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14-08-11 作者: 孙科炎
前言

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华通咨询心理研究中心陆续创作并出版了一系列应用心理学的图书,涉及组织沟通、社会交往、职业心理素质等各个方面,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认可。但有一点遗憾——这些图书并没有系统的规划,因而略显零散,无法让有兴趣的读者窥知心理学在各个应用领域的全貌。这套书,是我们为弥补这一遗憾而做出的一次努力。

近几年,心理学受到了普遍关注,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心理学对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对某个心理问题、心理学原理、心理活动机制的把握和洞察都可能广泛地影响到个人的家庭、职业、社会生活,正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但是,普通大众读者与专业心理学知识之间始终存在着一条鸿沟。

专业心理学知识是作为一门科学存在的。过去,很多人可能认为心理学很神秘,和普通人相距甚远。其实,心理活动也许很神秘,但心理学的研究并不神秘,而是复杂。它更像是逻辑测算一样,需要复杂的实验设计、严谨的推测论证、各种可能性的分析、比较、重复性验证等等,最终尽可能精确地呈现研究结果。所以,专业心理学研究及相关著作可能并不如大众读者期望的那样简单易懂,至少不会是想当然的那样充满乐趣。

这无疑是很多大众读者无法深入理解心理学专业研究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看到,心理学大家们有许多严谨的专业著作,但这些著作鲜有人真正能够看完,更别提深入理解其中的每一个心理学理论了;我们更看到,专业的心理学研究所提出的各种各样实用的、严谨的心理技术,人们也未必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感受其中的奥秘。

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华通咨询心理研究中心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组织了一批专业的心理学研究工作者,试图将那些晦涩难懂的心理学专业知识,以贴近大众读者阅读习惯的方式呈现出来,搭建一个从专业心理研究到大众心理读物的桥梁,这也正是华通咨询心理研究中心的使命。

现在,我们把这一使命的初步成果——“《学心理,用心理》系列丛书”呈现给读者。并且,我们将不断地推进这项工作,读者朋友也将不断地阅读到我们的作品,希望我们的努力能够让您满意。

这套书是我们再次努力的起步。这套书也是读者初步了解心理学的一套基本的普及读本,确切地说,是心理学在不同应用领域的普及读本,这些领域包括个人修炼、婚恋、职业、社会交际、管理以及领导等等,共计14本。

回忆起来,从计划做这个工作开始,到今天正式出版,我们始终坚持以下几个基本思路——这些思路也正是这套书的价值所在:

(1)科学性和专业性。本系列图书创作出版的目的之一是普及应用心理学的专业基础知识。我们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听说过心理学的一些知识,也可能通过自身的感悟或多或少了解一些心理活动的状态,也许你的理解与本书所阐释的内容未必完全吻合。

但是,专业心理学研究的目的在于揭示心理现象背后的各种成因,它们也许是深刻的,也许是简单直接的。但无论它们是什么,我们都以专业心理学研究为基础。换句话说,我们尊重心理学家们的研究成果,并以他们的研究结果为依据讨论各类问题——我们的目的在于让读者最大限度地接近原汁原味的心理学研究成果。

(2)通俗易懂,可读性强。如前所述,专业心理学著作对大众读者来说确实有些晦涩难懂,或者即使易懂,也缺乏可读性,这阻碍了读者阅读的欲望。而我们这套书试图修正这一不足,在尊重科学性和专业性的基础上,尽最大努力保证内容的可读性。

(3)侧重于实际应用。心理学是一门讲求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科,这套普及读本同样讲求解决实际问题。在这套书中,我们虽然讨论了某个领域的基本心理特性、基础心理要素,但我们的重点仍是讨论如何用心理学方法改变自己的心理、行为,乃至生活和命运。实用性,是本套书的重要特色之一。我们侧重于实际应用,所以书中的大部分内容,是围绕着心理学方法论展开的。

(4)尽可能体现应用上的全面性。每一个心理学知识、原理、方法,在不同的应用领域都有它的特殊性,比如同样一个心理学定律,在组织管理活动中与在个人生活中可能是两种不同的解释。为了让每一个应用领域的心理学知识和方法都独立地、全面地得到阐释,我们完全按照应用的标准选择每一个“知识点”,这中间可能出现看似重复的收录,实际上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读者朋友要加以留意。

回过头来看,这套书的创作和出版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落笔之际,特别感谢华通咨询心理研究中心的所有同事,因为他们的努力才有了这样一套完整的书稿;同时,也感谢中国电力出版社的同仁,没有他们的支持,要让这一套书如此顺利出版几乎是不可能的。当然,最重要的是感谢读者朋友们,正是读者朋友们的热情支持,给了我们所有工作人员共同努力的目标和动力。

由于笔者能力有限,书中难免有不足,诚望读者朋友们谅解并提出宝贵意见!

