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一觉醒来,天就大亮了,虽然与约定出发的时间还早,她还是起来了。她从小养就了一个习惯,定好的时间,从不迟到,从上学到大学毕业,她没迟到过一次,在国航上班她也一贯如此,开会或赴约也是这样。这个习惯是受母亲的影响,母亲就是一个守时间的典范,只有早到从不迟到,她说这是做人的起码道德,不要因为自己而影响他人。母亲也这样要求她。她清楚地记得,不管春夏秋冬,母亲都是家里第一个起床的,天没亮,母亲就把她从沉睡中唤醒,她想多睡一会,赖着不起来,母亲就把她抱起来,替她穿衣,她的眼睛闭着,手脚不想动,不配合。母亲就说,宝贝,对不起,妈妈得先送你去幼儿园,再去学校上课,妈妈不能迟到,知道吗?妈妈能考上大学不容易,宝贝你得支持我。每天她都是第一个到幼儿园的小朋友。那时她不理解妈妈,埋怨妈妈不该那么早把她送到幼儿园里,上小学的第一天是母亲送她去的,也是最早到的一个,母亲把她送到教室门口,门还没开,母亲对她说,你记住了这是你们班的教室,以后妈妈就不送你了,你得自己来。第二天母亲一起床就把她叫醒,你是小学生,大孩子了,第一要遵守学校的作息时间,迟到早退都不是好学生。母亲的守时习惯深深地影响了她,宁可她去等他人也不能让别人等她。她起床后就去洗漱,喝一盒奶吃下两片午餐面包,看看离九点还有两个小时,就坐到书案边读书。她投入得很快,就忘了时间,当她突然记起今天的约会,离出发时间九点只剩一刻钟了。
她慌忙放下书,走进洗手间,对着镜子薄施脂粉。一般情况下她是不化妆的,今天比较特别,把脸收拾得光鲜一点是对他人的尊重,她抹了淡淡的底霜和腮红,用眉笔在眉上轻轻拖了一下。她的眉毛本来就生得清秀,不蔓不枝,像一弯新月,不需侍弄就很有魅力。只因坐得太久,加之几个月来没有规律的饮食,使她的气色和口唇有失青春的鲜亮,她拿起从上海带来的玫瑰色唇膏,轻轻地涂了一点,又用面巾纸抿了抿,使之不露痕迹。再看镜中的脸,变得青春焕发光彩夺目了呢。一看表,还有三分钟,匆匆背上双肩包,走了出去。恰好,亚拉夫妇正从单元门口走出来。
达卡奇先生的家在中城区,一栋前后都有宽阔大草坪的别墅。也许是象征产权的界限吧,四周圈了低矮的涂了奶白色涂料的木条栏杆,一条宽阔的水泥道通向别墅。斯蒂文轻车熟路,把车停在别墅门前的车坪上,就去按门铃。也许是事先有了约定,门铃响了三下,达卡奇先生就拉开门走出来说,你们来啦。他的目光越过斯蒂文,落到沫若的脸上,径直向和亚拉相挽的她伸出手说,你是康沫若小姐吧?我是达卡奇,欢迎你。
我是康沫若。她对他微微一笑,把手伸过去与他相握,谢谢达卡奇先生百忙中会见我。这是我的朋友亚拉。
我们是老朋友哪,对不对?他去握亚拉的手,斯蒂文夫人,谢谢你们把康小姐推荐给我们。大家请进屋吧,斯蒂文,你带路吧。
好的。斯蒂文走在前面,达卡奇陪着两位女士走在后面。夫人在家吗?亚拉问。
在家恭候你们哪。
谢谢。她俩同声说。打扰你们休息了。沫若趁机表示她对他的感谢,多亏先生的扶持,小作才得以在您的大刊上发表,非常感激,早就该来道谢了。谢谢您。
你的文章写得好呀。他笑了起来,是我要谢谢你哪,你怎么反过来了?
