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突厥赛马本是平常的事情,只要随便找个校场,两个国家分别派出既然塞一场就行。可如今李世民却在满朝文武百官面前说出此事,他显然很重视此次赛马,更可以说,是在给自己的臣子下达一个必须胜利的命令。
这时,负责管辖此事的兵部尚书走了出来。他顺着李世民的意思,道:“突厥人向来以马背上的名族自居,自认在骑术方面不输任何人。但若论骑马射箭,我大唐亦不输他,老臣觉得,当可以同他们一战。”
这话比较长自己的志气。李世民点头道:“那就这样定了,分别从左右两路大军中挑出一人参战,当然,为了鼓舞士气,剩下还有一人,应当从在场诸位爱卿中又挑出,作为第三局的比试。”
三局两胜,已经从两路大军中挑出一人,还剩下一个,理应从朝中文武百官选出。李世民此举,也算统筹全局,不过,要是前两句都胜利了,那最后一人无非是去走过场,耍耍威风罢了。
朝中多半都是跟着李世民南征北战过来的臣子,要说披甲上阵,比赛骑马什么,那绝对没有问题。只是他们年纪都比较老,这种事情自然留给了下面的后生。
在这群朝中新秀中。不会骑马的不再少数。李世民才说了要鼓舞士气,立刻就有人前来报名,道:“圣上,臣自愿请缨出战。”
前来说话的事侯文海的儿子侯君集。这个上届文武双全,曾经叱咤朝野的状元郎,在高荀还没到长安之前,他是很受李世民器重的。只是如今来了个处处都压他一头的高荀,侯君集以前耀眼的光芒瞬间就被遮盖,他几乎都已经被众臣忘记。
有人出来请缨,李世民自然是高兴。
“圣上。下臣也愿意前去试试。”
在侯君集说过之后。站在高荀这列事今年和高荀赐同榜进士出生的平江县王文生。这个王文生可不是普通的文弱书生,也是个文武全才的人,由于会一点武功,加上叔父是刑部官员,在科举之后,他就被安排到刑部,总的来讲,是个有实力,有后台的关系户。在朝堂上自然敢同侯君集当面叫板,如此能争取表现自己的时候,又有现在绝佳的机会,谁都不愿意轻易放过。
“看来还是年轻人有干劲。”李世民呵呵一笑。他说这句话的时候,目光微撇高荀一眼。道:“如今两位爱卿都想要请缨作战。朕到要想个好办法选出一人。”
李世民思考一番,未果。又道:“众爱卿,不知有何好办法?两位年轻的爱卿都愿意出战,朕还真是为难了。”
他说过之后,下面有沉不住气的臣子,本想替圣上出主意,干脆让二人赛马一场就可以分高低。只是这个办法等于没说,因为在场随不知道。李世民现在存心问话,目的只想让他的臣子能够想出更好的办法,最好就是能现场辨别出来那种。
可事情恰恰相反。想简单的办法容易,但稍微复杂的一点,脑袋就没想到点子上。
众臣哑然。他们或许脑中有个模糊的主意,只是不能准确用语言表达出来,未免在人前闹笑话,干脆沉默不语。
高荀本来也学庙堂上,那群老头沉默。谁知道后背突然被人推了一下,他竟不由自主的站出列?
“高爱卿是否有话要说?”高荀虽是移动一小步,但一直都在观察他的李世民已经扔给他一句。这就由不得高荀躲躲藏藏。
好你个老杜,回家休养几天,居然学会拿我当挡箭牌了。高荀咧着嘴,骑虎难下道:“恩。下臣的确有话要讲。”
李世民笑的很阴险。示意他可以讲。
高荀只好一五一十,道:“臣到有一个办法,可以很快选出他们两人谁最合适。”
李世民已经料到高荀只要站出来,这事十有会顺利解决。他并没多少惊喜,道:“那你就当着众大臣的面讲出来。”
高荀先走到王文生面前。问道:“不知道王大人平时最喜欢骑的马匹脚力如何?”
