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到清朝的时候我毫不犹豫的就将第一位选手锁定了乾隆,而且在5分为满分的评分基础上我给他打了5星+的评分。但是乾隆之后我很纠结,也很摇摆。乾隆之后同治之前有三任皇帝:嘉庆、道光、咸丰。如果从传统意义上来说,三位帝王都没有太败家的明显特点:好大喜功、不理朝政、亲信奸佞、奢靡挥霍、性情暴戾、滥杀无辜、大兴土木。当然在三个皇帝中,咸丰的个人行为还是有很多让人诟病的,比如:好色、嗜酒如命、还抽鸦片。但是作为一个皇帝在政治上咸丰还是重用汉族大臣,严惩贪污腐败,加大了改革力度的。很多人都说清朝没有昏君,如果真的没有昏君,清朝又是如何沦落到半殖民地的地步的呢,慈禧虽然罪无可赦,可是清朝到慈禧之前就已衰败到割地了,我们来看看清朝这些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昏君们是如何让清朝一步一步的跌入深渊的吧。
大清编外选手——嘉庆,爱新觉罗·颙琰,清仁宗嘉庆皇帝(以下简称嘉庆),在位25年,生母就是各影视剧里不同版本的心机女“令妃”魏佳氏(估计不是叫魏缨络),没有记载她做过宫女,最早有记载的是乾隆十年(1745年)封为魏贵人;正月二十三日,晋封为嫔;到乾隆十六年就已经升为令妃了,从名份上升的速度来看应该还是比较得宠的。乾隆一共有17个儿子,嘉庆为第15个儿子,嘉庆出生时乾隆已经49岁了,也算得上是老来得子。有传言说乾隆并没有很看好嘉庆,而是想把皇位传给五子,爱新觉罗·永琪,不过这位传说中被寄予厚望的五皇子26就去世了。乾隆虽然有17个儿子,但是活到成年的只有10人,能坚持活着等到继承皇位的只有4个人,没办法乾隆实在是“超长待机”了。而这些儿子中实在没有哪一个儿子是特别出色的,皇十一子永瑆曾经是皇位的有力竞争者,但他只精通,不善骑射等性格不为乾隆所喜,最终退出了皇位人选。
因为诸多的原因,乾隆在位60年的时候就把皇位“禅让”给了嘉庆,但嘉庆即位的前四年没有任何的实权,只是个傀儡,直到1799年2月乾隆去世嘉庆才掌握了实权。写乾隆的时候就已经说过,清朝交到嘉庆的时候国库已经空了,而且因为乾隆晚期的政治腐败导致全国各地都爆发了农民起义。其实早在乾隆三十九年就山东临清的王伦起义就拉开了农民起义的序幕,当时很快就被镇压了下去,但因地理位置已经接近政治中心所以还是震动了全国。乾隆四十六年甘肃爆发了苏四十三、田五起义。乾隆五十一年台湾爆发了天地会的林爽文起义。六十年又发生了湘黔苗民起义。而乾隆将皇位禅让给嘉庆后(1796),则爆发了清朝中期最大规模的一次的农民起义,川楚白莲教起义,这场起诉历经9年,波及湖北、四川、陕西、河南、甘肃地区,战况激烈,规模浩大。所以嘉庆接班后绝对是满头疱,此时虽尚未有西方入侵嘉庆却也已经是内忧(没钱)外患(各地起义)了。
已经40岁的嘉庆终于掌握了实实在在的权力,他迫切的想要有一番作为,这些年被他皇父压抑着,即使已经坐在金銮宝殿的那把龙椅上也不能表露自己的政见,不能施展自己的抱负,眼见大清走向衰败而自己只能当个旁观者,任凭曾经强大辉煌的大清腐败残破,而他已年至40……终于还是等到了这一天,迫切的嘉庆打出“咸与维新”的旗号,整饬内政,整肃纲纪。而身揽军机大臣、户部、吏部、刑部尚书等多个要职的清朝第一大贪官和珅毫无意外的成为了嘉庆立威的最佳人选。在乾隆帝死后的15天,嘉庆便以20条大罪判和珅凌迟处死,因十公主的哀求而同意留和珅全尸改赐自尽。从和珅家抄出白银8亿两(相当清朝15年税收),对于嘉庆这实在是个一举两得的好事,即让朝臣们看到他维新的决心,还填补了已经见底的国库。未曾真正当家作主过的嘉庆实在是痛恨和珅,他认为是和珅的贪婪造成朝廷如此腐败,让他的皇父奢靡无度,最终导致大清变成如今这般。所以嘉庆掌权后,倡导节俭限制进贡,只保留了必须品如药材、瓜果、菜叶等,免除了珠宝玉器这些珍玩的贡品。另外乾隆晚年官员无心政务,而把心意都放在结交高官,曲意逢迎上了,所以嘉庆为官应勤勉,心系百姓,务实政,而不是歌功颂德的粉饰太平。为此嘉庆起用了大批敢于直言在乾隆时期受到压制的官员,如王杰、董诰、朱珪等,这些人清廉且刚直。嘉庆的这些想法确实都是清的弊端,也实行了整顿吏治,广开言路、惩贪奖廉的新政。可惜大清却未如他想像般回归正轨,而讽刺的是嘉庆在位的25年,虽然清官比各朝多,但是吏治却比各朝还要腐败的多。
Copyright 2024 乐阅读www.22i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