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大唐狄公案伍(36)

10个月前 作者: (荷兰)高罗佩
第231章 大唐狄公案伍(36)

第231章 大唐狄公案·伍(36)

两位宾客坐在茶几边,见狄公进来,赶紧起立相迎。年长的一位走上前来躬身施礼,那该是吴员外了。他的脸瘦长,菜黄色,颔下有一小撮山羊胡,和长长的上髭很不相称。他身穿一件深蓝长袍,上面镶着金线绣的花纹图案,头戴高高的方形黑纱罗帽,帽前檐有一块绿玉饰物。狄公对他致辞问候时,注意到另一位客人站在他身后。那人比吴员外年轻,宽肩阔背,体干丰伟,团脸有点儿灰黄,短髭浅须,眼睫毛却分外重。他身穿灰色礼袍,头戴商人小帽。

狄公让这位前任官员就座,自己坐在贵宾的对面。钱庄掌柜依然立在吴员外的座椅后。马荣和洪亮离开一点儿距离,坐在矮凳上。

手下人上了茶,狄公呷了一口,重又坐好,和颜悦色地开了口:“吴员外今天一大早光临本衙,一定有要事赐教。”

吴宗仁目光阴郁,怔怔地看住狄公,说:“老朽今天贸然来见狄大人,只为的是打听小女的信息。”见狄公有点儿愕然,连忙又解释说,“小女正是县衙张贴告示寻找的小玉。我在昨夜见到告示,急于了解衙门官差是否已打听到小女的下落。”

狄公欠了欠身,替客人又倒了杯茶,顺口问道:“恕我稍后相告。但敢先动问一声,为何特地由李掌柜陪吴员外同来?”

吴宗仁道:“此事其实与李相公也有关。老朽已将小女许配给李相公。行过聘礼一个月后,小玉突然失踪。虽然尚未完婚,但老朽已经视李员外为东床快婿,所以令他同来,犹祈大人明察。”

“原来如此!”狄公从袖筒中取出折扇打开,慢慢扇动。有顷,狄公方开口道:“凡百事情,均发生于去年,即我莅任之前。因而我所得之消息,大多系传闻之词。至于文档材料,并无确切记载,虽曾检阅却一无所获。尚希吴员外就令爱失踪一节,略述一二为幸。”

吴宗仁皱起了眉头,骨瘦的手捋着山羊胡子,神色已略为平静一些,遂缓缓地说:“老朽膝下唯有小玉一女,兼以小女容貌端丽,性格温柔,所以一向把她视若掌上明珠。小女最为喜人处,还是她生就的玲珑心窍和过人聪慧。三年前发妻亡故后,父女相依为命。十八岁上,由老朽做主提亲,将她许配给了这位李玫相公。李相公家道殷实,为人本分,饱谙诗书,又俱是北方乡亲,对我也多有钱财上的资助。老朽对其颇为满意,小女也觉终身有托,心中喜悦自不必提。想不到风生萍末,节外生枝,出了意外。舍下原雇有一名书记,掌管府内文案之事,叫杨茂德。此人系本县人士,入过县学,是名庠生,只因家中穷困,无以为继,才断了科举之念,觅职谋生。中人对他保荐颇力,故老朽聘留在家中。谁知这厮实为无赖,反而三番五次挑逗引诱小女。老朽察之不明,防范不力,实在惭愧至极!”

李玫张嘴正想插空递上话来,被吴宗仁摇头制止。

“李玫,你且不要多嘴,待老朽自己一一道来。可怜小女兰心蕙质,幽谷白雪,不染一尘,不谙世事,渐渐让杨茂德得了手,诱小女上了圈套。时在去年九月初十,我告诉小女,第二天准备去观音堂上香求签,问个良辰吉日,好让她早日与李玫相公完婚。谁知小女突然撕毁婚约,执意违抗,老朽再三追问缘由,她才吐露真情,原来她早已私下和杨茂德这厮订了终身。唉,家门不幸,出此不孝之女!老朽顿时气得三尸暴跳,七窍生烟,立即命家人带上杨茂德,以便追问个究竟。谁知那厮碰巧外出,老朽一肚子怨毒全部倾泻在小女身上,痛斥她鲜廉寡义,无耻之尤。试想当时情景,是可忍孰不可忍?不料小女受骗太深,执迷不悟,见老朽一改平时之宠爱,如此劈头盖脸痛骂,当时就哭奔而去……”

话语及此,吴宗仁啜了口茶水,悲怆地摇起了头。

“不料老朽再次酿成大错。我私下以为,小玉会去她姨母家暂住几日,她那姨母是我先妻之妹,她家离我宅第不过几条街的路程,她十分疼爱小玉。等小玉向姨母吐吐委屈,气消意平,自然会回心转意,次日早晨便会回到家来,向我认错。所以当时虽然牵挂,却并未过分当真。谁料过了中午,小玉并未回来。我令家人去姨母家,问讯方知小玉并没有去那里。至此,我才意识到事情不妙,一面将杨茂德叫来盘问,一面派人四处寻找。谁知杨茂德那厮竟然矢口否认,咬定他与小玉绝无任何瓜葛,更没有私订终身、偷结鸾凤一节,当然也不知她的去向。据查问,小玉离家出走的那晚,杨茂德这畜生确是在一家妓院过的夜。小玉不在,毫无对证,此外也没有找出半点儿可疑的证据,我只有忍气吞声,借故把杨茂德辞退了事。同时也急忙召来李玫员外,不惜银两,遣人四下各处寻找,却再也不见丝毫音信。小玉离家时没有留下只言片语,如今推想起来,恐怕是在去姨母家的路上出了事……”

