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好口才需要练习——说话办事心理学(

2024-03-20 作者: 郑秀
第35章 好口才需要练习——说话办事心理学(

第35章 好口才需要练习——说话办事心理学(2)

委婉,或称婉转、婉曲,是一种修辞手法。它是指在讲话时不直陈本意,而用委婉之词加以烘托或暗示,让人思而得之,而且越揣摩含义越深越远,因而也就越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委婉含蓄是说话的艺术,它体现了说话者驾驭语言的技巧,而且也表现了对听众想象力和理解力的信任。生活中有许多事情是“只需意会,不必言传”的。如果说话者不相信听众丰富的想象力,把所有的意思和盘托出,这种词意浅陋、平淡无味的话语不但会使人不悦,而且会使说话失去魅力。

现代文学大师钱锺书先生是个自甘寂寞的人。居家耕读,闭门谢客,最怕被人宣传,尤其不愿在报刊、电视中扬名露面。他的《围城》再版以后,又拍成了电视,在国内外引起轰动。不少新闻机构的记者,都想约见采访他,均被钱老执意谢绝了。一天,一位英国女士好不容易打通了他家的电话,恳请登门拜见。钱老一再婉言谢绝没有效果,他就妙语惊人地对英国女士说:“假如你看了《围城》,像吃了一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要认识那个下蛋的母鸡呢?”洋女士终被说服了。

钱先生的回话,虽是借喻,但从语言效果上看,却是达到了“一石三鸟”的奇效:其一,是属于语义宽泛,富有弹性的模糊语言,给听话人以思考悟理的伸缩余地;其二,是与外宾女士交际中,不宜直接明拒,采用宽泛含蓄的语言,尤显得有礼有节;其三,更反映了钱先生超脱盛名之累、自比“母鸡”的这种谦逊淳朴的人格之美。一言既出,不仅无懈可击,且又引人领悟话语中的深意,格外令人敬仰钱老的大家风范。

可见,委婉含蓄主要具有如下三方面的作用:第一,人们有时表露某种心事,提出某种要求时,常有种羞怯、为难心理,而委婉含蓄的表达则能解决这个问题。第二,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在人际交往中,对对方自尊心的维护或伤害,常常是影响人际关系好坏的直接原因;而有些表达,如拒绝对方的要求,表达不同于对方的意见、批评对方等,又极容易伤害对方的自尊。这时,委婉含蓄的表达常能取到既能达成表达任务,又能维护对方自尊的目的,第三,有时在某种情境中,例如碍于某第三者在场,有些话就不便说,这时就可用委婉含蓄的表达。

这便是说话委婉含蓄的美妙之处。

做得精彩从说得漂亮开始

实用精要

一副好口才能使你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更多的好朋友。朋友就是你取得进步的人脉大树,是你潜在的巨大财富。

古代有一位国王,一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的牙都掉了。于是,他就找到了两个解梦的人。国王问他们:“为什么我会梦见自己的牙全掉了呢?”第一个解梦的人说:“皇上,梦的意思是,在你所有的亲属都死去以后,一个都不剩,你才能死。”皇上一听,龙颜大怒,打了他一百大棍。第二个解梦人说:“至高无上的皇上,梦的意思是,您将是您所有亲属当中最长寿的一位呀!”皇上听了很高兴,便拿出一百枚金币,赏给了第二位解梦的人。

解说同样的事情,同样的答案,为什么一个会挨打,另一个却受到嘉奖呢?只是因为挨打的人不会说话,受奖的人会说话而已。可见,会说话是多么重要。

说话的能力,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重视。刘勰在《文心雕龙》一书中就高度评价过口才的作用:“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春秋时期,毛遂自荐使楚,口若悬河,迫使楚王歃血为盟;战国时的苏秦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游说东方六国,身挂六国帅印,促成合纵抗秦联盟;三国时诸葛亮出使东吴,舌战群儒,终于说服吴主孙权和都督周瑜联刘抗曹,获赤壁大捷。

从某种程度上说,事业的成功与失败往往取决于某一次谈话,这话绝不是危言耸听。富兰克林的自传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在约束我自己的时候,曾有一张美德检查表,当初那表上只列着12种美德。后来,有一个朋友告诉我,说我有些骄傲,这种骄傲常在谈话中表现出来,使人觉得我盛气凌人。于是,我立刻注意这位友人给我的忠告,我相信这样足以影响我的前途。然后,我在表上特别列上‘虚心’一项,以引起自己的注意。我决定竭力避免说直接触犯别人感情的话,甚至禁止自己使用一切确定的词句,像‘当然’、‘一定’、‘不消说’,而以‘也许’、‘我想’、‘仿佛’来代替。”富兰克林又说:“说话和事业的进行有很大的关系,你出言不慎,跟别人争辩,那么,你将不可能获得别人的同情、别人的合作、别人的帮助。”

