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大唐狄公案叁(14)

10个月前 作者: (荷兰)高罗佩
第114章 大唐狄公案叁(14)

第114章 大唐狄公案·叁(14)

林樊答道:“这倒不难解释。家父生前性情异常好动,时常乘坐家船沿运河来回巡视林家商行的各个分号。行经浦阳时,浦阳之景令其陶醉,遂决意退出商界之后于此处建座府邸。哎,当时家父正值壮年,哪料得到未及达此愿望,老天爷便让他去了。在下自当尽一份孝心,以实现家父欲于浦阳建一座府邸的心愿。”

“此种孝行着实可嘉!”狄公论道。

林樊继续道:“也许在下会把此宅当成家父的专祠,以慰家父的在天之灵。此宅虽已陈旧,但当初建得牢固,况且在下也尽己所能做了些改进。大人可否赏光,让在下带您在寒舍内四处看看?”

狄公点头赞同,林樊遂领着狄公穿过了第二进庭院,来到了南正厅,此厅比前院大厅还大。

狄公见地上铺了一层厚厚的地毯,这地毯必是特意为此厅而置。屋内雕梁画栋,且墙上嵌着珍珠贝,极尽奢华。家具皆以散发着芬芳的檀木制成,糊窗之物并非窗纸或丝绸,而是以薄贝镶成,大厅内充满了柔和的光线。

其他房间也同样的雅致豪华。

当他们来到后院时,林樊淡淡一笑,说道:“所有女眷俱已离去,大人您只能见到一半的家人。”

狄公礼貌地止住了脚步,示意不必再看,但林樊坚持领着狄公将所有的房间一一审视。狄公心知肚明,林樊欲叫他知晓,其宅院内并未隐藏什么。

回到了大厅,狄公又饮了杯茶,并与林樊闲聊了一阵。

闲谈中,狄公得知林樊的商行曾放贷给京城内的一些高官,且林家在不少州府城中皆有分号。

末了,狄公起身告辞。林樊殷勤地将狄公恭送至轿中。

狄公登轿之际,回首又向林樊保证道,他会尽己之力,妥善处理梁老妇人一案。

一进县衙,狄公便迈步进了书斋。他站在桌旁细细浏览文案,这些都是他离开后书吏放在此处的。狄公无论如何也无法理清思路,造访林宅的经过一直在眼前闪现。狄公心中知晓,此次,他遇上了个极其危险的对手,这对手富可敌国,神通广大,他不禁对林樊是否会落入自己为其布置的陷阱而深感怀疑。

正当狄公为此苦思冥想之际,他府上的管家来到书斋。狄公不解地望着他。“你怎会到衙门来?”狄公问道,“该不是家中出了什么事吧?”

管家看来甚为不安,不知如何开口。

狄公不耐烦地说道:“罢了,你快说与我听!”

管家遂道:“大人,适才有两顶轿子被抬到了后院,头一顶轿中坐的是一稍老的妇人,她并未多说什么,只告诉我,她是照大人您的吩咐带来了两名年轻女子。眼下大夫人正在小憩,小的不敢打扰她。我问了二夫人及三夫人,她们俱称不知此事。故小的斗胆跑至此处禀明大人,请您定夺。”

狄公一听此消息,似乎非常高兴,说道:“将两位姑娘安排在第四进院子内,每人拨一名丫鬟伺候。你去告诉带她们来的妇人,狄某甚为感谢,给过她赏后,便打发她走。今日晚膳前,我会亲自去看望那两位姑娘。”

管家好似吃了定心丸,深施一礼后随即退下。

下午,狄公与洪亮及管理文案的主簿、书吏等一同断案,众人推究了桩错综复杂的遗产分割案。当狄公回到府邸时,已是掌灯时分。

狄公直接来到大夫人的房内,只见她与管家正在核对府邸开销账目。

大夫人一见狄公进屋,忙起身施礼。狄公吩咐管家先行离去,随即在方桌旁坐下,也请大夫人坐于身边。

狄公先是询问了孩子们可曾在课业上有所精进,大夫人柔声一一作答,但眼睛始终向下望着,狄公知其心情沮丧。

过了一阵,狄公方道:“无疑,你已听说了今日下午有两名年轻女子来到家中。”

“老爷,相夫教子乃职责所在,”大夫人言辞冷淡,“为了瞧瞧她们那儿是否还缺少什么,我亲自去了那院子。目下已安排了翠菊及秋菊服侍她们。老爷您也知道,那秋菊可是厨中高手。”

狄公点头表示赞同。过了一阵,他的夫人继续道:“只是我去过那院子后,心下但觉奇怪,老爷您若想纳妾,也该同我们妻妾几个商议才是,所选之人是否合适,我们也能帮老爷裁夺。老爷屈尊一问,难道不该?”