狄公问:“吴员外当时为何不报官?官府衙门处理这类失踪案件,措施当得力许多。”

吴宗仁长叹一口气,说:“老朽虽赋闲避居在此,毕竟是簪缨世族,诗礼传家,最重令名体面。小女为私情出逃,是何等样的丑事,掩盖尚且不及,哪里还敢张扬?只好自己暗地里查访。再说,前任县令又不像大人这般明镜高悬,洞察是非曲直,诚恐失踪之人尚未找到,反而劳师动众,弄得沸沸扬扬,丑声四播,叫我怎生自处?在这一点上,我那女婿和我的看法是相同的。”

“狄大人在上,小人不怕见笑。”李玫终于有机会开了口,“变生不测,蒙此失妻之难,固然羞辱痛苦交加,但小人痴心不改。无论小玉小姐遭遇什么,只要她人还在世上,小人还是诚挚如初,愿和她践履婚约,永结百年之好。”

狄公的态度有点儿冷峻,说:“你的至诚可嘉,但你当初没劝说尊翁及早报案,却是错的。如果当时马上禀告县衙门,也许就好办多了。”

吴宗仁对李玫这种不识时务的表忠颇为不耐,扫了他一眼后便急切地问:“狄大人,那县衙现在是不是已经有了小女的信息?万望赐告二一。”

狄公放下折扇,从衣袖中取出一叠字条,一边打量着,一边寻找记着马荣从塔拉那里得来的消息的那一张,然后问:“小玉小姐可是生于庚戌年五月初四?”

吴宗仁点头:“不错,不错,户籍档案里也有记载。”

“吴员外所说极是。不过非常抱歉,眼前官府掌握的只有这一点,即她的生辰和岁数,此外并无更多的情况可以奉告。一旦我们的查访稍有眉目,就会立即通知你们。希望你们翁婿二人不要过度操心,也切勿期盼过高。目下所能奉告的也就如此而已。”

“狄大人尽可按你认为合适的方式处置此案,”吴宗仁的口气听来有点儿生硬,“不过在下仍有个小小的请求。一旦官府的调查到了大人认为应当采取行动的阶段,请让我事先过目一下证据。若能如此,老朽不胜欣幸之至!”

狄公品着茶,他尚不清楚吴宗仁这番话是什么意思,这一要求看起来相当过分。他放下茶杯,说:“如果符合办案的程序,我会考虑照办的。我想——”

但吴宗仁突然站了起来,说道:“多谢大人!李玫,那我们告辞吧。”

狄公也站起身来,将他们送下衙厅正门的台阶,然后极不经意地对李玫随便提了一句:“李掌柜,听说你的胞弟李珂画得一手好丹青。”

李玫点点头,脸上的表情相当尴尬,回话也就显得直来直去的:“回大人,小人对绘画几乎一窍不通,一无所知。”

狄公不语,也不再追问下去。接着,由洪亮将吴、李二位直接送出。

马荣见吴、李两人转出衙门庭院的月洞门,就按捺不住,兴奋地说:“大人,如此说来,小玉还有可能活着?那个紫檀木盒里的纸条果然不是虚构的。老天爷,下一步我们该如何办?”

“马荣,你无须如此着急!”狄公把茶杯推至一边,擦了擦汗涔涔的前额,“我有一种奇怪的潜在感觉。强迫吴员外这样的士绅说出所有的细节,当然不够礼貌,可……咦,怎么是老管家?有什么要紧事?”狄公正待说下去,忽一眼看见自家私邸的老管家步履匆匆地赶了过来,因而十分惊讶,脸色也就沉了下来。

老管家上前请了安,禀道:“闺房中有点儿非同寻常的事,所以大夫人让我来走一趟。”

“有什么事,你就说吧!”狄公道。

老管家说:“刚才三夫人去看望大夫人,带给她一个封好的名帖,说是后门来了一位坐轿子的贵夫人,那贵夫人从丫头那里打听得知府中最年轻的夫人是三夫人后,要求以私人方式拜访三夫人。丫头们问她姓名,她就呈上了此帖。大夫人打开一看,是吴夫人的名帖,即已告退的官员吴宗仁的夫人。大夫人马上派小的来,请大人的示下。”

狄公抬起了眉毛。“我并不喜欢夫人们干预衙门里的公务。”他眉头不快地皱了起来,然后告诉马荣,“凭直觉我就知道,吴员外没有把事情的全部真相说出来。好吧,我暂且回家一趟,同大夫人商量一下。你对洪亮说,随后我们在衙署内的书房碰头。”

