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编外选手 嘉庆

2024-03-13 作者: 个性飞扬
大清编外选手 嘉庆

真正自己当家作主的嘉庆才发现,原来很多事情并不如自己想像的那般容易。他曾立志清除贪腐,可是当整治波及至皇室宗亲时,嘉庆又担心牵动过大,畏首畏尾最终妥协,他实在没有勇气和魄力将贪腐连杨拔起,除了干净利落的处理了和珅,所谓新政整治的不过是一些无关痛痒之人,虽表面看似局面有所好转,但溃烂已发展至要害-治标不治本,虽表像康健却实际已病入膏肓。而此时乾隆的“一口通商”政策已现弊端,鸦片开始流入大清,嘉庆严禁鸦片加强了沿海警戒,拒绝英国出兵协助镇压起义。(1816年)明确拒绝英国提出的建立外交关系、开辟通商口岸、割让浙江沿海岛屿的要求,坚持了乾隆的闭关锁国政策。我并不是说嘉庆拒绝英国是错误的,但是鸦片流入的同时,已经可以发现与西方的实力差距,虽国内动荡需要巩固满清统治,却实在应该与时俱进对外来事物进行区分和选择而不是盲目排斥,以为关上门就万事大吉。

内忧尚(国内起义)未平息,外患(西方列强)又来侵略,而自己准备大展鸿图的新政竟没有带来效果。每天起早贪黑,未曾偷闲一刻的嘉庆崩溃了,他想不明白为什么自己这么努力,大清不但没有中兴,反而快了迈向衰败的脚步。他的那些朝臣竟无一人可以体会圣意,大臣们相互推诿,而到最后事情又处理的含混不清。嘉庆忽然想起那个他恨未能早日诛杀的和珅了,那个可恶的和珅贪婪的像个吸血鬼,恨不得吸干大清百姓的每一滴血汗。皇父对他的宠信远远超过自己,在皇父晚年因口齿不清没人能听懂,自己也听不懂,可是和珅却只看皇父的口型就知道确切的意思,然后再由他向众臣转达,弄的自己像个局外人,而和珅却像个二皇帝,那时尴尬的他更加憎恨和珅。可是如今他忽然理解了皇父为何会如此宠信和珅,他实在也需要这样一个能把事情办到他心理深处去。而且这个和珅不仅在体会圣意方面高深莫测,在办事方面也实在让人佩服。那年河南旱灾,朝廷布粥赈灾,可恨那些财主明明家里有大把的粮食,竟假扮灾民去喝粥,饿死无数真正的灾民。而和珅竟只是在赈灾的的粥里加了少许沙子就解决了这一恼人的问题。是啊!那些财主怎么会吃有沙子的粥呢,而灾民又怎会在意这么一点沙子。和珅死了,他空空如也的国库突然就堆积如山了,那一刻他是多么的惊喜,可惜那些堆积如山的财富也架不住年年亏空,他又快要变成一贫如洗了,却再也没有一个人能为他解忧。他下旨让大臣写《和珅流传》,可是大臣却错会圣意,将珅贬得一文不值。他火冒三丈,大声喝斥着愚昧的臣子“和珅并不是那么一无是处!可是他发再大的脾气也解决了不问题,他又想起皇父临终前竟特意严令他不可杀和珅,那时这更加深了他要杀和珅的想法,可是如今他却理解了皇父的深意,却来不及了。

嘉庆绝望了,曾经的抱负,对未来的期望……他勤勉、节俭、努力可是一切都如泡影般幻灭!他不想再思考这些问题了,才50多岁的他已经身心疲惫,他老了,再也没有力气推新了。嘉庆搬出了《实录》,如法炮制了老祖宗们的方案,既然这些都是他祖辈们的意思,那他照章办事好了,过一天算一天吧。他不要再去任何问题,那只会让他更加头疼。他刹不住大清这辆飞速下滑的破车,随他去吧。晚年的嘉庆口中只剩下“不能”“如何是好”“没办法”“了不得”这些显露慌张而又语无伦次的话语。1820年嘉庆终于结束了他浑浑噩噩的生命,不用再去面对已惨败不堪的大清。

嘉庆实在不是个昏君,也没有坑爹的行为,他实在很想恢复大清的盛世,他尝试过,也努力奋斗过,但是他实在是能力不够!他去了,不知如在风中摇曳的大清这支残烛还能亮到几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