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吹响自立的号角 312

2015-05-16 作者: 吃素的熊
第397章 吹响自立的号角 312

石瑞娟这次找她的“好姐妹”,倒不是打算让对方帮什么大忙。她只是想向这“姐妹”打听某行业的内部消息,最终如何达成这次采访的目的,石瑞娟还是打算“靠自己”。

相对某些同行前辈撒下情报网,然后等待坐收渔利的行为,石瑞娟更喜欢亲自完成整个“捕捞”过程。对自己专业持这种态度,却不代表她认为自己能独力完成其中所有事情。

石瑞娟又不是某些“除了自尊一无所有”的弱智。当遇到她自己不熟悉的事物,自然会承认自己“不懂”,然后向“懂的人”请教。

她这次是第一回做类似娱乐记者的工作,对该领域的“历史流程”自然了解不足。既然她想要了解相关内幕,自然会找懂行的人打听。

她打电话所要找的那个“姐妹”,正是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向懂行的人求教其实最省事,远比自学的效率还要高得多,这道理石瑞娟自然懂,根本无需旁人特意提醒。

事实上,除了先前提及的那种“弱智”以外,智商但凡能达到正常平均水准的人,基本都懂得选择更有效率的作法。极个别情况在这里不多讨论。

电话一接通,石瑞娟便先开口向对方道歉,说自己对打断对方的午睡感到很是不安。

“没打断啦。”她这姐妹在电话那边笑着:

“你知道我从来不睡午觉的嘛。把时间浪费来睡觉,还不如多做点正经事呢。”

姐妹俩说笑了几句。先闲聊了几句,石瑞娟才切入正题向对方提问,问对方认不认识以前曾与志爷打过交道的人,要是认识与志爷有过交情的人就更好。

今天上午与兰凤绫做了个人专访以后,石瑞娟倒知道龙豪与志爷有交情。可她觉得兰凤绫的话都是一面之词,考虑到龙豪与兰凤绫之间的关系,龙豪口中所描述的志爷,自然也属于那“一面之词”的范畴。

石瑞娟现在想找过去曾与志爷打过交道,但现在却与志爷及龙豪完全无关的老媒体人,然后从这些“老人”口中打探志爷的往事。她打算尽量多采访几个“老人”,然后从复数的采访对象口中,整理出相对“中立”的结论来。

她这个姐妹姓成,单名一个“莹”字。自石瑞娟升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成莹便从外地转学到了石瑞娟就读的班上。

成莹的家以前在海东省南部某沿海渔村,家里靠打渔为生。后来她的双亲开了饲养海产的养殖场,发了笔小财后,便将全家搬到了海东省的省会海州。

成家在海州是海产批发商,靠经营自家养殖的海产讨生活,经济条件在当时班上可算数一数二。由于老家的普及教育水准不高,且在老家常年说家乡话,成莹到了海州以后,语文成绩一直不够“理想”。

说实话,成莹那语文成绩根本与“理想”二字无关。试问一个连王土官话都发音不准的人,其语文成绩能好到哪里去?

成莹从小便为人聪颖,很快便注意到班上语文成绩“最好”的石瑞娟。

当时在班上,石瑞娟的语文成绩其实只是常年班里前三名,还称不上“最好”的程度。但她比另两位“尖子生”要乐于助人,成莹自然“认为”石瑞娟的语文成绩“最好”。

一来二去之下,石瑞娟与成莹就成了所谓“好姐妹”。这两个姑娘升上中学以后没分到同一个班里,石瑞娟倒是与小学不同班,却同校的刘佳分到了同一个中学班里。

当中学时代的刘佳第一次听说石瑞娟“姐妹”的名字时,当时还嘲笑过这个名字。石瑞娟后来向刘佳问过这件事,刘佳当时表示:

“你那姐妹的爸妈肯定很没文化吧?这名字一听就象从武打小说里抄来的。”

中学时代的刘佳总体阅读量不高,相比看那枯燥无味的课本,刘佳宁可去看武打题材类的课外读物。在他看来,“成莹”两字分明与某部小说里某个女配角名字听起来极相似。

石瑞娟在某次闲聊的时候,与自己那姐妹说起关于“名字”的话题。石瑞娟到那次才知道:原来自己的男朋友以前居然没猜错。

成莹的父母还真没什么文化,在小说里看到与自家姓氏相同,且听起来颇为顺耳的女配角名字,便用在了自家女儿的身上。

成莹是个早熟的孩子,虽说为人聪颖,学习成绩却一直不太好。她的注意力大多集中在如何做生意挣钱上,且家里又有一盘自家生意,所以早在中学第二年级的时候,她就辍学回家帮忙去了。

现在的成莹却没再留在家里帮忙,而是自己当起了老板。她前几年看准非繁忙时段电视节目里的空档时间,并觉得是条财路。针对这个空档,成莹自建的小公司制作了好多年轻人眼里“很无聊”的电视剧。

