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吹响自立的号角 318

2015-05-16 作者: 吃素的熊
第403章 吹响自立的号角 318

某些海州年轻新闻人喜欢从“娱乐”发布新闻。至于说报道内容的整体真实性?他们只需在观众查觉“有问题”以前,再多发表些新报道,将自己原本发表过的内容给颠覆掉就好。

这类“把谎话和实话都抢去说”的家伙,从某个角度来说还真是非常了不起!

无论是出于哪一种前提,可几乎海州新闻人最终所发表出来的报道,其内容却是大同小异。大家的着眼点自然因人而异,但中心思想基本都一样,就是:

“志爷这个海州社会知名人仕其实不是好人。”

至于怎么个“不是好人”法?这就牵扯到各个报道的内容细节啦。每份报道的内容细节上有差异,其实倒也正符合“传播报道内容”这个目的。各种报道内容里有或多或少的差异,才会引来更多观众的争论嘛。观众们越有针对性地展开争论,对于新闻内容的关注程度才越高嘛。

对于“志爷这个海州知名社会人仕被逮捕”一事,海州新闻人的态度说来也真有趣。在过去与志爷私人交情越好的新闻人,往往所发表出来的报道内容就越尖刻。

但凡事发前便了解志爷真面目的新闻人,往往就是与志爷私人交情越深的新闻人。无论一个人如何隐瞒,无论该人演技有多好,只要与他人有接触,该人就不可能完全隐瞒自己的本心。

纵然志爷的演技真是好得没话说,但世间总有人因为社会经验足够丰富,多少还是能看出些破绽。那些人往往因各种原因,而不愿或不敢得罪迟大志,所以才装做看不见罢。

话说由于志爷那貌似易相处,实则足够刻薄的真实性格,这类发表负面信息的海州新闻人,在与志爷的多年合作过程中,交情越深往往就越是深受其害。

以前的志爷无论是社会地位还是业内知名度,都不是一个小小的地方新闻人能对抗得来。过去在无可奈何之下,对志爷的行为不得不百般忍耐的海州老资格新闻人,在现在这有机会反咬一口的时候,自然是有冤报冤有仇报仇地大咬特咬啦。

可要说冤仇嘛,迟大志,即“志爷”又不是白痴。他刻薄兼抠门是一回事,但他对“还有用”的合作伙伴却极少会往死里得罪。那些海州老新闻人对志爷的“仇恨”,无论如何其实也不该算是“刻骨铭心”的程度。

可以这么说。以前的志爷就象一座高台,某些老海州新闻人便厚着脸皮,到高台上任意吃肉喝酒。但当这高台倒塌时,原本厚脸皮的人顶多说说风凉话,以出一口过去的闷气不就得了?要不然就是借机捡点东西,算是最后占些便宜。

但在这时借机再往火上浇些油,想借此把那高台烧个一干二净的人,却也真心足够那啥。

以往对志爷吹捧得越厉害的海州媒体人,在这次“还击”的行动里,往往就越是用力反击。也许只有这样,才显得他们以往没乱拍那个人的马屁。似乎只有这样,才显得他们现在的报道态度足够中立?

又也许,是有些人过去曾与志爷一起做了些不干不净的事情。到了现在这关口,正好想借此机会撇清与那迟大志的关系?

以上,是在志爷“进去”以后,海州市新闻媒体由此而来的反应。

但王土国幅员辽阔,几乎是个称得上“城市”的地区,就有该地区的新闻媒体。外地的新闻媒体,与海州市同行的报道作风相比,倒有些许的区别。

针对志爷“进去”以后的追踪报道,除了转载海州媒体发表的那些负面新闻以外,几乎所有外地同行都有他们自己的见解。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随便针对某种事物都会有多种不同的观点,何况是志爷这个王土国极有名的喜剧艺术家呢。

在今天王土国的某些新闻报道里头,有的新闻人居然开始为迟大志说起好话,发掘起这“犯罪嫌疑人”人性中相对正面的那些“事例”来。

在这些报道里头,甚至出现了“志爷在拘押所里向新闻记者忏悔,表示自己愿意改正过去犯下的一切错误”这类内容。

且不说犯了错以后的道歉到底有没有实际意义,即便这迟大志要道歉,好歹也该向那些被他害过的人道歉吧?

