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天,达卡奇打电话给她,约她下午三点到“伯恩斯和诺博”书店的咖啡店里见面。她不知道那个书店的方位,不知怎么走,就打电话咨询亚拉。亚拉说,那可是个读书人爱去的所在,也是青年男女约会的好地方,她和斯蒂文恋爱的时候常去那里,要一客咖啡,拿一本爱读的书,一待就是一整天,书可以随便选,读书不要钱,对穷学生来说就是天堂,能有免费的书读,岂不快哉!
啊,真是太好了,你下午有空吗?
怎么,你想让我陪你去?亚拉不等她回答就说,今天我有课,对不起,不能陪你啦。她说了去那里的乘车路线班次,很好找的。
我会找到的。你放心吧。
沫若知道达卡奇是为了跟她商谈《旧梦》之事,把她约到一个上规模的著名书店,用心是良苦的,有可能是让她去见识下美国的图书市场,接触下美国的读者,了解下他们的兴趣爱好,让她感受一下书店的氛围,对她的二度创作会有帮助的。她觉得达卡奇这个人是一个敬业、认真做学问的人。所以他的出版传媒公司能够组到好的书稿,不但有市场效益又有社会效益。除了独特的眼光,更重要的就是认真。她吃过午饭,简单地把自己收拾一下,洗了个脸,薄施了一点脂粉,涂了点润唇膏,描了描眉。她的眉本来非常清秀,在国内她一向是素面朝天,因为她真的是天生丽质,无须借助化妆品。可现在她是在美国,得入乡随俗,化妆被看做是对他人的尊重。她穿了套牛仔装,背上双肩包,穿了双淡米色的轻便皮鞋,显得生气勃勃,青春靓丽。她早早地出门了,她不能让他等她,这是礼貌,她去早一些,还有空余时间到书店的书丛中浏览浏览,看看美国青年都喜欢看些什么样的图书,体会一下在书店读书的感受。
她下午两点过一点点就到了,她没有先去咖啡座,而是走进了书架像丛林样的宽大书店。很多年轻人在里面,有的倚着高大的书架在浏览新书,也有随便坐在角落里捧着一本书如痴如醉如在无人之境那般,也有年岁大的老人戴着老花镜在寻找喜爱的经典。非常安静,像在图书馆读书那样,大家都很自觉,不弄出一点声响。
康沫若她很自然地放轻了脚步,在如海的书籍中用目光搜寻美国当代文学书籍的大写标牌。她转了大半个书店,在靠东边的一角找到了她的目标。哟!这么多英文原版!她的眼睛一亮,在中国,北大图书馆是收藏英文原版文学图书最多的大学,还是不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她的心不由激动起来,刘易斯的《大街》和《巴比特》,福克纳的《我弥留之际》、《喧哗与骚动》和《八月之光》,斯坦贝克的《愤怒的葡萄》、《人鼠之间》和《小红马》,索尔·贝娄的《赫索格》、《雨王汉德森》和《洪堡的礼物》,辛格的《伙计》和《杜宾的生活》,赛珍珠的《大地三部曲》……这些作者都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美国文学的繁荣时期主要在20世纪这个时期内,出了这么多大家和经典作品。她还看到了欧·亨利的短篇精选集,女作家玛格利特·米歇尔的《飘》,比彻·斯托夫的《黑奴吁天录》,海明威和杰克伦敦的诸多杰作。她的心情有如一个觅宝者偶然走进了宝库,欣喜让她的心都要飞翔起来了。这些书,有的有中译本,她也读过一些译作,可她总有种不满足感,她喜爱原作,读原作的感觉绝然不一样,她读过《飘》的译作和原作,尽管译得还不错,但与读原作相较,她觉得原作更具魅力,感受很不一样。
她从架上抽出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傍依着书架的一角,读起来。
