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大唐狄公案叁(18)

10个月前 作者: (荷兰)高罗佩
第118章 大唐狄公案叁(18)

第118章 大唐狄公案·叁(18)

“大人,”杏儿轻声道,“思乡之情,人皆有之。只是我与妹子遭逢如此好运,由大人您看顾,因此,我们都不愿离去,对我们而言,此地很是叫人亲切。大夫人也曾亲热地说起,说她会很开心,如果……如果我们俩能——”

狄公挥手笑道:“须知,天下无不散之筵席!你很快便能体会到,在村子里做个纯朴农家的妻子,可要比做地方官员的小妾幸福得多。此案了结之前,你和你妹妹在此作客,狄某甚感荣幸。”说罢,狄公拱手施礼,却见杏儿脸上闪过一丝失望的表情,狄公暗暗说服自己,许是月光之故,适才看走了眼。

步入县衙大院,狄公见衙门内所有屋子都灯火通明,书吏等还在那儿誊抄下午拟就的呈文。

书斋内,只见四名亲随干办正在听衙役班头禀报。班头奉洪亮之命,巡视了县衙设于林宅附近的暗哨。实际上,他们不在之时,那里并未有任何异样。

狄公命班头退下,走到书案后坐下,开始翻阅公文。他将三封便笺放于一旁,对洪亮道:“此三封便笺系运河沿岸三个岗哨处送来的报告。他们拦截搜查了林樊田庄开出的几艘帆船,可除了些正常的货物,什么也没发现。看来目下要得到林樊那厮走私的证据为时已晚了。”

接着,狄公处理了几份公文,并以朱笔在页边留白处给书吏写上指示。

然后他饮了杯茶,往后靠在扶手椅上。

“昨晚,”他对马荣道,“我微服暗访了圣明观,见着了你的老友申八。我细细地观察了那座废弃道观,内中着实可疑,似乎有些奇怪的声响。”

马荣心怀疑虑地望了洪亮一眼,乔泰则显得很不自在,陶干摸着左颊那颗痣上的三根毛。一时无人答话。

显然,四人对此缺乏热情,但狄公毫不在意,兀自说道:“那道观令我相当好奇。既然诸位今晨在佛寺中已领教了不少,那我等今晚也去那道观如法炮制一番,诸位以为如何?”

马荣尴尬地笑了笑,两只大手搓着膝盖,说道:“大人,我敢说一对一较量,马某海内无敌手。可要说到与阴间鬼魂纠缠一处,那可——”

狄公打断了他的话,说道:“我并非不信鬼魂之说,平日里,撞神见鬼之事未必子虚乌有。只是狄某深信,心地纯良者自不必惧怕神魔鬼怪。切记,阴阳两界皆以公正为圭臬。再者,不瞒你们说,不论昨夜还是今日之事,俱令我烦心不已,因此,我希望去那道观探查一番,以略微缓和心绪。”

洪亮若有所思地捋了捋胡子。他说道:“大人,如若我等去圣明观,申八那伙人又该如何?在下以为,此行须悄悄而往,不可让旁人撞见。”

“我已考虑过了,”狄公答道,“陶干,你先去那里正家里,让他去圣明观告知申八立刻离开。那伙人惧于见官,未等里正说完,也许早已散去!不过无论如何,告诉衙役班头带上十名衙役同去,万一里正需要帮忙,便可派上用场。”

“陶干一回,我等就换上便服,神不知、鬼不觉地雇轿前往道观。除你们四人外,我谁也不带。切莫忘记带上四盏灯笼,多带些蜡烛!”

陶干来到了衙役值班房,命班头挑出十名衙役。

班头系紧腰带,笑着对众衙役道:“要是各地县令都有我这等干练的衙役班头,那他们想必是官运亨通了,是不?瞧,大人一到浦阳,咱立马便为擒半月街案的凶手奔忙,那档子差事可是赚不来一个铜子儿的。可没过多久,他老人家又开始对佛庙来了兴致,乖乖,那地方看上去便似财神爷的住处!咱眼巴巴地等州府判决此案,可不就盼在那儿多点事干。”

一名衙役刻薄地说道:“照我想,今日下午,你在林樊宅院附近监视,不会是空手而返吧!”

班头正色道:“这可是堂堂正正的交易,一个愿打一个愿挨,那林宅管家对咱的有礼有节表示点意思罢了。”

另一名衙役道:“那管家的嗓音听来好似银铃一般。”

班头叹了口气,打怀中取出一枚小银锭扔给衙役们,一名身手敏捷的衙役接住了银锭。

“我不是吝啬鬼,”班头道,“你们自己去分吧。既然你们这些狗崽子注意到了这件事,那也一定听到了我和那管家的整个对话。那管家给了我些银子,问我明日是否可以帮他送封信给一位朋友。我答道,倘若明日我在的话,定会帮他送。可明日我不会在那儿,因此,我拿不到那封信。这样一来,我既没违反大人的命令,也没因为推却这番好意而冒犯那位有脸面的管家,更没违反我给自己定下的诚实规矩。”

既然银子到手了,衙役们也都认为班头的这番话合情合理。接着,被挑出的人都离开值班房随陶干而去。

二十

二更鼓响,陶干回到县衙。狄公喝了杯茶,换了一身蓝布便服,戴上顶玄色方帽,由四名干办相随,悄悄从边门离开县衙。

在街上,一行人雇了几顶轿子,命轿夫将他们抬至圣明观附近的一条岔巷口。在那儿,他们下了轿,付过钱后,继续往前行。

观前空地上一片漆黑,静寂万分,申八及其丐帮弟兄已离去。

狄公轻声吩咐陶干道:“你去将大门左侧锁着的耳门打开。千万别弄出声响!”