这种几个角色之间的家常对话都敢当正剧拍,一顿饭随便就能拍上半小时的电视剧,在王土国倒很受上了年纪的观众所喜爱。

石瑞娟今天找成莹打听艺人之间的内幕消息,正是因为成莹经常与艺人打交道。成莹公司拍的电视剧成本很低,回报利润空间也不算太大,自然请不动所谓的“大明星”。但这种细水长流的经营方式,倒很受“老资格”艺人的喜爱。

从专业领域而言,成莹虽不如石瑞娟这般有追求,但却早早闯出了一番事业。比理想与现实有冲突而一事无成的石瑞娟,可是好得多啦。

但在成莹眼里,石瑞娟迟早会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大概是因为这一茬,常日有事忙碌的成莹,却一直没中断与石瑞娟这小小实习记者的交情。

成莹公司里的艺人数量极多,且大多都有足够的表演经验,唯一“短板”就是年龄偏高。

这类老艺人由于多年从事表演工作,其专业造诣都不低。但年轻时基本都没挣到,或挣多少花多少,总之没留下足够的“退休金”。到了现在这年龄段,却依然不得不出来工作养家或养自己。可他们年岁都不轻,无法适应年轻艺人的工作强度,所以也只能进行一些节奏相对较慢的演出。

在成莹公司里工作的艺人,想短时间暴富那绝对是在发白日梦。但只要一天还有点活可干,公司就保证能发得出足够的工钱。工作强度不高配合长期保证收入,倒也适合这类上了岁数的过气艺人。

“与志爷打过交道的老媒体人?”成莹向石瑞娟打起包票:

“你这可找对人啦。我公司里有好多人以前都跟志爷打过交道。不过电话里说也太浪费时间了,你现在要方便,就马上到我这里来一趟吧。”

石瑞娟马上提出了早就想过的问题:

“你公司那些人以前也跟龙豪打过交道吧。”

“在海州混这一行的人,大多都跟那两人打过交道啦。还是见面再细聊吧,我这边电话有插拨,先不跟你聊啦。”

从某些角度来说,龙豪也是“过气老艺人”来着。象龙豪那类老艺人,如果混得没有龙豪那般好,最终结果恐怕都只能从事成莹公司里的那一类工作啦。

现在的龙豪虽然在“艺人”生涯里算是“过气”,但却绝对不是什么银根短缺的穷人。他那即将上市的公司开在市中心商业区里,每个月光是办公室的房租要是说出具体数字来,就足够吓人啦。

象成莹所经营的这类“小公司”,由于考虑到运营成本的因素,自然不可能开到市中心商业区去。成莹的公司离石瑞娟当前所在不远,从公交车总共也就三站路,不过中途倒是得转一次车。

石瑞娟来到自己“姐妹”的公司楼下,时间还没到下午两点。她刚才在某公交站等着转车的时候,忽然接到了自己男朋友的来电。

小情侣两人在电话里简单交谈了一阵子。

石瑞娟得知自己男朋友准备到滨海花园住几天,意识里一开始还感到阵阵醋意。当她得知刘佳到滨海花园住,是因为小关已经出院,然后准备到滨海花园静养几天,刘佳是跟去当营养师以后,意识里的嫉妒念头才消失了。

石瑞娟好姐妹成莹的公司位于青云山以北。这里是海州市新开发的城区,由于地段相对偏僻,周边的配套设施不怎么齐全,房价自然比老城区那边便宜了许多,无论租金还是售价都一样。

龙豪的公司即将上市,在老城区商业区里才租了半层高档“写字楼”来用。可成莹这位于新城区的公司,却一下子占据了整整一幢小楼。

这幢七层小楼是构架结构,外表显得颇为陈旧。石瑞娟以前听成莹说过,说这幢楼原本是某企业自建的宿舍楼,后来因为该企业破产,才将产业拿了出来拍卖。成莹当时说自己认定海州房价只会升不会降,所以咬咬牙向银行申请了贷款,以十年分期付帐的方式买下了这幢旧楼。

现在看来,成莹当初投进去的本钱早就收了回来。即便把房屋折旧的金额也算进去,但只需再算进海州市房价历年来的增长,当时令成莹颇感压力的投资还是显得十分明智。

在这幢小楼的楼下,用矮小的绿化植物包围出一小片空地。从空地上停了几辆轿车这一点看来,这里似乎是个停车场,估计还是该公司专用的停车场。

石瑞娟走过停车场,即将走到小楼入口的防盗门前时,刚才还在停车场保安室打瞌睡的保安,已查觉到这不问自入的访客行踪。

没等石瑞娟按下防盗门上对讲机的通话键,刚才那位老年保安已主动过来向她打起招呼:

“你好,请问你是石瑞娟石小姐吗?”

“你好,我是石瑞娟,请问你..”

年轻实习女记者的话还没说完,便被这位年长保安给打断了:

“成总刚才打过招呼,说你到了就上五楼的办公室去找她。”

这位保安的岁数很大。这人五短身材,满头的头发都已花白,国字脸两边腮帮的肌肉明显已松驰,分明就是一副老态龙钟的德行,石瑞娟估计对方起码快七十岁了。

从这保安的言谈举止看来,石瑞娟总觉得对方不象是个单纯的保安。她觉得这老者不象“仅仅是个保安”,倒象是位受过高等教育的斯文人。

“气质感觉起来倒象是斯文人,可怎么却把我的话给打断呢?这种行为可不太礼貌吧?”

