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大唐狄公案伍(35)

10个月前 作者: (荷兰)高罗佩
第230章 大唐狄公案伍(35)

第230章 大唐狄公案·伍(35)

“我们的方班头是头笨驴,他没告诉他儿子和另一个衙役,寺庙背后还有第二条通道。我也同样愚蠢,”马荣生气地说,“我应该在跳下那口枯井前,先看一看墙后的情况。墙上有条大裂缝,那个浑蛋很可能就在裂缝后注视着我的一举一动。他大概在我进大殿之前就在那里头了,因为我一进去就听见了大殿后边小门的关门声,但我说不太准。两个衙役忙着从井下把尸体弄出来时,我检查了整个庙宇寺院的后沿,发现紧靠花园墙外还有条通路。我想,那歹徒兴许是沿着那条小路来到砖墙的裂缝处的。他不可能跟在我背后穿过整个花园,要不我就发现他了,这一点我绝对有把握。”

“刚才你不是说,还见到一个白衣女子吗?”狄公问。

“是的,”马荣答道,口气疑疑惑惑的,“但那可能压根儿就是我的错觉,是月光映照的白影子。大人,鬼呀,幽灵呀,要想害人,根本用不着扔大块砖石的!”

狄公俯下身,细细观察起那尸体背脊上复杂的刺青花纹来。

“这尸体背部,被要谋害你的凶手抛下井的砖石砸得稀烂,简直都辨别不清了。”狄公说,“沈三分明是个十分迷信的家伙,他那帮人大多如此。你看,老虎下面是一对黄色的鸳鸯,意味着与相好的女人天长地久。他还在一只鸳鸯下刺上了自己的名字,另一只下面……老天保佑!马荣,你把烛台举得近一点儿,靠近这里!”他指着横贯腰背部的一个更小的靛蓝色图案,“瞧,这是古寺的剖面图!可惜皮肤被砖砸得血肉模糊。但我还能依稀辨认出底下刺的八个字:‘黄金滚滚,鸿运高照’。”

狄公确认自己没有弄错,顿时容光焕发。

“马荣,现在我们搞清楚凶手为什么要藏匿尸体了!作案的动机就在沈三背部的文身图案里!这分明是在暗示紫云寺的确藏有黄金,沈三是去寺中挖掘黄金的!凶手必定也在寻找黄金。”

“今夜我打听过关帝庙一带一家小酒肆的店掌柜,他说,沈三像是在敲什么人的竹杠。”马荣有点儿异议,对狄公说了他自己的设想,可能藏在古寺里的只是作为讹诈根据的文书材料。他说:“莫非这上头所说的‘黄金滚滚’并非是真的黄金,而是指他敲竹杠会捞到一笔钱?”

狄公说:“好吧,你这说法也算是一种可能,我们先搁在心里头。毕竟这是个十分复杂的案件,马荣!但至少我们排除了外邦异族人卷入谋杀案的假设,因为我们现在已经了解沈三是背后被捅了一刀致死的,另一个受害者则是被勒死的。在两人死后,用鞑靼的曲柄大斧剁下他们的脑袋,并不需要特别的功夫。”狄公沉吟了有顷,又补充说,“但凶手不曾把另一受害者的首级也扔到井底去,真是咄咄怪事,令人难以理解!对了,你不是说在井中只找到一个衣服布包吗?”

“是的,大人。我把蓝布包放在这墙角了。”

“好的,我们现在就把这些衣物拿回书房去,好好检查和研究一下。马荣,你仔细把这停尸房的门锁好。”

马荣弯腰提起了那个蓝布衣服包。两人的脚步声经过文案馆寂无一人的走廊,听起来空空落落的。一边走,狄公一边问:“马荣,你发现尸身的事情,有几个人知道?”

“只有守候紫云寺的方景行等两人知情。我对他们说过,不要对衙门里任何人提起实情。我们用毛毯裹了尸体,直接抬到县衙署的。路上还瞒过了守东城门的士卒,只说是巡逻时在树林里碰到了一个病死的流民,正要运回城内火化。”

“好极了。要让对你下毒手的歹徒相信,沈三的尸体和你,或者别的发现了沈三尸体的人,还继续待在老枯井底下,瞒得越久越好。明天一大早,哦,该说是今天一大早了,你和方景行就把沈三的尸体和头颅一道火化了。尽管他是个无足轻重的小无赖,还是应该让他保留个全尸,去另一个世界。”

一来到书斋,狄公就重重地坐在扶手椅上。马荣用他手里一路照明的蜡烛,点亮了书桌上的烛台,然后也坐了下来。他接着说:“对了,夜里我进紫云寺大雄宝殿的时候,还闻到一股霉腥味,让我联想到塔拉那个可恶妇人的那股腐臭味。”