拥有了好口才,你将会走得更顺利、更轻松,做得精彩从说得漂亮开始。

把别人的奚落拒之门外

实用精要

在交际应酬时,有时会遇到一些对你进行有意无意的奚落或挖苦的人,这时,你就需要巧妙应对,既消除自己的尴尬,又不使相互间的关系恶化。

你应该用语言作为“护心符”,筑起防卫的大堤。有随机应变能力的人,能调动自己的智慧,化被动为主动,使难堪烟消云散。“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你可以根据不同的人选择不同的应付办法。若判明来者不善,怀有恶意,故意挑衅,你可以“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有理、有力、有节地回敬对手。

有一次,一个美国记者同周总理谈话时,看到周总理的桌上有一支美国派克钢笔,就带着几分讥讽的口气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中国人,为何还用我们美国的钢笔呢?”

用总理听出了他的言外之意,庄重而又风趣地答道:“提起这支钢笔,话就长了,这是一位朝鲜朋友的抗美战利品嘛,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我无功不受禄,就拒收。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吧。我觉得有意义,就收下了贵国这支钢笔。”那个记者听后,一脸窘相,愣了半晌也说不出话来。

如果对方来势汹汹、盛气凌人,前来指责辱骂你,而你确信真理在手,则可保持藐视的目光、冷峻的笑容,让他尽情地发泄个够,而不予理会。有时沉默无言的蔑视力量抵得上千言万语。假如有人冲着你横眉瞪眼,恶语中伤地骂道:“你这个人两面三刀,专门告我的阴状,想踩着我的肩膀往上爬,没门!”只要你心中无愧,就完全不必大发雷霆,不妨解嘲地反诘:“哦!是真的吗?我倒要洗耳恭听。”然后诱使谩骂者说下去,直到对方找不到言辞了,你再“鸣金收兵”。在这种情况下,你以温文尔雅、彬彬有礼的方式笑迎攻击者,显然比暴跳如雷、大动肝火要好。

如果有人用过于唐突的言辞使你受到伤害,或叫你难堪,你应该含蓄以对,或顺水推舟、转移“视线”,用这种委婉曲折的方法反驳对方,一定会取得不错的效果。

在交际应酬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对此,若以幽默诙谐的方式回答,往往能起到化险为夷的效果,改变窘态,别有一番“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味道,最终使尴尬消失在谈笑的和谐氛围之中。

职场上说得好也要说得巧

实用精要

在职场中,我们与人交往,免不了语言交流。那么,如何才能在职场上准确发声呢?常言道:“说话听音儿。”这告诉我们,在交际过程中,我们应当根据别人的心理状态,说好想说的话,好话就要说到对方心坎儿里,坏话也应当婉转地道出是非所以。

说话首先得确立重点。你的中心思想明确了,才能有的放矢,如果不这样,你该怎么开口呢?于是,如何表述就是一个需要特别揣摩的问题了。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如此之快,时间是非常宝贵的,每个人都希望别人说的话能够直截了当地说出意义所在,而且假如一个人表述非常啰唆,把握不到重点,夸夸其谈而不知所云,很容易遭人厌烦,使得别人对他有抵触心理。当然,在语言简练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立场、场合、时间等诸多要素。

世界著名的谈话艺术专家却司脱·费尔特先生,曾经教人谈话时应该注意下列一些问题。他说道:“你应该时常说话,但不必说得太长。少叙述故事,除了真正贴切而简短之外,总以绝对不讲为妙。”

说话如果不说到要害就无法打动对方内心,就无法使其动心、动容。

要抓住问题的核心,须少说次要话和废话,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画蛇不要添足。话要说得适可而止,进退有度。千万不要长篇宏论,越描越黑。古语说得好:“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话不在多,点到就行。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当今社会,没有人会有闲心去听你的滔滔宏论。这就要求你随时提醒自己,随时做到。把话说到点子上,有道理,有逻辑性,这样才算掌握了说话的分寸。

其实,谈话并不完全在于多么精彩,也不在于口若悬河、专门讲些俏皮话和空洞的笑话。相反,谈话的时候直截了当地对答,朴实的理解,也可以得到圆满的谈话结果。反之,空话连篇,言之无物,必然误人时光。语言还要力求通俗易懂,如果不顾听者的接受能力,用文绉绉、艰涩难懂的语言,往往既不亲切,又使对方难以接受,结果事与愿违。