沫若的脸一下红了。我那是试笔之作,稚嫩得很,能入您的法眼,真让我受宠若惊。您这样说,我有些无地自容呢。
达卡奇先生慧眼识才,亚拉接上说,你也不用谦虚了。达卡奇先生,我这位朋友是出自中国名校北京大学外国文学学院,可她的中国文学修养非常好,你可得多多扶持她哟。
那是当然的。达卡奇爽快地应着,她的文笔很好,流畅优美。康,他转向沫若,你那几篇小说,我准备陆续刊出。
沫若的脸兴奋得容光焕发,她激动地说,太谢谢您了。我在这曼哈顿除了亚拉和斯蒂文就没有朋友,谢谢您的提携。
不用客气,我们做出版传媒的就希望得到有才华的人才,有了好文章,我们才有好的业绩,作者和编者是相辅相成的。你的英文表达没有任何问题,你有没有兴趣把中国当下最火的小说翻译一部给我,我想试试做点中美文化的交流,试探一下美国读者的口味。如果能成功,对你对我对原作者都有好处。
我也这样跟康说过,亚拉立即说,她有些死心眼,一心要考哥大。
这不矛盾呀?达卡奇先生说,布朗教授是我的恩师,我跟他沟通一下,让他收你,做你的博导,下期《清风》给你开辟个作品专辑,把你那几篇作品同时刊出,凭这几篇文章就可以报考布朗先生的博士。你可以一边读书一边为我工作。
他们说着就进了他家宽大的客厅,夫人艾丽斯端着刚刚煮好的热气腾腾的咖啡壶迎出来,请坐,她招呼他们,给他们倒咖啡。
斯蒂文给她介绍沫若,达卡奇给沫若介绍他的夫人艾丽斯。大家边喝咖啡边继续着刚才的话题。沫若说,当代中国新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实力派作家。她如数家珍似的列举了一串作家名字和他们的作品,并举出几部作品谈了她的读后感。她说浮云的《旧梦》突破了中国文学旧有的桎梏,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天宇,曾经轰动一时,一度洛阳纸贵,对人性的挖掘较过去文学作品更深一层。近期又流行起先锋派作品,他们都出自年轻作家之手,受到更年轻人群的追捧。
你对《旧梦》那么看好,写个故事梗概给我看看。
好的。沫若回答他说,我还不太了解美国,更不了解美国读者的欣赏兴趣,您先给我把把脉,就可避免劳而无功呢。
那可不一定。达卡奇哈哈地笑了起来,我们共同努力吧。他举起咖啡杯,祝愿我们心想事成!
亚拉和斯蒂文同时响应,祝愿我们合作成功!
艾丽斯,斯蒂文率先站起来说,我们就不多打扰了,康小姐还没去过海边看自由女神像,今天我们陪她去那里看看。
谢谢您的款待。沫若和亚拉跟着站起来,沫若说,谢谢达卡奇先生的提携,谢谢夫人。我会再来看你们的。
欢迎再来。达卡奇和艾丽斯同时起身送他们。
自由女神像位于赫森河口的自由岛上。巨大的铜像竖立在水天之间,远远就映入他们的眼帘,她右手举着火炬插入云天,左臂抱着一本象征美国《独立宣言》的书板。斯蒂文在停车场把车停下,就和她们一起往海边走,边走边介绍,他指着那高大的女神像说,像高152英尺,基座仅比像身低2英尺。女神左手抱着的那块象征《独立宣言》的板书上刻着宣言发表的日期,你站到这个角度看,他请沫若站到他站的地方,看到了吗?上面有1776年7月4日的字样。他又指着女神的脚,脚上还有挣断的铁链呢。
亚拉接上说,女神像是法国为纪念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的美法联盟赠送给美国的礼物,由艺术家奥古斯特·巴托第设计,像内铁架由设计埃菲尔铁塔的工程师设计,据说雕像的模特儿是艺术家的妻子尚奈密丽,雕像的面貌是艺术家母亲的脸型,巴托第从1874年开始设计,历时十载,到1884年5月才完成全部工程,1885年法国用拖轮运抵美国,1886年10月安装竣工,由当时的美国总统克利夫兰主持揭幕。
他们边聊边跟着游人渡海来到女神像下,沫若仰首观赏,赞美道,真高大呀,神态勇敢坚毅,气宇轩昂啊!
她是我们美利坚民族的象征呢!斯蒂文情不自禁地说。
亚拉挽着沫若征询她,我们乘电梯上去看看?