狄公说:“今天下午我在古寺时倒没在意。很可能是死了的蝙蝠,那地方有的是这样的小生灵。对了,你提到了那女巫,顺带告诉你,晚上寿宴时方班头来禀告过了,没有抓到,估计她已藏匿在外,正如我预料的那样。衙役们搜查了街坊邻居的家,也没找到。那一带的居民特别配合,自告奋勇帮忙找她,分明是既恨她,又惧怕她的巫术,与她结怨很深。今天听说官府传令拘押她,大家都兴高采烈。你是了解这些胡人是怎么回事的。凡是他们的巫师灵验的时候,他们简直把巫师当成天神来崇敬;一旦巫师失灵,他们就毫不顾念他们了。鞑靼人要是真有胆量,会动手杀掉塔拉的。哦,你看看茶壶里还有没有热茶。”

马荣倒了杯茶,狄公继续道:“另一件事,今夜寿宴上女尼宝月告诉我,她的婢女春云生性轻佻,耐不住山庵的寂寞,常和上紫云寺的泼皮无赖勾三搭四,说说笑笑。估计春云会了解一点儿情况,你不妨私下找她聊聊,套出些真情来。但这需要避开宝月。宝月说了,讯问春云时她也想在场,不过有宝月在一旁,春云自然会感到有压力,很可能一言不发。”他放下了茶杯,压下一个哈欠,“好了,让我们来看看这些衣物吧。”

马荣解开了那布包。他取出一件整洁的蓝布衫、一条裤子,搭在他的椅背上,然后伸手抚摸着衣袖,又仔细搜摸了一遍衣缝,最后摇了摇头。“大人,什么也没有。看来凶手早有防备,没留下一点儿蛛丝马迹。”

狄公还在察看衣物,慢慢捻着他的络腮胡。忽然他抬起头来说:“你告诉过我,入夜后在城东关帝庙一带遇见过李珂,他正在找他的帮手杨茂德,那姓杨的有两天没回家了。你也在他家附近的裁缝那儿了解过,裁缝不是说,杨茂德平素和闲汉无赖交往密切、行为不端吗?此外,阿牛也提到过,沈三常和一个身穿整洁蓝布衫的高个子鬼鬼祟祟地混在一起,那人看上去像个商店伙计。莫非这另一个受害者正是画家的那个隐逃不见帮手杨茂德?当然,这是一个大胆的假设。”

“好吧,”马荣拉长了声音,显得不太信服,“那明天我们就去叫李珂来认尸。画画的眼力好,即使尸体缺了脑袋或胳臂手脚,也肯定能认出来。”

狄公举起手来,摇了一摇。“不!只要紫檀木盒的秘密不澄清,我就更愿意让李珂置身事外。马荣,靠墙的桌子上有一只空盆,你赶快给它注满清水!”

马荣莫名其妙,不懂狄公是什么意思,但还是照办了。狄公又吩咐说:“把水盆放在我面前。好。再把那件布衫放在水盆上方,用这把尺用力敲打!”

马荣这样做的时候,狄公举着烛台贴近水盆,看着有许多尘土细屑纷纷扬扬落入盆内水中。一会儿他又举手指挥马荣:“好了,行了。现在再敲打那条裤子!”等马荣拿着那根长木尺乱打乱敲一阵后,他说:“可以了。看看我们到底有什么收获吧!”

狄公低头在水盆上方,更近距离地细细端详水中的情况。“是了,”他确信自己是正确的,不觉大喜,道,“穿这套行头的,果然是李珂的帮手杨茂德无疑了。马荣你看!这些浮在水面的灰色颗粒,当然是日常居家生活中蒙受的粉尘。但你有没有看到那些沉淀在盆底的细粒?右边那两颗是红色的,正在水里溶化,漾成粉红的水晕。还有这里,我手指点的地方,你可以看到一点儿黄色,和蓝色混合在一起。它们是画家作画时所使用的颜料的细粒,肯定是杨茂德给画家做帮手,替李珂擦拭桌上溅开的颜色粉料时沾粘上的。再仔细瞧瞧,那衫襟上还有好几处墨污。这也就是那前一个无头死者!马荣,真想不到突然有这样的发现和突破!”

狄公兴奋地在书房兜开了圈子,踱着方步,沉郁的心情一扫而空。马荣也喜笑颜开,怔怔地低头凝视着水盆。水盆中,颜料颗粒溶解而造成的小小的杂色水晕,化开得愈来愈多了。

狄公停了下来,双手插进衣袖里,又重新开了口:“此刻我上面的假设已得到了证实,马荣。我再提出另一个假设,关于双重谋杀案的动机的。我不认为敲诈的说法能够成立,至少不是像你说的那样。反过来,如果照字面的意义来理解沈三背部文身图案中的‘黄金’二字,那显然涉及古寺中藏匿的黄金。但洪亮仔仔细细地查阅过有关紫云寺历史的所有文案,从来没有埋藏过金银财宝的记载,连一点儿暗示都没有。假如有这类宝藏的话,当年官府查封寺院时,兵丁们也会有所发现。相信他们已经审问过居民,同时也会像梳子篦头似的掘地三尺找了个遍。”

狄公坐了下来。

“马荣,我的假设是,他们寻找的紫云寺中藏匿的黄金,应该就是去年京师户部司库邹敬文所押解的、后来在半路被盗的五十锭御金!”