会发表这类报道的新闻媒体,除了想利用逆向思维来吸引观众的注意以外,其中也许还存在另一种想法。这些媒体手里大概掌握着与志爷有关的商业物资,无论是志爷名下的物业,还是其曾参与过演出的影视剧作品,总之都有一定程度的经济价值。

这些媒体大概是想借这次机会暂时抬高志爷的地位,然后好赶紧将他们手里的“热山芋”转手出去吧。

从基本已是证据确凿的坏人身上,从几乎算得上没有半点人性的坏人身上,来发掘其人的所谓“人性光明面”?除了想借机谋取经济价值之外,实在难以想象还有什么可能性。

就在今天,也就是本故事的第十八天早上六点钟,志爷便被尖锐刺耳的电铃声给吵醒了。每天早上都要被这铃声给吵醒,他现在倒已经渐渐习惯了。可在他刚住进这“单间”的第二天一大早,当他第一次被这电铃声给吵醒的时候,他还大发了一次“雷霆”来着。

那次等他发过飙以后,他才想起已不是住在自己家里,而是住在拘押所的单人间里。而那铃声也不是自家电话的铃声,而是拘押所命令“住户”们起床的铃声。

如果是在海州市的中心区域里,现在连那些设立在居民区里的学校,也不会再用这种金属响铃,而是改用相对柔和的音乐声来“提示”。因为这电铃声实在太过刺耳,用在居民区可实在太过扰民。

但海州拘押所可不必为“扰民”两字而烦恼,不必为里面的“住户”考虑这些权益。加上拘押所离附近的居民区还有一定距离,所以自然还在使用过去的老设备。

拘押所的作息时间十分有规律,原本生活规律十分不健康的志爷,这两天倒是过上了颇有点“养生意味”的生活。要是将拘押所单人间里的生活条件再改善一下,这里简直就能称得上是疗养院啦。

虽然多少习惯了些,但才短短几天,迟大志自然还没完全习惯这里的作息规律。由于没完全适应这里的作息时间,志爷起了床以后便坐在自己的床上揉眼睛。

就在这个时候,从旁边的单人间里已经传来了刷牙的“唦唦”声,要不就是大小便的“噼里啪啦”声。

志爷昨晚吃喝都不多,所以现在没有解决任何生理需要的意思。他驼着背坐在自己的单人床上,等待着拘押所里的官差给他送早餐过来。

值得一提的是,他现在所坐的单人床,纯粹只有“床”的名字而已。这东西实际上是块半米高,长两米宽一米五的长方体水泥块,就这么直接浇铸在了单人间的地板上。

志爷已是个年过六旬的老人。即便是在海州的炎炎夏日,夜里睡在这块又冷又硬的水泥块上时,他还是会觉得“冻人”。考虑到志爷的年龄,以及原本社会地位导致的生活条件,拘押所里某个好心的官差,还特意送了志爷一床崭新的薄棉被。

至于某些身为志爷“拥趸”的官差想用以上理由,给志爷送来更多花样的生活用品,却都被拘押所的所长给制止了。

这里好歹是拘押所,可不是什么疗养院。犯罪嫌疑人被关在这里,可不是为了让它们在这里享福。况且所长认为如果对某个犯罪嫌疑人过度关照,会引来其他犯罪嫌疑人的不满。

王土国毕竟是个推崇“人人平等”的国度,且犯罪嫌疑人还未经定罪,各项人身权利可都还没被剥夺。这位所长大人因此会做出以上决定,倒也正常得很。他把志爷及其他嫌疑人都一视同仁嘛。

志爷在水泥床上呆坐了五分钟左右。当其他单人间里的犯罪嫌疑人完成洗漱过程以后,拘押所的官差们便给“住户们”送来了早餐。

这里的早餐与其余两顿正餐内容几乎都差不多。除了稀得能映照出食用者自身倒影的泡饭粥、本地特产的黄瓜泡菜,还有一个至少二两重的大馒头以外,每个“住户”居然还能分到一只水煮鸡蛋。

至于要关照志爷的那包辣味泡面嘛,由于志爷之前提出的要求,那东西将在晚餐以后才会给他送来,因为那算是特别关照的宵夜。

想在这单人间里进食,说实话可还真挺啰嗦。因为这单人间没有“茶几”之类的家具,除了那张用来睡觉的水泥床以外,只有在床和茅坑之间,有一面不到半米高的薄水泥矮墙。

犯罪嫌疑人们或坐在地上或床上,然后把食物放在床上食用,要不就是用手端着吃。再不然就只能把食物放在薄矮墙的顶上啦。

这面薄墙虽矮,但总比没有好得多。“住户们”如果蹲在这矮墙后侧方便,下半身倒基本都会被这墙给挡住,外人自然看不清楚矮墙后的“下半身”,算是保有一定隐私。但动作幅度要是太大,外人却还是能看得见啦。话说如果这墙太高,“住户”们就可以躲在墙后做好多事情了。

这里可是拘押所,而不是疗养院。在这些房间里长住的“住户”都是犯罪嫌疑人,在这里工作的官差职责之一,就是尽量监视所有犯罪嫌疑人的一举一动!

