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过了数日,宣帝来到霍光在宫中尚书房办公的地方,还召来了丞相蔡义、御史大夫田广明,一起商议两个郡的郡守人选。
自武帝削弱丞相权力在宫中形成了具有决策权的“内朝”后,这皇上就没有与丞相、大司马(太尉)和御史大夫“三公”相聚商决过任何事情。宣帝即位后,不仅对霍光这位大司马大将军尊敬有加,而且对丞相和御史大夫也很尊重,当然这也是为了牵制霍光。所以,这次他自己屈尊前来,不仅把商议的地点放在霍光办公的地方,而且还请丞相和御史大夫参与一道商议。
“三位爱卿,自撤销昌邑国改降为山阳郡后,这山阳郡还没有任命太守。淮阳郡太守前些时病逝了,目前也没有太守。今天,请三位爱卿就这两个郡的太守人选提出高见。”宣帝待大家坐定后,开门见山地说道。
霍光事先已经知道这个议题。宣帝是在蔡义和田广明先到他这里的,说了此事,并要他提出的。霍光认为皇上与朝中“三公”在一直商议两个郡的太守人选,就应该由皇上主持提出。所以,当宣帝说完后,他就没有马上发言。
丞相蔡义、御史大夫田广明被宣帝召到霍光这里,一听是商议两个郡的太守人选,顿时感到十分惊奇。心里感到,召自己来参与商议就是对自己的尊重,哪有什么“高见”提出啊!
蔡义和田广明看看霍光、看看宣帝,再互相看看,默不作声。
“皇上,山阳郡为原昌邑王刘贺的封国,被他弄得乱七八糟,我看还是先定山阳郡吧!”霍光打破沉默说道。
“好。”宣帝点头说道,紧接问道,“那派谁去啊?”
面对宣帝的发问,蔡义、田广明又都望着霍光。
霍光心里想到:这位皇上即位后几次向自己问到刘贺情况,一定是对刘贺有很深很强的忌疑,对其废后居住地的郡守肯定早已想好。霍光通过宣帝即位的作为,发现越是他自己想好决定了的事情,反而越是主动征询别人的意见。想到于此,霍光便说道:“皇上,当初撤销昌邑国改降为山阳郡没有立即任命郡太守,就是想等到新君即位后决定。我认为还是皇上提出吧。”
“对、对、对。”蔡义、田广明马上附和。
“三位爱卿要朕提出?”宣帝立即问道。
“对。”霍光、蔡义、田广明异口同声。
宣帝这时望着霍光说道:“那朕就提太中大夫张敞如何?”
霍光、蔡义、田广明三人一听,甚为惊讶,相互一望。
霍光原来猜想宣帝可能要提上书弹劾过自己的严延年,因为此前宣帝已将严延年由御史府的属官御史掾提为平陵县令,完全没想到提出的人选却是张敞。但转而一想,也算是意料之中了。因为,张敞因劝谏刘贺升为豫州刺史后被自己贬职外放,宣帝即位后“掺沙子”,就因此擢他为太中大夫平尚书事。
霍光选择了沉默。
“三位爱卿有什么意见?”宣帝问道。
蔡义是老实厚道人,见宣帝发问,便开口说道:“老臣对张敞大人担任山阳郡太守没有异议,只是……”
“只是什么?”宣帝问道。
“只是张敞大人身为朝廷大臣,天天在家里给妻子画眉毛,并在朝廷和京城流传,老臣认为有点不大妥当。”
蔡义话一说完,大家都笑了起来。
张敞的太太幼时受伤,眉角有个小疤痕,他和他的太太感情很好,所以他每天都为他的妻子画眉毛,画完后才去上班;而且张敞技艺十分娴熟,画出的眉毛十分妩媚漂亮。
后来,有人用这些事向宣帝参奏张敞。一次,宣帝当着很多大臣问张敞有没有此事。张敞不但不否认此事,反而回答说,“闺房之乐,有甚于画眉者。”意思是夫妇之间,在闺房之中,还有比画眉更过头的玩乐事情,皇上只要问我国家大事做好没有,我替太太画不画眉,您管它干什么?
宣帝听后,觉得他是个豪爽的性情之人,加之爱惜他的才能,不但没有责备他,反而哈哈一笑。
宣帝见蔡义又提到此事,笑着用张敞回答自己的原话说道:“闺房之乐,有甚于画眉者。”
霍光这时笑着说:“老臣认为张敞大人适合担任山阳郡太守。”
“对,对,大将军说的对。”蔡义、田广明点头说道。
宣帝不仅诏任张敞担任山阳郡太守,后还将他树立为夫妻恩爱的典范。后世津津乐道,以此成为“张敞画眉”典故,并与韩寿偷香、相如窃玉、沈约瘦腰合称古代四大风流韵事。
“大将军,山阳郡太守已定,还是您提出淮阳郡太守人选吧!”宣帝见自己内定的人选已经顺利“通过”,便对霍光说道。
霍光知道蔡义、田广明不会提出人选,见宣帝点名问到自己,也就直接说道:“老臣认为谏大夫韩延寿可以担当。”说罢转向蔡义、田广明问道:“不知你们两位大人意下如何?”