作者的表现手法有着美国人独特的幽默感,她一下就喜欢上了,读得很投入,竟然忘了她来这儿的主要任务,也忘了时间。小说讲的是美国梦的破灭,反映了美国历史转型期的社会生活。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美国,空气里弥漫着欢歌与纵饮的气息。一个偶然的机会,穷职员尼克闯入了挥金如土的大富翁盖茨比隐秘的世界,惊讶地发现,他内心惟一的牵绊竟是河对岸那盏小小的绿灯——灯影婆娑中,住着他心爱的黛西。然而,冰冷的现实容不下缥缈的梦,到头来,盖茨比心中的女神只不过是凡尘俗世的物质女郎。当一切真相大白,盖茨比的悲剧人生亦如烟花那般,璀璨只是一瞬,幻灭才是永恒。这是一曲华丽的“爵士时代”的挽歌。这是最新的版本,新版的前言给予了这部小说中肯的定位,菲茨·杰拉德如诗如梦的笔,在美国当代文学史上留下了墨色浓重的印痕。二十世纪末,美国学术界权威在百年英语文学长河中选出一百部最优秀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众望所归,高居第二位,傲然跻身当代经典行列。
嗨!康!她如梦方醒。达卡奇站在一米远的地方微笑地看着她,她慢慢站了起来,对他歉意地一笑,对不起,这本书太好看了,忘了时间。
没关系,我也刚到一会。达卡奇从她手里接过书,掠了一眼书名说,喜欢就买下吧。她感觉他的目光像一缕和煦的春风,从她脸上拂过,他走在她的前头,来到收银台,从口袋里掏出一张银行卡连同书一齐递给收银员。
我带了钱。沫若连忙将双肩包拿下来,要从里面拿钱包。
达卡奇伸手按住她的手说,别!不就一本书嘛,小意思!
沫若不好拒绝,低声说了句,不好意思,谢谢。
你喜欢读书,我们图书资料室里有很多很多,你可以随便去借。他把收银员盖过章的书递给她,收起银行卡。我们去那边喝咖啡。
书店厅堂有扇门通向咖啡厅。她跟着他走了进去。咖啡厅很大,一排排的卡座,还有包间,进门处有个吧台。里面已有不少人,有的坐着边翻书边品尝咖啡,有的可能来了很久,斜倚着椅背沉浸在书里,台子上有只冷了的咖啡杯。还有的刚刚进来,从吧台买杯咖啡选个位子放下,就去书架上选书。达卡奇可能常到这儿来会客,他轻车熟路,径直走进一间包间。就有服务生跟着进来,他问沫若喝什么?
随您吧。
那就来两杯巴西咖啡。他对服务生说,两客苹果派。
服务生掩上门出去了。沫若打量起包间。有只书架,陈列着各种最新出版物,还有报架,有全美和纽约的主要报纸,一圈布艺沙发和几只茶几。还有写字台和电脑,光线柔和。可以开小型的读书会,诗歌朗诵会,研讨会什么的。也可以会客,当然也适合读书和写作。
这儿安静。达卡奇说,是读书人的天堂。我常到这儿与朋友相聚,谈些事情。
租金很贵吧?沫若认真地问,是论钟点计价还是算进饮料小吃里。
外面卡座可能是不收费的,不过这儿的饮品和小吃是比外面略贵一点,但品质很好。包间需要事先电话预订。以小时计吧,我们是会员单位,每年给他们划点会费,不收钱,只收饮品和食品的钱。如果我们的外埠作者需要一个临时地方修改文稿,也可以到这儿来的。时间只能是他们正常工作时间。
哦!我白天也可以上这儿来工作?
我们公司出面预订,没问题。
她想了想说,还是在家里方便,来去路上太耽搁时间了。
那也是。
门上响了两下。请进。
服务生推门进来,把小吃和咖啡放到他们面前的茶几上说,请用。有事请叫我。就转身出去,门在她身后无声地掩上了。
这里的苹果派很地道,达卡奇用叉子叉了一块递给她说,尝尝。
谢谢。她接在手里,咬了一口。马上说,嗯,很好吃。您也吃呀。
好。他也叉了一块放进嘴里。放下叉子拿起一包食糖放进他的咖啡杯中,问她要不要糖。她摆了下头。说她加奶。就自己加起来。抿了一口说,嗯,味很醇厚。放下咖啡说,达卡奇先生,您看了《旧梦》的故事梗概吗?