陶干蹲下身子,将布巾包在灯笼外,以打火石点亮灯笼后,只有道细细的光线从灯笼内透出,走上宽阔的台阶时,这道光刚好照在脚下。

找到紧锁的耳门后,借着灯笼里发出的光,陶干细细地将此门察看了一遍。他在晋慈寺未曾寻到密道机关,真是有失颜面,大伤自尊,因此,他决意此次要既快又熟练地完成狄公之命。他从袖内取出一套细细的“如意钩”,开始撬锁,没几下,便顺利开锁,接着又放下门闩。他轻轻一推,门便开了,门里面未曾置放另一根门闩。

他快步走下台阶,向狄公禀明观门已开,众人随即步上台阶。

狄公在门前候了一阵,仔细听了听,里面没有任何声响,只是一片死寂。随后,他们悄悄入内,狄公在前开道。

狄公小声让洪亮将灯点上。举起灯笼时,众人发现他们正在道观前殿之中。往右一望,但见三扇大门内侧皆插着粗重的木闩。显然,他们适才进来时穿过的那扇耳门,是无须打开厚重大门入内的唯一通道。

众人左侧矗立着一座十来尺高的大坛,上立金粉装饰的三清巨像。三位天尊俱拱手祝福状,高高在上的肩与首,隐没在黑暗之中。

狄公弯腰细细察看地板,只见地板上布满厚厚的灰尘,唯有老鼠留下的浅浅爪印。

他招手示意,众人遂一同绕着三清神像,步入大殿神像旁漆黑的走道。当洪亮举起灯笼时,马荣咒骂了一声。原来灯光照到了一具骇人的女子头颅,她扭曲变形的脸上还淌着血,一只带爪的手拽住她的头发,将她的头提起。

陶干和乔泰一时骇得呆若木鸡,不知所措。可狄公沉着地安慰道:“无须紧张!道观大殿两侧墙上,常常雕有阎罗十殿的恐怖情形,我们需提防的不是雕像而是活人!”

尽管狄公出语宽慰,欲消除众人的恐惧,可古代艺人雕于大殿两侧的可怕雕像,还是令他们震惊不已。这些雕像色彩诡异,描绘了道教阴间对前世作孽魂灵的残酷责罚。此处是一群红脸、蓝脸鬼正在将人锯开,或以剑刺,或用叉挖,挑出作恶之人的内脏;那边一伙罪人则或被下了油锅,或被恶鸟啄瞎了双眼,真叫人触目惊心。

穿过阴森可怕的走道,狄公缓缓推开前殿的双扇后门,众人朝前院望去。此时朗月高悬,月光照在废弃已久的院子里。院子中央,一形状奇异的荷花池畔建有钟亭一座。此亭建在大约二十尺见方、离地六尺高的石台之上,四根粗大的红漆梁柱撑起了那精美的尖顶,顶上饰有光滑的青瓦。那口铜钟照常理应悬在亭内横梁之下,现在却放于石台上。一般情况下,若寺庙或道观之人出走,为使大钟免遭损毁,便如此处置。此钟十尺来高,外饰图案诡异,神秘莫测。

狄公静静地观察了一阵,眼前的院子静谧无声。他带着众人,沿院子四周的长廊巡视。

长廊边的小屋空无一物,地上满布灰尘。道观尚在使用之际,这些房间应该是用来招待进香做法事的施主的,道士们也常在此处研习经书。

院子后门通往后院,此院四周俱是道士居所,而今也已空空荡荡。庭院后有间大厨房。

看样子,这座废弃的道观并无异样。

在厨房一侧,狄公发现了一扇狭窄的小门。他说道:“我猜,这是扇后门。不妨打开一看,以知晓这道观的后门通往哪条街巷。”

他向陶干做了个手势,陶干手脚利落地打开了粗重铁闩上的锈锁。

众人向外一望,不觉惊讶万分,只见眼前是一侧院,比前两个院子大上一倍,地上铺着大石板,四周尽是高大的双层楼阁。一眼望去便知,此地也已废弃,四周一片死寂。只是看起来院内近期尚有人待过,因那石板间并未长出杂草,房子也修葺妥当。

“真是奇怪!”洪亮惊道,“此院对圣明观而言实乃多余,不知道士要它究竟何用?”

