师宴请您和师母。好吗?她又补充了一句,我们会到府上去看你们的。

你们辛苦了。布朗伸手与康光然再次相握,我们改日再见,快回去休息吧。

沫若,苏霰提醒着女儿,你先送教授和夫人回家吧。

达卡奇听懂了她的话,我们替康小姐送教授回家,改日我们去看你们。

那就谢谢啦。沫若对他一笑,妈,您看达卡奇先生多么善解人意,别看他是个大老板,对朋友可真是体贴入微呢。

过奖过奖。斯蒂文,你俩送下大伯大妈吧。

不用不用。沫若搂了下亚拉,附在她耳上说着悄悄话,左志理的事他们还蒙在鼓里呢,今天可瞒不过去了,我要单独跟他们说。

亚拉点点头说,好的,你们快回家去歇歇吧。

我们就告辞了。沫若挽着母亲和父亲,往外走。他们一群人跟在后面将他们送出门。在礼堂的出口处挥手告别。

沫若又换了房子。三室一厅。准备给父母发邀请函时她就决定要换个大点的房子,他们家在香洲住的是四卧两厅的大房子,父母每人住间大卧室,独自睡惯了的人,突然要他们睡到一张床上会很不适应的。为了不让他们因相互干扰睡不着觉,就换了这套公寓。并在他们起程之前置办好了床和床上用品。她要让他们在这里住得舒适,过得快快乐乐。她让母亲坐到副驾驶位上,放缓车速,像导游那样,每经过一座地标性的建筑,她就解说给她听,每经过一座商城她也不放过。妈,这是我常来的一家便利店,国内叫超市,我的食品几乎都从这里买。爸,您从前不是来过纽约吗?还有印象没有?

我们那是集体行动走马观花,什么印象都没留下。

这回多住些日子,我陪你们到处看看。

我们都还在工作,哪能久住?母亲连忙接上说,等我们都退下来了,还差不多。

妈,我不是给外婆也发了邀请函吗?她怎么不跟你们一同来,路上有你们照顾多好。

你姨不放心,说你外婆年岁太高,不宜长途旅行,古有八十不留餐,七十不留宿之说,外婆虽然看上去状态不错,可毕竟快九十了,我们也担心路上出事,就没给她办,我们是从上海起程的,外婆她非常想你,说她怕是再也见不到你了。我只得安慰她,说你会回去看她的。

这句话击疼了沫若的心,她的眼睛立马就红了。不再说话了。在美国,富人是不住高楼大厦的,他们住的多是单门独户的别墅,只有穷人才住在公寓楼里。她租的房子在城东区,属于多层公寓楼,不过层数不多,总共就七层,有电梯,她在三楼,附近的环境还不错。她把车停在院子里,将父母的行李拿下来,她将车开进车库。转身回来开了电子门,把行李拎进电梯,开门进屋后她对爸爸妈妈说,你们都累了,快到沙发上歇一会,我来泡茶,再吃点东西,洗过澡,睡一觉。

若若,父亲没有落座,他从这间屋走到那间屋,巡视一圈后,回客厅问,志理呢?他没去机场接我们,我还以为他在家里等我们呢。

爸,先喝茶。沫若把泡好的茶放到茶几上,妈,您也喝。

你怎么不回答你爸的问题?母亲侧过头来盯着她问。

你们先歇着,吃点东西,再睡一觉。沫若对母亲笑了笑,等你们休息好了,我再跟你们说。就转身去了厨房。不一会,就飘来了烤面包的香味。父母不理解这是为什么,他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摇了下头,无语地对坐着。

先简单地吃点点心,晚上我们到外面去吃。请教授夫妇,算是谢师宴,请达卡奇和斯蒂文夫妇来作陪。

父亲喝了口茶,沫若,到底怎么回事呀?你们是不是分手了?

她点了下头。

什么时候的事?母亲急切地问。

我刚到美国的时候。

他在这里有别的女人?母亲拉住她的手,要她坐在身边。

她又点了下头。

这个狗崽子,父亲跳了起来,他怎么能这么对待你!