看了。他点了下头,这个故事把我从现代中国带到古老中国的情景之中,穿越了百年时空。我很有兴趣。我约你来,是想当面对你说,希望早点读到你的译稿。再就是翻译出版的版权授权问题,你得在动手之前征得原作者浮云的授权。没有原作者的书面授权,一切都是徒劳。
啊,这么严重?
是的。
我已托朋友与浮云联系,我想不会有问题,我把他的作品介绍给美国和所有使用英语阅读的读者,他应该很高兴的。
在我们美国,知识产权的保护是所有人都应遵守的法律,在没有得到授权之前,我们什么都不能做。我也不能给你任何承诺。
我知道了。一旦与浮云联系上了,我就告诉您。
好的。达卡奇点了下头,从他随身带的公文包里拿出一叠纸放到她面前,这是大作的清样,你校一下,这期《清风》为你做个作品专辑。我已把它们传给了我的导师布朗先生了,等几天《清风》出来了,我们带着刊物一同去看望他。
真不知如何感谢您呢。达卡奇先生。
他耸耸肩,做了个不值一提的肢体语言,这没什么,我需要你为我提供优秀的文稿,你需要上哥大,相互帮助,我向来是主张互惠的,我们两不欠。你不用有心理负担。好吗?
好的。
你想不想到我们公司看看?
当然想呀。微笑着回答。
他看了下表,现在还不到五点,我现在就陪你去。他站起来,拉开门,又退回到门边,微欠着身,做了个请的手势。
他们来到吧台,他签过单。就偕她到他的车边,开了门请她坐在副驾驶座上。他从另一边坐到驾驶座上,先帮她系上安全带,再系上自己的。他把车慢慢地驶离车位,上大街后慢慢加速,往**街方向驶去。
她用目光逡巡着街道两旁的景物,他不时从镜中微笑着打量她,不时给她介绍两旁的建筑和景观,车行驶不到20分钟,他放慢了速度,说到了。他将车驶入一栋大厦的地下停车库,在他的车位上停下来,下车给她拉开车门,请下车。锁上门,伸出手随意地挽着她的腰,我们公司在20层,乘电梯上去。
他们来到电梯门前,电梯还在30层,已有人在等待上去。她往前走了一步,他立即意识到她是不愿他人看到他们亲密的样子。这就是文化观念的差异使然,她的意愿应该受到尊重,他在心里笑了,主动和她拉开了距离。他先把她带到他的办公室,请她坐在客位上,亲手为她调制了一杯速溶咖啡,又从冰箱里取出鲜奶,加进她的杯子中小声地问,想吃点什么吗?我这里有巧克力,还有午餐面包,果冻。
她摇了下头,谢谢。
请便吧。他用座机拨了个电话,请来一下。
沫若喝了口加奶咖啡,抬头打量他办公室,四周都是到顶的书橱,她正想起身去看看都是些什么书,门上响起叩击声,随之门推开了,斯蒂文走了进来。嗨!他招呼着她,什么时候来的?
