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信用是非常重要的。当信用受损时,人们的经济利益也会受损。
2009,上海某家媒体公司的总裁决定向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以下简称“浦发银行”)申请信用卡金卡。这家媒体公司已经在浦发银行开户,所有员工的工资都由浦发银行代发,因此公司总裁认为自己的个人信用度完全能够达到申请金卡的条件。
然而,他在填写并提交了自己的开卡资料后,却迟迟拿不到卡。经过一段时间的等待后才得知自己的开卡资料在经过上级审批时被截留了下来,因为他不符合申请金卡的条件。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该公司的老总曾经拖欠过水费。而这份拖欠记录就被挂在上海市个人征信系统上。按照当时浦发银行信用卡的申请规定,有不良记录的持卡人不仅不能申请透支额度高达10万元的金卡,甚至连开通信用卡普通卡也要受透支额度的限制。
拖欠水费的后果不仅仅是申请信用卡有难度,还会影响到生活中的其他方面。据统计,这位总裁之后进行的各方面活动还会受到各家银行和社会各行业的严格监控。这一切都只因为他在个人信用记录系统留下了“不诚信”(欠费)的“污点”。
不仅是拖欠水费,拖欠电话费等其他费用也会影响到个人的信用及生活。
有一位女士是广州某大型国有企业的中层干部,每月几乎有一半时间都在外地出差,她的家人经常给她长途电话,因而每月都需要支付1000多元的家庭固定电话费。
为了方便缴费,她办理了银行代缴费业务。这就意味着,银行会将女士家里的电话号码发给电信公司,当电信公司把女士家里的电话实际费用告知银行后,银行就会根据电信告知的电话号码和相关费用进行代缴,所缴付的费用从女士所用的银行卡中支付。因此,只要女士的银行卡中数额充足,女士家里的电话就不会因为欠费而停机。
2009年“五一”长假期间,这位女士在广州市郊区某楼盘看中了一套三室两厅的大房子,并托熟人通过“内部认购价”拿到了非常理想的折扣,只需要支付90多万元即可买下。
这90多万元虽然已经优惠很多,但是还远远超出了她当时手中拥有的现金总额。为了顺利买下这所房子,女士决定向银行申请按揭贷款。然后,在提交资料后的第三天,银行却通知她,根据有关规定,她的首付必须提高至五成,其贷款利率也不能享受七折优惠。
当时的银行按揭门槛明明是降低了(首付两成可享受七折优惠),为何却对这位女士这么苛刻,不但要提高首付,还不能享受最低利率?
对于这个问题,银行信贷人员的解释是:我们通过中国人民银行(简称“央行”)的个人征信系统查证,这位女士在近两年时间内已经有5次没有足额资金扣付电话费而被收取滞纳金的记录。根据规定,有不良信用记录者不能享受利率优惠。
在2009年,以商业贷款40万元、20年还清贷款为例,若不能享受利率优惠,即意味着要缴付利息款28万多元;如果可以以七折利率拿到贷款,那么20年所需要支付的利息只有不到19万元。两者相差近10万元。于是,这位女士就在无奈之下放弃了购买房子。
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伤害了“信用”,我们都很可能在关键时刻受到“不诚信”的连累。相反,如果我们一直用心维护了自己的信用,没有让它染上一丁点儿的污迹,那么我们就可以因它而享受到额外的经济利益。因为在经济活动中,信用也是一种财富。
1960年,28岁的阿克森已经拥有了一家自己的律师事务所工作。不过,阿克森却并不认为自己是一个成功人士,因为与众多的大富翁客户相比,阿克森实在是太清贫了。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阿克森决定通过银行贷款来建立自己的事业。
起初,阿克森找到离律师事务所不远的一家银行的借贷部经理,提出要借1万美元以修缮律师事务所。由于律师在美国的人脉非常广、地位非常高,因而这笔款借得非常容易,阿克森当时就拿到了1万美元的现金支票。
随后,阿克森进入了第二家银行,在那里存进了刚借到的1万美元。
当天下午,阿克森来到第三家银行,以同样的理由又借了1万美元,又在随后的1小时内将这1万美元存入了第四家银行。
三个月后,阿克森从第二家银行和第四家银行取出了自己在两个月前所存的本金和利息,然后又添一点钱连本带利地偿还了第一家银行和第三家银行的贷款。
在这个过程中,阿克森虽然损失了几十美元(与存款利息相抵后的贷款利息),但是却在四家银行建立了初步的信誉。
之后,阿克森又“玩弄”多次这种短期借贷和提前还债的把戏,而所涉及的数额也越来越大。于是,不到一年,阿克森的银行信用已变得非常可靠——凭着他的一张签条,就能一次借出10万美元。
有了可靠的信誉,阿克森又借钱了。不过,这一次却与以往不同。对于借来的钱他没有再存入另一家银行,而是购买了费城一家濒临倒闭的公司,然后用心经营,结果在8年后拥有了1.5亿美元的资产。
阿克森的这种致富方式是符合现代致富理念的。在现代,任何快速的、巨额的财富积累都是建立在借贷基础上的,而借贷则是建立在信用的基础上。
总之,在市场经济的年代,信用是最为神奇的致富工具。只要你拥有良好的信用,即使你没有一分钱,你也能通过借用他人的钱而变成富人。
Copyright 2024 乐阅读www.22i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