她慌忙走过去抱住父亲,按他坐下,平静地说,爸,您莫生气。这样的事不稀奇,他还不算太绝情的,到机场接了我,让我住在他的房子里,有的人可就惨了,下了飞机不知往何处去,他还算是有点良心。

你为什么一直瞒着家里?母亲心疼得什么似的,我也好寄些钱给你哟。

妈,我是不想让你们为我担心,我现在不是很好么?我们的先贤不是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么。正因为出了这件事,让我对人生有了新的思考,对未来有了新的谋划,对爱情和婚姻有了新的认识。这不是坏事,对我来说,这段经历是我人生的一笔财富。他这么做,当然有他这么做的原因,当时我是有些受不了,死的心都有了,可当他坦诚地说出他的内心动因,我很快就理解了他,也不怪他了。也许我和他的缘分就这么多吧,你们没有必要为这事伤感,也不要记恨他。

这个王八羔子,父亲气得不行,欺人太甚,我要去找他,跟他理论理论。

爸,她端起茶,送到父亲手里,这又何必呢,都过去三四年了,我靠自己的能力和朋友的帮助,不但进了哥大,还获得了博士学位,不靠他,我也获得了在美的长期居住权,我还注册了一家文化公司,算是在中美文化交流中架设了座小桥,而且已取得了可喜的收获。如果他不离开我,我可能就活在他的阴影里,一个陪读。正因为我没有了任何指望,任何依靠,我只能靠自己去努力去开阔我的视野,结交朋友,我没去走同胞的路线,我一开始就活动在美国人中间,这对我融入美国社会和提高我的英语水平都有好处。从这些来说,我得感谢他。他不是那种只为自己决不管我的人,我们离婚后,他还让我住在他租的屋中,没有让我露宿街头。他有他的苦衷。爸,她拿起一块烤面包,抹上草莓果酱,递到父亲手上,别生气,人各有志,离婚不算丑事,在美国这很平常。离过婚的人也不被歧视。你吃点东西。她又拿块烤面包,抹上苹果酱。送到母亲手上,妈,您吃。她自己也拿起一块,送进嘴里,嚼了下去,见母亲眼里流露出忧郁的神情,就说,妈,美国人不在乎婚前性史,但很看重婚后的忠诚,一旦确定了婚姻关系,就不能容忍对方的不忠。中美文化的差异也表现在婚姻观上。你们不用担心我的未来,我会生活得很好的。

父母都沉默了。她也没再说话,默默地吃东西。过了不多一会,母亲说,若,今天太匆忙,谢师宴能否改天?我们的行李还要整理,给你朋友们带的礼物还没清理出来。

好好好。我还没打电话邀请他们呢。那就改在星期天。她突然想起她曾经给达卡奇和斯蒂文许诺过,如果他们去中国,请他们去她家,让母亲做几个拿手菜招待他们。就说,妈,距星期天还有三天,他们都爱吃我们的中国菜,我们在家里做几个菜,再包些菜肉饺子,比在外面菜馆要实惠得多。您看呢?

他们喜欢吃我们中国菜?

非常喜欢。沫若肯定地说,今天你们在家好好歇一歇,明天我们上街转转,到超市买些菜回来。很多菜都能买到半成品,洗都不用洗,做起来费不了多少事。

那好吧。

就看您的哪,妈,她发起了嗲,从背后搂住了母亲的腰,嗲嗲地唱起来,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是个宝,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

母亲的心突然湿了热了,眼里盈满了慈爱的热泪,可她没让泪水滚下来,她拍抚着女儿的手,什么也没说。

谢师宴定在星期天中午。时间很充裕,准备做些什么菜,母亲征询她的意见。她说,您随便做什么菜都好吃。我常跟他们炫耀您的手艺,您就把您做给我吃的粉蒸肉、红烧蹄髈、清炖母鸡、五香鸭、拍黄瓜、鸡蛋饺、番茄肉丸汤做给他们尝尝,他们会把舌头都吃下去的。

母亲琢磨开了,开列了一张配菜的食材单,问这些菜和调料超市可能买到。她掠了两眼说,超市里想要买啥就有啥,吃的喝的用的应有尽有。

蒸楂肉用的五香粉也有吗?

这个没有。她想了下,我们自己做。我有料理机,买些香料和米回来炒一炒,用料理机一打,楂肉粉不就有了。这事交给我,我负责给你备好楂肉粉。

母亲说,菜和调料要提前一天备好。

嗯。她应着。

星期六一早,父亲还在睡梦中,她就开着车带母亲上街。她先陪母亲到咖啡馆吃早点。母亲不爱西点,只吃了点燕麦粥和一只蛋挞,她是医生,认为西餐的油脂和糖的含量太高,说大多属于垃圾食品,嘱咐她要尽量少吃,你看,美国中年以上的女人没有不胖的。还有,不要出门就开车,走路有益于健康,也能保持青春和美丽。记着,妈不在身边,你得自己照顾好自己。