她想参观下我们的公司,请你陪同她去看看。达卡奇说,我还有事急需处理。
好的。斯蒂文点了下头,你别客气,康,我们走。
斯蒂文先把她领到他的《清风》编辑部,把她介绍给他的两位同事。就领她去参观别的部门,转了一圈又回到了斯蒂文的办公室,她刚在他的桌子对面坐下,她的电话就响了。她看是从中国来的一个陌生号码,就想到可能是浮云的。她连忙走出门,到走廊的窗边接电话。果然是浮云的。他说她的号码是北京的雨霖告诉他的。果然如她预料那样,他激动地说,听雨霖小姐说,你想把《旧梦》译成英文在美国出版,太好了,谢谢你。需要我做些什么,你尽管说。
她说,你现在急需做的就是给我一纸同意我将大作《旧梦》翻译成英文出版的授权书。她解释说,美国是个法制国家,非常尊重作者的权利。没有你的授权书,我就不能开始翻译。大作出版后按照美国的付酬规定给你付酬。
先不要谈钱的事,浮云兴奋不已,只要你能把它译成英文在美国出版就行了,给不给稿酬我都不在乎。
该属于你的到时我会一分不少地汇给你,你先把授权书传真过来,再将正本快递给我。他问传真号,她让他等一下就回到斯蒂文办公室,要了斯蒂文办公室的传真号,告诉了他。叫他写上请斯蒂文转她收。浮云比她的心情还急切,叫她等在传真机边,五分钟后给她传过来。不到五分钟,斯蒂文的传真电话响了,他在授权书中不但授给她翻译《旧梦》的权,还授予她全权代表联系出版、改编等一切事宜。并附上了他的一切联系方式,电子邮箱、电话、住址和工作单位等。
达卡奇先生很重视授权书。我送给他看看。沫若兴高采烈地对斯蒂文说,现在就等我母亲的快递,收到书我就可以开始工作了。
好的。斯蒂文站起身,他很关心这部书,我陪你去。
他们来到达卡奇办公室门外,斯蒂文抬手轻叩了两下门,里面传来他请进的声音。他推开门,请沫若先进去。
对我们公司印象如何呀?达卡奇见到一脸春光的沫若问。
很棒呀!沫若朝他竖起大拇指。走到他面前,扬扬手里的纸头,欢快地说,《旧梦》的授权书!向他递了过去。
怎么这么快?他接在手里看了内容,递回给她,太好了,你可以安心工作了。他看了下时钟说,斯蒂文,就到下班时间了,我们一起出去喝一杯,祝贺下我们和康小姐的合作,把你太太也叫上,我来请客可好?
好啊!斯蒂文高兴地应着,上哪里?
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康小姐吧,我们祝贺她获得第一部书的授权,康,你想上哪里?
沫若心里充满了快乐,她说,这附近有没有中国的湖南餐馆,我喜欢吃辣的。
斯蒂文连忙说,有,我们这条街就有,马氏面包店旁边就有家湖南人开的馆子。不用乘车,走过去。
快给你太太打电话哪?达卡奇催促着他。
她有个学生今天生日,她要和她的学生们同去参加生日派对。来不了。
达卡奇先生,沫若一听亚拉不来就说,把您夫人请来一起尝尝湖南菜的**吧。
不不不,达卡奇连连摆头,这属于我的工作餐,我们婚前有约,她不参与我工作上的事。
沫若的本意是出于礼貌,既然他这样说,也就不再坚持。
我们现在就去。斯蒂文以征询的语意看着他的老板。
好。他做了个请的手势,他跟在他们后面走出去,关上门并上了锁。
走廊上没有一点声息,那一长排写字间都灭了灯,走廊上只留有很少的几只节能灯。他们乘电梯下去,从大厦门厅的自动感应门走下台阶。三人边散步边说话。他们向她了解中国人的夜生活,她坦诚地将她知道的介绍给他们,后来她又补充说,不同历史阶段不同阶层人的夜生活有很大差别,她举了几个例子。并说,新时期以来,中国城市的夜生活逐渐地在与发达国家的城市接轨,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的提高,人们的应酬多起来了,餐馆、酒店和各种休闲娱乐场所应运而生,处处可见灯红酒绿呢,人们走路的脚步也加快了,加之我们的人口密度高,大街上到处都是人,不像纽约街道上行人很少,你们看看,可有像我们这样闲适的人?
