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因偏差是指人们在对事情的发生原因进行判断时,系统地歪曲了某些本来是正确的信息。例如以下情景:
一位男士向他的同事借了100元钱,并承诺一个星期内偿还。然而,都过去一个月了,同事还没有收到男士的钱。于是,同事主动提起这件事,男士想了想,带着歉意地说:“最近太忙了,忘了。”说完,就马上递给同事100元。
虽然拿到了钱,但同事并没有感觉到高兴,反而觉得男士生性如此,拿钱积极、掏钱消极,是个私心重、愿借不愿还的人。
这就是一种归因偏差,即对于同一行为,实施行为的人与旁观者所作的归因是有差异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于一个行为,行为人往往更关注情境的作用,习惯将自己的行为归结为外部原因;而旁观者则常常强调甚至高估行为人的自身因素。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差异,其根本原因则是双方看待事物的角度和出发点不同。
行为人自认为比较了解真实情况,会更多地是从具体情况出发,强调实际行为的特殊情境,比如,借东西未还是因为太忙、没时间等;朋友没及时帮忙是因为有急事走不开等。
旁观者呢,虽然没有亲身经历过,但自认为自己是从一个理智、常规的角度来分析问题的,一旦发现行为人的作法不合常规,就会从行为者自身去寻找原因,进行内部归因。例如,认为做人就应该说到做到,借东西就要如期偿还,朋友就该互相帮助等。
除了视物角度会引起归因偏差之外,事件结果也会影响到行为人的归因偏差。
通常情况下,人们会将良好的行为或成功归因于自身,而将不良的行为或失败归因于外部情境或他人。例如以下情景:
对于同一个学生,如果其考试成绩是“优秀”,那么教师就会认为是自己的功劳,是自己的教学方法发挥了作用;如果考试成绩是“不及格”,那么教师就会认为是学生不努力的结果。
还是这个学生,如果考试成绩是“优秀”,那么他本人会认为这是自己努力学习的结果;如果成绩是“不及格”,则会归因于外部因素,如题会做但没发挥好、题目太难、时间太紧、老师打分太严格等。
投资者对投资结果也同样存在着归因偏差。在投资实践上,归因偏差主要表现为基本归因偏差、行动者与观察者偏差、自我归因偏差三种情形。
(1)基本归因偏差,即投资者在对投资结果进行归因时会夸大自己的作用,低估环境作用。例如,在股票交易中,投资者往往会将正面投资结果看作是自己“英明决策”的结果,而低估甚至忽略其他投资者、政策等因素对股市行情造成的影响。
(2)参与者与旁观者偏差。由于参与者关注的是环境,旁观者注意的是投资者行为和市场行为,因而参与者会认为自己对股票的选择与投资结果密切相关,旁观者则认为是投资行情(即市场行为)才是决定投资者获得收益或遭受损失的关键原因。这就是诸多投资者“追涨杀跌”的一个重要原因——他们总是在股票处于牛市甚至牛市顶峰的时候才会考虑进入,最终不但不能搭上牛市顺风车赚到钱,反而会因入市不久即到来的熊市而遭受损失。
(3)自我归因偏差,是指投资者倾向于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才能,将失败归因于坏运气。例如,投资者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私人信息(如自己通过各种手段访问公司管理层、鉴别谣言、分析公司财务状况等)做出判断和选择,如果结果与公司的公开信息一致,投资者倾向于将此一致性归因于自己的判断能力,进而刺激自信心,增强对自己能力的信心;如果不一致,就会倾向于将这种不一致归因于多种不同的外部的、不可控制的因素。
不管是哪一种归因情形,都会或多或少影响到投资者的思维,让投资者作出非理性投资决策。
那么,归因偏差是如何产生的?
通常情况下,人们在对事件的归因,会考虑原因源、可控性、稳定性三个方面。这个三个方面的因素对归因行为的作用如下:
(1)原因源,即导致股票亏损的原因,包括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如股票选择错误、新政策出台、整个股市行情等。每一个原因,都会相应的引起一种情绪状态。例如,“股票选择错误”的原因会让人后悔、懊恼;“新政策出台”的原因会招致抱怨;等等。一般而言,人们宁愿抱怨别人,也不愿意抱怨自己。
(2)可控性,即造成事件结果的原因是否是投资者可控的。这一原因会涉及到投资者个人的自尊问题。以投资亏损为例,如果投资者将失败归因于不可控因素,那么投资者的自尊就不会受到影响;如果投资者承认股票投资失败是因为自己没有选出正确的股票组合,其自尊就可能会受挫。因此,投资者为了避免伤害自尊,在进行投资时要么从众,完全听从他人的意见;要么自我设障,随便选择股票。这样,他就可以在投资失败时有避免承担责任的理由。
(3)稳定性,即投资者要么将投资结果归因于能力、智力、人格特质等稳定因素,要么归因于运气、情绪等不稳定因素。归因于稳定因素能够对投资者的自信程度和自我效能感产生影响。如果投资者将成功归因于稳定因素,其自信和自我效能感就会增加;如果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其自信和自我效能感就会降低。失败归因则截然相反。
这些因素可以让人作出客观的、公正的归因,也可以让人作出主观的、偏见的归因。在实际归因时,由于投资市场中诸多变量的随机性、复杂性,因而影响投资结果的因素就不会只有一种。这样,投资者就很难作出明确的归因。而在寻找一个主要的原因,出于自我保护、自我防御的心理,人们就会倾向于将功劳“赏”给自己,将错误丢给别人。
表面看来,这种归因方法似乎对投资者并没有什么损害,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简单。
根据自我归因偏差理论,投资成功者常常将成功归因于个人的能力和英明决策,就会忽略了运气、政策、行情等因素的影响,进而高估自己的能力;投资失败者将失败的原因归于外部的、不可控的因素,虽然可以避免负面情绪的产生和自尊心受挫,但是不利于投资者认清自己的能力。
因此,不管是对成功投资还是失败投资的归因偏差,都会导致投资者不能正确了解自己的能力,也不能正确看清市场形势,为之后的投资实践埋下隐患。
Copyright 2024 乐阅读www.22i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