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吹响自立的号角 317

2015-05-16 作者: 吃素的熊
第402章 吹响自立的号角 317

“凌胖子”考虑到眼前这姑娘,即石瑞娟是海州电视台的记者,便决定说出“志爷是如何当上海州电视台的台长”一事。

据他所说,迟大志之所以能象空降部队一般,忽然由海州电视台的上属机构海州传媒集团任命,从一介外人成为海州电视台的台长,完全是因为志爷勾结了几个海州传媒集团的大股东。

“姑娘仔你是不知道啦,那个人与海州传媒集团几个大股东都有生意来往。你们海州电视台以前那个台长根本就没做错什么,就被上峰集团给开掉,然后换了个空降部队下来。”

讲述以上话语的人是胖子凌至聪。看他动不动就喘粗气,没想到说起长串话居然也不太受呼吸节奏影响。

“空降部队?”石瑞娟闻言一愣:

“难道这种事情背后还跟军方有牵连不成?那些大股东有军方背景?”

“跟军队一点关系都没有啦。连所谓空降部队你都不知道?是指上峰集团直接委派无关人等担任下属机构某高位啦。你们海州电视台隶属于海州传媒集团对吧?在你们电视台的人事权上,这上峰集团有绝对的支配权啦。”

听了“凌胖子”的这番话,石瑞娟总觉得里面有不合理的地方:

“我们台是海州传媒集团的下属机构,这一点你没说错。可你既然说那些人都是海州传媒集团的大股东,既然那些人都是大股东,肯定都很有钱吧。仅仅是生意上的来往,就能收买到这种人?光凭金钱来往,就能让这种人为志爷办事?不太可能吧?”

石瑞娟以上提问,算是直指问题的关键所在。由于迟大志,即志爷是个从不向外人袒露自己内心世界的人,加上他又有出神入化的精湛演技,纵然有心理学专业权威在,也极难得知这迟大志到底怎么想,或是准备怎么做。

“凌胖子”先前所说那些关于志爷的劣迹,但凡涉及到具体的行为,常与志爷打交道的“旁人”倒是眼见即可获知。但志爷背后与什么人有什么交易?即便象“马屁精”老马这种亲信,都不见得知道志爷全部所做所为,更别说他那些所谓的“徒弟”了。

志爷眼里的徒弟,实际上跟所谓的“仆人”,或说是奴隶都差不了多少,根本不可能得到他的信任。象“凌胖子”和“疙瘩”这类“脑后分明长着反骨”的“徒弟”,志爷自收这两人为徒的那一天起,就根本没相信过这两个人。

就连被志爷看作亲信的“马屁精”老马,也得依靠多年以来的一惯表现,才勉强得到志爷一定程度的信任。

由于一部分事例只是出于自己的揣测,“凌胖子”被石瑞娟的反问弄得哑口无言。他的脸色原本就红得微微发紫,石瑞娟可没办法通过观察这胖子的脸色,来判断对方的实际情绪。

旁边的“疙瘩”见凌至聪说不出话来,早已习惯与这胖子搭档的瘦小个男子,马上就把话茬给抢了过去:

“那个人做的阴损事可多了去啦。他当上你们台长以前,就喜欢用各种方式压榨别人的劳动价值,当上你们台长以后,可是越来越过分啊喂。他经常借着你们海州电视台台长的身份,欺负那些刚入行,与他根本八杆子打不着,完全没有来往过的男性新人啊。”

石瑞娟又微微一愣:

“欺负?”

她在海州电视台里实习了一段日子,早知道自己单位那位台长不易相处,也不时听说“又有人被台长点名开除”。可“疙瘩”所谓的“欺负男新人”一事,她却从来没亲眼见过。

要求自己在报道内容上尽量保持“中立态度”的石瑞娟,对于这种未曾亲眼见过的事情,从来不会轻易妄下结论。她可知道有些事即便亲眼所见,也不见得就是真实可信,何况是这些旁人口中听来的“闲话”。

海州电视台内部标榜“什么新闻都是为了钱”,这一茬触及石瑞娟对理想的追求,所以她的确非常不满意。但她对台长志爷的印象只属“一般”,不存在什么好感或反感。

她其实还挺喜欢看志爷以前演的喜剧老电影,只是好知道演员银幕形象与现实形象有区别,所以没把两者混淆就是了。

只有当迟大志被官府逮捕以后,她才觉得这个人之前的公众形象看起来有些虚假。加上亲眼目睹这一胖一瘦两人对志爷的态度,她才开始产生了些半信半疑的想法。

“疙瘩”从石瑞娟口中听到一声“欺负”以后,见这姑娘没接着往下说话,“疙瘩”他自己便自顾自继续说了起来:

“不是你想象中那种欺负啦,那个人为人虽然坏到无伦,对同性却没有那方面的特别偏好啦。那个人只喜欢女的,我亲眼就见过好多次啦。”

对于刚才那“欺负”的意思,石瑞娟明显不是这般理解。她见对方理解错了,自己正想开口表示否认,“疙瘩”却没给她开口的机会:

“你在台里应该也见过不少次啦,那个人可是经常特别关照某些姑娘。关照来关照去,最后肯定是关照进他的办公室里,说是要搞什么个人培训吧。那个人当了你们台的台长,肯定还是象以前那样,一个人就占着好大一间办公室对吧?”