我们也不是每时每刻都紧绷着弦。斯蒂文说,比如我,在完成一期稿的编审,思想自然会放松下来,经过一段短暂的休息后,再进入下一期刊物的编辑出版工作,也不是像你想象的那样,永不停歇。我们此刻不就很轻松自如么?
是呀,人不是机器,达卡奇跟着说,得有张有弛。我更不会要求我的员工像陀螺那样不停地旋转。我只看绩效,不要求八小时坐班,只要他在规定日程之内完成属于他的工作,就是不来办公室也行。当然要保证工作质量。
您是个开明的老板,沫若以赞美的语气说,也是位聪明的老板,垂拱而治哪。
嗬,他走近她,伸手挽着她的肩小声地问,你这是赞美我还是嘲讽我的呀?
他的体温像射线那样直达她的肩背,她就有了种异样的感觉,她向旁边让过身体,与他拉开一步距离说,斯蒂文,你评评理,我说的可是心里话,你的老板倒打我一耙呢。
哈哈哈,两个男人几乎同时开心地笑起来。她也跟着笑,笑过之后她说,你们是笑我傻吧,斯蒂文哪敢批评老板,我这不是给斯蒂文出难题吗?
好厉害的康!达卡奇笑着说。斯蒂文,我们可不能小觑她呢。又是一阵开心的笑声。
他们说笑之间就到了湖南馆子。进门就闻到一股辣子的香味。他们要了个小包间,就有个华人服务生引领他们走进去。问他们想喝点什么,达卡奇征询沫若,她说客随主便。达卡奇就说,喝中国湖南茶吧。
服务生转身泡茶去了,跟着进来位中年华人,一口湖南口音,他满面笑容地躬身对他们说,谢谢光临敝店,请问想吃点什么,我们竭诚服务。
达卡奇问他,贵店有哪些特色品种。他如数家珍似的报出一串菜名:麻辣子鸡、红油鱼卷、酸辣羊肉、麻辣肚子、红椒酿肉、油炸臭豆腐……
沫若打断他,用母语问,有没有不辣的菜?
有呀,他仍用英语回答,祖庵鱼翅、东安鸡、冰糖湘莲、腊香合蒸……
你们的菜品很丰富呀。达卡奇称赞道,他转过话头,康,我不太熟悉中国菜,你来点好吗?
好的。沫若拿过老板递上的菜单,用普通话对老板说,一个麻辣子鸡,一个红油鱼卷,再来三份冰糖湘莲,一份腊香合蒸,来份炒青菜。她又用英语跟达卡奇和斯蒂文说了,先就这些,不够再添。
好的。达卡奇用欣赏的目光看着她,喝什么呢?
您想喝什么?她反问他。
喝香槟好吗?
斯蒂文,你说呢?
好的。她对湖南老板说,来瓶香槟。她又问有些什么主食。他说了一串主食的名称。她说,来三块蒸糕。
这时茶来了,老板做了个请的手势,请用茶,稍后就上菜。他笑容可掬地告辞出去。服务生在他们每人面前放下一只青花茶杯,先给沫若斟。再依次是达卡奇、斯蒂文。茶香弥漫开来,沫若已很久没有闻到这熟悉的清香了,这是渗进骨髓融入血液的气味,她感到了有些醉意,端起茶,微闭上眼睛,用鼻子深深地吸了一下,又喝了口,情不自禁地说,久违了的香哦!她慢慢地睁开眼睛慨叹道,真香啊!妩媚地看了他们一眼说,安徽和湖南很近,喝着这湖南的绿茶,仿佛闻到了故乡的气味,勾起了我的一缕乡愁呢。她的眼睛里便漫起薄薄的潮雾了。她想掩饰她的内心情感,端起茶杯闭目品赏,然后轻轻放下,自我解嘲地说,茶也醉人呢。
像酒那样醉人吗?达卡奇用一种愉悦的目光看她,他也受到她的感染,便学着她的样子端起茶杯,微闭上眼睛品起茶来,嗯,是有股沁人肺腑的清香呢。斯蒂文,你感觉出没有,中国茶的确有它独特的魅力。
是的,斯蒂文应着,我在康家品尝过的茶,比这里的茶更醇厚更香,真的让人有种醉意哪。康,你那茶叫什么来着?