好。她应着。
像内一共22层,亚拉说电梯只能上到第10层。他们就排队往里进,从电梯里出来,他们继续循着螺旋阶梯往上走,一直走到女神的皇冠处,那里开有许多小窗。很多人挤在小窗前俯瞰海天,纽约屹立在水天之间,一片壮阔美丽的景色。沫若非常高兴,兴奋得像个小姑娘,一会儿从这边窗口换到那边窗口,从不同角度观赏纽约风光,她找到了哥大的方位和她居所的位置。亚拉夫妇来过多次,但他们乐意陪着兴趣盎然的沫若,向她介绍着纽约的景物,帮她辨别方位,让她尽情地瞭望观赏。待她心满意足了,亚拉才跟她说,下面还有很多可看的呢。她说,基座内有美国移民博物馆,馆里设有电影院,放映早期移民生活影片。
好。她兴趣高昂地说,我们参观博物馆去。
亚拉牵着她的手,跟着游人排队进电梯。下到底层,她对刻在基座上的美国犹太女诗人埃玛·拉札鲁斯歌颂女神的十四行诗发生了浓厚兴趣。他们一起无声地读起来:将你疲倦的,可怜的……
读完诗,他们一起参观博物馆,看过早期移民展后,又去观看反映早期移民生活的电影。走出放映室,亚拉看了下表,哟,都过十二点了。美国人的午饭多在12点到2点之间,亚拉关切地问沫若,饿了吧?
沫若早餐吃得很少,也太简单了,她毫不隐晦地说,刚才我的注意力在电影上,现在还真感觉饿了,我们到哪里吃饭?
美国人的午餐向来简单,上班族大多离家远,中午是不回家的,一般都从家里带些吃的去,大多是三明治、热狗或煎薄饼什么的。如果上餐馆吃,也是比较简单的,一般比较重视晚餐。下班了,大多数人回家吃,也有人去餐馆吃,晚餐除了浓汤还有主菜,主菜一般是牛排、猪排、烤肉、烤鸡、煎鱼什么的。和着主菜一起吃的有蔬菜、黄油、面条、米饭之类。斯蒂文一听沫若说饿了就说,我原打算带你们去吃巴西烤肉。你们都饿了,按照我们美国人的习惯,午餐可以简单,我们就对付一下吧,就近解决如何?停车场那边有很多小餐馆。
好的。沫若第一个响应。
他们跟着人群回到陆地,斯蒂文走在头里,他率先走进一家只收15美元餐费的半自助小餐馆,沫若跟着亚拉和他,每人拿只大食堂吃饭用的不锈钢有几个格子的餐盘,跟着接住服务生夹给的一个三明治、一根小火腿肠、一杯番茄汁。也可以不要三明治,可自选汉堡或热狗。饮料也可以在众多喝的东西中挑选,餐桌上有面包,可以自己拿,这就叫半自助。沫若在国内常吃自助餐,菜肴丰盛,数十种美味佳肴任选,还是第一次吃这种比较廉价的半自助餐。饥不择食,大家都大快朵颐,感觉好吃极了。美国人有个好习惯,好像他们都是孔夫子的学生,食不语呢,吃饭时静悄悄的,只有咀嚼的声音。
沫若未到美国之前,就从志理和同学们那里了解了一些美国人的生活习惯和处世态度,知道美国人与朋友相约共同进餐,哪怕最好的朋友,也是亲兄弟明算账,自己出自己那份餐费,即AA制。她吃完午餐,就将她应摊的那份放在桌子上。亚拉却将钱推回到她面前,小声地说,别客气,今天是我们请你,按你们中国人的规矩。
美国人是不是太小气啊?斯蒂文笑着放低声音,康。听说你们中国人非常大方,请客倾其所有,宴请宾客时佳肴满桌,丰盛得不得了。是吗?
沫若点点头,轻声地说,哪天你们去中国旅游,到我的家乡香洲去,我的父母会以贵宾的规格接待你,让你们感受下中国人款待客人的真诚和热情。
好。斯蒂文高兴得眉飞色舞,我们一定去。
他们吃饱喝足了,出了小餐馆,亚拉说,下午我们去看电影好吗?不等沫若表态她径直说下去,施瓦辛格主演的《真实的谎言》正在热映,你还没看吧?