谢谢妈,她幸福地看着母亲,您放心,我决不让自己成为胖子。

那就好。母亲的眼睛流溢出慈爱,若,你现在博士毕业了,有没有回国服务的想法。

妈,我的公司就是在为中国的文化服务哪!虽说现在的中美交流比过去多多了,但是绝大多数的美国人还是不了解中国,有些人以为中国男人还留着长辫子,女人还是三寸金莲的小脚呢。他们太不了解现代的中国,这是过去闭关自守造成的。中国要发展,要融入世界大家庭,首先要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我做的工作就是将中国当代作家的优秀作品介绍给美国的读者,让美国普通人也能逐渐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政治和经济。这很有意义的哟。

啊!母亲点了下头,妈尊重你的意愿,不会因为想你而强加给你什么。

妈,我知道您和爸想我。我的工作是和中国紧密相系的,我会常回去看你们的,您和爸退休后,也可以住到我这里,来去自由。

母亲淡淡一笑,又摇了下头,养老还是我们香洲好。

妈,沫若放低声音问母亲,您和爸还好吗?

就这样吧,他比过去好多了,也学会了讨好我呢。这次去欧洲,又给我买了衣服和名牌皮包,尽管他不太会买东西,我还是很在乎的。

太好了。

母亲微微一笑,少年夫妻老来伴呗,人老了,有个人相互照应就不错了,你妈知足了。若,母亲突然叫住了她,你和志理分开也四年了,你也不小了,也该考虑个人问题了,有没有遇到可心的人?

沫若猜到父母要说这个问题。但为了不让母亲担心,她不敢把她对爱情婚姻的看法告诉他们,如果他们知道她不再相信有真爱,不想再要婚姻,他们是没法接受的。她笑了笑说,妈,我现在要做的事情很多,我们不谈这个问题好吗?

妈是关心你,父母不在你身边,你一个人在这异国他乡没有一个亲人,有个头痛脑热的,没有个亲人照顾,若遇到不开心的事,也没一个地方倾诉,不行呀!我和你爸的心会一直提拎着,不踏实呢!你不能因为志理背叛了你,你就对生活失去信念。人世间还是有很多相亲相爱相伴一生的伴侣。你还年轻,不要对未来失去希望。遇到了真爱你的人你可要抓住哟!就算是为了你妈你爸,也不能放弃幸福啊!

沫若看着母亲又笑了笑,妈,没有那么严重,这两年我实在是太忙了,没时间去想这些事,您女儿这么优秀,还能没人爱她?请您相信您的女儿,我个人的事决不成问题。

那我就放心了。

沫若看看表,喊来服务生,叫给她加两个蛋挞打包。她对母亲说,给爸带回去,再煎个蛋,冲杯麦片给他做早餐。她挽着母亲出了咖啡馆,先扶母亲上车,给她系好安全带说,我们现在上超市。

沫若和母亲手牵着手进了超市,推起一辆购物车,直奔食品区。这时,新鲜蔬菜刚刚上架,要买些什么菜,她们早就成竹在心,直奔主题目标,没用多少时间,就选购到了她们想要买的物品。还碰到了活虾,临时决定加做个蒸虾饺,买了最好的面粉。购到了满意的物品,母女俩开心地回到家中。

康光然睡醒过来,发现不见了妻女,猜想她们买菜去了,他有早晨喝茶的习惯。洗漱完毕,就到厨房找开水,发现电热壶里没有水,就放了半壶饮用水插上电源。在他随身携带的磁化茶杯里放上他喝惯了的翠兰,刚冲上水,她们就回来了。女儿把蛋挞举到他面前,爸,给您的,猜猜,给您带了什么好吃的?没等他猜就放到他的茶杯边上,去开了电磁炉,给他煎蛋冲麦片。她将煎蛋和麦片放到父亲面前,调皮地一笑,请慢用。