众人为此争论不休,正在此当口,一阵乌云遮住了月光,四下顿时漆黑一片。

洪亮、陶干随即将灯笼点亮。蓦地,有个声音打破了寂静,院子的尽头处传来了关门的声响。

狄公急忙夺过洪亮手中的灯笼,快步穿过院子。在那头,他发现了一扇厚厚的大门,由于门铰链上了油,开门时不会为人所察觉。狄公将手中的灯笼高高提起,只见眼前有条狭窄的通道。他听得一阵轻轻的疾步声,接着有扇门“砰”的一声合上了。

狄公闪身入内,欲细细查看,但一扇高大的铁门挡住了去路。他迅疾将此门察看一遍,此时陶干心急难耐,不住地踮起脚朝狄公的肩上望去。狄公心绪平静后,说道:“此门甚新,但遍查上下左右始终不见锁,而且门这面也无任何把手,故欲从此面开门,定然无从下手。陶干,你不妨细细琢磨此门!”

陶干一听,忙凑近身子,一寸寸地检视此门光亮的表面,又细细察了看门柱,却始终找不到开门的机关。

“大人,如若我等当下不将此门撞开,”马荣急道,“那便永远不知究竟是何人窥探我等!要是不立刻逮住他,那狗崽子便会跑得无影无踪!”

狄公缓缓地摇了摇头。他以手指轻叩平滑的铁门表面,说道:“此门闩着重重的大铁闩,我等无论如何撞不开此门。我们还是先将那些房子细细查看一遍吧!”

一行人转身离开了窄道,检视了院子四周的昏暗房屋。狄公随意挑了扇门一推,那门未上锁。他们穿过一间大屋,除了地上铺着的席子外,屋内空无一物。狄公迅速环视屋内,走到靠在后墙的一把梯子边。他爬上梯子,推开屋顶楼板的门,探身一望,只见眼前是间宽大的阁楼。

四名干办也爬上了阁楼,好奇地打量起阁楼四周。这阁楼实际上是条宽敞的长廊,粗大的木柱撑起高高的屋顶。

狄公不禁惊讶地问道:“你们可有谁见过道观或佛寺中有如此布局的屋子?”

洪亮慢慢地捋着他那稀疏的胡须道:“兴许,此道观先前有大量藏书。道士们以这阁楼来存书。”

陶干插话道:“要是那样的话,我们应该可以在沿墙处发现书架的痕迹。可照我看来,此阁楼看上去更像个储物的仓房。”

马荣摇头,问道:“道观要个仓房干啥?你们瞧,地上还铺着这些厚席子,我想乔泰没准会赞同我的意见,这是个舞刀弄棍的习武之处。”

乔泰一直在检视墙壁,一听马荣之言,他随即点头道:“瞧,此处有些成双的铁钩!一定是用来挂靠长矛的。大人,我猜此处是某个秘密帮会的总会所在。此会成员可在此地习武,外面自然不知此处有此变故。那些该死的道士定也沆瀣一气,他们可用来掩人耳目!”

狄公沉思了片刻,说道:“你说得有理!但那些密谋者显然是在道士离开后方才住入,且就在几天前才全部离去。诸位可看见,此处不久前才彻底打扫过,席子上没有一点灰尘。”他扯了扯胡须,愤愤地道:“他们定还留有些人,包括那个对我等此行探查兴趣十足的狗贼!出发来此道观前,我未曾细细研究本县地图,想来真是遗憾。眼下只有老天爷方知那扇紧锁的大门通往何处!”

“我们不妨试着爬到屋顶,”马荣道,“在那里瞧瞧这道观后究竟是何方神圣。”

马荣和乔泰一同打开了阁楼边的那扇大窗,俩人伸长脖子往窗外望去,只见沿着上端屋檐有排长铁钉直冲地面。院子后侧的高墙,将道观背后那些屋子滴水不漏地遮蔽起来了,隐约望去,那些屋子顶端也有排类似的长钉直冲上空。

乔泰缩回身子,遗憾地道:“不成!我们至少需要梯子方能攀到那里!”

狄公耸了耸肩,焦虑地道:“如此说来,眼下我等已无事可做了。但此行也并非徒劳,我等至少知晓此道观后的一部分已为某个秘密帮会所用。上天绝不允许白莲教再度兴风作浪,更不允将汉源(见《大唐狄公案贰》一书中的湖滨奇案)的麻烦带到此地!好吧,等到明日天亮,我等再回此地,届时带上必要的工具。照此情形看,还须来次彻底的探查!”

他爬下梯子,众人紧随其后。

在离开院子前,狄公小声地对陶干说道:“关门之后,在门上贴张纸条!明日再回此地时至少可知,我等离开之后是否又有人开门入内。”

陶干点了点头。他从衣袖内取出两张细长的纸片,以舌舔湿,随即将它们贴在门框缝隙间,一张贴得略高,一张稍低,离地面甚近。

他们又返回了前院。

一行人向三清大殿走去,在通往大殿两侧阴森走道的殿门口时,狄公停下了脚步。他转身察看了一下那座不为人所注目的花园。月光照在那口青铜大钟的圆顶上,远远望去,表面甚是怪异狰狞。蓦地,狄公似乎察觉到一丝异样。看似平静的背后,往往隐匿罪恶。他慢慢地摸着胡须,心下惘然,不知怎会有如此怪异之感。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