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初游张家界(2)

2018-04-15 作者: 秦砖汉娃Q
第二十六章初游张家界(2)

这一觉睡得很踏实。睡到自然醒,已是中午十点。起了床,发现整个旅馆很清静,看来住客们出去游玩了或者回程了。昨晚听他们说什么当地的实景剧《天门狐仙》值得一看。杜康在长沙看到过张家界风景区《天门狐仙》的宣传广告,这次在张家界市区也看到过巨幅广告牌,但未多留意,心想无非是象在桂林旅游时看过的张艺谋导演的《印象刘三姐》一类的,当时已觉很震撼,不信比《印象刘三姐》还好。但既然驴友们齐声称赞,这里也无处可去,不妨今晚去看看。

杜康下了楼,在台湾豆浆店里吃了早餐。问了路边的一个摩的师傅,他说游客都是去山里风景区的,城里没啥风景,不过有个公园。杜康就让他载着去那个公园。不到五分钟就到了公园门口,原来是个烈士公园,建在半山坡上,树木郁郁葱葱。

通往公园大门的是拙朴的长条石台阶,挺陡挺长,杜康走上去后出了一身细汗。里面游人稀落,汽枪射气球、卖工艺品摊点的人在闲聊、打盹。杜康一直上到坡顶的纪念碑处,把碑文看了一遍,才知道这是纪念当年湘西剿匪烈士而修建的纪念塔。站到此处,可以俯瞰狭小的张家界市区全貌,周围是连绵不绝的青山,巴掌大的市区镶嵌其中。

这个公园太小,很快就转完了,杜康一看时间才不到12点。下了山,问了路边一个摩的师傅还有什么名胜古迹,他想了想,说有什么土家风情园、老院子,挺远的,去那边要三十元。

杜康一想,既然来了就尽量要多走走看看。就马上用手机上网搜索了一下,一看他说的两个景点也不过是在小小的市区里,市区打的挺便宜,估算了一下打的充其量也不过二十元。就问他价格能否少点,摩的师傅说最少二十五。杜康就懒得再理他,在路边等了一辆出租车,直奔土家风情园。打表价格才十八元。

入眼即是个外观像碉堡的雄伟、古朴的石头大门,门口围了一群群的游客。一问门票80元,杜康咬了咬牙买了票进去。一进大门,一簇簇古朴风格的建筑映入眼帘,园内穿行着许多打着小旗、带着遮阳帽的旅游团,中间的广场上有土家文艺节目表演,锣鼓齐鸣,熙熙攘攘,人声鼎沸,仿佛赶庙会。杜康在旅游团中穿行,独自游赏。

杜康转了一圈,花了多半个小时。这个土家土家风情园是大庸府最高行政长官---土司的府宅遗存原址,因旅游需要扩建加入了毕兹卡(土家族)圣火堂、土家建筑群落、民风民俗展示、文艺演出等。大庸府历史上长期是以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主聚居区,山高皇帝远,这个土司城面积广阔,建筑多为木石结构,雕梁画栋,金壁辉煌,飞檐翘角,玲珑雅致,显示出当年的土司权倾一方,俨然当地的土皇帝。

杜康出了土家风情园,依然有众多的旅游团排队有进有出。这里已被列入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张家界旅游精品线。

杜康在路边等了一辆出租车,直奔下一个计划的景点--老院子。老院子从外观看就是个古朴陈旧的宅院,门票挺贵,也是80元。杜康犹豫了一下,想想既来之则进之。进去后才发现里面规模比外观想象的大,乾坤颇多。

游客不多,杜康得以安静地一一浏览。老院子是田氏族人的祖居,先祖田承满在北宋年间官居极品,曾代朝廷管束湘西诸土司王。田氏历代名家、人才辈出,绵延至当代。老院子始建于清雍正初年,建筑风格为四井封火墙式土家建筑,融土家园林、土家吊角楼于一体,是典型的毕兹卡(土家族)民居,是全国保存最完好的土家族古宅。老院子里拥有罕见的镇宅之宝,如有上百年历史、市场价值几千万元的古床,虽然古朴但依然雅致夺目。更令人意外的是,老院子里还有私塾遗存,国家前总理朱镕基少年时曾在此读书。一些游客纷纷排队在朱总理坐过的木凳上拍照留念。

杜康转了一圈,花了近一个小时。儒教、道教、佛教、神秘文化在这里交汇,看完等于阅读了一本教科书,学到了一些知识。杜康感叹这种提升文化素质的场所游客数量远没那些喧嚣热闹景点的多。

五点多钟时,杜康回到旅馆休息了一会儿,然后下楼吃晚饭。根据客栈里人的指引路线,坐车到了天门山景区门口。看了介绍资料得知:《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故事取材于妇孺皆知的湖南传统花鼓戏《刘海砍樵》,并进行了艺术再创造,是世界上第一台以高山奇峰为舞台背景,以山涧峡谷为表演舞台的山水实景演出,也是目前世界第一台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山水实景音乐歌舞剧。该剧由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华人作曲家谭盾、中国实景演出的创始人梅帅元、2008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骨干组成创作团队。