待父亲吃过早点,他们就拿出送给布朗的礼物:一段送给布朗太太的杭州提花软缎衣料,一把预防紫外线的天堂牌花绸伞,一把送给布朗教授的白纸折扇,请香洲著名书法家胡华先生在上面题写了出自《今古奇观》一书中的名句:“德高为范,博学为师”八字草书。款用小字:“遵康光然先生之嘱书赠其爱女康沫若小姐之导师布朗教授雅赏。香洲胡华壬午桂月”,装在精制锦盒之中。母亲将三件礼物用一根红绸带系在一起。出发前,沫若给布朗挂了电话,确定他们夫妇在家,他们才上车。半个小时后,布朗夫妇热情地把他们迎进了客厅。沫若在路上又给艾迪买了一束白百合花。艾迪一手挽着苏霰,一手抱着百合花,高兴得像个小姑娘。布朗握着康光然的手,像见到久别的老友那样,把他引到主宾座上,哇啦哇啦说着欢迎的话。艾迪一直握着苏霰的手,将花插到花瓶里后,就挽着她和她一同在沙发上坐下。沫若忙着给他们充当翻译,并把送给他们的礼物一件件打开,加以介绍,说丝绸是被称作天堂的中国杭州产的,她将它围到艾迪的身上,把她拉到穿衣镜前,艾迪喜欢得对着镜子里的自己欢笑,连声说美。太美了。还说,她早就心仪中国的丝绸,这礼物太珍贵了,不住声地道谢。沫若又撑开天堂牌防晒花绸伞,让她在镜前打着。艾迪的脸灿烂得有如盛开的百合。最后她将送给教授的礼物展开,说这是父亲为他精心准备的礼物,先将上面的内容翻译给他,又就那两句题字反复作了解释,接着叙述起源远流长的中国书法艺术,说书法是中国古老文化艺术的重要内涵之一,绘画艺术离不开诗和书,书也离不开诗和画,它们是一个艺术整体,缺一不可,创作书画的材料是中国特有的宣纸、毛笔和松烟制成的墨,它们是中国书画艺术特有的工具,书为毛笔所书,画为毛笔所画,中国画就是以书入画,以画成书。她带点炫耀的述说,把布朗夫妇带到了一个浪漫而神奇的文化国度。他们说,中国的文化艺术太神奇太美了,我们一定要去中国看看,感受下有数千年文化底蕴的中国文化艺术的神奇魅力。

沫若立即代表父母欢迎他们去。康光然还说,我乐意当你们的向导,全程陪同,只是我的英文水平不行,不能充当你们的翻译。

布朗笑了起来,这个难不倒我,他指着沫若说,我拜你女儿为师,学中文。康,他对沫若说,就从这八个汉字开始。

好的。沫若说,中国的书法有很多种,这是草书,你得先习楷体。说着就在一张纸上一笔一划地示范给他看。就中国字的笔划结构为他启蒙,并用汉语拼音将它们注上音。布朗有着非凡的悟性和记忆,很快就能读出这几个字的发音。大家为他鼓掌。笑得很开心。

他们喝过咖啡,吃了甜点,起身告辞。布朗夫妇却一定要留他们尝尝艾迪的烹饪手艺,盛情难却,他们在他家吃了午餐才回来。

回到家里,沫若就给她要邀请的朋友们打电话,请他们明天来做她谢师宴的陪客。打完电话,她和母亲就作请客的配菜准备。康光然一样也插不上手,有种无所事事的感觉,在房间里转上了圈。沫若在他们来之前也考虑过这个问题,曾经打算为他们买台电视机,可她又一想,美国的电视频道都是英文,母亲还能听懂一二,父亲就只能是聋子看西洋景了。他和很多的中国男人一样,除了上班工作,什么也不会做,既不会洗衣做饭,也清扫不来卫生,他若没有她母亲侍候,一天也生活不好。自她开始在记忆起,每天天不亮母亲就起床,推出自行车上市场买菜,买菜回来她和父亲还在睡梦中,她嘴里喊着叫他们快起床,手里一边忙着开炉子给他们做早餐,一边洗衣晾衣。中午一下班就急急往家赶,给他们做午饭。父亲一生没做过家务,在家里,星期天他除了看看电视新闻,就是去和朋友、同事打牌。他来到她这里,离开了他工作生活的环境,找不到人聊天、打牌,没事混时间。她看到他百无聊赖的样子,心里很愧疚,就问母亲,爸会不会用电脑。

母亲摆了下头。

看他急的,她小声跟母亲说,我去教他玩电脑游戏?

母亲点了下头。

她跑到父亲身边,抱住父亲的臂膀,把他拉到她的写字台前,爸,我来教您玩电脑,到网上可以搜索中国的新闻,玩各种游戏,也可以一个人打扑克。不管父亲同意不同意,就把他按到椅子上坐下。

父亲摇着头说,我不会英文,学不了。挣着要起来。

谁说的?她硬是把父亲按在椅子上了,不会英文还不会中文?中国字还能认不得?互联网可是全世界人都能使用的交流工具哟,不利用多可惜。您还可以与国内的朋友聊天哪。

真的?