“不算太好。也就两百里路程。”王文生如实道。
高荀呵呵一笑,又走到侯君集面前:“那敢问李大人的马匹脚力又如何。”
李君集冷哼一声,他的坐骑可是一匹千里马,虽比不上突厥汗血宝马那么耐劳,但单论脚力比王文生有过之而无不及。对高荀这个问题,侯君集有些不屑,道:“我的良驹,足足有数百里的脚力。从这里到东都洛阳,只需一天的时间,就可以来回。”
高荀不知道侯君集说的是否夸张。他听过两人的回答后,稍稍分析一下,便道:“圣上。结果已经出来了。”
李世民搞不懂高荀在玩什么把戏。听他说结果出来,他还不知道高荀只问了个马的脚力,难道就能分出胜负?李世民好奇追问道:“那还请高爱卿出,大家都疑惑着的。”
高荀并不隐瞒,他好歹在国子监猥琐老头那里学过几天关于马的常识。知道马的速度和脚力有莫大关系。面对众大臣齐齐注视的目光,高荀尽量轻松。道:“各位大人或许都有所体会。但凡脚力比较持久的马匹,都是过了半数路程之后才会越跑越快。而我又观察了王大人和李大人两人,显见王大人的身体略显单薄。各位大人试想一下,王大人在马匹和身体占一定优势因素的情况下。那胜出的机会就相对较大。不过,我这些只是猜测,诸位大人若不相信,大可去外面让两位大人比试比试便可真相大白。”
高荀轻描淡写就将李君集给打压了。这让李君集心里藏着很大的火气。
“圣上。下官愿意同王大人在殿前比试,还请圣上恩准。”李君集不管高荀如何打压他。反正只要同王文生比试之后,究竟是否如高荀所说,一切都是未知数。
李世民也不相信高荀所说有多少依据。见下面众大臣也有让他们比试,测试高荀所说是否真假的想法。李世民没有拒绝李君集的提议,道:“准奏!”
李君集一阵高兴。今天他要是赢了王文生,那无疑是直接打了高荀一耳光。这口恶气出的相当的爽快啊。
他立刻请辞回家准备。王文生也同时告退。
好在太极殿前是一条九尺宽直通玄武门的通道。以此为起点到玄武门作为终点赛马距离不算太短,应该能比试出结果。不一会儿工夫,当李世民领着众文武百官,来到太极殿前通道边,得到恩准的李君集和王文生已经分别从宫外骑着自己的马前来。
此事既然是高荀引起的,自然不能由他做裁判。李世民把兵部尚书叫出来,作为裁判主持这场赛事。两位参赛人已经准备妥当,只要站在旁边的兵部尚书一声令下,他们就可以挥鞭跑向终点玄武门。
李君集此次是打着报复高荀的念头参赛的。他勒着缰绳,胯下的骏马早就发出清脆嘶鸣,大有随时准备箭头一般射出赢得胜利。而和他并肩而立的王文生,则是骑着一匹毛色不光鲜的老马,不骄不躁的等待着。
兵部尚书走到两人后面。很正式的说一声:“起!”
“昂!”
先后两声不同程度的悲鸣,李君集和王文生几乎同时如同射箭一样跑了出去。
众大臣眯着眼睛看着眼前两人绝尘而去,由于比赛的道路是笔直的。所以他们很清晰的看见两人一前一后的跑动轨迹。
李君集在起跑的时候,虽然机警,占了先跑的优势。可是他胯下的马匹,是一匹千里马,正如高荀所说,通常情况下在开头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不会跑多快的,因为这是千里马的特性。而王文生的马却恰恰相反,本来就是短脚程马力的马匹,从出发到跑动的时候,如同一步突然静态加速的跑车,嗖的一声就射了出去。到现在已经超过李君集的马半个马头。
李君集一看对手的确已经略胜他一筹。他顿时心理面慌乱起来。他不停挥着鞭子鞭策胯下骏马,其心狠程度甚至都能看见他发狂般虐待自己的坐骑,在那原本雄峻的马身上留下了数道红红的鞭痕,不得不说他为了胜利,虐待坐骑的心也太狠了。
从太极殿到玄武门不算太远,距离比赛结束也用不了多少时间。没过多少时间,这次多余的殿前比试也然结束。而王文生总算不负高荀的猜测赢得了比赛。垂头丧气的李君集不但痛失自己良驹,甚至还一度挫败灰心丧志,让他自己觉得从今以后,他这辈子都不敢再高荀面前讨得半点便宜了。
李世民显然也看见了比试的答案,果真如高荀所说,在中短途比赛跑中,王文生的确占得优势。但倘若李君集要是肯换一匹脚力较短的马匹,说不定此次比赛他也不见得输。怪只怪李君集没有深入去研究马匹,只知道能跑千里的,当然是最优秀的,而忽略了马同人一样,也需要量力合理运用的。
李世民欣赏的望了高荀一眼。将王文生叫道跟前,道:“此次出战,就由王卿家带种文武百官出去迎战高丽。记住。不许输,只许胜。”