石瑞娟先前想要反对“疙瘩”的话,却从对方口中听到了疑问,只好先回答对方的问话:

“我没进过台长的办公室,但从台里的消防通道布局图上看,你说的建筑结构倒是没错啦。”

“这就照啦!”瘦小个中年男子用力一拍旁边胖子的大腿:

“那个人多年来对姑娘的口味一直没变嘛。”

这用力一拍,在几乎全封闭的工作间内,顿时回响起一连串回音。混杂在这声响里的,还有胖子凌至聪“叉!”的一声喝骂。

重重拍了搭档肥腿一巴掌以后,“疙瘩”的话可没停下来:

“我先前看你的相貌和身材,就觉得你跟那个人肯定没多少关系。你这姑娘长相很一般,身材也没有********,一点也不勾人,也就是气质斯斯文文这一点比较好,勉强只能算及格啊。如果不是这样,恐怕你也逃不过那个人的魔掌吧!那个人当上台长以后,人事资料什么的应该随便就可以拿来看吧。可惜呢,除了气质以外别无可取之处的姑娘,别说那个人,连我也没兴趣啊。”

这家伙大概是因为对方的记者身份,居然试着说了几句“斯文人”才会说的话。可他的行为作风毕竟与“斯文”毫无相似之处,很快便原型毕露了。

“疙瘩”一边说着话,一边上下打量着身边的年轻姑娘。他看向石瑞娟的眼神,无论如何都与“礼貌”两字无关。

采访进行到这里,石瑞娟觉得已经没必要再进行下去。她看了看表,见现在已经是晚上十点多了,便借口说“不打扰你们工作”,然后转身走出胖瘦两人的工作室。

既然这两人是自己好姐妹的合作伙伴,自己在口头上被对方占了一点便宜,石瑞娟也只好给无视掉了。

刘佳此刻要是在她身边,估计会动手暴揍这两人。冲着自己好姐妹的面子,石瑞娟估计还会主动阻止自己的男朋友呢。

今天下午在好姐妹公司的这一连串访问,除了语言上受到了一点无礼滋扰以外,石瑞娟觉得一切还算是顺利。这类事她先前也经历过,光是口头上吃点亏,她自然不会觉得高兴,但也不会多在意。

海州市的公交车为全市统一调度,大多在晚上九点半左右便收车,少部分则会到十点半左右,在这新开发的城区也不例外,只有各大节假日才会例外。石瑞娟走出自己好姐妹的公司以后,当她来到附近的公交车站时,已错过了今天晚上最后一趟白班公交车。

幸好官府事先已预料到这种情况,也有针对这类情况的便民措施。白班的公交车虽然已经收车,但夜班车在晚上十一点左右便会开始运营。

这倒不是官府想赚钱,事实上夜班车趟数也不多,运营成本还得官府倒贴。这便民措施很受本地居民欢迎,就是辛苦了那些夜班公交司机。

石瑞娟不愿在这里等到夜班车发车,便先坐出租车跑了一段路程,然后在青云山东侧山脚的某个车站搭上夜班公交。她原本想直接坐出租车回家,可又不舍得花那笔“巨额”的车费,只好用这种相对折衷的方式啦。

在海州市区运营的出租车有个规矩,无论白天还是晚上,从不驶到青云山内部的公路上。纵然有人搭出租车到青云山,也一律得在青云山各处山脚便停车下客。

从石瑞娟刚才所在的新城区到老街,途中必须沿着青云山北沿往东或西绕一大段路。如果从新城区直接越过青云山驶到老街,倒花不了几百块钱的车费,顶多只要一百块左右即可。

石瑞娟并不是喜欢浪费的人,一百块钱以内的车钱她还得考虑一下,何况是几百块的“巨额车费”呢。

当她走进老街入口的时候,正好能看到不远处的“刘记”饭店。她原本有点想打电话找自己的男朋友倾诉,可看着“刘记”饭店招牌上的霓虹灯熄灭,一时之间原本的想法也象这灯一般熄灭了。

当她回到自己家,正在洗澡更衣的时候才忽然想起:

“是呢,胖子他今天好象没住在家里吧。”

她的父母双亲今天都在家,却没特意等女儿回来便先睡了,只是给女儿留了个门,没把门给完全反锁而已。这老两口早就了解女儿的作息习惯,倒也没刻意多等,反正没什么话是非交待不可的。