好啊,沫若做学生时就是外国电影的追捧者,每周最少要看一部。她和志理恋爱的时候常去中国电影资料馆看那些没有翻译的原版片,这对她学习英语很有帮助,提高了她的英语口语能力。在国航工作那会,只要有空就邀上雨霖同去电影资料馆,她看了很多进口原版经典电影。可到了美国,她一次也没走进电影院,去超市的公交车上她是看到了《真实的谎言》巨幅广告,可她哪有时间和闲情去看电影,反正今天也看不成书,又有亚拉夫妇陪同,她应得很爽,是动作片吧?
是的。斯蒂文说,好莱坞近年动作片不景气,可这部大片刚一上市就创出票房新高,媒体说这部电影不仅带动了整个动作片市场,而且让施瓦辛格将世界动作片巨星宝座牢牢稳固了呢。我们一直没抽出时间去看。
啊?你们也没看过呀?沫若抱住亚拉的肩膀,太好了。我就不会因为你们陪我,占去你们珍贵的时间而心怀歉疚了,对不对?
我们就是看过也会陪你呀。亚拉侧首在她的腮上亲了一下,我喜欢你这个真诚爽快的小姑娘。为朋友花点时间是快乐的!
可你们美国人的时间就是金钱啊!
我们美国人的生活节奏是比较快,不像法国人在咖啡馆里可以消磨半天,我们走路都是跑着,对不对?这就是生活观念的差别。我们美国人的追求无止境,挣了一个亿还想挣十个忆,百个亿。对财富是这样,对创造充满了永远的新奇,对生活更是无止境的,希望好上加好,所以我们每时每刻都觉得时间不够用,前进的步履上紧了发条。
我们在文化上有很大的差异哟。中国有个成语叫做“知足常乐”,不过改革开放后,我们的观念有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青年人向往着更加美好的生活,追求更先进的科学和教育,都有学习西方先进科技的愿望和追求,留学西方成了青年人追求的目标,这在中国已形成了一浪又一浪的留学潮了。我们争相向你们学习来了。今天的中国已与昔日的中国大不一样,我们的生活节奏也快起来了,我们中国青年人心里正澎湃着向上向前的炽热岩浆,不仅想要赶上你们,还想要领先世界先进水平,你不会怕我超越你而留一手吧!她说着哈哈地笑了起来。
不会的。斯蒂文和亚拉听她这样说,情不自禁地笑了。我们和你算哥们吧!
算算算,太算哥们!她在亚拉脸上亲了一口,有了你们的友谊和支持,我进步会更快的。我憧憬世界和平,没有战争,所有民族都成为相亲相帮的兄弟姐妹。她挽紧亚拉充满着美丽的憧憬,全世界的人携手发展科学技术,繁荣文学艺术,使我们未来的世界变得像天堂一样美好。那该多好呀!
多么可爱的康呀!斯蒂文感叹地说,这也是我们的愿望。他们就在闲步和说笑间到了一家影院。门厅里有几个售票小窗口。沫若就想,这家影院有好几间放映厅,同时可放几部电影,每个小窗边的硬纸小牌上写着正在循环放映的影片片名和级别。亚拉低声地向她介绍着美国电影的分级制度,说有些影片对观者是有年龄限制的,G级是大众级,R级电影就是限级电影。NC-17级,17岁以下青年人不可观看,就是有父母陪同也不可以。当时的中国电影没有这么详细的分级,能到电影院放的电影孩子们都可以观看,可见美国对青少年的教育也不马虎啊。斯蒂文抢在她前面买了票。等他们从放映厅出来的时候,已近五点多了。他们回到停车场,斯蒂文说,上车,我们去巴西烤肉店。