我还骗您,您可是我爸哪。她先教他用五笔打字,说打字是进入互联网汉语世界最起码的工具。她将要领的二十五句话写在一张纸上,又找本中文小说来教他输汉字。父亲还是很聪明的,很快就能打出字来了,这样一来便有了成就感和兴趣,喊他来吃晚饭,他也不愿起身离开电脑。沫若又去教他如何储存文件,如何关机。一吃完晚饭,他就又坐到电脑前去了。沫若又去教他如何搜索中国新闻、电视剧和中文电影。会用电脑,康光然不再寂寞,也不在屋内焦急地转圈子了。

星期天,母亲和她起得都很早,吃过早餐,父亲去玩电脑,沫若和母亲就开始烧开水烫面粉做蒸饺。饺馅是昨天就准备好的,虾仁和鲜猪肉绞的细沫,再加葱花、姜沫、盐、黄酒和糖,她们俩一个擀饺皮,一个包饺,配合得很好。不到九点钟,一百五十个饺子就包好了。装在租借来的笼屉里,只等客人一到就可以蒸了。中国俗语有:请客不催,狗屁吹灰。意思是说,开席前还得再请一次。母亲做菜,沫若给朋友们打电话,问他们出门没有,敦请他们快点来。亚拉说他们正在往她家来的路上。达卡奇说他已到了布朗家,他们正要出门。她问,你太太呢,我不是说了请你和你太太一道来做客的吗?

他却避而不谈,说他和导师夫妇半个小时后到。

在电话里又是当着父母的面,她不便追问。她还请了露茜、莱杰尔、乐天·章和亨利。在拟邀请客人名单时,她想到了亨利。自她决定和他结束关系后,她尽量躲着他,不让他有机会和她单独接触。可他还是不死心,不是给她发短信,就是打电话,说他深爱着她,为什么不接受他的爱。说他不理解。大多时候她采取不理睬政策,只是被他弄烦了的时候,才回几句,我已跟你说清楚了,你不理解那是你的事。有次,他站在她家门外,不断地按门铃。她从猫眼里看到是他,就拉开门说,亨利,我们不可能回到从前了,请尊重我的决定。如果你能理解我的决定,我们还是朋友,你就进来。不然的话,我们连朋友都不能做了。他约略迟疑了会,对她做了个苦笑,好吧,我不想放弃你这个朋友。这次之后,他就没有再来纠缠她,但与她有关的一些活动,他都来捧场。不失为一个讲信用的朋友。他曾经在她非常寂寞的日子,陪伴过她,给过她快乐和慰藉,心里还是很感激他的。而今,他有女朋友了。请他来,不会引起他的误解,她只稍微犹豫了片刻,便给他打了个电话,他高兴地接受了。

为了这个谢师宴,她还到附近一家寄卖店,租来一桌圆凳和一打餐具,还有炊具。一早就已送到,餐具已洗净正在消毒柜里消毒灭菌。她就准备招待客人。用父母带来的景德镇产的青花瓷茶杯,放上中国绿茶,冲上小半杯水,客人一到,只用冲兑沸水,就满室飘香了。

乐天·章是第一个到的。几年来,他一直在追求她,自那次在“伯恩思和诺博”书店的集会上相识后,每当她有签售活动,他都从不缺席,每次都偕朋友来买她的签名书,几乎每次都给她送一束鲜花。记得那次她在“伯恩思和诺博”书店签名售书,乐天·章拿着买的两本《旧梦》站在她面前,彬彬有礼地把书送到她面前,康小姐,你译的书我看过了,译得很好,我父亲也读了,赞不绝口。他很自豪地说,我们中国人的英文表达能力绝不比美国人逊色,这位康小姐译得很棒!我特地来买了两本,请你用中文给我签个名。真诚祝贺你的成功!

