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长沙初印象(2)

2018-04-15 作者: 秦砖汉娃Q
第二十九章长沙初印象(2)

尽管这个城市有诸般不足,这并不影响杜康的喜欢。毕竟长沙不是一线大城市,许多方面连杜康去过的武汉、西安、成都等也比不上,但是以前杜康因出差或旅游去过一些城市,国内所谓的城市大多数莫不如此,千城一貌,在传统的思维漫步中被现代化推行,在混沌矛盾中发展着。更根本的是,杜康来之前对长沙也没有什么向往,毕竟国内比长沙名声响亮的城市多得是。

也有令杜康意外的是,在长沙没看到嘈杂刺耳的摩托车,都是低噪音、环保的电动车,让人耳目一新。这一点走在了时代前沿,深圳、广州也没做到,因为摩托车被政府一刀切地限制或禁止了。

在长沙市区里私家车兼营拉客赚钱的很多,很多时候比出租车便利,好象交警也是睁只眼闭只眼不管束。在深圳、广州乘客需求很大的城市,这算违法经营,甚至连“拼车”也是违法行为,令人挺气愤。而在长沙这个乘客需求不大的城市竟然有这种现象,颇令人意外、欣喜。

长沙街头时尚元素较多、年轻人衣着较时尚,在公交车等公共场所,年轻人用手机看小说、上网已较普遍,与时代几乎同步,显示了互联网无疆域、科技时尚的力量。

另外,长沙的治安比想象中的好。深圳、广州的治安一直不是很好,主要原因是外地人特别是流动人口多造成的,尤其是很多东北、河南、湖南人是社会不安定因素,湖南人在广东的很多,其中很多喜欢耍勇斗狠,继承了“湘军”的勇悍风格,广东的“飞车党”、“办假证党”主要是湖南人,特别是暴力团伙中“邵阳帮”名气很大。可是,杜康到了长沙几个月来却发现治安比深圳、广州还好,街上连吵架的也没见过更别说成群结队打架了。

长沙的社会人文气氛有内地的很多传统。在广东时期,除非外省人尤其是北方朋友们在一起时气氛很热烈,后来慢慢地入乡随俗,聚餐时气氛随和、文明,很少有人发烟、劝酒,各行其是,使得气氛平淡甚至有种被冷落的感觉。在长沙,一众人聚餐时很好客、热情,被频繁劝菜、劝酒、发烟,尤其是酒文化与老家河南一样淳朴、热烈,倒也让杜康感受到久违多年的乡俗人情味。

杜康看过一则报道,在由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联合中国市长协会、《中国城市发展报告》工作委员会主办的“2009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推选活动”中,长沙入选十大“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这已是长沙第二次入选,并且排名由上一届的第十位跃升至第六位,从100个城市中脱颖而出,与杭州、成都、昆明等一同入选。负责本次活动独立入户调查的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袁岳认为“长沙这次胜出,主要反映在社会保障、文化娱乐的幸福感觉非常强。”本届推选活动组委会副主任赵悦认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有两个共同点:一是宜居;二是城市管理者处处都能为市民着想,生活在那里的人普遍有归属感、认同感和荣誉感。本届评选,调查内容涉及城市的自然环境、交通状况、发展速度、文明程度、赚钱机会、医疗卫生水平、教育水平、房价、人情味、治安状况、就业环境、生活便利等12项指标。

同在2009年,在由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民政部社会工作研究中心、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等权威部门联合主办的“中国十佳和谐可持续发展城市”评选中,长沙入选十大“中国十佳休闲宜居生态城市”,与中山市、珠海市、通化市、滕州市、依兰县等一同入选。

离开故乡十年来,杜康也一直在无意有意地培养自己的适应能力,包括生理和心理的,在不同的地域、场合,目标是要象仙人掌一样具有顽强的环境适应及生存能力。至今杜康也自信和欣赏自己的这方面能力。