沫若说,有言在先,晚餐由我请,不然我们就回去,我上超市买些菜,保管你们吃得尽兴快活。
斯蒂文看看亚拉,亚拉笑了起来,我们就依她吧,我对中国文学有一点研究,中国人崇尚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对不对?她看着沫若,我们就听你的,斯蒂文想吃巴西烤肉,你请客。
好嘞!沫若手一挥,开车。
沫若还是第一次进像样的美国餐馆。一进门,迎面扑来的是异域风情的摇滚乐,热烈而火爆。抬头瞭望,餐厅中间有个表演台,穿着非洲土著民族服装的舞者正在可劲地表演舞蹈,早来的食客占据了临窗或距表演台较近的位置,还有不少客人陆续往里进,他们选了个相对独立的包间落座,就有服务生端着饮料过来,问他们是要红茶还是咖啡或啤酒。沫若征求斯蒂文的意见。斯蒂文说,还是红茶吧,红茶可以消食,等会我们是要吃肉的。
服务生给他们盛上红茶,就把食单递给沫若,请他们点菜。转身将盛饮料的盘子送回吧台。沫若没有吃过巴西菜,把菜单递给亚拉。亚拉说,他去过巴西,对巴西食品赞不绝口,回来后常来巴西餐馆,让他点。她把菜单递给斯蒂文说,你给康介绍介绍吧。
斯蒂文接过菜单,边看边说,巴西菜受葡萄牙和非洲后裔的影响,平时吃西餐,食物中肉类比重较大,饮料也就是咖啡、红茶和葡萄酒。巴西菜口味重麻辣风味。他们的主食是大米黑豆饭。这可是必吃不可的美食。看似简单,可制黑豆需要20多种香料,其中有香叶、杂香叶、牛肉干、火腿、蒜、辣椒等,要熬制四五个小时呢。蘸在米饭上,拌着吃,其味无穷,吃了还想吃。我们点一盘。他接着说,巴西人是吃肉很多的民族,他们的菜是少不了肉的,我们点个烤肉,再配以生菜,还有种非常好吃的小薄饼acaraje,这种小薄饼,是用dende油,也就是棕榈油炸过的花生加入虾米、红辣椒和薯粉煎制成的。要不要也来点尝尝?
沫若立即说,当然要。
斯蒂文继续介绍着,巴西菜里口味最特别的,首推巴伊亚菜,巴伊亚菜里最著名的是一种浓汤,它是用鲜虾、虾米、鲜鱼、花生、椰奶、dende油、辣椒、各种香料、佐料和面包熬成的;有的是用鲜鱼、鲜虾、螃蟹或什锦海鲜加dende油、椰奶酱熬煮而成;还有用鸡丁加dende油、虾米和花生加椰奶制成的;种类很多。我们也来一盆浓汤好吗?只是不知这里浓汤的具体配料,不管配以什么,都是很好吃的美味。
辣酱每个桌上都有,可以自取。就不用点了。康,你不怕辣吧?
不怕,沫若立即回答,我自小就爱这个。
那就太好了,我们选对餐馆了,今天你可以过个辣瘾了。各家餐馆的辣酱配方都是保密的,我吃过好几处巴西馆子,数这家最正宗。
太好啦!沫若高兴地说,还有什么特别好吃的?
先就选这么多。
你不要考虑我的承受能力,不要顾及我的钱袋。沫若认真地说,请你们吃顿美食绝对没问题,况且,我不是马上就可以赚到钱了吗!
哟,亚拉突然想起说,我们打电话把达卡奇先生请来不好吗?算是康对他的答谢。
好呀!沫若立即表示赞成。我怎么没想到呢,他这么扶持我,我是要感谢他的呀。
斯蒂文,快打电话,说我们在这等他。亚拉催促着她丈夫,就说他不来我们就罢吃。
好的。斯蒂文也很赞成这个动议,立即拨通了电话,他告诉她们,达卡奇先生还没吃晚餐,他爽快地答应了。
太好了。沫若高兴地说,斯蒂文,请再加两个菜吧。烤肉你点了没有?
