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情更深,意更浓——情感经营心理学(

2024-03-20 作者: 郑秀
第53章 情更深,意更浓——情感经营心理学(

第53章 情更深,意更浓——情感经营心理学(1)

第1章 让友情更加牢固的相悦心理学

用小错误点缀自己

实用精要

学会适当的用小错误点缀自己,往往能让你更具有吸引力,更能在人脉圈中左右逢源。

美国心理学家阿伦森通过实验发现,与十全十美的人相比,能力出众但有一些小错的人最有吸引力,是人们最喜欢交往的对象。这种现象就是“犯错误效应”。

阿伦森让被试者看四个候选人的演讲录像,这四个人包括:一个近乎完美的人;一个犯过错误的能力超众的人;一个平庸的人;一个犯过错误的平庸人。看完录像后,让被试评价哪一种人最具有吸引力。

结果表明,犯过错误、能力超众的人被认为最有吸引力。

这个著名的实验很好地证明了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有一些看起来各方面都比较完美的人,往往不太讨人喜欢;而讨人喜欢的,却是那些虽然有优点,但也有一些明显缺点的人。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一般人与完美无缺点的人交往时,难免因为自己不如对方而有点自卑。如果发现精明人也和自己一样有缺点,就会减轻自己的自卑,感到安全,也就更愿意与之交往。所以,不太完美的人更容易让人觉得可亲、可爱。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世界上不可能存在真正完美、没有缺点的人。如果一个人总是表现得很完美,倒很容易让人怀疑其中有造假的成分。或者说,故意把自己表现得很完美,这本身恐怕就是一个不好的缺点。

而那些追求完美的人,一定活得比一般人更累,而且与他们生活在一起或合作的人,也容易因为被他们要求,而活得比较累。

如果让人们选择是活得累而完美,还是活得轻松而有缺陷,恐怕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后者。

实际上,缺点和优点也要辩证地看。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往往是因为他有这个优点,才导致他有另一个缺点。比如一个慷慨大方的人,可能也有大大咧咧、容易粗心的毛病;一个爱干净、处处完美的人,也容易显得小气和斤斤计较。很多时候,就看你选择什么,放弃什么。

关键时刻拉他一把

实用精要

别漠视那些落魄的朋友,伸出你的手,关键时刻拉他一把,你将会像磁铁一样吸住他一辈子。

有成功,就有失败;有得意者,就有落魄者。或许你昨天还是成功的典范,是一个意气风发、春风得意的人,到了今天,你就可能由于某种原因而一贫如洗,变成一个普普通通的人,甚至是还不如普通人的落魄者……

在当今社会,这种现象并不罕见。落魄者的情况各不相同,有的是政治原因,有的是思想品德所致,还有的是工作失误的结果。不管是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对于落魄者来说,从天上掉到地下,其痛苦心情可以想象。在这种际遇地位剧烈变化的情况下,不少人自惭形秽,觉得没脸见人,也有的则更加自尊、敏感,对他人的态度异常关注。

人不可能一帆风顺,挫折、背时是难免的。当人落难的时候,虽然自己倒霉,但也是对周围人,特别是对朋友的考验。远离而去的可能从此成为路人,但同情、帮助其渡过难关者,将以雪中送炭般的恩惠将其直接吸引,同时,他也将感激你一辈子。所谓莫逆之交、患难朋友,往往就是在困难时候形成的。这时形成的交情也往往最有价值,最让人珍视。

有一位领导因被小人诬陷而入狱,没有人敢接近他。他的心情很苦闷,一度丧失了生活信心,动了自杀的念头。这时他的一个部下不怕受连累,主动来见他,给他送东西,并开导了他,鼓励他,指出他的前途是光明的。他终于坚持了下来。这位领导后来洗刷冤屈出狱了,十分感谢他的这个部下,把他当成知己。这个部下得了重病,这位领导把自己的全部积蓄拿出来给他看病,后来又把他接到自己家里疗养,可见感情之深。

“我不知道他那时候那么痛苦,即使知道了,我也帮不上忙啊!”许多人遗憾地说。这种人与其说他不知道朋友的痛苦,不如说他根本无意知道。

人们总是可以敏感地觉察到自己的苦处,却对别人的痛处缺乏了解。他们不了解别人的需要,更不会花工夫去了解;有的甚至知道了也佯装不知,大概是没有切身之苦、切肤之痛吧。

虽然很少有人能达到“人饥己饥,人溺己溺”的境界,但我们至少可以随时体察一下别人的需要,时刻关心朋友,帮助他们脱离困境。当朋友身患重病时,你应该多去探望,多谈谈朋友关心的或感兴趣的话题;当朋友遭到挫折而沮丧时,你应该给予鼓励:“这次失败了没关系,下次再来。”当朋友愁眉苦脸、郁郁寡欢时,你应该亲切地询问他们。这些适时的安慰会像阳光一样温暖受伤者的心田,带给他们希望。