王文生听明白李世民的吩咐。无论前两局胜败,至少他这局也一定要赢。这就是李世民,脑子里永远装着别人猜不透的想法。就算三局两胜,他也愿意三局都全部胜利,这样才能打击突厥人的挑衅。或许,那更是随时对突厥发动战争的预警。
和突厥的赛马比赛定在三天后。自从那次端午节校场比武之后,左右两路大军虽被整合变成一支独立军队,设立单独的大帐。但并没有选出主帅,照以前的编制双方元帅依旧各司其职。这可能是李世民采取渐进融合的办法,最大程度让原本管理不同的两支大军,能够有一段时间相处,待以后整编三军的时候,也不会像以前那么难办。然而为了此次比试,李世民毅然将比赛的场地选在已经整合的两路大军共同的校场中。其目的,也想看看,经过两月的磨合,两路大军在对战上是否已经完全协调。
在此其间,已经担任户部尚书的高荀,去了他的户部任职。
户部办公的地方,就设在尚书省旁边,和其余五部毗邻。由于户部是掌管全国财政、税收之事,相对其余五部,户部的人几乎都是那种整日和数字打交道,大多被折磨成一副死气沉沉的没多少生气怪人。
高荀办公之地,是单独的一间屋子,这是专门为尚书大人准备的,平日除了汇报工作外,下面那些忙于搞数据统计的官员,是不会轻易前来打搅,除非是重要问题,一般情况下,他这个户部尚书的工作,还算清闲。
不过。在高荀去户部任职的前两天,下面的官员就将厚厚一叠关于最近几年大唐年度税收和财政支出的明细账目本子拿来摆在他面前让他过目。由于前任虞尚书赫然辞世,户部数年没有尚书,这些事情,以往都是尚书令杜大人处理。现在有了才来的尚书大人,这些东西,当然都要交给他看过之后签字印章,方能修订好放进户部的专门设立的档案室中,以待以后复查时所用。
好在高荀前世是理科生,对数字之类的账目,基本上不会有太多抵触。他高效率保质量工作,在短短两天时间内,就将户部积蓄数年的账目全部看完。确定账本无误他统统签字盖章之后,便将这些账目本子放置一旁。然后拿着笔在书案上写了些东西。待写完之后,他又让外面看守的侍卫把户部所属下面三位重要主事官员,度支郎中,金部郎中,仓库郎中,都叫进来开一个简短的会议,也好安排接下来的工作。
三位主事郎中分别从外面进来。除了度支郎中年纪稍微大一点,其余二位郎中都是中年模样,不过,给高荀的感觉,这三人就和他当年在北大读书时,遇见那些北大数学系的人同等模样,少言少语,脸上不见有多少笑容。典型一派严谨的作风,恐怕是长期和财政税收打交道,养成的惯有精细不苟,就连见长官都是不容有一丝一毫的马虎。
这三位郎中大人在高荀到户部那天,他就已经认得。年纪较大的是王大人,现任度支郎中,是户部下属官员,负责掌管天下租赋、物产、水陆道涂,岁计支出等多种直接和国家经济相挂钩的事,算的上户部中最重要的一个部门。而年纪不大的李大人,和瘦高微黑的何大人,则分别是金部、仓库两个部门的郎中。原来本还有位老侍郎大人管理这三个部门,可是老侍郎如今也带病在家休养了两年,很久没到户部,所以,久无尚书,又无主事侍郎的户部,在这三人竭力管理下,没做出什么重要成绩,但也没有出任何差错。但今天新来的尚书大人突然召见他们,此三人到是没有拿出傲慢或者居功至傲的态度去搪塞他,来到高荀专门办公的地方,三人年纪虽然比高荀大,仍旧行了下级参见上级的礼仪。
高荀让三人分别坐下。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他到没这个想法。刚才看了一下户部的所做账目明细,比起自己龙帮那个私人经营的账目,上面所记极尽详细,账目条理清晰,让人一眼就能看出,大唐每年在那些方面是花了巨额经费,某些方面还有所欠缺,高荀现在才接手户部,显然需要这样的人才,他才能稍微清闲,所以那什么放火以表新官威严的事情,他还没那么傻去做。
三位大人对高荀没有同那些年少得志就耀武扬威的人一个秉性,反倒不喜不怒,对他们还算客气,这让三位大人嘴上不说,心里却暗叹新上任的尚书大人不简单,怪不得年纪轻轻就深得圣上宠信。
高荀没有去揣测自己手下的心思。他又拿着两天前王大人送来的户部账目。对着上面某些记录,提着自己的意见,道:“刚才我看了眼上面所写,基本上没什么差错。只是某些关于数字的记录,实在是太过详细,今日将三位大人叫来,除了大家相互更深层次的认识。还稍微提一个建议。”