门票分几档,仅普通票就是248元,比《印象刘三姐》还贵一些,杜康有点心疼,一想既来之则观之,就买了门票进去。

天色已黑,人流熙熙攘攘。舞台和座位区坐落在纵深数公里、横宽和高差逾千米的峡谷。婉约的古筝音乐悠扬,沁人心脾,使得阵阵轻拂的山风愈加清凉,许多仅著T恤单衣的游客不禁微缩着身体,但是内心充满着热烈期待。预定的开演时间已到,可是还有大量座位空着,一支支举着旗子带着帽子的旅游团陆续进场,大批游客兴奋地鸹噪着陆续入场,夹杂着导游们此起彼伏的呼叫叮嘱。这也是国内景区、中国游客的特色。

主持人上场了。但不是宣告开演,竟然是拍卖书画作品。在人声嘈杂中,一幅幅据说是国内几个名家的书画作品依次被拿到现场展示,起价很低,千元甚至几百元,许多观众引颈眺望几十米外的书画。应拍者寥寥,成交价才二三千元。书画拍卖环节草草收场。

全场灯光熄灭了,正式开演。人群静了下来,正襟端坐,期待的大餐来临。

黎明,虫鸣,狗吠,公鸡破啼,把人们带入沉睡欲醒的山野村庄。明显设计的韵律节奏十足的蛙鸣,引发观众的哄笑,也暗示着这个爱情剧有些滑稽感。

山寨吊脚楼的木门在晨曦里推开,劳作的汉子、打情骂俏的婆娘、快乐单纯的樵夫猎人、美丽多情的洗衣少女、动听的桑植民歌,一幅幅男耕女织的生活画面等构成美丽湘西的风情画卷,使观众恍若身临其境,融入其中。

爱情大剧在原始山水大舞台演绎。中心舞台搭建在山涧溪谷之上,如同一颗横卧的古树浮于涓涓溪流之上。

演出共分四幕,分别为“狐王选妃”、“仙山奇遇”、“月夜相思”、“背叛旋风”和“千年守望”。

天门山壮美瑰丽的奇峰险壑、峡谷的飞瀑流泉、空中的雾岚飞烟、山上的林木花草皆成为该剧舞美效果的构成元素,也成为该剧实现特殊艺术表现力和巨大视觉冲击力的独特资源。场景、剧情、灯光与周围的天然山石完美相融,营造出一幕幕美妙奇幻场景,使观众恍若身临其境,融入其中。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催人泪下,现场舞美效果相当惊艳。从始到终,观众席上闪光灯不断。

更惊奇巧合的是,在演出中途,真实的明月从山顶爬出,清辉洒在观众席上,与舞台上的硕大人造月亮辉映,引起了观众们的骚动。两轮皓月当空,亦真亦幻。

最后一幕“千年守望”非常煽情,魔界与凡间的抗衡、道与情的取舍、仙与俗的矛盾如同大山重重阻隔着两颗相爱的心。悲伤、欢乐、笑容、泪水交合成一个曲折动人的故事……相信在座的善男信女以及情侣难免动容唏嘘含泪。

当剧情进入最后**时,天门群峰瞬间被灯光照亮,恢宏壮观的场景令人感到巨大震撼。观众们也预感到结局了,仿佛从梦中醒来。随着全场灯光亮起,掌声也热烈响起。有些观众争先恐后地去和服装溢彩的演员合影。

不得不叹服,《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山水实景舞台的匠心独运、融入现代科技的创意设计效果,可与张艺谋的《印象》系列媲美,尤其是横跨峡谷跨度达60米的高空飞桥、奇幻美丽的人造月亮、逼真的漫天飞雪等场景令观众连声惊叹。不得不感动,与剧情和现场匹配的旋律优美的音乐,大型交响乐与湖湘民歌和谐交融,营造出了天门峡谷中的天籁之音。

曲终人散,夜风愈加清冽,大家仿佛在奇幻的山谷里经历了一场时光穿越,最终回到清冷的现实。

回酒店的车上,杜康不断回味。耳畔被城市的汽车轰鸣声替换,梦里不知身是客,刚才不过是经历了一场视觉盛宴而已。美丽的湘西风情只是画卷,人狐之恋只是神话,不顾世俗难以成全的爱恋自然会成为美丽传说。人仙生死相恋的玄幻爱情怎能照进人间烟火现实呢?这一切,是人类自娱自乐的乌托邦,都是浮云。其实演出开始的人工滑稽蛙鸣、中途的真实月亮普照已在提醒:这不过是一场戏,入戏即是自寻烦恼。

回味到最后,杜康心里忽然觉得这部戏有点别扭,例如开演前的不伦不类的书画拍卖环节、剧中“妹压床来哥压妹”等歌词,还有就是看完了也不知道狐仙为什么会死心塌地爱上刘海、作为灵长类高级动物的刘海为什么会离亲叛众地为低级动物狐王的二奶万死不辞?不知众多的韩日游客们能否看懂。打着爱情的噱头、利用勤劳善良的主人公故事,再加上色情、暴力、玄幻元素,让一众追求真善美的凡夫俗子们为这个商业创意买单。妙!想想门票248元,差2元就是250了!

美美地睡了一觉,醒来已是第二天上午十点多。市区里也没啥吸引人的景点了,只有等待下次专程来张家界其它景区游玩。

坐上回长沙的大巴,杜康大脑、心里颇清新、充实,此行虽只三天但是收获颇多,很值得。身心里充满着清爽的山野空气,轻松迎接已经开幕的崭新工作和生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