点啦。他说,他喜欢吃鱼,再加个烤鱼。
多点一点。沫若担心菜点少了,难为情,还有什么最好吃的,别担心我付不出钱,我带的钱保证够了。
哈哈,斯蒂文笑了起来,对亚拉说,你看这个小姑娘,对朋友一片赤心呢。他转过脸对她说,你当我们是饭桶哪,巴西菜都用这么大的钵子或盘子盛呢,分量很多哪。
我是怕不够吃,沫若的脸红了,我请客,那多丢人。
不够吃我们可以再点呀,亚拉微笑地看着她,我们听斯蒂文的。
那好吧。
斯蒂文唤来服务生,把点的菜单交给他说,还有位客人没到,请在四十分钟后上菜。
他们开始把目光投向表演台,听着猛乐,欣赏着劲舞,那节奏是那么强烈,有地动山摇之感,很多年轻的食客伴着强劲的音乐节奏摇晃着身体。有的还大声叫好,与吃自助午餐的情形绝然相反,如果把那个餐厅比喻成一泓止水,这里就是正在刮着十级台风的海洋。当然,是有张有弛的。也有轻歌曼舞的节目。他们毕竟都是年轻人,他们的心里澎湃着青春的潮头,他们的身体和情绪也跟随着那热烈的节奏在动,也就没有了等待的寂寞和焦躁。时间流淌得很快,沫若突然有了感觉,她的目光移到了餐馆门口,仿佛是有种心灵感应似的,达卡奇先生站在餐馆的入口处用目光在人群中搜寻他们,她站了起来说,他来了,就向他迎了过去。达卡奇先生,她走到他面前,您能来,真是太好了,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邀请。
达卡奇虽然是位成功人士,但他也就三十出头的年纪,他二十五岁获哥大文学博士学位,并留校工作两年,就来到他父亲老达卡奇的传媒出版公司主编《清风》。《清风》立即改变了面貌,完全是他的风格,在全美文学期刊中立即显示出它的独特风格,他有海纳百川的气概,让各种风格流派都汇聚在《清风》,他着意要把《清风》办成任其展示不同风采、不同观念的自由乐土,使之成为青年作家们追逐的旗帜和独树一帜的文学作品园地,影响了全美文学的走向,培植出很多文学新人。老达卡奇先生看到他的才情,放心地把传媒出版公司交到他的手里,只要求他每年年终向他交一份统计年表,他不插手也不干涉他的传媒出版公司,任由他去发展,他则回到他的欧洲的祖籍,经营另一宗文化产业。他接手达卡奇传媒出版公司也就两年,公司业绩就焕然一新,突显出他的经营理念和特色。团结了大批美国本土作家和外来青年作家和学者,他出版的作品多次上了图书排行榜,他投拍的电视剧,受到广泛的欢迎,收视率直线上升。在同行间,他被看作新锐媒体制作人和发行者。他对外来的青年才俊给予热情的关注和扶持,他视这些人是公司发展的资源和动力。他看好沫若,愿意进一步了解她,培植她,他乐意来赴他们的约请。他热情地伸出手与她紧紧相握,受到你的邀请,是我的荣幸,要说谢谢的应该是我,你就别客气了。
这时斯蒂文和亚拉也迎过来了,他们同声说,您来了。斯蒂文伸手挽上他,我们的席位在那边。他挥手招呼服务生,我们的客人来了,可以上菜了。
他们相对而坐,沫若和亚拉坐同一边,斯蒂文和达卡奇同坐一边。沫若为达卡奇先生倒了杯红茶说,不知您喜不喜欢喝这种饮料?
吃巴西菜就是要喝红茶。达卡奇微笑着点了下头说,巴西菜油腻,红茶可消油。
哦。沫若也点了下头,表示知道了。
他们还没喝上几口茶,服务生就端上来一大钵巴伊亚浓汤和一盘香辣薄脆饼,并给他们每人盛上一小碗浓汤。很辛香的气味一下扩散开来。好香呀!沫若情不自禁地赞叹着,请吧,她端起汤碗,达卡奇先生,今天能够邀请到您,真是高兴,我早想拜见您,不为别的,就是想表达一下我对您的感激之情,我初来贵国,人地生疏,更没有几个朋友,很孤独很寂寞,感谢上天让我认识了亚拉和斯蒂文,他们成了我的知音和朋友。她抑制不住内心的情感,眼里泛漾起潮雾,声音有些哽咽,我不再孤独寂寞了,没想到您却选中了我的文稿,这给了我多大的激励哟!就为这个,我对您心怀感激之情,按中国的习俗,我以巴西浓汤代酒,敬您,谢谢您对我的扶持和培植!谢谢您。我先喝为敬!