孙科炎

2011年3月于北京

人人都希望成为富翁,但并不是每个人都知道如何创造财富。

著名商人·乔治克拉森说,财富就像一棵树,是从一粒小小的种子成长起来。你积蓄的第一个铜板就是你的财富之树的种子:你越早播种,财富之树就会越早成长起来;你若能以不断的储蓄悉心地呵护这棵树,你就可以越早地在它的树荫下乘凉。

积蓄只能算是创造财富的第一步,而能让一个人由贫民变成富翁的,却是第二步——投资。

说到投资,很多人最先想到的一个词语就是股票,然后想到“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最后会摇摇头表示不愿意踏上这条路。

的确,股市是一个折腾人的场所。更准确地说,是折腾人心的地方。在股票市场奔波的投资者,与其说在与市场博弈,不如说是在与自己的内心世界博弈。因为不管他们的智商多么高,在自己熟悉的专业领域取得的成就有多么大,在股票世界里也可能会折戟沉沙。中外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如牛顿、爱因斯坦、罗斯福都是实例。牛顿更是在投资惨败后说:“我可以精确地计算天体运行的轨迹,却无法计算人性的疯狂。”

其实,股市并不是投资的全部。但却是投资的缩影。人们在股市中的种种心理表现,在其他投资活动中也同样会出现。因此,不管人们投资的是什么,投资失败的关键原因都是缺乏理性和清醒。

从买入投资大门的第一步起,没有谁能够避免经历以下三个阶段的心路历程。

在第一阶段,人们希望且相信自己能够在这个行业里轻松发财。这时候,人们沉湎于财经报道中的一些极端的、一夜暴富的事例中,幻想自己可以像报道里的主人公一样在一年内或者一月内甚至一天内获得成千上万倍的财富,然后携手家人漫游世界,悠闲自得地享受人生。

殊不知,一夜暴富的只有少数的几个人,成千上万的投资者都要面对金钱瞬间蒸发的痛苦。也许正因为如此,投资者的这些美梦并不会维持太久,很容易从变幻莫测的市场中惊醒,在明白“风险”两个字的含义后进入第二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人们在经历了最初的市场洗礼后,会承认自己距离成功非常遥远,但还是会固执地相信,那些在投资市场中生存下来、掘得一桶一桶金子的高手,一定有一套百战百胜的秘籍。这个秘籍可能是一个分析软件,也可能是一个计算公式。于是,他们开始花费大把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去寻求这一秘籍。在经过多次的寻找、尝试、失败之后,人们才会明白,投资世界里根本就没有秘籍,一直以来孜孜以求的都是海市蜃楼。这时,一些人会放弃,从投资市场上彻底离开;一些人,却会领悟到投资的精髓,进入第三个阶段。

这是最高级的阶段。能够到达的人并不多。但凡能够到达的人,都已经建立了一个适合自己的交易系统,他们不再一味地追求短期利润,而是努力在概率的基础上取得长久稳定的盈利。身处这一阶段,人们对输赢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态度,不会因为短期的波动而兴奋过度或者惶恐不已。当然,他们也通常能获得期望的财富回报。

可见,能否成为优秀的投资者,关键在于能否了解投资市场的真谛、在投资实践中消除诸多人性弱点。

为此,我们以投资学、心理学、统计学、数学概率论、经济学、逻辑学、管理学、保险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作为知识体系,创造了这本书。

本书共分八个方面的主要内容,依次讨论了投资原理、不投资的原因、投资的必要性、投资的风险、购买方法、卖出心理以及整个投资过程中蕴含的投资陷阱,旨在让读者了解财富的运作规则、投资的必要性以及投资的风险,从而找出科学的、适合自己的投资策略。

最后,希望这些投资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能让读者更了解自己,认识自身存在的投资问题,做出更加理性的投资决策。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