谢谢。她心里别说有多高兴,就在他买的书上签上了康沫若三个字。请批评,谢谢捧场。代我向令尊致谢。

他双手接过,又满脸期待地说,我有个不情之请,想请你吃个晚餐。

谢谢你的盛意,可你看,还有这么多人在等着我签名呢。

我不耽误你签名,我在边上等着,你何时结束,我们何时走。

还是下回吧,她边说边接过后面读者递上来的书,签上名。她没空去顾及他走了没走,读者一个接着一个,有的等不及只好走了,她一连签了三百多本,手腕都写酸了,还是书店的经理来给她解围。说签名活动时间已过,书店也要下班了,等待的人才慢慢散去。待她放下签名笔站起来,发现他还在等她。她不好意思再拒绝,只好上了他的车。吃过晚饭,他又开车送她回家。她已看出他对她有意思,可她只好装作没有领会,始终以同胞的姿态对待他,决不越过这个底线。他却一如既往,在她不愿意见他的时候,他也不强求;不愿意他出现的场合,他不出现。因而他们一直保持着同胞乡友的关系。他虽生在美国,但受到祖父母的熏陶,能说不太流利的汉语。康光然听到有客人进门说汉语,称沫若是康小姐,称苏霰是伯母大人,又听到苏霰说这花真美,谢谢。他不由一阵惊喜,连忙起身走出来。沫若介绍他说,这是家父,这是乐天·章先生,我在纽约唯一的华裔朋友。

乐天·章忙向康光然鞠躬致礼说,伯父您好,晚辈祖籍也是香洲,祖父母四十年代末偕家父移民美国,我出生在此地。我们是真正的同乡呢。

哦!康光然高兴地向他伸出手,把他牵到沙发边,请坐。沫若拎着电热壶来给他冲茶,章先生,这是从香洲带来的茶,请品尝。

谢谢。

不用谢,沫若微微一笑,家乡的茶,别有韵味呢。

他端起喝了一小口,赞叹着说,味很浓郁。又喝了一口,真香。

沫若给父亲也冲了一杯,爸,您陪章先生吧,我要去帮妈妈做饭。章先生,你请便。

第二个来的是亨利,他也捧着一束花,进门就说,这花是送给伯父伯母的,但愿你们在美国玩得快活,心情像这花儿一样开放。

沫若将他介绍给父亲母亲,母亲只伸了下头,微笑了下,康光然伸手和他相握,把他迎到沙发上,沫若来给他冲茶。她对乐天·章说,亨利不会中文,你替他们当回翻译吧。

乐天·章连忙点头应允。请喝茶。他对亨利说,我和康老先生是同乡,这茶就是我们故乡出产的。他替他揭开杯盖,你看,是不是比翡翠还绿,比绿玉还纯。我虽然没回过家乡,故乡在我的心里只是一个影子,想象得到却摸不着,可一喝到这叫做翠兰的茶,它就不是虚幻的了,我就感觉到了她的美,看到了她连绵的群山,蓊郁的林木,呼啸的松涛有如滚滚海浪,长江昼夜不息。他带点炫耀的口吻,是想表达他和沫若的关系不一般。他虽然不了解亨利和沫若的关系,可他从他看沫若的目光中觉察到了一些东西,他也在追求她,他是他的情敌,心里对他就有了对抗的意味,他故意强调着乡情,想以此来打击他的信心,伯父,是不是这样?

你在家乡还有亲属么?康光然顺着他的话问。

他点了下头,听父亲说,还有共曾祖的一支,但很久前就失去了联系。

你们若想与他们取得联系,康光然热心地说,我回去后可以帮你们去寻找他们。

太好了。乐天·章喜形于色,我回去问问家父,让他把他了解的亲属情况写下来。

好的。

亨利听不懂他们的对话,觉得自己像个聋子似的坐在一边,插不上话,只好以喝茶来掩饰自己的尴尬,有些如坐针毡的感觉。他起身去到厨房,问沫若,有我能帮上忙的事做吗?

沫若已经觉察出他的尴尬处境,就说,你会不会摆餐具?

会呀!

沫若就指挥他在长餐桌上摆上十二份餐具,在餐桌四周摆圆凳子,放席卡。布朗夫妇为主宾,沫若父母是主人,被安排在餐桌相对的两端,达卡奇和斯蒂文作为主陪,他们的席位紧靠主宾席两侧。其他人的席卡任意摆放。亨利把他的席卡放到沫若的边上。沫若看出他的用意,将写有自己名字的卡片调换到紧靠母亲边上,和亚拉、露茜、斯蒂文一边,将他和莱杰尔、乐天·章、达卡奇放一边。放好席卡,门铃响了,达卡奇陪着布朗夫妇到了。沫若张开双臂,热烈拥抱布朗夫妇,大家围上去迎接他们,苏霰也从厨房迎出来,表示热烈欢迎。达卡奇将蛋糕和他带来的香槟酒交到沫若手里说,酒是我带来的,不成敬意,蛋糕是艾迪的杰作。

她在他腮上亲了一下,小声地说,辛苦你了,谢谢。请帮我照顾好教授夫妇。

好的。

紧跟其后的是露茜和莱杰尔。

他们刚落座,门铃再次响起。沫若跑去开门。大家又一齐站起来表示欢迎。

你们坐,不用客气,沫若回首招呼先来的人说,是亚拉和斯蒂文。她拥抱着亚拉,她俩相互亲了又亲,她牵着亚拉的手,快进来,弯腰替他们套上鞋套。

斯蒂文把两瓶红葡萄酒递给沫若,一点小意思。

谢谢。沫若将酒放到台子上,把他们引到客厅。沙发坐不下,大家都围着布朗夫妇站着。

真不好意思,地方太小,请你们来家里,就是图个热烈气氛。饭菜都做好了,我们马上就开席,大家坐到餐桌边去。好吗?