好好好。达卡奇被她的话深深打动了,他仿效着她端起碗说,你的话太感人了,我刚才已经说过,不是你要感谢我而是我应感谢你,作者是我们出版人的衣食父母,没有你们给我们写好稿子,我们就是再有本事,也出不来好书,你们中国怎么说呀,他想了下,叫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你的文字很有特色很有灵气,是我读到的为数不多的好作品,你的评论与一般理论文章不一样,流溢出才气,文笔清新幽默,独树特色,是不可多得的。早上我们已经谈过我对你未来发展的建议,你回去想想,如果认为我的建议可行,我们合作的前景会很光明的。他喝了口汤,谢谢!
尝尝这种薄饼吧!斯蒂文说着就夹一块放到达卡奇的盘子中,风味独特。
沫若又端起汤碗送到亚拉和斯蒂文面前,谢谢两位给我的友情和温暖。今生能与你们相识,做朋友,是幸运更是缘分。就自个喝了一口。谢谢!
这时烤猪排端上来了,服务生给他们每人的盘子夹了一块,就放到餐桌上。这里的烤肉很地道,达卡奇切了一块放进嘴里嚼着说,外酥内嫩,很好。你也吃啊!他见沫若没动刀叉,就对她说,你是第一次吃巴西餐吧?
她点了下头,就用刀去切猪排。边嚼边说,是很好。
多吃点,亚拉对她说,家里做不出这种口味,就是煎牛排也很难煎到外酥内嫩。
猪排还没吃完,烤鱼上来了。这是康特意为你点的。斯蒂文对达卡奇说。
你怎么知道我喜欢鱼?达卡奇用新奇的目光看着沫若。
沫若粲然一笑,调查的呗!
哇!他惊喜地慨叹着,康,你是个多么细心的人哪!
是斯蒂文说的,他很了解你这个老板呢。沫若朗然一笑地看着他,我可不敢贪天之功。我的心很粗,像个男孩子呢。
这个我可还没看出哪,达卡奇看着斯蒂文和亚拉,你们看出康像男孩子吗?他乐哈哈地笑着说,在我的眼里,你是个温柔典雅的东方美女哪。
康本来就是个美女嘛,亚拉附和着,还是一个心地善良、宽容又多情的美丽姑娘呢,她却老想做个男人,是不是中国女性都有这个愿望,希望自己是个男子?
在旧时代是有一些女性渴望自己是个男人。沫若说,可我们这代人已很少有这种想法,这是因为旧时代男尊女卑的封建意识,女性在家里在社会上完全没有地位,她们渴望与男人享有同等的权力和人格。我也不是希望自己是个男孩,只是我觉得自己性格中好像有男性的基因,对有些事能放得下,想得开,不想斤斤计较。不像某些女人遇到过不去的坎,就被困在坎下了,我反觉得,遇到困难,是好事,冲过去了,天地反而会宽大得多。
哇!亚拉放下握刀的手,看着她连连点头,小觑你了,是有男子的开阔胸怀。她端起浓汤,向你学习!
他们边吃边聊,到晚上八点钟才走出餐馆。到家已是晚上九点多钟了。沫若冲了个澡,把衣服洗净晾好。躺到床上,却没有一点倦意,自然地想到达卡奇的建议。如果她能在短期内译完浮云的《旧梦》,如果能得到肯定和通过专家的市场评估,就是不进哥大也值得,读书的意义本来是为了将来的发展,等书出版了,再去考哥大,硬件不就更硬了吗?她这样一想,就不再犹豫了。她往起一坐,这会妈妈还没下班,她拨了妈妈的手机,请她把浮云的《旧梦》用特快专递寄来,还嘱咐她把自己留在家里的一些书陆续寄给她。她说,详细书目她发到她的邮箱里。打完电话,她开了电脑,给母亲和雨霖夫妇写信,请雨霖夫妇帮她联系浮云,说她想把他的《旧梦》译成英文,介绍给美国读者。请他与她联系。
做完这些,已过了午夜,她心里还是不能平静,毫无睡意,她开始写《旧梦》的故事梗概。这本书还是毕业前夕读的,印象很深,故事和人物仍很清晰。她写得很快,不到两个钟点,就完稿了。她重读了一遍,感到满意。她把它发到斯蒂文的邮箱,请他转给达卡奇先生。做好这个,她打了个哈欠,倒到床上就睡着了。
Copyright 2024 乐阅读www.22i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