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其中,通货是指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充当一般等价交换物,包括铸币、纸币等有形实体货币和信用货币。通货膨胀即为一个经济体在一段时间内货币数量增速大于实物数量增速,而导致普遍物价水平上涨、单位货币的购买力下降的现象。它在经济学上的特点是整体物价水平持续性上升。举个例子,原本1块钱可以买2个苹果,现在却需要2块钱买1个苹果,即是通货膨胀的现实表现。
在通货膨胀的影响下,稳定的工作和收入并不能带给人们长期的经济保障。
一位名叫卡恩的男士站在一个百货公司的橱窗前,浏览店内形形色色的商品。好一会儿,他才发现他的身边还站着一位穿戴很体面、正在抽雪茄的犹太绅士。于是,卡恩毕恭毕敬地说:“您的雪茄很贵吧?”
绅士:“一支两美元。”
卡恩:“您一天抽几支呢?”
绅士:“10支。”
卡恩:“那么您抽多久了?”
绅士:“40年前就抽上了。”
卡恩:“天哪!您要是不抽烟的话,省下的钱足够您买下这家百货公司了。”
绅士笑着反问:“您抽烟吗?”
卡恩说:“我不抽烟。”
绅士:“那么,您买下这家百货公司了吗?”
卡恩:“没有。”
绅士:“告诉您吧,这家百货公司就是我的。”
不管怎么说,我们得承认,卡恩并不愚蠢,他知道勤俭持家、积少成多的道理,并能身体力行,从不抽2美元一支的雪茄;而且,他的数学非常好,算账算得非常快,一下子就计算出40年里每天抽10支2美元一支的雪茄,所花掉的钱就可以买下一家百货公司。不过,现实告诉我们,卡恩的做法并不聪明,即使节省了抽雪茄的钱,他也没能买一家百货公司。
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卡恩千方百计节省下来的金钱“发霉”了,还不够维持基本生活。而罪魁祸首就是“通货膨胀”。
1923年12月,德国发生了非常严重的通货膨胀,其物价指数达到了143000000000000(12个零)。当时,《伦敦每日邮报》的一位驻柏林记者,曾在一篇报道中写道:“我感到十分惊讶,因为这里的物价涨得非常快。昨天,我最常去的那家咖啡馆里一块火腿三明治的价格是14000马克,而今天居然涨到了24000马克。”
为了能让手中的钱尽可能地多买到一些物品,德国的工人们在领到工资后,会以冲刺的速度跑向商店,购买所能买下的任何东西。因为商店的物价随时都在上涨。这时,家庭主妇们都是推着满满一手推车的钱去购买食材,而小偷呢,也不再偷钱,而是趁这些家庭主妇不注意,将一车钱倒在地上,推着手推车就跑掉。因为一手推车的钱也买不来多少东西,还没有手推车有价值。
即便如此,德国通货膨胀的速度也未达到顶峰。到目前为止,通货膨胀的最高速度记录,是由当年的国民党政府所创下的。据历史数据显示,从1937年到1949年的十多年间,中国物价水平的上升是德国当年的900倍。
据说,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有一个夫妇自孩子出生的那年起,每年就存下一大笔钱,以作为孩子未来的教育费用。结果,等到孩子18岁时,他们将全部存款取出,却刚刚够买一块生日蛋糕。
如此严重的通货膨胀对中国人来说,早已经成为历史了。但是,即便到现在,我们还生活在一个通货膨胀的经济世界中。自2000年以来,中国历年的通货膨胀率分别如下:
2000年为0.4%;2001年为0.7%;2002年为-0.8%;2003年为1.2%;2004年为3.9%;2005年为1.8%;2006年为1.5%;2007年为4.8%;2008年为5.9%;2009年-0.7%,2010年5.1%,2011年预计为4%左右。
从2000年至2010年这11年间,中国官方公布的通货膨胀为23.8/11≈2.16。不过,这个数据虽然是却未必准确。如果大家按政府公布的数据去计算,过去30年物价并没有我们感觉到涨的这么多。
如果我们以理想状态,即按每年的通货膨胀率为3%,来计算100元的价值,那么30年后这100元的实际购买力只有41.19元。这只是理想的状态。在实际状态下,人们手中的货币贬值或许会更快。毕竟,未来中国的通货膨胀长期维持在3%左右是非常困难的。这是因为,一个国家或经济体总是会由于一些原因出现财政赤字,而要弥补这部分赤字就需要发行财政货币。由于财政货币并不符合商品流通的需要,因而会造成市场上货币过多,进而导致通货膨胀。
根据世界各国的历史数据,我们可以发现,除了当年欧洲黑死病时期以外,几乎所有的通货膨胀,都由于政府的滥发货币所造成的。而政府在滥发货币之时,似乎都有看上去“不得不”的理由,是“两害相权取其轻”的结果。因此,虽然通货膨胀会“吞噬”人们手中的财富,严重者甚至有可能毁灭整个国家,但政府却无法对发行财政货币的要求说“不”。
既然如此,我们就该明白,即使把金钱存入银行,我们还是会受到通货膨胀的危险,没有办法变成富人。而要抵御通货膨胀对财富的影响,我们就需要让财富的增长速度超过通货膨胀的速度。这就要运用储蓄存款以外的工具——投资。
Copyright 2024 乐阅读www.22i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