等石瑞娟洗漱完毕,然后回到自己的卧室时,她书桌上的时钟早已过了凌晨十二点。今天忙碌了大半天,可得回来的结果却没有半点成就感,倒令她感到迷茫。

俗话说得好,三人口中一话即可成虎。无论石瑞娟先前对志爷的印象如何,“今天先前”听了好几个人说志爷的劣迹,原本的印象都会有所改观。

更何况,石瑞娟对志爷一贯印象就很“一般”,根本不存在什么好感或恶感。她现在为之迷茫的事情,自然不与“志爷在她心目中的印象”有关。

令她现在感到迷茫的事情,是今天采访来的结果:这些关于志爷真面目的信息,自己到底该不该发表出来。

她先前自离开成莹的公司时开始,便一直为这件事感到迷茫。直到她坐回熟悉的书桌前,却还没有打定主意。

她现在虽然没做出决定,却还是出于习惯整理起采访来的资料。她一向习惯把每天的工作都当天完成,然后才去睡。

由于这次采访来的资料实在有点多,她还没来得及整理完这些资料,便累得伏在了书桌上。

“先稍微打一阵瞌睡,然后再继续。”

这样想过以后,年轻的实习女记者便渐渐陷入了梦乡。等她睡醒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的早上了。

本故事第十七天到这里正式结束,接下来便是本故事的第十八天啦。

今天早上直到八点以后,天空上的云层里,才微微露出一丝阳光来。今天的云层极厚,却偏偏还都是些白云。要是同等分量的乌云,人便会觉得“快要下雨啦”。

就在天亮以前,还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当本故事中几乎所有重要角色都在沉睡的时候,有的人却已经忙开了。

这些一大早就开始忙碌的人,正为了发行今天的早间新闻做准备。王土国大多一大早发行的报纸不叫“早报”,反倒叫做“日报”。海州市的早报名叫《海州日报》,就是其中一个明显的例子。

凌晨四点左右,印刷厂里正准备发货的《海州日报》已完成装车,这些报纸将在六点左右分发到各大小报纸零售点。今天将要发售的《海州日报》,其头版头条的标题由于极具侮辱性,所以在印刷厂及零售点众人眼里都及其抢眼。

《海州日报》今天头版头条的侮辱性标题,所特意针对的人名叫“迟大志”,即王土国知名喜剧演员志爷。在那短短十余字的标题里,已经将志爷那罪大恶极、十恶不赦的行为都给说了出来。

说来很是可笑,自从志爷被关进海州市的拘押所以后,王土国大多数新闻人都尝试过,想到海州市拘押所里采访志爷。而包括石瑞娟这个实习记者在内,所有新闻人的意愿最终都得撞到南墙上。

石瑞娟后来从侧面入手,从早与志爷决裂的人口中,发现了志爷的许多往事,从中看清迟大志的真面目。能象她这样“灵感一发”的新闻人倒也不少,加上以前与志爷决裂的人数量也不少,所以象石瑞娟这样做的新闻人虽多,互相之间却没出现“抢新闻”的情况,都是各有各的采访。

但石瑞娟事后却为之纠结起来,不知道该不该把采访结果发表出来。可会象她这般想的同行或前辈却不多。

就在她还没决定“到底该不该发表”,以及“到底该怎样报道迟大志的真面目”以前,海州当地的新闻媒体就开始动手了。

迟大志是在海州出的名,又一直是海州知名的社会人仕,这时候身为海州的新闻人,怎么能让外地同行把风头抢去?

以上是海州大多新闻媒体工作者的共同看法。

志爷在海州可是知名社会人仕,自出名后多年以来,与海州各大新闻媒体一向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说双方“一向合作愉快”一点也不过分。可现在海州新闻媒体的作法,用“落井下石”来形容倒一点也不算过分。

当然了,在某些海州新闻人眼里看来,这正是表现他们的态度“足够中立”,纯粹在“帮理不帮亲”。

某些老资格新闻人,在往日曾与志爷多次合作过,其中甚至有不少人与志爷还有私人交情,所以早就看透这合作伙伴的真面目。这些人大多觉得没必要跟钱过不去,只要能从迟大志处赚到钱,合作伙伴的真面目根本不要紧。

而在进行与之相关的报道时,这些人自然是更加细心考究,发表出好多与志爷发迹史有关的事情。

至于某些岁数与石瑞娟差不多的年轻新闻人么,要按志爷的说法,这类年轻人根本没有与他志爷合作的资格。这类年轻新闻人大多只“远远见过志爷几面”,要说对志爷这个人的认知,有好多反而是从志爷参与演出的影视剧作品里得来。

但对志爷的陌生,却没有影响这些年轻新闻人对志爷的事迹进行报道。

在这些年轻新闻人里,除了石瑞娟这类极少数的“非主流”新闻人以外,大多都将新闻报道当成了一件娱乐大众的工作。在那些年轻的“主流”海州新闻人看来,只要报道内容足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他们的报道目的就算是达到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