早餐里每人一只的水煮蛋,是王土国朝廷对所有犯罪嫌疑人的优待。为了保证拘押所里“住户”们每天摄取到的营养,所以每人每天都会有这么一只水煮蛋。

关于这“水煮蛋鸡”,以前还发生过以下这种事情。

拘押所里的伙食虽然由官差负责制作,但进货渠道却是承包给市面上的普通商户。而具体要承包给哪个商户,则有定期举行的相关投标活动。至于谁能赚到这笔钱?自然是价格低兼且品质有保证者。

之前曾经有个尼德兰商人参与这投标,且开出了全场最低的价格,所以得到了一段时间内的承包权。这异国番人客商在王土国这里,经营着好多规模极大的禽鸟养殖场,原本是从事与禽类相关的食品原料出口生意,做这个倒算是老本行。

但由于尼德兰那边的合作伙伴资金链中断,令这在王土国经商的尼德兰商人不得不另找出路。承包到向拘押所供应生鲜鸡蛋的业务,虽然其承包价格比好多同行都低,但对这尼德兰商人来说,其实更重要的是原本要卖的商品不至于积压,甚至是浪费。

现代某些王土国人已不懂得粮食的重要,尼德兰人在这方面倒是比王土国人进步。

不过由于两国之间的生活习惯有些许差异,这尼德兰商人的承包业务很快就遇上了麻烦。

那些原本要出口到尼德兰的生鲜鸡蛋,为了运输方便,已全部按照尼德兰那边的饮食习惯进行过处理。

尼德兰那边除了少数贵族以外,极少有人会食用连壳的水煮鸡蛋。那边食用鸡蛋的最常见方式,是用大量牛油与鸡蛋浆搭配,然后或油煎或爆炒。

那些原本要出口到尼德兰的鸡蛋,都按照尼德兰的习惯包装好了。这包装的方式其实很简单,商家只是先将所有鸡蛋提前去壳,然后用金属桶按重量单位灌装好。这样无论是运输,还是在尼德兰那边被人使用,都显得相当方便。

而在王土国人的生活习惯里,即便是食用煎蛋或炒蛋,也是买现成的整个鸡蛋回来自行加工。就连从事餐饮生意的王土国人,也会按照以上方式进行处理。因为在王土国大多消费者的眼里看来,一切类似“罐头”的食品都不新鲜。有条件吃新鲜食材,有谁愿意吃陈年旧货?

话说事实上也的确如此。为了延长罐头食品的保质期限,罐头里肯定会添加大量防腐剂,就连运到尼德兰去卖的“罐头鸡蛋”也不例外。

由于包装方式不符王土国生活习惯,且“罐头鸡蛋”里的没壳蛋想保证平均分配很啰嗦。这么一来,那个尼德兰商人的如意算盘自然落了空,后来依然由王土国生意人承包该业务。

至于那尼德兰商人后来如何?已不属于本故事关注的范围之内啦。

在拘押所里犯罪嫌疑人吃早餐的时间段之前不久,是在拘押所里工作的官差们吃早餐的时间。这些官差的伙食比犯罪嫌疑人稍微好一点点,但最能令人“开胃”的地方,其实却是他们食用早餐的环境。

虽说在办公室里吃早餐也不是什么值得开心的事,但有些事情就是要有个作为比较的对象。看惯了犯罪嫌疑人被关在“房间”里进餐,在拘押所里工作的官差们,基本都会觉得自己的伙食格外美味。

进食时的心态,才是最能影响食品味道的关键啊!海州餐饮业里有句行话,是所谓“东西再好吃有得有好服务,不然东西再好吃也没用!”

相对在官府里好多地方工作,在拘押所里的工作其实更加清闲一点。只要没有突发情况,在这里工作跟值班简直一样:人只要不离开工作地点,有需要时能找得到人,平常没事时做什么都好办。

官差们要长期在拘押所里值班,自然需要一些能供消磨时间的方式。他们的办公室里虽然没有电视看,但都订阅了好几种本地的报刊,这是为了用作解闷。

几名负责往单人间里送早餐的官差,事先都已在办公室里吃完了属于自己的早餐。他们的进食环境可比“枯燥”的单人间要好,起码可以一边吃早餐,一边阅览各种报刊。

而被关押在拘押所里的那些“住户”们嘛,除了往房间某角落的窗户外看,去眺望窗外青云山的某个角落之外,在拘押所里的生活根本没什么“娱乐”可言。

在某些官差眼里看来,拘押所里“住户”们的生活,甚至比真正的监狱生活还难过得多。监狱里起码还能根据罪行高低区分关押,罪行较轻的犯人还能看到报纸和某些新闻节目来着。

在分发完今天的早餐以后,在等待回收用过的餐具以前,几个刚才在吃早餐的时候,已顺便看过今天早报的官差,便开始讨论起那头版头条的大新闻来。

他们所说的话,顺着单人间外的走廊,一直传到住在某个单人间的迟大志耳里。

单人间与走廊的接合处不是全封闭门窗,而是金属栅栏。既保证了通风之余,也格外便利官差们的管理工作。当里头的“住户”想与外边交流时,倒也十分方便。

那些对话里最令志爷印象深刻的内容,正是海州日报今天头版头条的侮辱性标题。

对于这些东西,志爷只觉得好气又好笑:

“那帮王叉蛋,倒是得了本大爷的真传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