有的人为人腼腆,总怕和生疏的人会面时无言相对,实际上这是不必要的担心。因为在社交场合,大多数影响谈话的气氛不是出于那些讲话太少的人,而是出于那些讲话太多的人。如果自己不能谈笑风生,那么做到有问必答,回答问题合情合理就可以了。当然,交谈中注重语言的精炼准确,并不是说总是拼命想自己下一句要说什么,过多的咬文嚼字,不但不能听清对方在说什么,也会失去自己控制谈话的能力,显得紧张和语塞,出现相反的谈话效果。

“言不在多,达意则灵。”讲话要精练,字字珠玑,简洁有力,使人不减兴味。冗词赘语,唠叨唆,不得要领,必令人生厌。

诙谐地说“不”,让被拒绝的人有面子

实用精要

当你不得不拒绝别人时,也要讲究礼貌,给被拒绝的人留面子。人都是有自尊心的,一个人有求于别人时,往往都带着惴惴不安的心理,如果一开口就说“不行”,势必会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引起对方强烈的反感,而如果话语中让他感觉到“不”的意思,从而委婉地拒绝对方,就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所以掌握好说“不”的分寸和技巧就显得很有必要。

有人认为受人请托,倘若拒绝,面子上过不去,若不拒绝又实在无能为力。如此一来,只好勉强答应,结果发生后悔的情形就相当常见了。

事实上,那些顾于面子不敢说“不”的人其实是自己意志不坚。他们通常认为断然拒绝对方的请求未免显得太过无情,而若是在答应后方觉不妥,且又力不从心、难以履行诺言时再改变心意拒绝对方,显然已经太迟。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很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这时,只要我们轻易地说出一个“不”字,也许就能轻松、坦然了,但有些人就感觉这个“不”一字千金,憋足了劲也说不出口,结果苦了自己,也苦了别人。所以,该说“不”时,我们要毫不犹豫、斩钉截铁地说“不”。

敢于说“不”的人是果断的人,做事情不会拖泥带水、犹豫不决;敢于说“不”的人是有主见、有魄力的人。当然随意说“不”的人也可能是轻率而怕负责任的人。我们需要的是在慎重考虑,权衡利弊以后的断然否决。敢于说“不”是需要勇气的,很多不敢说“不”的人往往缺乏勇气,顾虑太多。敢于说“不”能给自己树立一个硬朗的形象,这是一种人格魅力。

敢于说“不”是对自己的负责,也是对别人的负责。应该说“不”的不外乎两种情况:一种是对无理的要求,另一种是自己无能为力的要求。对于无理的要求,当然应该断然拒绝,否则可能既害自己又害别人。对于自己无能为力的要求,也应该婉言拒绝,否则,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麻烦,而且因为最终满足不了别人的要求,不光影响自己的信誉,也可能让人产生误解。有时,说“不”利己也利人。

很多人担心的就是由于人情关系、利害关系,而很难开口说个“不”字。这时候,你可以采用婉拒。

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在就任总统之前,曾在海军部担任要职。有一次,他的一位好朋友向他打听海军在加勒比海一个小岛上建立潜艇基地的计划。罗斯福神秘地向四周看了看,压低声音问道:“你能保密吗?”“当然能。”“那么,”罗斯福微笑地看着他,“我也能。”他的朋友明白了罗斯福的意思,不再打听了。

分析利弊术:让对方觉得自己错了

实用精要

在现代交际中,很多时候我们都需要去说服别人,让别人服从自己,但我们经常会陷入无休止的争论当中,谁也说不服谁,到头来不欢而散,甚至有可能演变成全武行。

卡耐基曾指出,所谓的说服是“替对方的行动制造契机,唤起对方行动的欲望、情感等。将自己希望对方做的事情,一步一步转变成对方自愿的行为。”在这个过程中,你除了让对方充分理解你的目的外,更应该让他清楚知道,你的观念比之他的坚持有怎样的优越性。其实,说服就是把你所想表达的描述成具体的“形象”灌输到对方的心中。

因此,我们在努力说服别人的时候,需要及时地变通,充分分析一下彼此做法的差异及利弊,并且迂回表述让对方能够自觉认识到自己的盲点或错误,顺从你的阐述和看法。

在说服他人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狂妄的对手,他们总是喜欢表现自己,总想让别人知道自己很有能力,处处想显示自己的优越感,从而获得别人的敬佩和认可。也正因如此,他们很难接受他的观点或建议。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