石瑞娟一边这么想着,一边迈开步子往楼上攀登。这幢老式楼房与大多数楼龄相仿的旧式建筑都一样,并没有特意安装电梯。无论是上楼还是下楼,一律只能靠双脚去行走。

她正在攀登的楼梯倒设计得很人性化。设计者似乎充分地考虑到攀登者的双脚,每攀登到新的楼层,楼梯之间都有一段平坦的走廊。攀登者必须先经过这段走廊,才能来到新的楼梯入口处,双脚走上一段平路,自然能暂时减轻一阵负担。

石瑞娟往楼梯上前进的时候,经过了好几处看起来象居民住宅的大门。她路过的时候由于觉得好奇,每经过一个门都会往里边张望几眼。

“有常用的家具,却又架着摄影器材..”她边走边想着:

“是把民居当成摄影篷来用吧?家具是以前住户搬走时留下来的?”

一路往楼上攀登,一路上石瑞娟看到好多房间门户大开,里面却不是每间都有人在。这种与寻常民居有异的情况,似乎是在证实她刚才的猜想。

石瑞娟刚登上五楼,在五楼的走廊出口旁边,她看到一间里面有人在的房间。她的好姐妹成莹就在这房间里,刚才还在打电话的成莹一见石瑞娟走过来,便赶紧向石瑞娟挥手示意。

实习女记者也笑着向自己的姐妹挥手。她今天走了挺多路,腿脚正好觉得有些疲累,一进这办公室,她便自顾自找了张靠背椅,然后毫不客气地坐了上去。

接下来的姐妹闲话,还有成莹的热情招呼,倒也不必一一细提啦。客套话说完,自然是转入正题。石瑞娟从成莹口中听到颇为惊讶的结果:

“以前与志爷打过交道的人,在你的公司里居然有五个这么多?真巧喔。”

成莹的表情看起来有点尴尬:

“这几位要不是与志爷闹翻了,也不至于到我这种小公司来讨口饭吃啦。你也不是不知道,我这公司虽然长期有工开,但也只能挣点辛苦钱而已。但凡条件稍微好点的艺人,有谁愿意来我的公司嘛。”

石瑞娟见自己的好姐妹貌似有些委曲,自然不打算刺激对方,所以她无视掉刚才那些话的后半段:

“五个人都跟志爷闹翻了脸?夸张点吧。”

“不是在同一次一起闹翻的啦。”成莹停止苦笑并卖弄起来:

“不过我听同行说过,说志爷这么多年与好多同行都翻过脸,总数多得吓人,但没人统计过具体数字呢。”

“这么厉害?总觉得很夸张喔。”石瑞娟努力做出一脸惊讶的表情:

“我想尽快跟他们聊聊与志爷有关的事情,应该不会打扰他们工作吧?”

成莹略为考虑了一阵子:

“你先去找李硕源谈谈吧。其余那四人手头上现在都有活做,其中有两个还是上晚班,现在还没回公司来呢。”

“李硕源是谁?这名字好象有点耳熟,仔细想想又很陌生呢。”

这话倒不是在随口应付自己姐妹,而是石瑞娟的真心话,她真心觉得自己什么时候听过这名字。

“李硕源在我们公司看门,你刚才上楼的时候应该跟他见过一面啊?就是楼下管停车场的那个保安啦。”

听说那名字的主人居然就是刚才见过的老保安,石瑞娟马上想起先前的经历:

“你一说我倒想起个事。你说的这个人其实受过高等教育的吧?可看起来却又不太好相处似的。”

“你别看他现在在我这里当个保安,其实他以前当过志爷的经纪人呢,好厉害的。具体的事还是你自己去问他吧,我刚才跟他打过招呼,他倒正好想找人说说以前与志爷之间的事。”

讲述以上话语时,成莹的表情再次变得面带苦笑。但这苦笑发自真心还是应付姐妹,就不得而知了。

据成莹公司这个年近七旬的保安李硕源所说,他在四十一岁到四十三岁这段日子里,曾经担任过志爷的经纪人。

这位“志爷前经纪人”的年龄,倒与志爷相差不大。这也是经纪人与艺人之间最常见的年龄差异,因为年龄往往直接与资历挂勾。

比艺人资历浅的经纪人往往根本靠不住,比艺人资历深的经纪人往往过于强势,令艺人无所适从。两者之间“差不多”基本就是最好选择了。

与大多艺人不同,志爷属于“大器晚成”的典型,直到四十岁的时候,才算是正经当上大明星。

在走红以前,当时还没人把迟大志称为“志爷”。包括龙豪在内,相熟的人都把迟大志这人喊成“志仔”。有的是因为轻蔑,有的是因为顺口,但这么喊最主要的成因,却是出于迟大志自己的要求。

关闭