相比喧嚣繁杂、交通拥堵严重、高消费、高房价的深圳大城市,长沙的纯净空气,较朴实的环境,较慢的生活节奏,使得杜康感到亲近、温馨,有些记忆中的家乡的淳朴味道,心里也多了些踏实、舒缓,这也是在深圳漂泊多年所缺失的一种感觉。杜康感触到了越来越多人逃离北上广深而回归内地二三线城市的心灵感受,也摒弃了以前对这类人“缺乏能力、害怕竞争、无斗志激情”的评价。

而最根本的,是这个与深圳迥异的世界,犹如一个世外桃源、一座巨大的港湾,无形中使杜康远离、暂忘了在深圳经历的恼悔痛苦的回忆。

也许,应该,不,必须的,这个城市是新的人生梦想重新起航之地。杜康时常这样暗示自己。

杜康很快就适应甚至有些喜欢上了这个城市。

天气方面,这里的工厂很少,没看到高耸冒烟的大烟囱,大气污染轻,几乎每天都是天高云淡或者晴空万里,这是在深圳、广州罕见的。虽是夏季,但也清爽,既不象老家河南夏季的炎热干旱、黄土浮尘,也不象深圳溽湿闷热,衣服汗腻腻的湿贴身上、额头冒汗。这个城市的人口不是很多,公交车挤满人的情况很少,街道上人群也不是很多。工作和生活节奏不快,不象深圳、广州的公交车和地铁里象沙丁鱼罐桶、街道上充满了行色匆匆赶时间的蝗虫般潮涌的行人。

饮食方面,湘菜已在深圳、广州餐饮界广受欢迎、独领风骚甚至占据半壁江山。杜康在深圳多年也常去湘菜馆吃饭,甚至对于餐谱里的菜无意中已记下了大部分、脱口而出,因而对于以辣味著称的长沙饮食也能接受。

语言沟通方面,湖南人是广东最多的外省族群,杜康在深圳时也有一帮客户、朋友是湖南人。杜康虽对于湖南话似懂非懂,但也不陌生,印象最深的是他们常把“h”与“f”分不清,把“湖南”说为“浮南”、把“飞机”说为“灰机”、把“收费”说为“受贿”。到了长沙后,发现在长沙讲普通话的人也不少,尽管大多人讲的带有浓重的湖南口音,也展现了更多特点:常在语尾特别是反问句尾带个“啵”字,例如“这个菜也不难吃啵?”;当认同某事时不象许多地方语言回应“嗯”,而是回应“嗯喏”或者“喏”,让人想起影视剧中汉朝人应承时常用的“喏”,杜康猜测也许是古代长沙一脉相承下来的语言;语言音调多用平声即一二声,入声字几乎一律变成了阳平,例如将“谢谢”发音为“些些”、将“楼下”发音为“楼瞎”。想想**主席在开国大典上致辞时的湖南方言即是典型。

对于一个陌生地方的气候、饮食、语言这些客观硬件都能接受,那么适应此地也就顺利了,不会出现水土不服的大问题了。

还有一点,全国人民都知道,“湖南出美女”,这个观点在深圳、广州已是妇孺皆知,这一点杜康在长沙更有领略。时值夏季,身材苗条、肤白貌佳、胸大腿长的美女时有出没。虽说深圳是全国美女的集聚地,但是多聚集在夜总会、酒吧等高档消费场所,而在长沙看到的是接近原生态的美女,游走在普通场所的小家碧玉。这也是作为男人的杜康很快喜欢上这个城市的内心重要感受。

约十年前,初到陌生的深圳,杜康内心充满着懵懂、惶恐、忐忑。十年后,又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虽然同样有着对前路的忐忑未知,但已有多年社会阅历的杜康多了一些坦然、自信。

杜康打定主意,计划着近期回趟深圳,把那边租的房子退掉、把自己的全部家当搬到长沙来,开始新的人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