“远亲不如近邻”

实用精要

因为离得近,接触的机会多,选择朋友就比较容易。一个人和我们住得越近,我们就越容易了解他,与他也就越能成为朋友。

请你想一想:在你成长的过程中,谁是你最亲近的朋友。多数情况下,他们可能是和你邻近的孩子们。

相同的现象也常发生在大学生宿舍里。有研究者统计发现,许多大学生总是和最近宿舍里的人最友好,和那些被安排住得远的人关系一般。更使人吃惊的是,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更为亲密的关系中,比如婚姻。例如,对20世纪30年代一个城市的结婚注册的研究显示,有1/3的夫妻由双方住所相隔不超过5个街区的人组成,而且随着地理上距离的增大,结婚证书的数量随之下降。

上面的这些都说明,空间距离在决定友谊方面有着极大的影响。社会心理学家斯坎特、费斯汀格和巴克对住在综合楼房里的已婚大学生的友谊作了仔细、详尽的研究。他们发现了空间的特定结构和友谊发展的关联性。

例如,他们发现友谊和相互间公寓的邻近性有密切联系。住在一门之隔的家庭比住在两门之隔的更可能成为朋友;那些住在两门之隔的家庭比住在三门之隔的更可能成为朋友;以此类推。而且,住得离邮箱和楼梯近的人比住得离这类特色结构远一些的人在整幢楼中有更多的朋友。

也许你会感到疑惑,这个邻近性和吸引相关的事实是否是因为相互喜欢所以选择彼此住近一些。然而,研究发现,邻近性对喜欢有同样的影响。例如,对被根据姓氏字母顺序安排教室座位和房间的受训警察的研究发现:两个受训者的姓氏在字母表上的顺序越接近,他们就越有可能成为朋友。

显然,邻近性为友谊发展提供了机会,尽管它并不确保一定会发展友谊。

为什么邻近性能产生喜欢?首先,邻近的人低头不见抬头见,为了拥有一份美好的心情,人们下意识地要与邻近的人搞好关系。其次,由于邻近,由于熟悉,即使是简单的人际互动也会提高我们对他人的好感。再次,根据交换理论,人们在互动过程中,总是希望以较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报酬,而邻近性则满足了这一要求。

西方心理学家最简单的解释认为:“离得近的人比离得远的人更有用”。

但是邻近性是否就一定具有人际吸引力呢?事情并不那么简单。我们知道,自己所喜欢的人往往是邻近的人,而自己所厌恶的人也往往是邻近的人。所以邻近是吸引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唯一的条件,只有当邻近的人具备了相互满足需要这一条件,或者说,人们对邻近者怀有好感时,邻近性才会产生吸引力。比如,同在一个单位工作的人,有的关系非常融洽,彼此默契配合,工作效率较高;而有的关系则相当紧张,甚至到了有你无我的程度。这些都是在邻近关系中时常发生的现象。但是,事情也是相对的,离开了具体的情境,离开了满足需要这一人际关系的基础,忽视了其他因素的作用,就会把邻近性孤立起来而犯绝对化的错误。

知道了以上内容,如果你想有目的地接近某些人,引起对方注意,不妨考虑一下先成为他的近邻。

幽默,让对方更加向你靠近

实用精要

在人际交往中,幽默是心灵与心灵之间快乐的天使。

幽默使生活充满了情趣,哪里有幽默,哪里就有活跃的氛围。

一个秃头者,当别人称他“理发不花钱,洗头不费水”时,他当场变了脸,使原本比较轻松的气氛变得紧张起来。一位演讲的教授,也是一个秃头,他在自我介绍时说:“一位朋友称我聪明透顶,我含笑地回答他,你小看我了,我早就聪明绝顶了。”然后他指了指自己的头说,“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外表美是心灵美的反映。”教授就这样开始了自己的演讲,整个会场充满了活跃的气氛。

同样是秃头,同样容易受到别人的揶揄和嘲谑,为什么不同的人得到的却是不同的认可?其间的缘故就是第一个人没有幽默感。幽默不仅反映一个人随和的个性,还显示了一个人的聪明、智慧以及随机应变的能力。但需要注意的是,幽默既不是毫无意义的插科打诨,也不是没有分寸的卖关子、耍嘴皮。幽默要在入情入理之中,引人发笑,给人启迪。

生活中应用幽默,可缓解矛盾,调节情绪,促使心理处于相对平衡状态。著名的喜剧大师卓别林曾说:“通过幽默,我们在貌似正常的现象中看不出不正常的现象,在貌似重要的事物中看不出不重要的事物。”

幽默并非天生就有,而是需要自己用心培养。那么,怎样培养幽默感呢?