马荣颇有疑虑,反诘道:“可邹敬文押御金被盗是去年的事呀,大人!”

“御金被盗固然在去年,但盗贼总得潜伏个一年半载,等到官府搜捕的风声已过,才敢出赃销赃。作案者有可能只告诉了主子或同伙御金藏在紫云寺,但没有明确指出确切方位。倘若他本人遭变故突然死亡或潜逃,赃物留在古寺里,那其他知情者就会如苍蝇趋血、牛蝇嗜粪一般围上前来,为争夺那些藏金,搜遍寺庙和挖遍所有的地面。这沈三和杨茂德,或单独或合伙,觉察了掘金者的形迹,首先对这批人进行讹诈和威胁,这同你的想法是相符的,马荣!但接下来,沈三和杨茂德低估了他们的对手,结果就被灭口了。”

马荣恍然大悟,急切地点着头:“大人,我想你一定找到了破案的关键。人们可以用各种方式来包装那五十锭御金,用大的四方包裹,用一般的或椭圆形的包裹,或者用几个小包,等等。这么说来,原来有人搜寻禅房的地砖下面和宝塔的墙板后边,都是为了寻找那五十锭御金!”

“正是!”狄公微笑捻须,颇为得意地说,“尽管如此,马荣,我敢说这凶手与沈三、杨茂德都还没有找到金子。五十锭御金,仍安然无恙地静卧在寺院的某个角落,否则再费神搞这移花接木、调换尸首的勾当就毫无意义了。若黄金已得手,凶手会在杀人后带着金子立即逃之夭夭,也不用把隐藏着线索的文身尸体藏起来,并且千方百计不让我们找到。他们也不会在今晚重新回到寺庙来折腾,并企图加害于你。御金肯定仍在古寺内的某处,我们应抢先找到它!马荣,等天一亮,你就随我赶去紫云寺,”他不由得打了个哈欠,“现在,抓紧时间,小憩片刻!”

十一

次日早晨曙色初绽,马荣便叫醒了方景行,两人一道悄悄地将沈三的尸体和首级运到监牢后面的砖窑里焚化了。然后马荣和洪亮在衙门班房用了早膳,同时绘声绘色地讲了前一夜的冒险经历。用餐毕,两人直奔内衙书斋见狄公。

为免絮烦,狄公向洪亮简要叙述了他的判断。“由此我们现在面临双重的任务,”他的语调令人振奋,“一要设法找到藏金之处,二要进一步逮获还在寺内活动的凶手。今晨我们就去紫云寺——”

正说着,恰巧方班头来了。他请了安,随后禀报道:“本县吴宗仁员外求见大人,说是有急事面陈,陪同他前来的是德大钱庄的掌柜李玫。”

狄公沉吟道:“这吴宗仁是何许人也?想来是官宦士绅……对了,我想起来了,到职以后的县衙典礼上我见过一两次的。哦,是不是身子骨儿较为单薄,略微驼背?”看方班头点头,狄公继续道,“我听说,吴员外以前曾为陇右采访使府中的幕僚,后来在鄯州任过长史职务,也曾显达过一时。其为人正派、审慎,只可惜时运不佳,命乖运蹇。八年前,因接济其叔父的生意,不得已动用了官府银子,后被有司劾以贪赃枉法罪,免官罢职外,勒令以家财抵偿吞没之款。彼时他叔父业已病故,根本无力再归还一两银子。吴员外不得已只好独自承担,不仅从此仕途堵隔,一蹶不振,并且因此而耗损了家财。被革职以后,他便迁居到此边远的兰坊城,只缘此处生活简便,费用不多,不似内地昂贵,也便于自甘退隐,淡泊世事。”说到这里,狄公又问方班头,“你是说,和他同来的还有另一人,名叫李玫?”

“是,大人。这李玫在东城开有一间不大的金银铺子,兼营钱庄业务。李掌柜和吴员外来往很是密切,所以陪同前来拜访。”

马荣抢着说:“大人,这个李玫正是那个画家李珂的同胞兄长。”

狄公叹了口气,站起身来:“好吧,洪亮,你先去接待一下客人,把他们带到接待厅去。我换一下衣服。”

马荣帮狄公换上了绿锦官袍。对于前任官宦必须根据他原有的官阶来接待,这是礼数。等戴上有翎官帽后,狄公有点儿无奈地说:“吴员外来得实在太不巧了。不过我相信,吴员外有在官府的经验,会把事情说得简明扼要些的。”

狄公由马荣陪着,穿过衙门中央的院子,抬头望了望天空。热度比昨天稍微降低了一点儿,看来今天会变得凉快些。他们登上宽阔的大理石台阶,台阶通往建在平台上的接待厅主室。洪亮已经等候在红漆柱子之间了,他引着狄公进入接待厅。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