狄公双眉一蹙,说道:“我很难过,夫人并不赞成我的选择。”

大夫人冷冷地说道:“老爷此言差矣,我怎敢如此冒昧妄论老爷的喜好。我只关心全家上下的和睦。我岂能不注意到,那两位新到的姑娘与家中其他女子不同,她们的教养与品味与狄家并不相称,如此一来,只恐家中长久维系的和谐愉悦的气氛会不保。”

狄公起身敷衍道:“此种情形下,夫人之责更为明晰。我承认,如夫人所言,二女与狄府确有不相称之处,因此,我希望夫人能在尽可能短的时日内对其进行指导、纠正,亲自教导她们刺绣等女红,再认一些常用之字。我再说一遍,夫人的见解狄某完全赞同,因此,我决定这段日子她们只陪伴你,我会时常来了解她们的进展!”

当狄公欲起身离开时,大夫人也站起身来说道:“老爷,我有必要提醒您,咱们眼下的收入已无法承担人员增加的诸般开销。”

狄公自袖中取出一枚银元宝放在桌上,说道:“用这锭银子替她们置办些衣裳,其余的补贴家里的日常开销。”

大夫人欠身道了万福,狄公遂离房而去。

狄公不禁长叹了一声,他深知此事甚为尴尬,况且这才刚起头。

他走过弯曲的长廊来到第四进院落,只见杏儿和蓝玉正在赞赏周围的景色。

她们在狄公面前双膝跪下,感谢其厚爱。

狄公忙吩咐她们起身。

杏儿双手捧着一缄封的信函呈给狄公。狄公打开信封,但见内中乃两位姑娘原主人的转让契约,随附罗县令的管家所写的一封以表谢意的短笺。

狄公将短笺纳入袖中,契约则交与杏儿,并告诫其细心保管,以防日后那前主人再对她们提非分要求。随后他道:“我的大夫人会亲自照看你们的饮食起居,并教给你们狄家的所有家规。她将替你们买些新衣裳,一切备齐之前,你们需待在此院十天左右。”

狄公与她们亲切地闲聊了一阵,随后便返回书斋,命仆役铺床,准备就寝。

长夜漫漫,睡下尚早。

狄公满腹疑虑,他不安地问自己,目下情形他能否应对?林樊有钱有势,着实是个危险和凶残的对手。同时,狄公深感当下他与大夫人之间已有了隔阂、嫌隙。迄今为止,狄公一直将家庭的和睦看得甚重,每每公务缠身抑或悬案难解之际,一念及此,便会暖意顿生,大获慰藉。

如此这般心中烦躁不已,直至丑时更响,狄公仍未睡去。

十六

接连两日,梁、林家仇一案未见新进展。

狄公的干办们定时向他禀报,林樊那厮按兵不动,也不知其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那厮似将自己圈在书斋之中,并不走动。

陶干已吩咐了那些拆除废墟的工匠,将第二进庭院的旧墙留着。他们辟出一条简易的斜坡直达墙头,并略加平整。眼下,陶干有了个方便的观察点,他坐在那儿,边晒太阳,边监视林宅,每逢林府管家走出屋子来到院中,陶干便时不时对其挤眉弄眼。

乔泰禀报道,林家田庄内现只住着三名男子,他们不是忙着照料蔬菜,便是在岸边泊着的大船上忙碌。乔泰在运河里抓了两条鲤鱼,送至狄府厨房中。

马荣在梁老夫人屋宅对面的废弃丝绸店上寻得一间阁楼,并自找乐子地教授一名前途有望的年轻衙役几招腿脚功夫。他禀报说,那梁老夫人足不出户,只见过那个服侍她的丑老太婆出门去买菜,至于可疑人等倒委实未见。

第三日,守护南城门的兵卒逮了名进城的广东人,兵士们因怀疑其与县南盗匪有瓜葛而抓了他。此人身上带着给林樊的大信封。狄公仔细读了此中内容,却未见可疑之处。这是林樊在其他城中商号所送来的账册细目,记的均为开销、盈利等详情。狄公对其中所记载的银两数目惊讶不已,仅这一本账册就涉及数千两银子。

狄公吩咐将此件抄录一份,并放了那送信之人。那日下午,陶干禀报说此人已出现在了林宅内。

第四日晚间,乔泰在运河岸边截住了林樊的管家。那家伙定是沿运河游水而下,且随即潜水自水闸下通过,因此,守卫的兵士未曾发现他。

乔泰装扮成水上大盗的模样。他将林樊的管家击倒后,乘势夺去一封林樊写给京城内一名大臣的信函。狄公读后发现,此信用语晦涩,但他看出,林樊是在暗示对方迅将浦阳县令调任他处,切勿耽搁。随函附上了一张引人注目的五百锭金子的汇票,以作酬谢。

次日清晨,一名林宅的仆役带了封信笺交与狄公,在信中,林樊称其管家遭了一名水路强人的袭击和抢劫。狄公命人贴出告示,宣称对知情禀报之人悬以重赏。他在相关文案内夹入了那封偷来的信,以备将来使用。

这是头一个好消息,但似乎也是最后一个。过了七八日,仍未见动静。

洪亮注意到狄公开始焦虑起来。他完全失去了往日镇定自若的模样,而是时常发怒。

从那时起,狄公对军务兴趣非凡,花了许多时间研究其他州府官员传阅的邸报内容。他关注到了本州府西南边的暴乱,在那里,某教派之匪徒已开始招兵买马,立了反旗。洪亮心下大惑,按说这骚乱不可能波及浦阳,为何狄公对此事如此关心呢?