好!亚拉带头响应,进门就吃,真是再好不过了!其他人也跟着响应。

沫若挽起艾迪和布朗,把他俩引到他们的席位上。示意父亲坐到主人的位子上。她安排大家坐下,就拿来香槟递给亨利,请你给大家倒上开味酒。就跑进厨房,把母亲拉到桌边,按在父亲身边坐下说,大家先喝点开味酒,我来上菜。忙从厨房端来四大盘蒸饺,均匀地摆放在餐桌中间,介绍说,这是用鲜虾仁和猪肉一起搅拌成肉泥做馅的蒸饺,好吃着呢。转身端来两盘粉蒸肉。今天我们宴席形式和内容都不拘一格,地道的中国香洲菜,就餐方式自助,又聚在一张餐桌上,算是中西结合吧。大家尽兴地吃,可着劲吃,我们准备了好多菜呢。会使筷子的使筷子,不会使筷子的使刀叉,不要客气,随便,喜欢吃什么就吃什么,像在自家一样。她像蝴蝶一样飞来飞去,一会上来两盘红烧鳕鱼,一会上来两盘拍黄瓜,一会是番茄肉丸汤,一会是萝卜炖牛满肚,一会是肉沫红烧茄鳖,一会是椒盐鸡,一会是五香鸭。最后上来一钵枸杞苹果粥。把偌大的长桌堆得像座小山。她将斯蒂文带来的红葡萄酒开了,一手拎一瓶给大家上酒,上完红酒,她才来到母亲身边,端起酒杯说,在座的都是我的师长和朋友,没有你们的教诲、培植和支持,就没有我的现在,我由衷地感激你们,首先,我得感谢我的恩师布朗教授和艾迪夫人对我倾注的心血,我才能获得哥大的博士学位,这第一杯酒我敬给教授和夫人。她一饮而尽。祝你们身体健康,幸福美满!

我为有你这样出色的学生而自豪!布朗和艾迪同时举起酒杯说,我提议大家一起为康的父母举杯,祝贺他们培养了一个出色的女儿!

大家一齐举起了酒杯,齐声说,你们养了个出色的女儿!为你们骄傲!

沫若连忙将他们的话翻译给父母亲。他俩也站了起来,康光然说,万分感谢大家,感谢你们对小女的厚爱,教育和培养,支持和帮助,我们诚挚地感激你们!为你们的健康幸福举杯!他俩喝干了杯里的酒,兴奋得面若朝阳。

沫若翻译了父亲的话,他们有的说谢谢,有的说不用客气。她又把他们的话翻译给父母。沫若说,这是家宴,大家请便,她重复着,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她一会给这个夹菜,一会给那个舀汤,大家有说有笑,开心极了,康光然觉得这些美国人有一点不像国人,在酒桌上不闹酒,率真而不虚伪,礼貌而文雅。要吃什么拿什么,也不大声说话。

家宴只吃了一个小时不到的时间,饭后请客人们喝茶。沫若和母亲收拾餐桌。餐桌擦拭干净后,沫若拿出父母带来送给朋友们的礼物,每人一盒翠兰茶叶,女士一把杭州绸伞,男士一把白纸折扇。只是上面没有书画名家的题字,只有沫若的签名和一句王勃的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斯蒂文没有学中文,他只能听得懂“您好”和“再会”,展开扇子请教达卡奇,康写的是什么?