翠兰。
这名字就好听。达卡奇本来想说,哪天也去她家品尝品尝翠兰的芳香。可他把后半句话吞回去了。
你们若喜欢,她说,我叫我母亲邮寄些来。
不用不用,他俩几乎是异口同声,那太麻烦。
没什么麻烦的。她笑得坦荡真率。这种茶就出产在我老家的高山之上,大别山你们听说过吗?就是当年红军的根据地,刘邓大军曾活动在那里。
你说的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正是。那里山高林密,是天然的氧吧,那里的茶不用农药化肥,没有污染,常饮有益健康,比咖啡好。
服务生用中国的托盘上菜来了。最先上来的是冰糖湘莲。斟在莲蓬大小的青花瓷碗里,用同样色泽质地的碟子托着,汤匙也是配套的,彰显出中国饮食的精致和品位。服务生礼貌地一碗一碗地端到他们各自的面前说,请慢用。
莲子炖到了极致,酥烂软糯,口感极好,保持着莲的清香,很爽口,且在品相上保持着原形。纯粹的中国风味。沫若很喜欢,她问他们,口感如何。他们也齐声称赞。接着上来的是麻辣子鸡和红油鱼卷。真正地道的湖南辣子,辣得他们眼泪婆娑,大汗淋漓。斯蒂文连呼过瘾,达卡奇却觉得太刺激了,张着嘴,连连吐着舌头,嗖嗖地吹着气。沫若连忙招呼服务生,请他快上蒸糕和腊香合蒸。服务生以最快的速度端来了蒸糕。沫若连忙夹一块到他的碟子中,达卡奇先生,吃这个,可以缓和辣的刺激。
哦哦哦,他不停地吐着舌头,说好好好。来不及用刀叉筷子,伸手就抓起一块蒸糕,往嘴里送,连吃了几口,觉得舒服多了,微笑地问沫若,呃,康,这蒸糕可口极了,用什么原料做的呀,在我们的食品里,是没有这个食品的。
这是用特有的制作方式做的。材料就是优质大米,水磨成米浆,用酵母菌发酵,再用蒸笼蒸熟。
就这么简单?
就这么简单。是我们中国南方人的家常小吃。
好吃。斯蒂文几口就吃完他那一块,意犹未尽,真好吃。
腊香合蒸这时也来了。康沫若看了看说,这腊香合蒸的内容可丰富呢,她用公筷拨拉着说,腊肉、腊鸡、腊鸭、腊猪耳、腊猪蹄还有腊鱼呢。下面垫着糯米饭,她夹一块放到她的盘子里又挑一点糯米饭,尝了尝说,还真香呢。她夹了块蒸得亮彤彤的三层楼的腊肉给达卡奇说,这就是你们叫它培根的腌肉,不辣。又准备给斯蒂文夹。
斯蒂文拦住了她的筷子说,你吃,我自己来。他用叉子叉了一块腊鸡,举到鼻前闻着,真香。中国菜真好吃,他像欣赏一件艺术品那样,好看好吃好香啊!
要说吃的话,还是我们中国人会吃。沫若慨叹地说,中国的菜系很多,山东的鲁菜,我们安徽的徽菜,广东的粤菜,每个地方的菜都有那里的特色,这湖南菜只是中国菜系的一种。它的特色就是辣。不过,它也有不辣的品种。我最喜欢苏州、杭州的菜。那真是精致之极,看看就醉了呢。那些小吃,可称世界第一。小粽子只有手指头那么大,她翘起大拇指扬了下,粽叶包得像工艺品,糯米团子,五颜六色,都是用不同色彩的蔬菜汁做的色,五彩缤纷呢,外形也非常美,看着就想吃。小菜也是非常精细,看着就有了食欲。中国菜的一大特点,就是色香味一体,味道丰富,不像西餐,味道单纯、简单,中国菜味道复杂丰富。
康,达卡奇突然想到似的说,我有一个选题了,在美国的华人很多,我们何不出一本写中国菜的书,介绍中国各地菜的特色、品种和制作方法。似菜谱,但比菜谱的内容丰富多彩,如果有这么一本书,不仅华人会看,我们美国人也喜欢的。你看如何?