“韩延寿大人的父亲当年是原燕王刘旦的属臣,因多次强行劝阻刘旦的谋反行为被杀,可以说是士大夫君子的杰出代表。”蔡义激动地说道。
“韩延寿大人年轻时是郡国之士,身上具有他父亲的风范。”田广明接着说道。
“是啊,当初朝廷向各郡国征召贤良之士,我在主持策问时,是魏相大人向我举荐的。”霍光思绪一下回到数年前。
对霍光提出的人选,宣帝根本就不会提出异议。他见三位重臣老臣一致高度评价韩延寿,心里想到这人肯定是个忠臣良臣能臣,便说道:“好,那就提升韩延寿担任淮阳郡太守。”
事后,宣帝对霍光提出的韩延寿一直重点跟踪。韩延寿到淮阳郡担任太守不到一年,颍川郡守赵广汉在参加出击匈奴后就又回京城任守京兆尹,宣帝提出将韩延寿调到颍川郡担任郡守。
赵广汉在颍川郡担任郡太守,针对官吏豪强聚朋结党为非作歹,设置“缿筒”举报箱让民众随时举报,诱使官吏豪强互相告发,确是很有效果,但带来了一个新问题,那就是郡内检举告发成风,吏民相互多结仇怨。
韩延寿去了以后,通过崇尚礼义、推行教化来改变这种风气。他每到一地,必定聘请当地贤士,以礼相待,广泛地听取采纳他们的意见。他依次召见被乡里所信任敬重的长老数十人,摆设酒宴,亲自奉陪,把施行礼仪的想法告诉他们,询问闾里歌谣和百姓疾苦,陈述和睦相处相亲相爱消除仇恨的办法。长老都认为他的想法很有益处,可以施行,于是依据古理古人古事,共同商定嫁娶丧祭的礼仪和等级不得逾越法律限度;同时修建地方公立学校,大力普及文化教育。经过几年,颍川郡人们相互礼让成风,社会秩序非常安定。
直到这时,宣帝对霍光提出的韩延寿终于放下心来,认为他确是个德才兼备的可用之人。
张敞任山阳郡太守也干得不错,特别是他很好完成了宣帝交办的特殊任务,消除了宣帝对刘贺的内心忌惮。
离京上任前,宣帝召他面谈,密令暗中监守刘贺。此后还派特使送去密诏,告诫他务必谨慎防备。
张敞到任后将监守刘贺作为首要政务,安排兵卒随时留心监督,时常派遣丞吏前去探察,随时派人将情况密送宣帝。
风和日丽的一天,张敞他亲自去审察,只见刘贺着短衣,戴武冠,头上插笔,手中持简,身长体瘠,病痿难行,蹒跚出来。
张敞一见面便用言探视。明明此地没有枭声,他抬头望了望天空,故意说道:“这地方枭鸟好多啊,这么大的叫声。”
刘贺情商差,智商不差。他知道张敞的用意,应声答道:“是啊,我以前到了长安,听不到枭声;我现今回到故地,又经常听见这枭声了。”
张敞听他随口对答,没有假装之意,认为他神志有了问题,就不复再问,接着将刘贺妻妾子女按籍点验。
“持辔!”
“张大人!”张敞点到刘贺一个叫持辔的女儿时,刘贺忽然向张敞跪下。
昔日的皇上此时战战兢兢向自己朝中的一般臣官下跪,时也,命也!
“为何如此?”张敞还算没有完全狂昏,上前扶起刘贺问道。
“持辔生母,就是严延年大人的女儿。”刘贺回答说。严延年此时已是宣帝信任重用的朝中大臣,刘贺的妻子严罗紨就是严延年的女儿,刘贺跪下把妻子的身份说明,是害怕张敞前来抄没子女,想通过这以求得张敞抬手从宽。
“哦。”张敞明白其意。
张敞派人一直监督,自己这次亲自探察,根据刘贺的衣着、言语、举动,认为刘贺被废后沉迷酒色,担惊受怕,已经昏愚痴狂,无心思也无能力起事,便据实写了长篇报告奏闻宣帝。
宣帝接到张敞的秘密报告,自此不再担心刘贺东山再起,专心去备防霍氏家族。
Copyright 2024 乐阅读www.22i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