这是中国唐诗中著名的两句诗,他想了想,便给他做了意译。稍停一会又补充说,汉语语言非常之美,越往深里去就越能感受它的特别魅力,我不是建议你也学点中文么?一旦你走进去了,你就会被迷住呢。我的口语表达虽不好,可我现在能读通中文书呢。康说的中国话,我基本能听懂。

亚拉惊讶地对他竖起拇指,你都成汉学家啦,达卡奇先生,你太伟大了。我这个有着八分之一中国血统的人还不识一个中国字。她做了个下决心的表情,我们学,和斯蒂文一起学。

那就太好了。

他们说得正起劲,布朗夫妇起身告辞。沫若说她送他们,达卡奇说,还是我送吧。

康光然却坚持要沫若亲自送他们,说这是礼貌。

达卡奇说,那就坐我的车吧,等会我将她送回来。

康光然早就从沫若那里得知了达卡奇给沫若的扶植和提携,不久前,以康沫若的名字命名的中美文化交流俱乐部就是他投资合作的,他想他可能有事要与沫若商量,没再坚持要女儿亲自开车去送。就说那好。

布朗要走,其他人也就不好意思久留了,乐天·章是很想留下来与康父再聊聊,也只好起身告辞。亨利后悔来赴这个宴会,沫若请的客人与他很不熟,除了亚拉夫妇,他都说不上话,觉得有些失落。他看了沫若一眼,无声地叹了口气,见她没有特别的表示,就扬扬手里的礼物,说声谢谢,怏怏离去。亚拉夫妇和莱杰尔、露茜几个是和沫若他们一行同时出门的。到了停车场,沫若和亚拉、露茜拥抱,与斯蒂文和莱杰尔握手告别,他们说着,今天过得非常愉快,谢谢你的父母亲,就各自上车。她把艾迪和布朗送进后座坐下,替他们系好安全带,关好车门,就坐到副驾驶的位上。达卡奇回头看了他恩师夫妇一眼问,教授,可以了吗?

走吧!

他们把他们送到家,进屋后艾迪说,康,你妈做的菜非常好吃,特别是那蒸饺,美味无比。我想学着做,现在你很忙,等你有了空闲,来教我做。

好的。她应着。

你来之前得先告知我,要做哪些准备。

好的。我来之前给您电话。她正从布朗手里接过一本赠书,是他新近出版的论著。嘴里应着艾迪,眼睛却在教授的书上。

达卡奇,艾迪叫住他,到时你也来。

好。达卡奇站在沫若身边,眼睛看着沫若翻开书的出版页。听到艾迪叫他,他马上走过来,亲昵地挽住艾迪的肩,有好吃的还能不来。

你来,艾迪牵着达卡奇的手,我有话问你。她把他拉进书房,随手掩上门,神秘地放低声音说,早听说,你和艾丽斯之间出了问题,可我不信,半个多月前,我到上城区去看一件衣服,与她不期而遇,她挽着一位金发碧眼高个的男士,很亲密的样子,我们还打了招呼。你们间真出问题啦?

达卡奇点了下头,淡淡一笑,都一年多了。原来的房子给她,我搬出来了,我现在是单身。

哎哟,艾迪摆了下头,记得你带她上我们家来的时候,两人好得要命,当着我们的面都搂搂抱抱,这在一块过几年了,就过腻啦?

不是的。我们婚前有约,她不过问我的工作和事业,也不到我公司任职,这是我父亲对她的要求,那时父亲还没将公司的管理权给我,还是他在执掌公司。近些年她多次提出要来给我当助手,还过问我公司的业务,每次我都婉言相拒。她又几次约见我的助手,想收买他监视我。我规劝过她,她不但不听,还变本加厉,几次闯到公司和我撒泼。

啊,是这样。艾迪点点头,既然婚前订有协议,婚后就该信守哪。看来她已有了另一半,你也不要继续单身了,男人身边没有女人怎么行,有中意的没有?

他笑而不答。

你们关着门说什么私房话呢?布朗站在门外笑着说,康要回去了啊。

达卡奇连忙开门出来,对沫若笑了笑说,我这就送你回去。他去牵她的手,她装作没看见让开了,去和艾迪告别说,想我了就给我来电话,布朗不听管教了,也告诉我,我来帮您执行家法。

哈哈,布朗乐呵呵地笑了起来,女权主义要结成同盟了,达卡奇,我们也要结盟才有日子过呢。

达卡奇笑得肚子痛,他说,教授,您可找错了人,我也是拥护女权主义的呢!

布朗两手外摊,做个无可奈何的表情,我算是彻底孤立了啊!

那您就得听艾迪的。沫若表情故作严肃,就有好吃的!

好,我听艾迪的,布朗做了个鬼脸,装得像个听话的孩子,你们没办法了吧?

这才是聪明的男人!沫若说着自己也笑了。大家也笑了起来。

布朗夫妇把他们送到门外,艾迪还要继续送他们,沫若坚决不准他们再前进一步。快回去补个午休吧,今天你们也累了。

他们只好站住,目送着他们。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