十二

狄公回到府第,见三夫人和大夫人都在大夫人的闺房里等候。他看了名帖,问了缘由,知道是吴宗仁的续弦夫人周氏求见。他向她俩简单介绍了吴宗仁求见的情况,说:“吴夫人的来访肯定也和小玉失踪之事有关。我倒很想单独会会她,唯恐她不愿意同我说什么,男女有别,也是正理。不过我想,还是应当见见她,对她个人好有个印象……”他颇为烦恼地拽着自己的络腮胡。

大夫人立刻对三夫人说:“能不能安排由你在你闺房中接待吴夫人?让老爷躲在屏风背后,这样他就可以听见吴夫人到底有些什么衷曲,吴夫人则不知道他在那里。”按照当时流行的习惯,狄公为每一位夫人都分别安排了独立的住所,连带有各自的厨房和个人使唤的丫鬟。虽然两位如夫人能够随意出入大夫人在宅第正屋的住房,但大夫人却从不踏进两位妾的屋子一步。狄公也严格遵循这一早就建立起来的习俗,他知道,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家庭的平静与和谐。

“好吧,”三夫人缓缓地说,“你们知道,我的卧室和起居室之间有道月洞门,月洞门内安着道薄纱帘。如果我让客人坐在靠窗的地方,老爷站在卧室里薄纱帘后,那就——”

“太好了!”狄公叫了起来,“我们走吧。”

三夫人看狄公如此心急,不觉微笑了。她接着说:“要是老爷不介意,我就领老爷从后门到我那里去,好避开丫鬟们的耳目。否则她们一不留神,会对吴夫人说你同我在一起的。”

“想得真周到,”大夫人夸赞说,“希望你们顺利!”

三夫人带着狄公,沿着微风拂面的花园小径,到了位于宅第后部独占一角的三夫人住处。她开了起居室的门让狄公进来,此时狄公赶忙嘱咐她:“等吴夫人提到小玉时,你要设法让她大声一点儿。你知道,她是继母,小玉不是她亲生女儿。”

“这样的事情,让人心跳!”她抓住狄公的手,在他耳鬓低语,“看好了,我就让她坐在那把面朝月洞门的椅子上。”

狄公走进了三夫人的卧室,仔细调整好身后纱帘的位置。室内半明半暗,因为直棂窗关着,以防室外的热气漫袭进来。狄公坐在床沿上,听得三夫人拍了拍手,召来丫鬟说,等女贵宾进来时就退下,她自己可以款待茶水。

狄公暗暗点头称是。三夫人果然聪颖,加之品味高雅。狄公以欣赏的目光打量着茶几上她优雅的插花。他每次来到三夫人的住处,都会发现一点儿新东西,或者是墙上悬挂的她亲笔书写的诗词,或者是书桌上她作的画,要不就是一样精致的刺绣品。她雅爱艺术,无一不好,乐此不疲,又喜教育儿女。但她的生身父亲却是个自私的恶人,在蓬莱山区那场可怕的折磨后遗弃了她。狄公知道,现在三夫人才算找到了自己的家,她把大夫人和二夫人都视若自己的姐姐。起居室里有了话语声,这才把狄公从遐想召回到现实中来。

三夫人接待了吴夫人。但见这周氏吴夫人体态颀长,服饰稳重,灰袍子外套了件长袖衫,围着腰际系着条长可及地的丝带,头部包着条黑围巾。等丫鬟一退下,她立即解开围巾,挽在胸前,深深道了个万福。

“夫人,从呈上的名帖你已知晓我是谁人了,”周氏说话声音很快,“道不尽的感谢,你能破格接待我,虽然此前我尚无荣幸拜识夫人。”

她那表情流动的脸,被高高的不带华饰的发型衬托得格外生动。狄公想,从古典的标准来看,她绝非美人,她的嘴唇太厚,眉毛太重,顾盼有神的大眼睛下已有了轻微的眼袋,但她肯定算得上是有个性的女子。狄公估计她的年龄约三十有五。

三夫人把周氏让到靠窗的座椅上,说着平时习见的客套话。然后她自己坐下动手沏茶。本来周氏应当是等茶沏好后才正式说事的,但她一反常态,迅即开了口:“夫人,我想我不该占用你太多的时间,我也相当着急,因我夫君并不知道我到这里来。所以请允许我省去那些繁文缛节,开门见山吧。”见三夫人一点头,她很快地接下去,“今日一早,我夫君吴宗仁到衙里来求见狄大人,我想他一定是告我劫掠了他的宝贝女儿小玉。”

三夫人手里的茶盅跌到了地上,在大理石地砖上摔得粉碎。

周氏立刻连声致歉:“对不起,对不起,我不该如此莽撞的!突如其来地说这么一番话,有多愚蠢!我想把整个情况同你解释一下,你是过来人,会理解的。然后我希望你能把我们谈话的要点转告给你夫君狄大人,让他知道在这一片迷魂阵后面到底有些什么真情实况。”

“吴夫人,在听完你说的到底是何内容之前,我什么也不能答应你。”三夫人声音温柔,但极有分寸。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