要领会幽默的真正含义

幽默不是油腔滑调,也非嘲笑或讽刺。正如有位名人所言:浮躁难以幽默,装腔作势难以幽默,钻牛角尖难以幽默,捉襟见肘难以幽默,迟钝笨拙难以幽默,只有从容、平等待人、超脱、游刃有余、聪明透彻,才能幽默。

扩大知识面

幽默是一种智慧的表现,它必须建立在丰富的知识基础上。一个人只有具有审时度势的能力、广博的知识,才能做到谈资丰富,妙言成趣,从而做出恰当的比喻。因此,要培养幽默感,必须广泛涉猎,充实自我,不断从浩如烟海的书籍中收集幽默的浪花,从名人趣事的精华中撷取幽默的亮点。

陶冶情操

幽默是一种宽容精神的体现,要使自己学会幽默,就要学会宽容大度,克服斤斤计较,同时还要乐观。乐观与幽默是亲密的朋友,生活中如果多一点趣味和轻松,多一点笑容和游戏,多一份乐观与幽默,那么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也不会出现整天愁眉苦脸、忧心忡忡的痛苦者。

培养敏锐的洞察力

提高观察事物的能力,培养机智、敏捷的能力,是提高幽默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迅速地捕捉事物的本质,以诙谐的语言做出恰当的比喻,才能使人们产生轻松的感觉。

当然,在幽默的同时还应注意,重大的原则不能马虎,不同问题要不同对待,在处理问题时要极具灵活性,做到幽默而不俗套,使幽默为人们的精神生活提供真正的养料。

表达你的好感

实用精要

人与人的沟通有时候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难,如果你愿意表达自己的好感的话。

认同别人,就是认同自己。表达你对别人的好感,就会赢得别人对你的好感。

在朋友圈中,李波是一个极有魅力的人,大家总会不知不觉地受他的影响。他走到哪儿,就会给哪儿带来生气与活力。当你讲话时,他会全神贯注地倾听,让你感觉自他听你说话的那一刻起,你就比以前更加重要了。

人们都喜欢接近他,愿意与他在一起工作、学习和聊天。

一个阳光灿烂的秋日,小明和李波坐在办公室里闲谈。忽然看见陈平向他们走来。

“讨厌的人过来了,我可不想碰到他。”小明说着,想出去避开一下。

“为什么?”李波问。

小明解释说:“到这个单位以来一直感觉和他关系不太好,我不喜欢他提出的一些问题,他也不满意我所做的事情。”

李波看着陈平,“看上去他没有那样讨人厌烦啊,至少不像你说的那样,或许你想错了,”他说,“或许是你在躲避他。你这样做,只因为你害怕。而他可能也觉得你不喜欢他,因此他对你也就不那么友善了。人们都喜欢那些喜欢自己的人,如果你对他表示好感,他就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你,去跟他说说话吧。”

于是,小明试着迎向前去,热情地问候陈平刚过去的周末怎么样,是否过得愉快。陈平听到小明的问候,表现出十分惊奇的样子。而此刻李波正看着他们,咧着嘴笑。

人都是喜欢听一些表扬的话,让自己高兴的话,当然,这种表扬和高兴不是那种有目的的拍马屁之类的话语,不是那种有意美化别人的献媚,而是实实在在地表达你的赞美,表达你的真诚。

表达你的好感,是人际交往的润滑油,推动着人际关系向美好的方向发展。这种表达不用投资,不需本钱,只要你发自内心的一个微笑,一个欣赏的眼神,一句轻轻的赞许,就行了。

又有人说: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人生表达好感,人生回报给你的也必是好感。

善待他人同时也是在善待自己。正像站在镜子前一样,你怒他也怒,你笑他也笑,一切取决于你的态度。朋友,不妨试试看,用感激去装扮你的人生,点缀你的生活吧。从今天开始,多些感激,勇敢向他人表达你的好感吧!

第2章 轻松赢得对方青睐的爱恋心理学

做好准备,约会也能事半功倍

实用精要

第一次的约会,就大致决定了你在对方心目中的位置。

现实生活中,不论男女,不管与谁见面,都应该提前做好准备,让自己可以从从容容地应对约会,应对对方那颗探索的心。

张青喜欢上了她的一位客户。有一回见面本来约好十点,但是那个男人临时有事推迟了一个小时,他们谈完已经到了午饭时间。男人说:“不好意思让你久等了,不如我请你吃饭赔罪吧。”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