三位大人明显吃惊。两天就能看完大唐近五年来有关全国税收极其支出账目明细,如今的大人还真是天生做户部尚书的料子。要知道,这几本账目,光是让人统计就用了几月的时间,如今在尚书大人眼里,不过两天就全部看完,他随时谦虚说粗略过目,其实已经吓的人不轻。
高荀亲自将刚才所写的东西交到三位大人手上。“刚才我见户部的官员们所记的账,都是用现今大唐文字所撰写。这种记法,略微复杂,你们手上所拿,是我先前写的一种西域国家用来记数的数字,叫阿拉伯数字。若用这些数字来计数。那以后,我们户部在做帐的效率上,就会更加的精细快速。三位大人请先自己观看,如有不懂的地方,我自当尽力解惑。”
先前看了遍账本,上面所记的账目虽然看的清楚,但那都是采用现今大唐用汉字书写的作为计数的方式,若采用阿拉伯计数,那无疑在这方面是一种改进。
三位大人都是常年和数字大交道的人。高荀在纸上不但写出那十位奇怪的数字,还用文字举出一些例子,他们很容易就理解那十个数字在现在大唐汉字中分别代表什么。他们都暗自感慨,如此书写,当真简单不少。看来这个尚书大人并不是溜须拍马才上位的,心中果然有莫大的真才实学,否则不会才来户部两天,就会做出如此有意义的改革。
虽然知道,高荀此举为户部在有关数字书写上省下不少时间。不过,此事要进行推广还是十分困难,毕竟单单一个户部就有上百官员习惯了以前的计数法,可能一时还不能适应。三位大人中,资格最老,也最有话语权的王大人并不是不配合高荀工作,道:“大人此举的确是开创我户部的先河。但不说户部,就连长和户部打交道的工部、礼部、兵部、刑部、还有尚书省,某些时候,都会到户部借去一些账目翻看他们一年中所支出的费用,我们若采取用你所说的用阿拉伯数字计数的方法,恐怕其余部门的官员不能明白其意思,这在交流和接受尚书省审查的时候,也是相当重要的难题。我们如若要想推行,必须让三省六部所有部门的官员,都学习阿拉伯数字,才能让我们户部以后的账目能够让他们看得懂,如此改革,是否太过牵一发而动全身了?”
王大人也是通过方方面面考虑才说了此话。这的确是个难题。不过,不用高荀过多思考,他立刻就想到解决的方法,道:“依下官看,此事要想推行。只需大人向圣上写一道奏折。从三省六部中,抽出一些官员,分别派遣到大唐才在东都洛阳,和长安国子监两处书院设立全国示范性办学点中,学习阿拉伯数字的计数方法,不出两三年,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好办法!”高荀猛拍大腿。看来自己户部中,还有如此见识超群的人。居然想到让朝廷官员派遣出去再学习的办法。不愧是多年和数字打交道的人,逻辑思维简直缜密啊。他如获至宝,道:“王大人所说不错,明日我就上书圣上,若能办成此事,王大人功不可没。”
王大人不敢居功,道:“没有高大人的砖,那会有我的玉引出。不知道大人看过我们户部近五年的账目,还有没有建议要讲,下官也趁此让人修改,以便以后存档所用?”
高荀没什么建议,他知道这些账目都是经过上面审核的账本。出不了什么差错。他笑道:“我哪有什么建议。上面所写,已经极尽详细,有关各种纹银支出明细及全国州县税收都记录在案,以往搁下的任务,今天全都已经解决,不知道下面我们户部需要做的是什么?”
算是把以前户部尚书空缺,因而遗留的工作今天一次性全部解决,接下来该做什么,高荀初来咋到,并不清楚户部的日常规则,更对尚书所要做的事一无所知,眼前的王大人在前任户部尚书尚在时就一直当他的手下,自然熟悉尚书应该做的事情,高荀不耻下问,王大人甚感惶恐,道:“大人每日所需做的事情,便是查阅由我们三人递上来的账目,然后签字盖章。不过,圣上说过,让大人替他巡视江南,在大人不再的时候,这些事当然就由下官来完成便可。”
王大人不说。高荀还差点忘了此事。看来自己下来还得准备准备下江南的事情。他这次可是奉李世民的命令衣锦还乡,江南富庶,账目上记载每年的税收都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他高荀此次可是捡着大便宜,可以带着众位家眷,领略当年隋炀帝三次下江南那种澎湃的心情。领略风骚无数啊。
Copyright 2024 乐阅读www.22i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