狄公甚至与驻扎于浦阳的守军统领称兄道弟,叙起交情来。此人除了略通军事、一身蛮力外,是个相当愚笨之人,狄公却与之探讨州府内军事分布之情形。

狄公没对洪亮做任何解释。洪亮因狄公不信任自己而暗自伤心,且因察觉到狄府中的麻烦而越加不快。

狄公难得宿于二夫人或三夫人处,多数时日皆睡在书斋内的睡榻上。

偶尔一两次,他清晨来到第四进院内,与杏儿、蓝玉喝上杯茶,同她们聊聊天,随即便返回县衙。

狄公造访林宅十来天后,林府管家带着主人的拜帖来到县衙,询问今日下午其主林樊可否来衙内拜见狄公。洪亮传信给那管家,狄大人欢迎林樊来县衙拜访。

那日下午,林樊乘顶四周密遮的便轿来到了县衙。狄公热情相迎,他在大客厅内请林樊坐在自己身旁,并亲手布置了水果及糕点。

林樊一如往常,面无表情,显得神秘莫测。他以单调的嗓音问候狄大人安康,随即问道衙役们是否已发现了袭击其仆人的恶棍。林樊接着道:“在下的管家去田庄传我口信,却在途中遭强人袭击。他自北门出城,在水闸外沿运河行走时,那强人将其击倒并洗劫一空,随后又把他抛入河中。幸亏在下的管家习得水性,拼命游上了岸,要不早就被淹死了。”

“哼,这狗贼!”狄公怒声道,“他袭击了人,又图谋将人淹死!本县将加倍悬赏,擒拿这歹徒。”

林樊神态矜持地谢过了狄公。他双眼直直地盯着狄公,问道:“不知大人何时有空听听在下对那案件的陈述?”

狄公深表歉意地摇首道:“本县书吏正每日忙于那些卷宗,可有些地方须得向梁老夫人核实,如你所知,她鲜有清醒之时。但本县深信,不需多时,万事自当俱备。须知,本县向来对此案甚为关注。”

林樊躬身深施一礼。他接着说道:“此二事终系小事。另有一事,在下本不愿叨扰,徒占大人的宝贵时光,但在下发现,如今所遇之事唯大人您方能帮忙解决!”

“但说无妨,”狄公道,“本县自当效劳。”

林樊嘿嘿一笑。他摸了摸下巴,说道:“大人,您时常与京城高官接触,自然精通朝廷内外事务。对您而言,也许永远不会像我等无知商人因所遭遇的那些麻烦而烦心,然而个中学问倒常能助我等一臂之力,省下数千锭银子的开销。眼下本人从广州商号总管处获悉,在下买卖上的一家对手商号,已获得一名官员的暗中庇护,那官员准其所请,担任商号名义上的顾问。在下以为,敝行也该学其榜样。但不幸的是,在下经商无德无能,缺资寡财,以致高枝难攀。故而大人若肯赏脸引荐,替在下觅位官爷撑腰,在下将感激不尽。”

狄公欠了欠身,热心地说道:“员外屈尊来问,本县备感荣幸,只是狄某位卑言轻,虽忝为县令之职,然县治偏僻,纵令搜索枯肠,亦想不出亲友之中以经验、学识而论,有可堪当贵行顾问之重任者。员外错爱,狄某抱歉之至。”

林樊啜了口茶。

他轻声道:“在下已探知,那家对手商号拿出一成的盈利,送与替他们担任顾问的官员作为薄酬。当然了,这笔小财对高官而言自是微不足道,可尽管如此,在下略一估算,每月倒也有五百锭银子,对于官邸的开销不无小补。”

狄公捋了捋长髯,说道:“员外须知,本县对此事无能为力,心下自是沮丧不已。本县若非敬重员外,自可随意引荐些同僚玉成此事。但本县以为,熟人之中,即便有最佳之选,也不足以推荐给贵商行!”

林樊起身,说道“在下匆忙言及此事,唐突之处,还望大人海涵。在下只想强调一点,适才所提金额乃在下粗略之估算,此数目可能高至数倍。大人若能详加考虑,可能会有适宜之选。”

狄公也随即起身,并道:“本县也是遗憾不已,狄某交友甚少,亲朋好友之中,无人具此高深资质可堪当如此重任。”

林樊再度深施一礼,告辞而去。狄公随后亲自送他上了轿。

洪亮注意到,林樊来访之后,狄公精神大振。他告诉了洪亮与林樊会晤的详情,并论道:“那厮已身陷重围,却困兽犹斗!”

但次日,狄公心情又沮丧不已,即使听陶干眉飞色舞地禀报他故意惹恼林宅管家的趣事,狄公也未露笑容。

又过了七八日。

中午县衙堂审过后,狄公独自坐在书斋内,无精打采地翻阅一些官府公文。

他听得屋外走廊上传来模糊的低语声,细细辨听,是两名衙役正在那处随意闲谈。蓦地,狄公听得“暴乱”二字。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