好啊,这个构想不错呀。沫若欣喜地回应着。饮食是民族文化的一种,您出这样一本书也是为中美文化交流做的一份贡献哪!太好了。
你来完成这部书稿如何?
康沫若面有难色,她要考哥大,不管是去读研还是去读博,那都得把大部分时间用到上面,她又应下了《旧梦》的翻译,她自己是没有时间去做这个工作的,可她又不好意思一口回绝。她抬头看着他说,编写这样一本书,是需要搜集大量资料的,一时半会很难完成,况且,对于中国饮食我也只略知一点皮毛,您看这样好不好,我来帮您组织这本书稿,委托在中国的朋友来写,如何?
这好呀。达卡奇高兴地说,这事我就算正式授权给你了。
能为您做事我很开心。我一定尽心尽力来做这件事。
这顿饭吃了两个小时,还吃出了一本书的选题。大家都很开心。他们走回公司,斯蒂文开车带着沫若回家。
沫若进屋放下背包就给母亲挂电话,问书可寄出了。母亲说她来电话的当天就寄出了,同时还寄了几本她提到的书,邮局说再快也得一周后才到。父亲刚好在边上,她又和父亲说了几句,父亲问,志理怎么不给他们打电话。她支吾着说,您以为是在中国哪?他要为生存奔波,要为前程去挣扎。很忙的。他让我代他问你们好。这还不行吗?
我这不是想他吗?
你们不用想我们,我们都很好,忙得走路都得带跑。你们把自己的身体维护好了就行了,这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和关怀。我还有事呢,挂啦。她匆忙地拨了雨霖的电话。第一句是谢她帮她联系了浮云,说他们已经接上头了,第二句话就说,现在有个赚钱的机会,问她愿不愿做。
雨霖说她现在就缺钱用,只要不是做间谍让她出卖国家民族利益,她什么都干。
她就将达卡奇的构想跟她说了。他是想叫我来写的,我现在实在没时间来做这件事。她向她简单地介绍了达卡奇出版传媒公司,书名暂定《中国美食》,书稿字数不宜太多,八到十万就够了,多附些美食图片。最好用英文撰写,免得又要找人翻译,稿成后发到我邮箱中,我会在第一时间转给达卡奇先生,会很快跟你签署出版合同的,他们以美元支付版税。
有没有限定交稿时间?
他没说,可我认为还是越快越好。这种书写起来不难,你先搜集各地菜系资料,有了资料对你来说还不是小菜一碟。
北京的房价像坐火箭似的飙升,我和陈亮那点工资一年不吃不喝也买不到几个平米,我们又必须买房,住学校的筒子楼,有很多不便,感觉心里不踏实,很像是飘浮在水上的浮萍,没有安定感,我们的婚姻也因此缺乏安全感。有了自己的房,我们就去登记,还可以考虑要个孩子。我现在最缺的就是钱。雨霖对好友敞开心扉,书稿的事,我会立即着手准备的,有美元赚就有了动力嘛,相信我,不会让你丢面子的。好嘞。别浪费你的电话费了。我和陈亮合作,会更快些。
太好了。她放下电话,去冲了个澡,又把换下的衣服洗了。晾好衣服,她回到卧室,从包里拿出达卡奇给她买的那本书,斜靠到床头,接着继续往下读,很快就走进菲茨杰拉德优美文笔和幽默语境营造的情景之中。
Copyright 2024 乐阅读www.22i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